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閉口鋼箱梁與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組合的梁橋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由橋墩、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鋼結構、剪力鍵組成;其中,橋墩支承鋼結構,鋼結構支承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鋼結構和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通過剪力鍵連接共同承受外載;鋼結構是由縱鋼主梁、邊次縱梁、中次縱梁、加勁肋和橫隔梁構成的梁格體系,縱鋼主梁、邊次縱梁、中次縱梁和橫隔梁的底板和腹板上焊接縱橫加勁肋;鋼釬維和聚丙烯纖維按一定比例摻入到混凝土內,然后澆注到綁扎鋼筋的模板中,制作成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減少組合梁橋橋面板的早期裂縫;提高鋼混組合梁橋的耐久性能;充分利用橋下空間,經濟指標低;且施工期間對周邊環境影響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閉口鋼箱梁與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組合的梁橋結構。本技術由橋墩、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鋼結構、剪力鍵組成;其中,橋墩支承鋼結構,鋼結構支承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鋼結構和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通過剪力鍵連接共同承受外載;鋼結構是由縱鋼主梁、邊次縱梁、中次縱梁、加勁肋和橫隔梁構成的梁格體系,縱鋼主梁、邊次縱梁、中次縱梁和橫隔梁的底板和腹板上焊接縱橫加勁肋;鋼釬維和聚丙烯纖維按一定比例摻入到混凝土內,然后澆注到綁扎鋼筋的模板中,制作成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本技術減少組合梁橋橋面板的早期裂縫;提高鋼混組合梁橋的耐久性能;充分利用橋下空間,經濟指標低;且施工期間對周邊環境影響小。【專利說明】 閉口鋼箱梁與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組合的梁橋結構
本技術屬于橋梁工程
,具體涉及一種閉口鋼箱梁與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組合的梁橋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勞動力日益短缺,環境污染壓力越來越大,節能、環保、低碳正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題,對于勞動密集型且能耗又高的傳統橋梁建造方式來說,對其升級改造和技術革新勢在必行,必須尋找新型更加合理的結構體系替代傳統混凝土結構體系。鋼混組合橋梁結構既能充分發揮混凝土抗壓強度高的優勢,又能很好利用鋼材的抗拉性能,同時也可以采用裝配式施工;與鋼結構相比,費用便宜;與混凝土結構相比,環保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因此其可以廣泛應用橋梁工程領域。然而鋼-普通混凝土組合梁橋的橋面板在施工時混凝土的收縮徐變,以及運營過程中的車載的反復作用和溫度應力的影響,容易導致鋼-普通混凝土組合梁橋的橋面板開裂;同時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多梁式鋼-混凝土組合小箱梁橋需要較寬的蓋梁來放置多片小箱梁,這樣對橋下車輛的通行能力和可利用空間大大壓縮,同時其用鋼量也比較大,非常不經濟;對于單箱或多箱整體式鋼-混凝土組合小箱梁橋在進行裝配式施工時,吊裝重量大,施工期間對周邊交通影響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經濟實用、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和經久耐用的閉口鋼箱梁與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組合的梁橋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出的技術方案:閉口鋼箱梁與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組合的梁橋結構,由橋墩、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鋼結構、剪力鍵組成;其中,橋墩支承鋼結構,鋼結構支承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鋼結構和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通過剪力鍵連接共同承受外載;鋼結構是由縱鋼主梁、邊次縱梁、中次縱梁、加勁肋和橫隔梁構成的梁格體系,為防止縱鋼主梁、邊次縱梁、中次縱梁和橫隔梁發生局部屈曲,在縱鋼主梁、邊次縱梁、中次縱梁和橫隔梁的底板和腹板上焊接縱橫加勁肋;鋼釬維和聚丙烯纖維按一定比例摻入到混凝土內,然后澆注到綁扎鋼筋的模板中,制作成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縱鋼主梁為閉口U型箱梁形式,邊次縱梁、中次縱梁與橫隔梁的截面為工字型截面,縱鋼主梁和邊次縱梁的數量為兩片,中次縱梁數量為零至多片,橫隔梁數量為三片至多片。橫隔梁與縱鋼主梁、邊次縱梁和中次縱梁的腹板成90度焊接。鋼釬維和聚丙烯纖維按一定比例摻入到混凝土內,制作成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I,鋼釬維摻入體積比范圍為0.5%?1.9%,聚丙稀纖維摻入體積比范圍為0.05%?0.19%。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既能夠采用直接現澆形式,也能夠采用先預制后安裝形式,具體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和要求確定。橋墩采用花瓶式獨柱式橋墩。本技術由橋墩、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鋼結構、剪力鍵、鋼筋組成,這種專利技術可以改善橋面板的受力性能,加強橋面板的抗裂性,提高橋面板的耐久性,由此使得橋梁結構的耐久性得到提高,從而延長橋梁使用壽命;同時其可充分利用市政高架橋梁下方的空間,提高車輛的通行能力,用鋼量比較小,非常經濟;可采用裝配式施工,吊裝重量小,施工期間對周邊交通影響小。本技術的有益效果:1、減少組合梁橋橋面板的早期裂縫采用本技術,與普通混凝土橋面板相比,組合梁橋橋面板在澆筑后28天內,由于在橋面板的混凝土中摻入鋼釬維和聚丙烯纖維后,鋼釬維和聚丙烯纖維在混凝土中的橋接作用,大大減少了混凝土早期的收縮徐變引起的裂縫,提高了橋面板的早期抗裂性。2、提高鋼混組合梁橋的耐久性能采用本技術,與普通混凝土橋面板相比,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的抗裂性、沖擊韌性及抗壓抗拉強度都用明顯改善,由此使得組合梁橋橋面板的耐久性得到提高,從而提高組合橋梁結構的耐久性,延長橋梁使用壽命。3、充分利用橋下空間,經濟指標低。采用本技術,與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多梁式鋼-混凝土組合小箱梁橋相比,不需要較寬的蓋梁來放置多片小箱梁,這樣可利用橋下空間,提高橋下車輛的通行能力,同時其用鋼量也比較省,經濟指標低。4、施工期間對周邊環境影響小采用本技術,與單箱或多箱整體式鋼-混凝土組合小箱梁橋相比,在進行裝配式施工時,吊裝重量低,施工期間對周邊交通影響小。【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平面布置圖。圖2是本技術的橫隔梁縱剖面布置圖。圖3是本發的次邊縱梁、次中縱梁、橫隔梁跨中截面圖。圖4是本技術的鋼主梁縱剖面布置圖。圖5是本技術的鋼主梁跨中截面圖。圖中標號:橋墩1、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2、鋼結構3、剪力鍵4、鋼釬維5、聚丙烯纖維6、縱鋼主梁7、邊次縱梁8、中次縱梁9、橫隔梁10、縱橫加勁肋11、鋼筋12和托板13。【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技術。如圖1?圖5所示,閉口鋼箱梁與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組合的梁橋結構,由橋墩1、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2、鋼結構3、剪力鍵4組成,其中,橋墩I支承鋼結構3,鋼結構3支承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2,鋼結構3和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2通過剪力鍵4連接共同承受外載;鋼結構3是由縱鋼主梁7、邊次縱梁8、中次縱梁9、加勁肋11和橫隔梁10構成的梁格體系,為防止縱鋼主梁7、邊次縱梁8、中次縱梁9和橫隔梁10發生局部屈曲,在縱鋼主梁7、邊次縱梁8、中次縱梁9和橫隔梁10的底板和腹板上焊接縱橫加勁肋11;鋼釬維5和聚丙烯纖維6按一定比例摻入到混凝土內,然后澆注到綁扎鋼筋12的模板中,制作成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2,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2既可以采用直接現澆形式,也可以采用先預制后安裝形式。本技術中,縱鋼主梁7、邊次縱梁8、中次縱梁9、橫隔梁10和加勁肋11形成鋼結構3梁格體系,再通過剪力鍵4與其上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2組成的橋梁結構,同時為防止縱鋼主梁7、邊次縱梁8、中次縱梁9和橫隔梁10發生局部屈曲,在它們的底板和腹板上焊接縱橫加勁肋11。本技術中,縱鋼主梁7、邊次縱梁8、中次縱梁9與橫隔梁10的托板13上剪力鍵4的縱橫向排數根據車載、跨徑和橋幅寬度,通過現有規范的計算方法確定。本技術中,縱鋼主梁7為閉口U型箱梁形式,邊次縱梁8、中次縱梁9與橫隔梁10的截面為工字型截面,縱鋼主梁7和邊次縱梁8的數量為兩片,中次縱梁9數量為零至多片,橫隔梁10數量為三片至多片,縱鋼主梁7和邊次縱梁8寬度和高度以及中次縱梁9與橫隔梁10的間距根據車載、跨徑和橋幅寬度,通過現有規范的計算確定。本技術中,橫隔梁10與縱鋼主梁7、邊次縱梁8和中次縱梁9的腹板成90度焊接,橫隔梁8和中次縱梁9寬度和高度根據車載、跨徑和橋幅寬度,通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閉口鋼箱梁與混雜纖維混凝土橋面板組合的梁橋結構,其特征在于由橋墩(1)、混凝土橋面板(2)、鋼結構(3)、剪力鍵(4)組成;其中,橋墩(1)支承鋼結構(3),鋼結構(3)支承混凝土橋面板(2),鋼結構(3)和混凝土橋面板(2)通過剪力鍵(4)連接共同承受外載;鋼結構(3)是由縱鋼主梁(7)、邊次縱梁(8)、中次縱梁(9)、加勁肋(11)和橫隔梁(10)構成的梁格體系,為防止縱鋼主梁(7)、邊次縱梁(8)、中次縱梁(9)和橫隔梁(10)發生局部屈曲,在縱鋼主梁(7)、邊次縱梁(8)、中次縱梁(9)和橫隔梁(10)的底板和腹板上焊接縱橫加勁肋(11);鋼釬維(5)和聚丙烯纖維(6)按一定比例摻入到混凝土內,然后澆注到綁扎鋼筋(12)的模板中,制作成混凝土橋面板(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余良,項貽強,吳旭東,邢淵,
申請(專利權)人:紹興文理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