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的一種高質量同軸電纜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冷卻裝置機架(6.1),冷卻裝置機架(6.1)的上半段設置有橫向的冷卻槽(6.2),冷卻裝置機架(6.1)的下半段設置有儲水箱(6.3),所述冷卻槽(6.2)包括左端的進料區(6.5)、中段的冷卻區(6.6)以及右端的干燥區(6.7),所述冷卻區(6.6)的右段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第一磁性機構(6.25),所述儲水箱(6.3)內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第二磁性機構(6.26),所述冷卻區(6.6)的左段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第三磁性機構(6.28)。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高質量同軸電纜冷卻裝置具有生產工況穩定,擠塑質量較好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高質量同軸電纜冷卻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高質量同軸電纜冷卻裝置。
技術介紹
同軸電纜是指有兩個同心導體,而導體和屏蔽層又共用同一軸心的電纜。最常見的同軸電纜由絕緣材料隔離的銅線導體組成,在里層絕緣材料的外部是另一層環形導體及其絕緣體,然后整個電纜由聚氯乙烯或特氟綸材料的護套包住。同軸電纜在擠塑過程中一般存在以下問題:擠塑后線材的冷卻狀況,傳統的擠塑后線材直接單一性的從冷卻水槽經過,冷卻效果差,缺乏逐級冷卻步驟,導致擠塑層成型質量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生產工況穩定,擠塑質量較好的高質量同軸電纜冷卻裝置。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高質量同軸電纜冷卻裝置,它包括冷卻裝置機架,冷卻裝置機架的上半段設置有橫向的冷卻槽,冷卻裝置機架的下半段設置有儲水箱,所述冷卻槽包括左端的進料區、中段的冷卻區以及右端的干燥區,進料區與冷卻區之間通過豎向的濾板隔開,冷卻區與干燥區之間通過豎向的隔板隔開,在進料區的最低處設置有排水口,排水口處通過排水管道連接儲水箱的進水口,儲水箱的出水口通過供水管道連接至冷卻區的上方,供水管道的出水口分出前后兩個供水口,供水管道上設置有供水管道輸送泵;所述進料區的左端設置有進料過濾棉,進料過濾棉的底部與冷卻槽底部接觸,所述進料區的右端設置有第一冷卻導輪,所述冷卻區的右端設置有第二冷卻導輪,所述干燥區的中段設置有前后相對布置的多根干燥吹風管,所述干燥區的右端設置有出料過濾棉,干燥區內無水使得出料過濾棉為干性過濾棉;所述冷卻區的右段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第一磁性機構,第一磁性機構包括兩個第一軸承座、第一轉軸、兩個圓環形的第一磁鐵、圓環形的第一隔離塊、兩個圓環形的第一端蓋、四塊圓環形的擋板以及十塊矩形的葉輪板;兩個第一軸承座設置于冷卻區的前后內壁上,第一轉軸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于兩個第一軸承座上,兩個第一磁鐵套裝于第一轉軸的前段和后段上,第一隔離塊設置于兩個第一磁鐵之間,兩個第一端蓋分別套裝于兩個第一磁鐵的前端和后端的第一轉軸上,四塊擋板中有兩塊分別套裝于兩個第一端蓋外,四塊擋板中有另外兩塊分別套裝于第一隔離塊外,套裝于第一隔離塊外的兩塊擋板之間留有間隙,在前方的兩塊擋板之間的第一磁鐵外以及在后方的兩塊擋板之間的第一磁鐵外分別均勻設置有五塊葉輪板,五塊葉輪板沿第一磁鐵徑向均勻布置,葉輪板的前后兩端緊貼擋板,兩個第一磁鐵的位置恰好在供水管道的兩個供水口下方偏左位置;所述儲水箱內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第二磁性機構,第二磁性機構包括兩個第二軸承座、第二轉軸、兩個圓環形的第二磁鐵、圓環形的第二隔離塊以及兩個圓環形的第二端蓋;兩個第二軸承座設置于儲水箱的前后內壁上,第二轉軸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于兩個第二軸承座上,兩個第二磁鐵套裝于第二轉軸的前段和后段上,第二隔離塊設置于兩個第二磁鐵之間,兩個第二端蓋分別套裝于兩個第二磁鐵的前端和后端的第二轉軸上;第二磁性機構正下方的儲水箱的底部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磁條;所述冷卻區的左段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第三磁性機構,第三磁性機構包括兩個第三軸承座、第三轉軸、兩個圓環形的第三磁鐵、圓環形的第三隔離塊以及兩個圓環形的第三端蓋;兩個第三軸承座左右設置于冷卻區的左段,第三轉軸為空心軸,第三轉軸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于兩個第三軸承座上并且第三轉軸的左右兩端穿出兩個第三軸承座外,兩個第三磁鐵套裝于第三轉軸的左段和右段上,第三隔離塊設置于兩個第三磁鐵之間,兩個第三端蓋分別套裝于兩個第三磁鐵的左端和右端的第三轉軸上。冷卻裝置機架的下半段還設置有制冷機,儲水箱與制冷機之間連接有冷卻水第一管道以及冷卻水第二管道,冷卻水第一管道以及冷卻水第二管道上分別設置有冷卻水第一管道輸送泵以及冷卻水第二管道輸送泵,儲水箱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兩個第一磁鐵的徑向磁場方向都是以大于六十度、小于九十度的夾角展開,兩個第一磁鐵的徑向磁場展開方向相反。兩個第二磁鐵的徑向磁場方向都是以大于六十度、小于九十度的夾角展開,兩個第二磁鐵的徑向磁場展開方向相反。兩個第三磁鐵的徑向磁場方向都是以大于六十度、小于九十度的夾角展開,兩個第三磁鐵的徑向磁場展開方向相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高質量同軸電纜冷卻裝置具有生產工況穩定,擠塑質量較好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為高質量同軸電纜冷卻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圖1的C-C剖視圖。圖3為圖1中的第三磁性機構示意圖。其中:冷卻裝置機架6.1、冷卻槽6.2、儲水箱6.3、制冷機6.4、進料區6.5、冷卻區6.6、干燥區6.7、濾板6.8、隔板6.9、排水口6.10、排水管道6.11、供水管道6.12、供水管道輸送泵6.13、冷卻水第一管道6.14、冷卻水第二管道6.15、冷卻水第一管道輸送泵6.16、冷卻水第二管道輸送泵6.17、供水口6.18、溫度傳感器6.19、進料過濾棉6.20、第一冷卻導輪6.21、第二冷卻導輪6.22、干燥吹風管6.23、出料過濾棉6.24、第一磁性機構6.25、第二磁性機構6.26、磁條6.27、第三磁性機構6.28。第一軸承座6.251、第一轉軸6.252、第一磁鐵6.253、第一隔離塊6.254、第一端蓋6.255、擋板6.256、葉輪板6.257第二軸承座6.261、第二轉軸6.262、第二磁鐵6.263、第二隔離塊6.264、第二端蓋6.265第三軸承座6.281、第三轉軸6.282、第三磁鐵6.283、第三隔離塊6.284、第三端蓋6.285。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圖3,本技術涉及的一種高質量同軸電纜冷卻裝置,它包括冷卻裝置機架6.1,冷卻裝置機架6.1的上半段設置有橫向的冷卻槽6.2,冷卻裝置機架6.1的下半段設置有儲水箱6.3以及制冷機6.4,所述冷卻槽6.2包括左端的進料區6.5、中段的冷卻區6.6以及右端的干燥區6.7,進料區6.5與冷卻區6.6之間通過豎向的濾板6.8隔開,冷卻區6.6與干燥區6.7之間通過豎向的隔板6.9隔開,進料區6.5與冷卻區6.6之間的冷卻水可以流通,在進料區6.5的最低處設置有排水口6.10,排水口6.10處通過排水管道6.11連接儲水箱6.3的進水口,儲水箱6.3的出水口通過供水管道6.12連接至冷卻區6.6的上方,供水管道6.12的出水口分出前后兩個供水口6.18,供水管道6.12上設置有供水管道輸送泵6.13,儲水箱6.3與制冷機6.4之間連接有冷卻水第一管道6.14以及冷卻水第二管道6.15,冷卻水第一管道6.14以及冷卻水第二管道6.15上分別設置有冷卻水第一管道輸送泵6.16以及冷卻水第二管道輸送泵6.17,儲水箱6.3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6.19。所述進料區6.5的左端設置有進料過濾棉6.20,進料過濾棉6.20的底部與冷卻槽6.2底部接觸,因此進料過濾棉6.20為濕性過濾棉,所述進料區6.5的右端設置有第一冷卻導輪6.21,所述冷卻區6.6的右端設置有第二冷卻導輪6.22,所述干燥區6.7的中段設置有前后相對布置的多根干燥吹風管6.23,所述干燥區6.7的右端設置有出料過濾棉6.24,干燥區6.7內無水使得出料過濾棉6.24為干性過濾棉。所述冷卻區6.6的右段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第一磁性機構6.25,第一磁性機構6.25包括兩個第一軸承座6.251、第一轉軸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質量同軸電纜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冷卻裝置機架(6.1),冷卻裝置機架(6.1)的上半段設置有橫向的冷卻槽(6.2),冷卻裝置機架(6.1)的下半段設置有儲水箱(6.3),所述冷卻槽(6.2)包括左端的進料區(6.5)、中段的冷卻區(6.6)以及右端的干燥區(6.7),進料區(6.5)與冷卻區(6.6)之間通過豎向的濾板(6.8)隔開,冷卻區(6.6)與干燥區(6.7)之間通過豎向的隔板(6.9)隔開,在進料區(6.5)的最低處設置有排水口(6.10),排水口(6.10)處通過排水管道(6.11)連接儲水箱(6.3)的進水口,儲水箱(6.3)的出水口通過供水管道(6.12)連接至冷卻區(6.6)的上方,供水管道(6.12)的出水口分出前后兩個供水口(6.18),供水管道(6.12)上設置有供水管道輸送泵(6.13);所述進料區(6.5)的左端設置有進料過濾棉(6.20),進料過濾棉(6.20)的底部與冷卻槽(6.2)底部接觸,所述進料區(6.5)的右端設置有第一冷卻導輪(6.21),所述冷卻區(6.6)的右端設置有第二冷卻導輪(6.22),所述干燥區(6.7)的中段設置有前后相對布置的多根干燥吹風管(6.23),所述干燥區(6.7)的右端設置有出料過濾棉(6.24),干燥區(6.7)內無水使得出料過濾棉(6.24)為干性過濾棉;所述冷卻區(6.6)的右段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第一磁性機構(6.25),第一磁性機構(6.25)包括兩個第一軸承座(6.251)、第一轉軸(6.252)、兩個圓環形的第一磁鐵(6.253)、圓環形的第一隔離塊(6.254)、兩個圓環形的第一端蓋(6.255)、四塊圓環形的擋板(6.256)以及十塊矩形的葉輪板(6.257);兩個第一軸承座(6.251)設置于冷卻區(6.6)的前后內壁上,第一轉軸(6.252)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于兩個第一軸承座(6.251)上,兩個第一磁鐵(6.253)套裝于第一轉軸(6.252)的前段和后段上,第一隔離塊(6.254)設置于兩個第一磁鐵(6.253)之間,兩個第一端蓋(6.255)分別套裝于兩個第一磁鐵(6.253)的前端和后端的第一轉軸(6.252)上,四塊擋板(6.256)中有兩塊分別套裝于兩個第一端蓋(6.255)外,四塊擋板(6.256)中有另外兩塊分別套裝于第一隔離塊(6.254)外,套裝于第一隔離塊(6.254)外的兩塊擋板(6.256)之間留有間隙,在前方的兩塊擋板(6.256)之間的第一磁鐵(6.253)外以及在后方的兩塊擋板(6.256)之間的第一磁鐵(6.253)外分別均勻設置有五塊葉輪板(6.257),五塊葉輪板(6.257)沿第一磁鐵(6.253)徑向均勻布置,葉輪板(6.257)的前后兩端緊貼擋板(6.256),兩個第一磁鐵(6.253)的位置恰好在供水管道(6.12)的兩個供水口(6.18)下方偏左位置;所述儲水箱(6.3)內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第二磁性機構(6.26),第二磁性機構(6.26)包括兩個第二軸承座(6.261)、第二轉軸(6.262)、兩個圓環形的第二磁鐵(6.263)、圓環形的第二隔離塊(6.264)以及兩個圓環形的第二端蓋(6.265);兩個第二軸承座(6.261)設置于儲水箱(6.3)的前后內壁上,第二轉軸(6.262)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于兩個第二軸承座(6.261)上,兩個第二磁鐵(6.263)套裝于第二轉軸(6.262)的前段和后段上,第二隔離塊(6.264)設置于兩個第二磁鐵(6.263)之間,兩個第二端蓋(6.265)分別套裝于兩個第二磁鐵(6.263)的前端和后端的第二轉軸(6.262)上;第二磁性機構(6.26)正下方的儲水箱(6.3)的底部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磁條(6.27);所述冷卻區(6.6)的左段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第三磁性機構(6.28),第三磁性機構(6.28)包括兩個第三軸承座(6.281)、第三轉軸(6.282)、兩個圓環形的第三磁鐵(6.283)、圓環形的第三隔離塊(6.284)以及兩個圓環形的第三端蓋(6.285);兩個第三軸承座(6.281)左右設置于冷卻區(6.6)的左段,第三轉軸(6.282)為空心軸,第三轉軸(6.282)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于兩個第三軸承座(6.281)上并且第三轉軸(6.282)的左右兩端穿出兩個第三軸承座(6.281)外,兩個第三磁鐵(6.283)套裝于第三轉軸(6.282)的左段和右段上,第三隔離塊(6.284)設置于兩個第三磁鐵(6.283)之間,兩個第三端蓋(6.285)分別套裝于兩個第三磁鐵(6.283)的左端和右端的第三轉軸(6.282)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質量同軸電纜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冷卻裝置機架(6.1),冷卻裝置機架(6.1)的上半段設置有橫向的冷卻槽(6.2),冷卻裝置機架(6.1)的下半段設置有儲水箱(6.3),所述冷卻槽(6.2)包括左端的進料區(6.5)、中段的冷卻區(6.6)以及右端的干燥區(6.7),進料區(6.5)與冷卻區(6.6)之間通過豎向的濾板(6.8)隔開,冷卻區(6.6)與干燥區(6.7)之間通過豎向的隔板(6.9)隔開,在進料區(6.5)的最低處設置有排水口(6.10),排水口(6.10)處通過排水管道(6.11)連接儲水箱(6.3)的進水口,儲水箱(6.3)的出水口通過供水管道(6.12)連接至冷卻區(6.6)的上方,供水管道(6.12)的出水口分出前后兩個供水口(6.18),供水管道(6.12)上設置有供水管道輸送泵(6.13);所述進料區(6.5)的左端設置有進料過濾棉(6.20),進料過濾棉(6.20)的底部與冷卻槽(6.2)底部接觸,所述進料區(6.5)的右端設置有第一冷卻導輪(6.21),所述冷卻區(6.6)的右端設置有第二冷卻導輪(6.22),所述干燥區(6.7)的中段設置有前后相對布置的多根干燥吹風管(6.23),所述干燥區(6.7)的右端設置有出料過濾棉(6.24),干燥區(6.7)內無水使得出料過濾棉(6.24)為干性過濾棉;所述冷卻區(6.6)的右段設置有縱向布置的第一磁性機構(6.25),第一磁性機構(6.25)包括兩個第一軸承座(6.251)、第一轉軸(6.252)、兩個圓環形的第一磁鐵(6.253)、圓環形的第一隔離塊(6.254)、兩個圓環形的第一端蓋(6.255)、四塊圓環形的擋板(6.256)以及十塊矩形的葉輪板(6.257);兩個第一軸承座(6.251)設置于冷卻區(6.6)的前后內壁上,第一轉軸(6.252)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于兩個第一軸承座(6.251)上,兩個第一磁鐵(6.253)套裝于第一轉軸(6.252)的前段和后段上,第一隔離塊(6.254)設置于兩個第一磁鐵(6.253)之間,兩個第一端蓋(6.255)分別套裝于兩個第一磁鐵(6.253)的前端和后端的第一轉軸(6.252)上,四塊擋板(6.256)中有兩塊分別套裝于兩個第一端蓋(6.255)外,四塊擋板(6.256)中有另外兩塊分別套裝于第一隔離塊(6.254)外,套裝于第一隔離塊(6.254)外的兩塊擋板(6.256)之間留有間隙,在前方的兩塊擋板(6.256)之間的第一磁鐵(6.253)外以及在后方的兩塊擋板(6.256)之間的第一磁鐵(6.253)外分別均勻設置有五塊葉輪板(6.257),五塊葉輪板(6.257)沿第一磁鐵(6.253)徑向均勻布置,葉輪板(6.257)的前后兩端緊貼擋板(6.256),兩個第一磁鐵(6.253)的位置恰好在供水管道(6.12)的兩個供水口(6.18)下方偏...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曉楠,
申請(專利權)人:江陰神創電子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