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混凝土太陽能板配重塊,包括配重塊本體、第一調節塊和第二調節塊;所述配重塊本體的形狀為梯形臺,所述配重塊本體底部的四個角部均固定有防護墊,所述配重塊本體的頂部固定有方形圍板,且配重塊本體的底部開設有與方形圍板尺寸匹配的凹槽,所述方形圍板內腔的四個角部設置有安裝柱,且安裝柱固定在配重塊本體的頂部,所述方形圍板的內腔中心處設置有提拉件,所述提拉件上開設有提拉孔,所述配重塊本體中開設有前后通透的安裝孔,且安裝孔為螺紋孔,所述第一調節塊的中心處固定安裝有第一安裝螺柱,所述第二調節塊的中心處固定安裝有第二安裝螺柱。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便于搬運和壘放,能夠調節重量,實用性能高,同時安裝時無需破壞墻體,無需打樁固定,使用較為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混凝土太陽能板配重塊
本技術涉及新能源設備
,具體為一種混凝土太陽能板配重塊。
技術介紹
目前,配重塊在太陽能板的應用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配重塊的重量對太陽能板的穩定性能起到很大的影響,然后現有的太陽能配重塊存在以下缺點:一是底部直接接觸地面,導致配重塊的使用壽命大大降低;二是配重塊采用長方體的形狀,不易于拿取和壘放,使用性能大大降低;三是不能根據使用環境調整配重塊的重量。另外傳統的太陽能板配重塊是以鐵質材料鑄造而成,增加了使用成本,不利于推廣和使用,加上安裝時需要破壞墻體,必須打樁固定,影響房體安全結構,給使用者造成極大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太陽能板配重塊,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便于搬運和壘放,能夠調節重量,實用性能高,同時安裝時無需破壞墻體,無需打樁固定,使用較為方便。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太陽能板配重塊,包括配重塊本體、第一調節塊和第二調節塊;所述配重塊本體的形狀為梯形臺,所述配重塊本體底部的四個角部均固定有防護墊,所述配重塊本體的頂部固定有方形圍板,且配重塊本體的底部開設有與方形圍板尺寸匹配的凹槽,所述方形圍板內腔的四個角部設置有安裝柱,且安裝柱固定在配重塊本體的頂部,所述方形圍板的內腔中心處設置有提拉件,所述提拉件的底部與配重塊本體的頂部固定連接,且提拉件的左右兩側均與方形圍板的內部固定連接,所述提拉件上開設有提拉孔,所述配重塊本體中開設有前后通透的安裝孔,且安裝孔為螺紋孔,所述第一調節塊的中心處固定安裝有第一安裝螺柱,所述第二調節塊的中心處固定安裝有第二安裝螺柱。優選的,所述配重塊本體采用混凝土澆筑一體成型。優選的,所述提拉孔的頂部固定有橡膠墊。優選的,所述第一安裝螺柱的外螺紋與安裝孔前端的內螺紋緊密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二安裝螺柱的外螺紋與安裝孔后端的內螺紋緊密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設備通過防護墊的設置使得設備的底部不與地面直接接觸,使得使用壽命大大增加;通過方形圍板和凹槽的設置,使得設備便于壘放;通過提拉件和提拉孔的設置,使得設備便于拿取,橡膠墊的設置可以更好地對拿取人員的手指進行很好的保護;通過第一調節塊、第一安裝螺柱、第二調節塊、第二安裝螺柱和安裝孔的設置,可以調節設備的重量,以便在不同環境使用,提高穩定性,配重塊本體混凝土澆筑一體成型,節省生產成本,易于推廣和使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爆炸圖;圖2為本技術的仰視圖。圖中:1-配重塊本體;2-防護墊;3-方形圍板;4-凹槽;5-安裝柱;6-提拉件;7-提拉孔;8-橡膠墊;9-安裝孔;10-第一調節塊;11-第一安裝螺柱;12-第二調節塊;13-第二安裝螺柱。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和圖2,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實施例:一種混凝土太陽能板配重塊,包括配重塊本體1、第一調節塊10和第二調節塊12;配重塊本體1的形狀為梯形臺,配重塊本體1底部的四個角部均固定有防護墊2,配重塊本體1的頂部固定有方形圍板3,且配重塊本體1的底部開設有與方形圍板3尺寸匹配的凹槽4,方形圍板3內腔的四個角部設置有安裝柱5,且安裝柱5固定在配重塊本體1的頂部,方形圍板3的內腔中心處設置有提拉件6,提拉件6的底部與配重塊本體1的頂部固定連接,且提拉件6的左右兩側均與方形圍板3的內部固定連接,提拉件6上開設有提拉孔7,配重塊本體1中開設有前后通透的安裝孔9,且安裝孔9為螺紋孔,第一調節塊10的中心處固定安裝有第一安裝螺柱11,第二調節塊12的中心處固定安裝有第二安裝螺柱13,配重塊本體1采用混凝土澆筑一體成型,提拉孔7的頂部固定有橡膠墊8,第一安裝螺柱11的外螺紋與安裝孔9前端的內螺紋緊密連接,第二安裝螺柱13的外螺紋與安裝孔9后端的內螺紋緊密連接。工作原理:使用時,防護墊2的設置使得配重塊本體1的底部不與地面直接接觸,使用壽命大大增加,通過方形圍板3和凹槽4的設置,使得配重塊本體1便于壘放,通過提拉件6和提拉孔7的設置,使得配重塊本體1便于拿取,橡膠墊8的設置可以更好地對拿取人員的手指進行很好的保護,第一調節塊10通過第一安裝螺柱11安裝在安裝孔9中,第二調節塊12通過第二安裝螺柱13安裝在安裝孔9中,可以調節配重塊本體1的重量,以便在不同環境使用,提高穩定,配重塊本體1采用混凝土澆筑一體成型,節省成產成本,易于推廣和使用。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混凝土太陽能板配重塊,包括配重塊本體(1)、第一調節塊(10)和第二調節塊(12);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塊本體(1)的形狀為梯形臺,所述配重塊本體(1)底部的四個角部均固定有防護墊(2),所述配重塊本體(1)的頂部固定有方形圍板(3),且配重塊本體(1)的底部開設有與方形圍板(3)尺寸匹配的凹槽(4),所述方形圍板(3)內腔的四個角部設置有安裝柱(5),且安裝柱(5)固定在配重塊本體(1)的頂部,所述方形圍板(3)的內腔中心處設置有提拉件(6),所述提拉件(6)的底部與配重塊本體(1)的頂部固定連接,且提拉件(6)的左右兩側均與方形圍板(3)的內部固定連接,所述提拉件(6)上開設有提拉孔(7),所述配重塊本體(1)中開設有前后通透的安裝孔(9),且安裝孔(9)為螺紋孔,所述第一調節塊(10)的中心處固定安裝有第一安裝螺柱(11),所述第二調節塊(12)的中心處固定安裝有第二安裝螺柱(1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混凝土太陽能板配重塊,包括配重塊本體(1)、第一調節塊(10)和第二調節塊(12);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塊本體(1)的形狀為梯形臺,所述配重塊本體(1)底部的四個角部均固定有防護墊(2),所述配重塊本體(1)的頂部固定有方形圍板(3),且配重塊本體(1)的底部開設有與方形圍板(3)尺寸匹配的凹槽(4),所述方形圍板(3)內腔的四個角部設置有安裝柱(5),且安裝柱(5)固定在配重塊本體(1)的頂部,所述方形圍板(3)的內腔中心處設置有提拉件(6),所述提拉件(6)的底部與配重塊本體(1)的頂部固定連接,且提拉件(6)的左右兩側均與方形圍板(3)的內部固定連接,所述提拉件(6)上開設有提拉孔(7),所述配重塊本體(1)中開設有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青欣,
申請(專利權)人:羅青欣,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