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路基拓寬結構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步驟:原路基開挖修整、固化土層施工、固化土層施工、預制裝配式側向板施工、現澆混凝土底板施工、氣泡混凝土回填層施工、宕渣回填層施工和路面及配套設置施工。本發明專利技術不僅提高了新路基與原路基之間的固定效果和銜接契合強度,還增強了新路基的強度及路基邊坡穩定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路基拓寬結構的施工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路基拓寬結構的施工方法,屬于道路建筑
,用于解決現有路基拓寬結構中存在的易沉降、滑移等問題,適用于已有路堤的拓寬施工。
技術介紹
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區域經濟的變化,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活、出行方式的改變,原有的道路標準已無法滿足現代交通的發展要求,大量地方公路亟須升級改造。但是現在道路拓寬的結構及其施工技術常常導致路面出現差異沉降量過大、路面開裂、局部沉陷等病害,其主要原因在于:(1)新老路基拓寬處理后結合部位路基材質和路面結構層厚度、強度不一,特別是一邊為新做路基,一邊為原有老路基,質量也存在差異,在結合部位產生一個臨界面,為道路開裂留下隱患。(2)新老路基拓寬處理后,在結合部位沉降量不一,產生一定的沉降差值,特別是新拓寬路基工后沉降較大,而老路基已經完成了相當的工后沉降量,這樣不可避免地在結合部位產生一個沉降差值突變點,成為道路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3)新老路基結合部位工藝較復雜,施工難度較大,往往在此產生人為的質量因素,如密實度達不到設計標準等,也是產生裂縫的原因之一。可見上述問題嚴重影響了道路拓寬后的質量和使用壽命,鑒于此,目前亟需專利技術一種新路基拓寬結構及施工方法,具有以下優點:(1)新拓寬路基的沉降量和新老路基的沉降差小。(2)新老路基結合部位的地基穩定性好,以解決新老路基的沉降差所產生的反射裂縫。(3)新老路基的結合強度高,以此減輕新老路基因材質、質量及路面結構層的差異等所產生的危害。本專利技術采用預制側板及預制裝配式側向板,施工效率高,新路基回填層由上部宕渣回填層及下部氣泡混凝土回填層組成,且氣泡混凝土回填層內臺階處設置橫向鋼筋網片,有效提高新路基與原路基之間的固定效果和銜接契合強度,還增強了新路基的強度及路基邊坡穩定性,具有較好的經濟技術效益。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路基與原路基之間的固定效果和銜接契合強度高,新路基邊坡穩定性好的路基拓寬結構的施工方法。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路基拓寬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拓寬結構主要包括預制側板、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現澆混凝土底板(23)和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6);原路基與新路基的交界面邊坡設置為臺階狀,預制側板設置于現澆混凝土底板槽(34)兩側,通過側板土釘(25)與下部固化土層(28)及原地表(26)固定;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設置于側板肋塊(27)上,兩側分別設置有斜向輔助外撐桿(21)及水平內撐桿(20),內部設置有豎向預應力鋼筋(11),下部設置有連接鋼板(32);新路基回填層由上部宕渣回填層(12)及下部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6)組成,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6)內臺階處設置橫向鋼筋網片(15);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原路基開挖修整:首先清除原路基表面的腐殖土,在原路基與即將鋪設的新路基的交界面修整出臺階狀邊坡;步驟二:固化土層施工:在新路基與原地表交接區域,人工或機械開挖土體,將土體拌合土壤固化劑后回填攤鋪并壓實,形成固化土層(28);步驟三:預制側板安裝:先根據設計圖紙在固化土層(28)上部開挖出混凝土底板槽(34),槽口修整后安裝預制側板,靠近原擋墻(19)側安裝預制L形側板(31),另一側安裝預制Z形側板(24),兩邊側板底部延伸段的肋塊端部對齊并緊貼,同時安裝土釘將其固定;步驟四:預制裝配式側向板施工: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安裝前,預先在原擋墻(19)頂部安裝U形鋼套箍(17),再采用吊車將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吊裝至預制側板肋塊(27)上,通過安裝斜向輔助外撐桿(21)及水平內撐桿(20)保持垂直度,隨后安裝豎向預應力鋼筋(11),張拉后及時灌注砂漿,并將豎向預應力鋼筋(11)錨固;步驟五:現澆混凝土底板施工:根據設計要求綁扎底板鋼筋,部分豎向鋼筋穿過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底部連接鋼板(32),綁扎完成后澆筑混凝土至設計標高,并養護;步驟六:氣泡混凝土回填層施工:氣泡混凝土采用分層回填,每填筑一級臺階鋪設一層橫向鋼筋網片(15)直至設計標高,橫向鋼筋網片(15)采用網片土釘(14)固定;步驟七:宕渣回填層施工:宕渣回填前,預先在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6)頂面鋪設防水土工布(13),再回填至設計標高,并在設計位置預埋預制燈座(3),宕渣回填層(12)邊坡鋪設生態草毯;步驟八:路面及配套設置施工:根據設計要求進行路面鋪設,并安裝路燈(3)、護欄(6)及配套設施。進一步的,所述的預制側板由預制Z形側板和預制L形側板組成,兩種預制側板側壁均設置有凸榫,側板底部均延伸設置有長方體狀肋塊,肋塊及預制Z形側板頂部均預留相同規格的土釘孔,預制Z形側板頂部還預留輔助外撐桿槽。所述的預制裝配式側向板內部預留灌漿通道,灌漿通道內設置有豎向預應力鋼筋及后灌漿封堵體,豎向預應力鋼筋底端與連接鋼板錨固,連接鋼板上設置有鋼筋孔。所述的斜向輔助外撐桿及水平內撐桿上均設置有長度調節裝置,其中水平內撐桿一端與預制裝配式側向板連接,另一端與原擋墻上U形鋼套箍的螺紋套筒相連,U形鋼套箍由三塊鋼板鉸接而成,與原擋墻頂部通過螺栓錨固。所述的現澆混凝土底板部分豎向鋼筋穿過預制裝配式側向板的底部連接鋼板綁扎,澆筑后頂標高與預制側板頂標高相同。所述的氣泡混凝土回填層與上部宕渣回填層之間設置有防水土工布,其內部橫向鋼筋網片一端與預制裝配式側向板連接,另一端通過網片土釘固定。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的特點和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涉及的預制裝配式側向板可直接吊裝,相比于現澆擋墻施工效率大幅提高,且兩側分別設置有斜向輔助外撐桿及水平內撐桿,提高施工中及工后穩定性,并通過底部設置的連接鋼板與現澆底板加強連接,可進一步提高新路基的強度。(2)本專利技術中現澆混凝土底板的施工直接采用預制側板作為模板,簡化了施工工序,同時預制側板又作為預制裝配式側向板的墊塊,側向板安裝后仍可使底板混凝土澆筑充分,具有較好的技術效益。(3)本專利技術中原路基與新路基的交界面邊坡設置為臺階狀,新路基主要采用氣泡混凝土回填,且分層回填時在每層臺階處均設置鋼筋網片,有效提高新老路基結合部位的地基穩定性。附圖說明圖1是路基拓寬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澆底板施工前裝配式側向板安裝俯視圖;圖3是圖2中A-A剖面圖。圖中:1-中央隔離帶;2-機動車道;3-路燈;4-預制燈座;5-非機動車道;6-護欄;7-生態草毯護坡;8-錨栓;9-預制裝配式側向板;10-后灌漿封堵體;11-豎向預應力鋼筋;12-宕渣回填層;13-防水土工布;14-網片土釘;15-橫向鋼筋網片;16-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7-U形鋼套箍;18-螺栓;19-原擋墻;20-水平內撐桿;21-斜向輔助外撐桿;22-外撐桿調節裝置;23-現澆混凝土底板;24-預制Z形側板;25-側板土釘;26-原地表;27-側板肋塊;28-固化土層;29-內撐桿調節裝置;30-螺紋套筒;31-預制L形側板;32-連接鋼板;33-鋼筋孔;34-混凝土底板槽。具體實施方式圖1是路基拓寬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澆底板施工前裝配式側向板安裝俯視圖,圖3是圖2中A-A剖面圖。參照附圖所示的路基拓寬結構,主要由預制側板、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現澆混凝土底板23、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6等組成。原路基與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路基拓寬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拓寬結構主要包括預制側板、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現澆混凝土底板(23)和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6);原路基與新路基的交界面邊坡設置為臺階狀,預制側板設置于現澆混凝土底板槽(34)兩側,通過側板土釘(25)與下部固化土層(28)及原地表(26)固定;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設置于側板肋塊(27)上,兩側分別設置有斜向輔助外撐桿(21)及水平內撐桿(20),內部設置有豎向預應力鋼筋(11),下部設置有連接鋼板(32);新路基回填層由上部宕渣回填層(12)及下部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6)組成,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6)內臺階處設置橫向鋼筋網片(15);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原路基開挖修整:首先清除原路基表面的腐殖土,在原路基與即將鋪設的新路基的交界面修整出臺階狀邊坡;步驟二:固化土層施工:在新路基與原地表交接區域,人工或機械開挖土體,將土體拌合土壤固化劑后回填攤鋪并壓實,形成固化土層(28);步驟三:預制側板安裝:先根據設計圖紙在固化土層(28)上部開挖出混凝土底板槽(34),槽口修整后安裝預制側板,靠近原擋墻(19)側安裝預制L形側板(31),另一側安裝預制Z形側板(24),兩邊側板底部延伸段的肋塊端部對齊并緊貼,同時安裝土釘將其固定;步驟四:預制裝配式側向板施工: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安裝前,預先在原擋墻(19)頂部安裝U形鋼套箍(17),再采用吊車將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吊裝至預制側板肋塊(27)上,通過安裝斜向輔助外撐桿(21)及水平內撐桿(20)保持垂直度,隨后安裝豎向預應力鋼筋(11),張拉后及時灌注砂漿,并將豎向預應力鋼筋(11)錨固;步驟五:現澆混凝土底板施工:根據設計要求綁扎底板鋼筋,部分豎向鋼筋穿過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底部連接鋼板(32),綁扎完成后澆筑混凝土至設計標高,并養護;步驟六:氣泡混凝土回填層施工:氣泡混凝土采用分層回填,每填筑一級臺階鋪設一層橫向鋼筋網片(15)直至設計標高,橫向鋼筋網片(15)采用網片土釘(14)固定;步驟七:宕渣回填層施工:宕渣回填前,預先在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6)頂面鋪設防水土工布(13),再回填至設計標高,并在設計位置預埋預制燈座(3),宕渣回填層(12)邊坡鋪設生態草毯;步驟八:路面及配套設置施工:根據設計要求進行路面鋪設,并安裝路燈(3)、護欄(6)及配套設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路基拓寬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拓寬結構主要包括預制側板、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現澆混凝土底板(23)和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6);原路基與新路基的交界面邊坡設置為臺階狀,預制側板設置于現澆混凝土底板槽(34)兩側,通過側板土釘(25)與下部固化土層(28)及原地表(26)固定;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設置于側板肋塊(27)上,兩側分別設置有斜向輔助外撐桿(21)及水平內撐桿(20),內部設置有豎向預應力鋼筋(11),下部設置有連接鋼板(32);新路基回填層由上部宕渣回填層(12)及下部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6)組成,氣泡混凝土回填層(16)內臺階處設置橫向鋼筋網片(15);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原路基開挖修整:首先清除原路基表面的腐殖土,在原路基與即將鋪設的新路基的交界面修整出臺階狀邊坡;步驟二:固化土層施工:在新路基與原地表交接區域,人工或機械開挖土體,將土體拌合土壤固化劑后回填攤鋪并壓實,形成固化土層(28);步驟三:預制側板安裝:先根據設計圖紙在固化土層(28)上部開挖出混凝土底板槽(34),槽口修整后安裝預制側板,靠近原擋墻(19)側安裝預制L形側板(31),另一側安裝預制Z形側板(24),兩邊側板底部延伸段的肋塊端部對齊并緊貼,同時安裝土釘將其固定;步驟四:預制裝配式側向板施工: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安裝前,預先在原擋墻(19)頂部安裝U形鋼套箍(17),再采用吊車將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吊裝至預制側板肋塊(27)上,通過安裝斜向輔助外撐桿(21)及水平內撐桿(20)保持垂直度,隨后安裝豎向預應力鋼筋(11),張拉后及時灌注砂漿,并將豎向預應力鋼筋(11)錨固;步驟五:現澆混凝土底板施工:根據設計要求綁扎底板鋼筋,部分豎向鋼筋穿過預制裝配式側向板(9)底部連接鋼板(32),綁扎完成后澆筑混凝土至設計標高,并養護;步驟六:氣泡混凝土回填層施工: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新泉,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江潤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