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包括裝置固定模塊、轉向手力測量模塊、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及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裝置固定模塊分別同轉向管柱及轉向手力測量模塊連接;轉向手力測量模塊與轉向圈數測量模塊連接;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分別與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及轉向管柱連接。本技術方案通過轉向盤施加轉向手力,通過扭桿扭轉變形的角度來測量轉向手力;通過轉向圈數測量卷尺的收縮卷繞在圈數測量主尺上的圈數與轉向圈數測量主尺及轉向圈數測量副尺的角度的測量值共同實現轉向圈數的測量,實現轉向手力測量的可靠性高,成本低且不會損壞被測量車輛的方向盤的外包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
本專利技術屬于轉向操縱系統檢測
,特別是指一種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
技術介紹
一般情況下,轉向操縱系統包括方向盤、方向管柱、轉向下軸、轉向器等組成,通過方向盤、方向管柱、轉向下軸、轉向器等部件將駕駛員的轉向意志傳遞給車輪,從而實現轉向。在對實際車輛評價中經常出現:轉向手力重、轉向間隙大、轉向圈數過多等評審問題,這些問題均為主觀評價問題,需要用測量工具進行客觀測量,以與設計標準相比較,確認是否與設計標準不符。目前,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均是通過夾緊結構直接卡在方向盤上,然后通過電子數字顯示屏進行顯示,其夾緊結構通過三個夾緊部卡在方向盤上,夾緊部的卡爪向下。數字顯示雖然讀數更直接,但是電子儀器存在可靠性低和壽命低的問題,且價格比較昂貴,并且通過夾緊結構直接卡在方向盤上,然后對方向盤表面造成損壞,比如造成方向盤上的包皮破壞或松脫。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的電子儀器可靠性及壽命低的問題,以及導致方向盤的包皮損壞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包括裝置固定模塊、轉向手力測量模塊、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及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所述裝置固定模塊分別同轉向管柱及所述轉向手力測量模塊連接;所述轉向手力測量模塊與所述轉向圈數測量模塊連接;所述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分別與所述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及所述轉向管柱連接。所述裝置固定模塊包括第一平板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平板下表面的第一凸臺,在所述第一平板及所述第一凸臺上設置有貫通所述第一平板及所述第一凸臺的轉向管柱配合孔;在所述第一平板的四角處設置有手力測量模塊固定孔;所述裝置固定模塊通過所述轉向管柱配合孔,與所述轉向管柱通過螺母固定連接;所述裝置固定模塊通過所述手力測量模塊固定孔與所述轉向手力測量模塊固定連接。所述轉向手力測量模塊包括轉向盤、扭桿、手力測量固定部及手力測量副尺;在所述轉向盤的中心處設置有扭桿上壓裝孔,在所述轉向盤的輻條上設置有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固定孔;所述手力測量固定部包括第二平板及固定于所述第二平板下表面四個角部的第二凸臺,在每個所述第二凸臺的中心處均設置有貫通所述第二平板的裝置固定模塊連接孔,在所述第二平板的中心處設置有扭桿下壓裝孔,在所述扭桿下壓裝孔四周的所述第二平板上設置有角度刻度線;所述手力測量副尺套于所述扭桿上,所述扭桿的上端壓裝于所述扭桿上壓裝孔內,所述扭桿的下端壓裝于所述扭桿下壓裝孔內。所述角度刻度線的外徑大于所述手力測量副尺的外徑。所述測量副尺的內徑大于所述扭桿的外徑;所述測量副尺的長度小于所述轉向盤的下安裝平面與所述第二平板上表面之間的距離。所述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包括圈數測量模塊固定架、軸承、轉向圈數測量副尺、轉向圈數測量主尺、測量副尺固定桿、轉向圈數測量卷尺及測量卷尺固定軸;所述圈數測量模塊固定架的中心處設置有軸承孔,在所述圈數測量模塊固定架上設置有手力測量模塊連接孔;所述測量副尺為桿狀結構,在所述測量副尺的上端面設置有第一沉頭孔,在所述測量副尺的外側上部設置有角度刻度線,所述測量副尺的下端壓裝與所述軸承內圈內,所述軸承壓裝于所述軸承孔內;所述轉向圈數測量主尺套于所述測量副尺上;所述轉向圈數測量卷尺殼體與所述測量卷尺固定軸連接,所述轉向圈數測量卷尺的一端固定于述轉向圈數測量卷尺殼體內,另一端與所述轉向圈數測量主尺連接;在所述測量卷尺固定軸的上端設置有第二沉頭孔;所述測量副尺固定桿的一端卡于所述第一沉頭孔內,所述測量副尺固定桿的另一端卡于所述第二沉頭孔內。所述轉向圈數測量主尺的上端設置有角度刻度線,在所述轉向圈數測量主尺的側壁上設置有T形卡接槽,所述轉向圈數測量卷尺的一端卡接于所述T形卡接槽內。所述第一沉頭孔及所述第二沉頭孔均為多邊形孔,所述測量副尺固定桿的兩端為與所述第一沉頭孔或所述第二沉頭孔配合的多邊形。所述測量副尺固定桿包括第一固定桿、第二固定桿及第一連接桿;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固定桿的一端及所述第二固定桿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桿的另一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沉頭孔配合的多邊形,所述第二固定桿的另一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二沉頭孔配合的多邊形。所述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包括固定夾、第三固定桿、第四固定桿及第二連接桿;所述第三固定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夾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夾與所述轉向管柱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桿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固定桿的一端連接,所述第四固定桿的一端與所述測量卷尺固定軸固定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方案通過轉向盤施加轉向手力,通過扭桿扭轉變形的角度來測量轉向手力;通過轉向圈數測量卷尺的收縮卷繞在圈數測量主尺上的圈數與轉向圈數測量主尺及轉向圈數測量副尺的角度的測量值共同實現轉向圈數的測量,實現轉向手力測量的可靠性高,成本低且不會損壞被測量車輛的方向盤的外包皮。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與轉向管柱裝配示意圖;圖3為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的分解圖;圖4為裝置固定模塊結構示意圖;圖5為轉向手力測量模塊分解圖;圖6為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分解圖;圖7為轉向圈數測量主尺與轉向圈數測量卷尺卡接示意圖;圖8為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分解圖。附圖標記說明1裝置固定模塊,2轉向手力測量模塊,3轉向圈數測量模塊,4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5轉向管柱,11第一平板,12第一凸臺,13轉向管柱配合孔,14手力測量模塊固定孔,21轉向盤,22扭桿,23手力測量副尺,24手力測量固定部,25螺栓,211扭桿上壓裝孔,212輻條,213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固定孔,241第二平板,242第二凸臺,243扭桿下壓裝孔,244角度刻度線,245裝置固定模塊連接孔,31圈數測量模塊固定架,32軸承,33轉向圈數測量副尺,34轉向圈數測量主尺,35測量副尺固定桿,36轉向圈數測量卷尺,37測量卷尺固定軸,311軸承孔,331角度刻度線,332第一沉頭孔,341T形卡接槽,351第一固定桿,352第一連接桿,353第二固定桿,361轉向圈數測量卷尺殼體,362卷尺,371第二沉頭孔,41固定夾,42第三固定桿,43第二連接桿,44第四固定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以下的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限制。本申請提供一種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如圖1至圖8所示,包括裝置固定模塊1、轉向手力測量模塊2、轉向圈數測量模塊3及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4。如圖2所示,裝置固定模塊1分別同轉向管柱5及轉向手力測量模塊2連接;轉向手力測量模塊2與轉向圈數測量模塊3連接。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4分別與轉向圈數測量模塊3及轉向管柱5連接。如圖4所示,裝置固定模塊1包括第一平板11及固定于第一平板下表面的第一凸臺12,在第一平板及第一凸臺上設置有貫通第一平板及第一凸臺的轉向管柱配合孔13,在本申請中,轉向管柱配合孔的中線與第一凸臺的中線重合,在本申請中,轉向管柱配合孔可以是花鍵孔、六角形孔等,根據轉向管柱配合端的形狀不同而不同。在第一平板11的四角處設置有手力測量模塊固定孔14,在本申請中,手力測量模塊固定孔為螺紋孔,在本申請的其它實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裝置固定模塊、轉向手力測量模塊、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及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所述裝置固定模塊分別同轉向管柱及所述轉向手力測量模塊連接;所述轉向手力測量模塊與所述轉向圈數測量模塊連接;所述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分別與所述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及所述轉向管柱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裝置固定模塊、轉向手力測量模塊、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及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所述裝置固定模塊分別同轉向管柱及所述轉向手力測量模塊連接;所述轉向手力測量模塊與所述轉向圈數測量模塊連接;所述轉向圈數測量固定模塊分別與所述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及所述轉向管柱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固定模塊包括第一平板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平板下表面的第一凸臺,在所述第一平板及所述第一凸臺上設置有貫通所述第一平板及所述第一凸臺的轉向管柱配合孔;在所述第一平板的四角處設置有手力測量模塊固定孔;所述裝置固定模塊通過所述轉向管柱配合孔,與所述轉向管柱通過螺母固定連接;所述裝置固定模塊通過所述手力測量模塊固定孔與所述轉向手力測量模塊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手力測量模塊包括轉向盤、扭桿、手力測量固定部及手力測量副尺;在所述轉向盤的中心處設置有扭桿上壓裝孔,在所述轉向盤的輻條上設置有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固定孔;所述手力測量固定部包括第二平板及固定于所述第二平板下表面四個角部的第二凸臺,在每個所述第二凸臺的中心處均設置有貫通所述第二平板的裝置固定模塊連接孔,在所述第二平板的中心處設置有扭桿下壓裝孔,在所述扭桿下壓裝孔四周的所述第二平板上設置有角度刻度線;所述手力測量副尺套于所述扭桿上,所述扭桿的上端壓裝于所述扭桿上壓裝孔內,所述扭桿的下端壓裝于所述扭桿下壓裝孔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刻度線的外徑大于所述手力測量副尺的外徑。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副尺的內徑大于所述扭桿的外徑;所述測量副尺的長度小于所述轉向盤的下安裝平面與所述第二平板上表面之間的距離。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盤手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圈數測量模塊包括圈數測量模塊固定架、軸承、轉向圈數測量副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龍,柳強,張奇奇,周磊,葛士顯,張俊達,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