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水稻秸稈75?80份、玉米秸稈42?48份、樺樹枝干32?38份、稻殼30?35份、食物垃圾15?18份、草木灰10?20份、固硫劑4?10份、脫氯劑1?2份、氯化鎂7?10份、硝酸鈉6?8份、白云石8?12份、煤泥2?3份、粘結劑5?8份。本發明專利技術制得的生物質燃料顆粒具有抗結渣性能,以氯化鎂、硝酸鈉等作為引火助燃劑提高了生物質燃料的燃燒效率和熱能,制備的成型燃料粘結度高,燃燒熱值高,燃燒污染小,灰分少,利于生態環境的建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
本專利技術涉及生物質顆粒燃料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
技術介紹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又是一個經濟迅速發展的國家,21世紀將面臨著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因此改變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開發利用生物質能等可再生的清潔能源資源對建立可持續的能源系統,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具有重大意義。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對中國農村更具特殊意義,中國80%人口生活在農村,秸稈和薪柴等生物質能是農村的主要生活燃料;盡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農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質能仍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農村生活用能總量3.65億噸標煤,其中秸稈和薪柴為2.07億噸標煤,占56.7%。因此發展生物質能技術,為農村地區提供生活和生產用能,是幫助這些地區脫貧致富,實現小康目標的一項重要任務。現有的生物質燃料無法滿足高爐或有高熱值需求的場所,且用于小型炊事爐時存在點不著火、點火時間長和煙氣污染等問題,燃燒效率低,需要加以改性以獲得高熱值、抗結渣的新型生物質成型燃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了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水稻秸稈75-80份、玉米秸稈42-48份、樺樹枝干32-38份、稻殼30-35份、食物垃圾15-18份、草木灰10-20份、固硫劑4-10份、脫氯劑1-2份、氯化鎂7-10份、硝酸鈉6-8份、白云石8-12份、煤泥2-3份、粘結劑5-8份。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包括以下步驟:(1)分別將水稻秸稈、玉米秸稈、樺樹枝干、稻殼、食物垃圾、草木灰經干燥、粉碎、混合、壓制成型后,繼續進行熱解氣化反應,冷卻后再次粉碎成粉末狀備用,干燥溫度為90~120℃;(2)將氯化鎂、硝酸鈉混合研磨20-30min,放入60-80℃水浴中,加入白云石恒溫2-3h,蒸干,再進行超聲研磨10-15min,噴霧干燥制得助燃劑;(3)將步驟(1)的混合狀粉末與步驟(2)的助燃劑混合后,加入固硫劑、脫氯劑、煤泥、粘結劑進行混合均勻,送入擠壓成型機,以12MPa的成型壓力擠壓成直徑為6-8mm,長度為10-18cm的圓柱形顆粒,干燥,出料。所述粘結劑通過酸性溶液中和木質加工廢液至pH為4-6,得到含木質素顆粒的懸浮液,然后加入絮凝劑使懸浮液中的木質素顆粒凝聚沉淀,再經過干燥、粉碎、篩分后得到粘結劑。所述木質加工廢液為木薯加工制備淀粉的廢液、木薯發酵制備酒精的廢液、甘蔗制糖后的廢液、桉樹制漿后的廢液中的任一種或是它們的混合物。所述絮凝劑為具有交聯網絡多孔結構的改性淀粉/5-羥甲基糠醛。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制得的生物質燃料顆粒具有抗結渣性能,以氯化鎂、硝酸鈉等作為引火助燃劑提高了生物質燃料的燃燒效率和熱能,制備的成型燃料粘結度高,燃燒熱值高,燃燒污染小,灰分少,利于生態環境的建設。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水稻秸稈75份、玉米秸稈42份、樺樹枝干32份、稻殼30份、食物垃圾15份、草木灰10份、固硫劑4份、脫氯劑1份、氯化鎂7份、硝酸鈉6份、白云石8份、煤泥2份、粘結劑5份。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包括以下步驟:(1)分別將水稻秸稈、玉米秸稈、樺樹枝干、稻殼、食物垃圾、草木灰經干燥、粉碎、混合、壓制成型后,繼續進行熱解氣化反應,冷卻后再次粉碎成粉末狀備用,干燥溫度為90~120℃;(2)將氯化鎂、硝酸鈉混合研磨20-30min,放入60-80℃水浴中,加入白云石恒溫2-3h,蒸干,再進行超聲研磨10-15min,噴霧干燥制得助燃劑;(3)將步驟(1)的混合狀粉末與步驟(2)的助燃劑混合后,加入固硫劑、脫氯劑、煤泥、粘結劑進行混合均勻,送入擠壓成型機,以12MPa的成型壓力擠壓成直徑為6-8mm,長度為10-18cm的圓柱形顆粒,干燥,出料。所述粘結劑通過酸性溶液中和木質加工廢液至pH為4-6,得到含木質素顆粒的懸浮液,然后加入絮凝劑使懸浮液中的木質素顆粒凝聚沉淀,再經過干燥、粉碎、篩分后得到粘結劑。所述木質加工廢液為木薯加工制備淀粉的廢液、木薯發酵制備酒精的廢液、甘蔗制糖后的廢液、桉樹制漿后的廢液中的任一種或是它們的混合物。所述絮凝劑為具有交聯網絡多孔結構的改性淀粉/5-羥甲基糠醛。實施例2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水稻秸稈80份、玉米秸稈48份、樺樹枝干38份、稻殼35份、食物垃圾18份、草木灰20份、固硫劑10份、脫氯劑2份、氯化鎂10份、硝酸鈉8份、白云石12份、煤泥3份、粘結劑8份。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包括以下步驟:(1)分別將水稻秸稈、玉米秸稈、樺樹枝干、稻殼、食物垃圾、草木灰經干燥、粉碎、混合、壓制成型后,繼續進行熱解氣化反應,冷卻后再次粉碎成粉末狀備用,干燥溫度為90~120℃;(2)將氯化鎂、硝酸鈉混合研磨20-30min,放入60-80℃水浴中,加入白云石恒溫2-3h,蒸干,再進行超聲研磨10-15min,噴霧干燥制得助燃劑;(3)將步驟(1)的混合狀粉末與步驟(2)的助燃劑混合后,加入固硫劑、脫氯劑、煤泥、粘結劑進行混合均勻,送入擠壓成型機,以12MPa的成型壓力擠壓成直徑為6-8mm,長度為10-18cm的圓柱形顆粒,干燥,出料。所述粘結劑通過酸性溶液中和木質加工廢液至pH為4-6,得到含木質素顆粒的懸浮液,然后加入絮凝劑使懸浮液中的木質素顆粒凝聚沉淀,再經過干燥、粉碎、篩分后得到粘結劑。所述木質加工廢液為木薯加工制備淀粉的廢液、木薯發酵制備酒精的廢液、甘蔗制糖后的廢液、桉樹制漿后的廢液中的任一種或是它們的混合物。所述絮凝劑為具有交聯網絡多孔結構的改性淀粉/5-羥甲基糠醛。實施例3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水稻秸稈78份、玉米秸稈44份、樺樹枝干35份、稻殼33份、食物垃圾17份、草木灰15份、固硫劑6份、脫氯劑2份、氯化鎂9份、硝酸鈉7份、白云石10份、煤泥3份、粘結劑6份。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包括以下步驟:(1)分別將水稻秸稈、玉米秸稈、樺樹枝干、稻殼、食物垃圾、草木灰經干燥、粉碎、混合、壓制成型后,繼續進行熱解氣化反應,冷卻后再次粉碎成粉末狀備用,干燥溫度為90~120℃;(2)將氯化鎂、硝酸鈉混合研磨20-30min,放入60-80℃水浴中,加入白云石恒溫2-3h,蒸干,再進行超聲研磨10-15min,噴霧干燥制得助燃劑;(3)將步驟(1)的混合狀粉末與步驟(2)的助燃劑混合后,加入固硫劑、脫氯劑、煤泥、粘結劑進行混合均勻,送入擠壓成型機,以12MPa的成型壓力擠壓成直徑為6-8mm,長度為10-18cm的圓柱形顆粒,干燥,出料。所述粘結劑通過酸性溶液中和木質加工廢液至pH為4-6,得到含木質素顆粒的懸浮液,然后加入絮凝劑使懸浮液中的木質素顆粒凝聚沉淀,再經過干燥、粉碎、篩分后得到粘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水稻秸稈75?80份、玉米秸稈42?48份、樺樹枝干32?38份、稻殼30?35份、食物垃圾15?18份、草木灰10?20份、固硫劑4?10份、脫氯劑1?2份、氯化鎂7?10份、硝酸鈉6?8份、白云石8?12份、煤泥2?3份、粘結劑5?8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水稻秸稈75-80份、玉米秸稈42-48份、樺樹枝干32-38份、稻殼30-35份、食物垃圾15-18份、草木灰10-20份、固硫劑4-10份、脫氯劑1-2份、氯化鎂7-10份、硝酸鈉6-8份、白云石8-12份、煤泥2-3份、粘結劑5-8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粘結度高的生物質燃料顆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分別將水稻秸稈、玉米秸稈、樺樹枝干、稻殼、食物垃圾、草木灰經干燥、粉碎、混合、壓制成型后,繼續進行熱解氣化反應,冷卻后再次粉碎成粉末狀備用,干燥溫度為90~120℃;(2)將氯化鎂、硝酸鈉混合研磨20-30min,放入60-80℃水浴中,加入白云石恒溫2-3h,蒸干,再進行超聲研磨10-15min,噴霧干燥制得助燃劑;(3)將步驟(1)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葉春,
申請(專利權)人:懷寧縣鑫茂源生物質顆粒燃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