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斜井井筒帶式輸送機膠帶帶面更換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新膠帶帶面的展開、疊放及接頭硫化;(2)皮帶機機頭及機尾的擋煤板、清掃器、溜槽、機架拆除;(3)新舊帶搭接;(4)新舊帶搭接接頭過卸載、轉向、驅動滾筒;(5)新帶下放;(6)安裝井口的夾具并進行硫化;(7)拆除硫化設施,拆除滑車組;(8)回收舊帶;(9)恢復機頭機尾的溜煤槽、清掃裝置、擋煤板、機架;試運轉。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解決傳統的更換方法存在的易損壞膠帶及設備,并且存在施工危險,施工時間過長,致使停產時間越長,帶來的損失就越大等技術問題。
Method for replacing belt belt of inclined shaft belt convey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clined shaft belt conveyor belt surface replacement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the new adhesive tape, stacked and vulcanization; (2) coal baffle plate, belt machine head and tail removal, cleaning chute, frame; (3) the old lap belt; (4) the old with lap joint over unloading, steering and driving drum; (5) with new lower level; (6) installing the wellhead fixture and vulcanization; (7) removal of sulfide facilities, demolition block; (8) recycling zone; (9) the recovery of head and tail coal slot and cleaning device and the coal baffle, frame; commissioning. The invention can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the traditional replacement method is easy to damage the adhesive tape and equipment, and has the construction risk, the construction time is too long, and the longer the stop time is, the greater the loss is cause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斜井井筒帶式輸送機膠帶帶面更換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斜井井筒帶式輸送機膠帶帶面更換方法。
技術介紹
施工單位在更換煤礦主斜井井筒膠帶帶面作業中,特別是大型膠帶輸送機,其膠帶米重達100kg以上,運輸長度在1000米以上,針對于這樣的情況,采用新帶循環穿插、上井口硫化接頭、地面回收舊帶的方法,如果是小型的皮帶機,只要地面井口房內能夠滿足硫化及布置設備的條件,均可以采用此方法進行帶面更換,主要施工步驟如下:步驟1:新膠帶帶面的展開、疊放及接頭硫化;布置下放新帶的1#、2#、3#夾具;步驟2:皮帶機機頭及機尾的擋煤板、清掃器、溜槽、機架拆除;步驟3:引進新帶面,安裝3#夾具,新舊帶面配鉆孔、搭接;步驟4:搭接接頭過卸載、轉向、驅動滾筒,夾緊1#、2#夾具;步驟5:啟動皮帶機,舊帶下帶動新帶下放;之后新帶因自重產生下滑,帶動地面新帶下放,至接頭過機尾滾筒,往上一段距離;最后啟動皮帶機,舊帶帶動新帶,至其搭接接頭運行至井口卸載滾筒后側2米處;步驟6:安裝后留新帶上帶面的4#、5#、6#夾具、回柱絞車、滑車組、起吊鎖具,布置硫化設施并進行最后一組接頭的硫化;步驟7:拆除硫化設施,拆除滑車組、后留上帶面的4#、5#、6#三副夾具、絞車,將其中一臺回柱絞車移至井口房外進行安裝;安裝舊帶斷帶位置處兩側的夾具及夾板裝置,在上井口下帶面處斷舊帶,后留兩端的舊帶接頭,回撤夾具;步驟8:皮帶機以最小速度正轉,在卸載滾筒后側下帶面上回收舊帶,并由回柱絞車將導出的舊膠帶牽引至井口房外;舊帶下帶面接頭與新帶采用繩套捆綁牢固,且機尾舊帶積余較多時,在機尾滾筒與皮帶架之間安裝一套簡易的儲帶裝置,直至接頭過了機尾滾筒后再拆除;步驟9:恢復機頭機尾的溜煤槽、清掃裝置、擋煤板、機架;試運轉。這種施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技術難題:(1)由于斜井長度、斜度,帶面的寬度、重量、厚度較大的客觀原因,即使采用皮帶機正轉帶動新帶下放,會出新帶下放現速度不易控制,出現新帶與舊帶速度不同步,新帶產生積余的情況,甚至速度不受控制,新帶放大滑,極端危險且損失巨大;(2)新舊帶搭接接頭過卸載、轉向、驅動、機尾滾筒時,接頭位置上的鋼板易造成滾筒表面襯墊的損壞,且由于皮帶厚度、鋼板厚度的原因,接頭位置容易嗆在皮帶架上,造成皮帶機被碰歪或損毀新帶帶面。(3)新帶起初下放過程中,速度主要是舊帶運行速度;下放一段距離后,由于新帶自重,帶動皮帶機正轉,下放速度由夾具及盤式制動器控制;接頭過機尾滾筒向上一段距離后,皮帶機正轉帶動新帶接頭上行;上述三個環節,均需要通過調節上井口夾具的松緊度及盤式制動器閘瓦與閘板之間的間隙,以更好的控制新帶面的下放及上行速度,速度太小,皮帶不能正常啟動,且啟動瞬間速度均較大,速度過大則會出現新帶面放大滑;停止運轉時,需要所有夾具及盤式制動器共同工作,單一夾具和盤式制動器工作會造成新帶面撕裂。(4)新帶下放及上行至到位前,皮帶機啟動及運行的負荷相當于自身膠帶重量的兩倍,需要考慮出現皮帶機帶不動新帶,導致搭接接頭無法運行至地面,完成最后一組膠帶接頭縫合硫化工作;(5)搭接接頭運行至地面卸載滾筒后側,需在搭接接頭拆除前,完成新帶面上帶面的后留工作,且確保上帶面新帶不會發生下滑,否則將無法完成接頭硫化;布置夾具時,新舊帶帶面成“凹弧形”,不易穿上夾具兩側的螺栓頂絲裝置。(6)舊帶下帶面進行截斷時,內部鋼絲繩芯會產生較大的沖擊力量,易造成人員受傷或設備的損失;且截斷后,兩端的皮帶接頭需要進行牽引或后留,尤其是隨新帶下行的舊帶接頭,后留的繩勁過大的話造成新帶損壞,過小的話會造成舊帶下行速度過快;(7)舊帶回收過程中,皮大機運行速度與回柱絞車回收舊帶的速度不同步,要么卸載滾筒側舊帶積余不能被牽引出來,造成舊帶纏進卸載滾筒或回柱絞車反復多次牽引不動,造車回柱絞車的電機損毀;(8)舊帶回收過程中,當下端接頭未通過過機尾滾筒前,機尾位置處的舊帶積余較多,易造成機尾舊帶纏進機尾滾筒內部,造成無法正常回收舊帶,由于與機尾部分空間狹小,且帶面重量較大,采用人工短時間內無法處理好,即使處理也只是將積余舊帶截斷,將兩邊的接頭重新接上。這樣做不僅時間較長,而且在處理后還會出現舊帶積余的情況。這種辦法不能根本上解決施工問題,且時間越長,造成的停產時間越長,帶來的損失就越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斜井井筒帶式輸送機膠帶帶面更換方法,以解決傳統的更換方法存在的易損壞膠帶及設備,并且存在施工危險,施工時間過長,致使停產時間越長,帶來的損失就越大等技術問題。為了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一種斜井井筒帶式輸送機膠帶帶面更換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新膠帶帶面的展開、疊放及接頭硫化;利用井口房已有鋼筋混凝土站柱作后留,布置一臺礦用雙速絞車牽引新膠帶,將硫化好的新膠帶沿井口房外皮帶中心線疊放,所有帶面沿中心線來回重疊,且在兩端折彎處添加道木,疊放時需注意往井口牽引的第一組膠帶接頭的工作面應向上,最后一組接頭引進時的工作面應朝下;在井口房外布置一組硫化棚,長度大于硫化接頭長度及兩組硫化平臺長度之和;加工兩組硫化平臺,其高度與使用的硫化梁高度一致,平臺的一端角度應對稱,按該斜井皮帶最大傾角制作,兩組平臺成一個整體;地面膠帶接頭硫化的同時,布置并安裝下放新帶下帶面的1#、2#夾具;在井口房外側正對皮帶中心線的墻體立柱上布置3#夾具,該套夾具利用卸載滾筒三角架及井口房站柱作支撐;在改向滾筒三角架后側、傳動滾筒與轉向滾筒之間各布置1#、2#夾具;(2)皮帶機機頭及機尾的擋煤板、清掃器、溜槽、機架拆除;(3)新舊帶搭接;將最后一組皮帶接頭牽引至井口房近前,采用吊車引進新膠帶接頭,從卸載滾上方穿過去,并向下回折180°與卸載滾筒后方的上帶面重合,安裝井口房外的夾具并帶上勁,利用皮大機托輥在夾具入口處沿下端、兩側布置抗輪裝置;井口房內新舊膠帶搭接處一定要避開舊膠帶硫化接頭;新舊膠帶搭接重疊長度要求≥2.5m,新舊帶鉆孔時,提前在地面鉆好新膠帶的孔,根據新膠帶上的孔制作模板,繪制出舊帶上的夾板位置,采用夾板號眼,每組夾板與號眼的位置相一致;先用刀片割除覆蓋的膠層,再用氧氣或電焊截斷鋼絲繩芯;新舊帶上下布置11組夾板,并緊固牢靠;(4)新舊帶搭接接頭過卸載、轉向、驅動滾筒;接頭制作好后,在搭接接頭的上下覆蓋一組軟膠帶,軟膠帶與新舊帶周邊配鉆φ6mm孔,采用8#鐵絲捆綁軟膠帶,且需完全覆蓋住所有夾板及新帶頭端;首先將皮帶機帶速調至正轉最小速度(為最大速度的10%),舊帶帶動新帶的穿過機頭的各個滾筒過程中,新舊膠帶搭接處必須設專人進行跟蹤檢查,以預防搭接處在運行過程中,刮到皮帶架或搭接處開裂;當新膠帶接頭部分穿過導向滾筒、驅動滾筒,至搭接接頭剛剛進入斜井井口處即停車,即調整1#、2#兩組夾具使其夾緊下層的新舊帶;每套夾具上夾具為固定鋼梁,下夾具為活動鋼梁,利用千斤頂頂住下鋼梁,以夾緊皮帶達到控制皮帶速度;(5)新帶下放;松開三組夾具,啟動皮帶機,舊帶下帶動新帶下放,皮帶機停止后,及時利用1#、2#、3#三組夾具的6組千斤頂打壓,使新帶能夠被完全夾住;下行一段距離后,新帶因自重產生下滑力,使皮帶機在電機未啟動、盤式制動器松開的狀態下能夠正轉,帶動地面新帶下放,至接頭過機尾滾筒,往上一段距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斜井井筒帶式輸送機膠帶帶面更換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新膠帶帶面的展開、疊放及接頭硫化;利用井口房已有鋼筋混凝土站柱作后留,布置一臺礦用雙速絞車牽引新膠帶,將硫化好的新膠帶沿井口房外皮帶中心線疊放,所有帶面沿中心線來回重疊,且在兩端折彎處添加道木,疊放時需注意往井口牽引的第一組膠帶接頭的工作面應向上,最后一組接頭引進時的工作面應朝下;在井口房外布置一組硫化棚,長度大于硫化接頭長度及兩組硫化平臺長度之和;加工兩組硫化平臺,其高度與使用的硫化梁高度一致,平臺的一端角度應對稱,按該斜井皮帶最大傾角制作,兩組平臺成一個整體;地面膠帶接頭硫化的同時,布置并安裝下放新帶下帶面的1#、2#夾具,該位置上的夾具分別設置在改向滾筒三角架后側、傳動滾筒與轉向滾筒之間;在井口房外側正對皮帶中心線的墻體立柱上布置3#夾具,該套夾具利用卸載滾筒三角架及井口房站柱作支撐;(2)皮帶機機頭及機尾的擋煤板、清掃器、溜槽、機架拆除;(3)新舊帶搭接;將最后一組皮帶接頭牽引至井口房近前,采用吊車引進新膠帶接頭,從卸載滾上方穿過去,并向下回折180°與卸載滾筒后方的上帶面重合,安裝井口房外的3#夾具并帶上勁,利用皮大機托輥在3#夾具入口處沿下端、兩側布置抗輪裝置;井口房內新舊膠帶搭接處一定要避開舊膠帶硫化接頭;新舊膠帶搭接重疊長度要求≥2.5m,新舊帶鉆孔時,提前在地面鉆好新膠帶的孔,根據新膠帶上的孔制作模板,繪制出舊帶上的夾板位置,采用夾板號眼,每組夾板與號眼的位置相一致;先用刀片割除覆蓋的膠層,再用氧氣或電焊截斷鋼絲繩芯;新舊帶上下布置11組夾板,并緊固牢靠;?(4)新舊帶搭接接頭過卸載、轉向、驅動滾筒;接頭制作好后,在搭接接頭的上下覆蓋一組軟膠帶,軟膠帶與新舊帶周邊配鉆φ6mm孔,采用8#鐵絲捆綁軟膠帶,且需完全覆蓋住所有夾板及新帶頭端;首先將皮帶機帶速調至正轉最小速度(為最大速度的10%),舊帶帶動新帶的穿過機頭的各個滾筒過程中,新舊膠帶搭接處必須設專人進行跟蹤檢查,以預防搭接處在運行過程中,刮到皮帶架或搭接處開裂;?當新膠帶接頭部分穿過導向滾筒、驅動滾筒,至搭接接頭剛剛進入斜井井口處即停車,即調整1#、2#兩組夾具使其夾緊下層的新舊帶,每套夾具上夾具為固定鋼梁,下夾具為活動鋼梁,利用千斤頂頂住下鋼梁,以夾緊皮帶達到控制皮帶速度;(5)新帶下放;松開1#、2#、3#三組夾具,啟動皮帶機,舊帶下帶動新帶下放,皮帶機停止后,及時利用三組夾具的6組千斤頂打壓,使新帶能夠被完全夾住;下行一段距離后,新帶因自重產生下滑力,使皮帶機在電機未啟動、盤式制動器松開的狀態下能夠正轉,帶動地面新帶下放,至接頭過機尾滾筒,往上一段距離;最后啟動皮帶機,舊帶帶動新帶,至其搭接接頭運行至井口卸載滾筒后側2米處;(6)安裝井口的4#、5#、6#夾具并進行硫化;待新舊膠帶搭接接頭穿過斜井、機尾、再翻上井筒,最后運行到卸載滾筒處時后停車;此時,新舊帶搭接的接頭位于卸載滾筒上皮帶面2米左右即可,待皮帶機完全停止后,立即夾緊下皮帶側的1#、2#夾具,并將上下H型鋼夾具之間用螺栓擰緊;1#、2#夾具處千斤頂打壓,使上、下夾具把新舊皮帶夾緊,之后對上、下夾具的連接螺栓進行緊固,并在夾具兩端用鋼板將上、下夾具焊接牢固;拆除主斜井井口往井筒內15~25米上皮帶架及托棍,清理干凈皮帶架橫梁上的雜物;新帶上層帶用4#、5#、6#三副皮帶夾具將新舊帶夾緊,然后將每副皮帶的上、下夾具的連接螺栓用扳手緊固,最后用鋼板在夾具兩端將上、下夾具焊接牢固;其中在井口往下20米位置安裝的4#、5#兩副夾具并組裝成整體,25米位置安裝一副6#夾具;在井口房皮帶機靠近改向滾筒北側混凝土基礎預埋螺栓上安裝1臺慢絞,接電調試完好后,慢絞上纏鋼絲繩;利用慢絞配合一組滑車組采用四股鋼絲繩與井筒中的4#、5#夾具一端連接好;在井口房內布置的另一臺慢絞配合另一組滑車組采用四股鋼絲繩與井筒中的4#、5#兩副夾具的另一端連接好;兩組滑車組系統中定滑輪后留在井口房內改向滾筒大軸上,固定滑輪與大軸之間采用4股鋼絲繩連接;待兩組慢絞與井筒中4#、5#夾具兩側連接好后,同時開動慢絞,使夾具兩側通過滑車組均勻帶勁后停車,然后抱緊兩臺慢絞的抱閘;在井筒中4#、5#夾具往下5米處,再次安裝的6#夾具,起到保險作用,防止新帶面發生下滑;利用井口房內的桁車拆除1#卸載滾筒至主斜井井筒入口處所有的擋煤板和上托架及上托輥;利用自吊車拆除井口房外3#夾具的上夾具及上橫梁;拆除新舊皮帶二次搭接接頭,利用井口房內的行車將新皮帶分段吊起,制作安裝硫化平臺;利用吊車將新皮帶的最后一組接頭引入井口房內,利用井口房內桁車鋪好帶面;進行皮大機最后一組接頭硫化;(7)拆除硫化設施,拆除滑車組、后留上帶面的4#、5#、6#三副皮帶夾具、絞車,將其中一臺回柱絞車移至井口房外進...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斜井井筒帶式輸送機膠帶帶面更換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新膠帶帶面的展開、疊放及接頭硫化;利用井口房已有鋼筋混凝土站柱作后留,布置一臺礦用雙速絞車牽引新膠帶,將硫化好的新膠帶沿井口房外皮帶中心線疊放,所有帶面沿中心線來回重疊,且在兩端折彎處添加道木,疊放時需注意往井口牽引的第一組膠帶接頭的工作面應向上,最后一組接頭引進時的工作面應朝下;在井口房外布置一組硫化棚,長度大于硫化接頭長度及兩組硫化平臺長度之和;加工兩組硫化平臺,其高度與使用的硫化梁高度一致,平臺的一端角度應對稱,按該斜井皮帶最大傾角制作,兩組平臺成一個整體;地面膠帶接頭硫化的同時,布置并安裝下放新帶下帶面的1#、2#夾具,該位置上的夾具分別設置在改向滾筒三角架后側、傳動滾筒與轉向滾筒之間;在井口房外側正對皮帶中心線的墻體立柱上布置3#夾具,該套夾具利用卸載滾筒三角架及井口房站柱作支撐;(2)皮帶機機頭及機尾的擋煤板、清掃器、溜槽、機架拆除;(3)新舊帶搭接;將最后一組皮帶接頭牽引至井口房近前,采用吊車引進新膠帶接頭,從卸載滾上方穿過去,并向下回折180°與卸載滾筒后方的上帶面重合,安裝井口房外的3#夾具并帶上勁,利用皮大機托輥在3#夾具入口處沿下端、兩側布置抗輪裝置;井口房內新舊膠帶搭接處一定要避開舊膠帶硫化接頭;新舊膠帶搭接重疊長度要求≥2.5m,新舊帶鉆孔時,提前在地面鉆好新膠帶的孔,根據新膠帶上的孔制作模板,繪制出舊帶上的夾板位置,采用夾板號眼,每組夾板與號眼的位置相一致;先用刀片割除覆蓋的膠層,再用氧氣或電焊截斷鋼絲繩芯;新舊帶上下布置11組夾板,并緊固牢靠;(4)新舊帶搭接接頭過卸載、轉向、驅動滾筒;接頭制作好后,在搭接接頭的上下覆蓋一組軟膠帶,軟膠帶與新舊帶周邊配鉆φ6mm孔,采用8#鐵絲捆綁軟膠帶,且需完全覆蓋住所有夾板及新帶頭端;首先將皮帶機帶速調至正轉最小速度(為最大速度的10%),舊帶帶動新帶的穿過機頭的各個滾筒過程中,新舊膠帶搭接處必須設專人進行跟蹤檢查,以預防搭接處在運行過程中,刮到皮帶架或搭接處開裂;當新膠帶接頭部分穿過導向滾筒、驅動滾筒,至搭接接頭剛剛進入斜井井口處即停車,即調整1#、2#兩組夾具使其夾緊下層的新舊帶,每套夾具上夾具為固定鋼梁,下夾具為活動鋼梁,利用千斤頂頂住下鋼梁,以夾緊皮帶達到控制皮帶速度;(5)新帶下放;松開1#、2#、3#三組夾具,啟動皮帶機,舊帶下帶動新帶下放,皮帶機停止后,及時利用三組夾具的6組千斤頂打壓,使新帶能夠被完全夾住;下行一段距離后,新帶因自重產生下滑力,使皮帶機在電機未啟動、盤式制動器松開的狀態下能夠正轉,帶動地面新帶下放,至接頭過機尾滾筒,往上一段距離;最后啟動皮帶機,舊帶帶動新帶,至其搭接接頭運行至井口卸載滾筒后側2米處;(6)安裝井口的4#、5#、6#夾具并進行硫化;待新舊膠帶搭接接頭穿過斜井、機尾、再翻上井筒,最后運行到卸載滾筒處時后停車;此時,新舊帶搭接的接頭位于卸載滾筒上皮帶面2米左右即可,待皮帶機完全停止后,立即夾緊下皮帶側的1#、2#夾具,并將上下H型鋼夾具之間用螺栓擰緊;1#、2#夾具處千斤頂打壓,使上、下夾具把新舊皮帶夾緊,之后對上、下夾具的連接螺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向東,程為書,陳國,郭發金,余峰,張魯魯,闕勝利,王傳勇,彭輝,
申請(專利權)人: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