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5666445 閱讀: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04:41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屬于零件澆注的技術領域。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包括主澆口、澆口流道、澆口、分流器以及支流道,主澆口與澆口流道呈“Y”字形連接,在澆口流道背離主澆口的一側設置澆口,且澆口背離澆口流道的一端設置若干支流道,并在澆口與支流道之間設置分流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將澆口流道設置成“Y”字形,以兩條澆道來提高澆注的速度和均勻性,保證澆注的質量;設置多條支流道,且分布在型腔的不同區域,保證了金屬液能較快的進入型腔中,使填充效果更理想,澆注件質量更高;通過分流器,可根據澆注件需求控制流量,有效提高澆注的質量;根據澆注件形狀設置入料口形狀,防止干擾澆注過程,提高澆注的質量。

    Double runner structure of thin wall pa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ouble sprue structure of a thin-wall part,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mponent casting. Double runner structure of thin wall parts including the main gate and runner, gate, shunt and tributary road, the main gate and runner was \Y\ shaped connection, on one side of the main gate runner from setting gate, one end and the gate runner set if the departure from the channel and set in the heavenly stems and earthly branches, the shunt between the gate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branch road; the runner is set to \Y\ shape, with the two runner to improve the casting speed and uniformity, ensure the casting quality; set up a number of tributar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avity, the liquid metal can enter the cavity rapidly. The filling effect is more ideal, more high quality casting; through the shun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casting flow control,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asting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casting shape of inlet shape, prevention The process of interference is prevented and the quality of pouring is improve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
    本技術涉及零件澆注系統的
    ,具體是涉及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
    技術介紹
    由于模具的澆注系統的設計形式對產品的密實度,強度,尺寸,表面質量等產品特性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澆注系統的設計方案成了行業關注的問題。由于澆注件的性能優勢,使得澆注工藝被運用到精度較高的電子領域,制作電子產品的硬件。但大多數的電子產品的硬件由于體積和壁厚較小,且結構較復雜,而傳統的薄壁零件的澆注一般采用單澆口系統澆注,澆注通道狹窄,使得在澆注的過程中高溫高壓的金屬液的流經通路較長,造成熱能及動能的嚴重損失,導致澆注后的澆注件填充不理想,從而導致澆注件出現欠鑄、砂孔、氣泡以及流紋嚴重的問題,使得澆注件無法加工成產品而帶來經濟損失。綜上所述,目前的薄壁零件的澆注方式存在澆注過程中填充不理想、澆注件質量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現旨在提供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以設置一雙澆口結構,將雙澆口中的主澆口分為沿兩個方向延伸的澆口通道,并將這兩個澆口流道均通過分流器連接于若干澆口支流道上,最后將澆口支流道的另一端與模具型腔的入料口連接,保證了澆注過程中金屬液能更加快速的進入到型腔中,且型腔的不同區域的進液量和進液速度一致,保證了填充過程的均勻性,使澆注的質量更好。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具有這樣的特征,包括:主澆口、澆口流道、澆口、分流器以及支流道,主澆口與澆口流道連接,澆口流道背離主澆口的一端與澆口連接,澆口背離澆口流道的一端設置有若干支流道,且在澆口與支流道的連接處設置有分流器,且每一支流道背離分流器的一端設置入料口。上述的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其中,澆口流道包括第一澆口流道和第二澆口流道,且兩澆口流道的其中一端均連接于主澆口上,且主澆口、第一澆口流道以及第二澆口流道三者呈“Y”字形連接。上述的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其中,澆口包括第一澆口和第二澆口,且第一澆口連接于第一澆口流道背離主澆口的一端,第二澆口連接于第二澆口流道背離主澆口的一端。上述的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其中,分流器呈圓錐形設置,分流器包括第一澆口分流器和第二澆口分流器,且第一澆口分流器設置于第一澆口背離第一澆口流道的一端,第二澆口分流器設置于第二澆口背離第二澆口流道的一端。上述的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其中,第一澆口分流器的圓錐設置于第一澆口內,且第一澆口的內壁與第一澆口分流器的外壁之間設置有間隙;第二澆口分流器的圓錐設置于第二澆口內,且第二澆口的內壁與第二澆口分流器的外壁之間設置有間隙。上述的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其中,第一澆口與第一澆口分流器的間隙處設置有若干第一澆口支流道,且第一澆口支流道背離第一澆口分流器的一端設置入料口;第二澆口與第二澆口分流器的間隙處設置有若干第二澆口支流道,且第二澆口支流道背離第二澆口分流器的一端設置有入料口。上述的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其中,若干第一澆口支流道呈樹枝狀分布且均連接于第一澆口上;若干第二澆口支流道呈樹枝狀分布且均連接于第二澆口上。上述的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其中,入料口的形狀與所處待澆注產品的區域形狀一致。上述技術方案的積極效果是:1、通過設置雙澆口,從兩個不同區域澆注金屬液,保證了澆注過程中快速且均勻地將金屬液灌注到型腔中,既能防止熱能和動能的損失,又能使澆注件的填充更加均勻,有效提高了澆注的質量;2、通過設置若干支流道,且在每根支流道的末端均設置有形狀與待澆注產品的形狀一致的入料口,有效增大了金屬液的流通道路,提高金屬液的流速,防止金屬液能量的損失,還能使澆注更加均勻,提高澆注的質量;3、在澆口與支流道之間設置分流器,能根據待澆注產品需求控制金屬液流入到支流道中的量,從而提高澆注的質量。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的實施例的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一較佳實施例的一視角結構圖;圖3為圖2中沿A-A的剖視圖;圖4為圖2中沿B-B的剖視圖。附圖中:1、主澆口;2、第一澆口流道;3、第二澆口流道;4、第一澆口;5、第二澆口;6、第一澆口分流器;7、第二澆口分流器;8、第一澆口支流道;9、第二澆口支流道;10、入料口;11、型腔。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實施例結合附圖1至附圖4對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作具體闡述,但以下內容不作為本技術的限定。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的實施例的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一較佳實施例的一視角結構圖;圖3圖2中沿A-A的剖視圖;圖4為圖2中沿B-B的剖視圖。如圖1、圖2、圖3以及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包括:主澆口1、第一澆口流道2、第一澆口4、第一澆口分流器6、第一澆口支流道8、入料口10、第二澆口流道3、第二澆口5、第二澆口分流器7以及第二澆口支流道9。具體的,在型腔11上設置有一雙澆道結構,雙澆道包括主澆口1,且主澆口1設置于型腔11的上部且平行于型腔11,主澆口1連接于澆口流道上,金屬液從主澆口1進入到澆口流道中。澆口流道包括第一澆口流道2和第二澆口流道3,第一澆口流道2與第二澆口流道3同樣平行于型腔11設置,且第一澆口流道2與第二澆口流道3的其中一端均連接于主澆口1上,主澆口1、第一澆口流道2以及第二澆口流道3成“Y”字形連接,保證了從主澆口1中流入的金屬液能分液流入到第一澆口流道2和第二澆口流道3中。具體的,澆口流道背離主澆口1的一端連接有澆口,澆口包括第一澆口4和第二澆口5,第一澆口4連接于第一澆口流道2背離主澆口1的一端,且第一澆口4垂直于型腔11設置;第二澆口5連接于第二澆口流道3背離主澆口1的一端,且第二澆口5同樣垂直于型腔11設置。第一澆口4與第二澆口5內均設置有圓錐形通道(未標出),且圓錐形通道(未標出)的小端與第一澆口流道2或第二澆口流道3連通。具體的,在第一澆口4或第二澆口5背離澆口流道的一端設置有分流器,分流器包括第一澆口分流器6和第二澆口分流器7,且第一澆口分流器6和第二澆口分流器7均呈圓錐形設置,且第一澆口分流器6的圓錐伸入第一澆口4的圓錐形通道(未標出)內,且第一澆口分流器6的外壁與第一澆口4的內壁之間設置有間隙;第二澆口分流器7的圓錐伸入第二澆口5的圓錐形通道(未標出)內,且第二澆口分流器7的外壁與第二澆口5的內壁之間設置有間隙。更加具體的,支流道包括第一澆口支流道8和第二澆口支流道9,在第一澆口4上且位于第一澆口4與第一澆口分流器6的間隙處設置有若干第一澆口支流道8,且第一澆口支流道8背離第一澆口分流器6的一端設置入料口10。在第二澆口5上且位于第二澆口5與第二澆口分流器7的間隙處設置有若干第二澆口支流道9,且第二澆口支流道9背離第二澆口分流器7的一端設置有入料口10。更加具體的,第一澆口支流道8與第二澆口支流道9均平行于型腔11設置,且若干第一澆口支流道8呈樹枝狀分布,且每一第一澆口支流道8的一端均連接于第一澆口4上;若干第二澆口支流道9同樣呈樹枝狀分布且每一第二澆口支流道9的一端均連接于第二澆口5上。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入料口10連接于型腔11上,且入料口10的形狀與所處待澆注產品的區域形狀保持一致,使得金屬液在流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

    【技術保護點】
    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澆口、澆口流道、澆口、分流器以及支流道,所述主澆口與所述澆口流道連接,所述澆口流道背離所述主澆口的一端與所述澆口連接,所述澆口背離所述澆口流道的一端設置有若干所述支流道,且在所述澆口與所述支流道的連接處設置有所述分流器,且每一所述支流道背離所述分流器的一端設置入料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澆口、澆口流道、澆口、分流器以及支流道,所述主澆口與所述澆口流道連接,所述澆口流道背離所述主澆口的一端與所述澆口連接,所述澆口背離所述澆口流道的一端設置有若干所述支流道,且在所述澆口與所述支流道的連接處設置有所述分流器,且每一所述支流道背離所述分流器的一端設置入料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澆口流道包括第一澆口流道和第二澆口流道,且兩所述澆口流道的其中一端均連接于所述主澆口上,且所述主澆口、所述第一澆口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澆口流道三者呈“Y”字形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澆口包括第一澆口和第二澆口,且所述第一澆口連接于所述第一澆口流道背離所述主澆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澆口連接于所述第二澆口流道背離所述主澆口的一端。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薄壁零件的雙澆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呈圓錐形設置,所述分流器包括第一澆口分流器和第二澆口分流器,且所述第一澆口分流器設置于所述第一澆口背離所述第一澆口流道的一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俊銘魯建兵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環訊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无码八A片人妻少妇久久|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 AV大片在线无码永久免费|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变态SM天堂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中国少妇无码专区|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国产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无码H黄肉动漫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无码区国产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