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5671878 閱讀: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8:43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包括上層落料管(1)、固定外罩(2)、旋轉分流內管(3)、出料管甲(4)、出料管乙(5)、出料管(6)、旋轉軸(7)、變速箱(8)、馬達(9)和分料刃(10),頭部落料管(1)的下端伸入至固定外罩(2)內,使其下端出口落料落到旋轉分流管(3)內;旋轉分流管(1)與旋轉軸(7)連接,馬達(9)與變速箱(8)通過帶動旋轉軸(7)從而帶動旋轉分流內管(3)轉動到所需位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旋轉分流管可以實現多路之間換向,并且在相鄰兩路之間可以按設定要求進行比例分流;除此之外,由于物料在旋轉內管內流動,不會發生卡死和堵塞,從而提高結構體自身的使用壽命,降低日常維護工作量。

    Rotary type multiway reversing shunt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tary directional shunt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upper blanking tube (1), (2), a fixed rotating shunt inner tube (3), a discharging pipe (4), Guan Yi (5), a material discharging pipe (6), the axis of rotation (7) the gearbox (8), a motor (9) and material (10), the head edge blanking tube (1) is connected to a fixed outer cover (2), the lower end of the blanking tube to rotate export shunt (3); rotary shunt (1) and the rotary shaft (7) connect the motor (9) and gearbox (8) driven by the rotary shaft (7) so as to drive the rotation of the inner tube shunt (3) to rotate to the desired posi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multi-channel commutation between pipe by rotating the shunt, and can be set according to requirements in the proportion distribution between two adjacent; in addition, due to the material flow in the rotating inner tube can not be blocked and blocked, so as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itself and the service life, reduce the maintenance workloa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
    本技術涉及散料輸送轉運系統中的落料機構,尤其是涉及一種能夠實現多路之間換向和相鄰兩路之間分流的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
    技術介紹
    目前,已知的散料輸送轉運系統中換向結構多為典型的翻板式換向結構。翻板式換向結構由于翻板在物料流中移動,翻板本身容易產生磨損,造成翻板與溜槽壁之間形成縫隙,小粒徑輸送物料經常會卡滯其中,造成換向困難,只能進行強行換向,這又會引起磨損加劇,縫隙不斷加大,造成更大物料卡滯其中,所需推力加大,形成惡性循環。同時推力的加大也會導致液壓或電動推桿變形,無法形成直線運動,導致換向困難,最終在每次換向之前必須人工清理,加大了維護工作量和人身傷害可能性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效率。除此之外,傳統擋板式換向結構只能實現兩路之間的換向,而不能進行3路以上的換向。另外傳統擋板式換向結構也不能實現物料的分流功能,即不能給兩路按比例同時供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該機構克服了傳統落料管翻板式換向結構容易卡滯,磨損較快的缺點,使物料不與轉動機構接觸。從而大幅提高換向精度和使用壽命;同時還可以將物料按照需要分成兩部分輸送。為了實現本技術的目的,特提出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所述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包括頭部上層落料管1、固定外罩2、旋轉分流內管3、出料管4、出料管5、出料管6、旋轉軸7、變速箱8、馬達9和分料刃10,其中,所述上層落料管1的下端插入固定外罩2內部,其出口對準旋轉分流內管3的主受料面;所述固定外罩2與出料管5,出料管6和旋轉軸7組成的平臺固定;所述旋轉分流內管3的上半截為直管,下半截向外彎曲,直管部分為主受料面始終對正上層落料管1,向外彎曲的部分分別指向不同方向排列的出料管;旋轉分流內管3通過旋轉軸7與變速箱8的輸出軸連接,變速箱8另一端的輸入軸通過法蘭與馬達9連接,馬達9驅動旋轉分流內管3的旋轉角度范圍由出料口位置和分流要求決定。所述固定外罩2與旋轉分流內管3組成內外兩層結構,所述固定外罩2和旋轉分流內管3的截面形狀為方形或圓形,結構是整體式或分體式。所述旋轉分流內管3主受料面為弧形結構,旋轉分流內管3繞旋轉軸7旋轉角度范圍為0-360°。所述出料管的個數為2-6個。所述相鄰出料管在相鄰處有三角形形狀的分料刃10,分料刃10可拆卸。所述分流內管(3)裝置位置傳感器,所述固定外罩(2)上安裝有編碼器和限位裝置,用于檢測旋轉分流內管(3)的位置;所述馬達(9)為伺服馬達,由脈沖信號控制,所述脈沖信號是通過PLC控制系統產生的脈沖數,通過控制不同的脈沖發生時間和脈沖數目從而控制旋轉分流內管旋轉的角度以及停止的位置,與旋轉分流內管(3)上的位置傳感器和固定外罩(2)上的編碼器和限位裝置配合使用,用于換向及分流。所述上層落料管1為頭部漏斗或原有結構的落料管,若是頭部漏斗,則與原有頭部漏斗支架固定;若是原有結構落料管,則與原有頭部漏斗通過法蘭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當物料從上層落料管落下后,直接進入弧面設計的旋轉分流內管,而不與固定外罩接觸,弧面設計這樣可以減少物料對面板的直接沖擊和磨損。2、旋轉分流內管通過伺服馬達控制可實現360°旋轉,因此可進行多路準確的換向。3、旋轉分流內管可停留在相鄰出料管之間的分料刃上,從而實現分流功能。4、由于采用內外雙重結構,也消除了粉塵外溢的可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立體圖;圖2和圖3為換向機構局部剖面圖;圖4為分流機構分料刃局部剖面圖。圖中: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技術的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該結構由內外兩層構成,物料經過內部轉筒輸送。當需要切換輸送位置時,馬達旋轉帶動內筒旋轉,可將內筒旋轉至所需位置。旋轉內筒可以停留在相鄰兩個落料管之間,通過落料管之間的特殊的“刀刃”機構將物料“切成”兩部分。兩部分的大小由伺服馬達按編碼器要求控制。圖1為本技術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立體圖;如圖所示,該機構包括頭部上層落料管1、固定外罩2、旋轉分流內管3、出料管4、出料管5、出料管6、旋轉軸7、變速箱8、馬達9和分料刃10。上層落料管1可以是頭部漏斗,也可以是原有結構的落料管。若是頭部漏斗,則與原有頭部漏斗支架固定;若是原有結構落料管,則與原有頭部漏斗通過法蘭連接。上層落料管1的下端插入固定外罩2,固定外罩2與出料管4,5,6組成的平臺固定,也可以與上層落料管1固定。本實施例共有3個出料管,分別處于相互之間呈90°的三個方向,實際應用時,根據需要,可以設置3-5個出料管,相互之間的角度隨設置的出料管個數改變。圖2和圖3為換向機構局部剖面圖;圖中所示,旋轉分流內管3的上半截為直管,下半截向外彎曲,旋轉分流內管3通過旋轉軸7與變速箱8的輸出軸連接。同時,變速箱8另一端的輸入軸通過法蘭與馬達9連接。馬達9通過變速箱8和旋轉軸7驅動分流內管3繞旋轉軸7旋轉,旋轉分流內管3上半截的直管部分始終對正上層落料管1,下半截向外彎曲的部分分別指向不同方向排列的出料管,旋轉角度范圍由出料口位置和分流要求決定。工作時物料先在出料管甲卸載。當物料需要全部從出料管乙卸載時,旋轉分流內管在伺服馬達的帶動下開始旋轉,當旋轉分流內管上的限位裝置與固定內罩上的位置傳感器正對時,旋轉分流內管停止旋轉并正對出料管乙。物料從出料管乙全部卸出。圖2所示為物料從出料管甲卸載。圖3為物料從出料管甲換向后在出料口乙卸載。當物料需要同時從出料管甲和出料管乙卸載時。根據旋轉分流內管所需要旋轉的角度,通過減速機輸出軸和輸入軸的減速比來換算出伺服馬達所需要旋轉的轉數,然后通過PLC控制系統給伺服電機相應的脈沖數。旋轉分流內管在伺服馬達的帶動下從零點開始旋轉,分流比例通過換算轉換成旋轉角度,再換算成伺服電機所需要的脈沖數,由PLC控制系統事先按工況要求設定。當伺服馬達接收到PLC控制系統輸送完脈沖數后給出的停止指令時,伺服馬達停止旋轉。旋轉分流內管停在出料管相鄰處分流刃上。物料流經分料刃切割后分成兩部分,分別進入出料管甲和出料管乙。圖4為旋轉分流內管在切割刃上方工作狀態。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包括頭部上層落料管(1)、固定外罩(2)、旋轉分流內管(3)、出料管(4)、出料管(5)、出料管(6)、旋轉軸(7)、變速箱(8)、馬達(9)和分料刃(10),其中,所述上層落料管(1)的下端插入固定外罩(2)內部,其出口對準旋轉分流內管(3)的主受料面;所述固定外罩(2)與出料管(5),出料管(6)和旋轉軸(7)組成的平臺固定;所述旋轉分流內管(3)的上半截為直管,下半截向外彎曲,直管部分為主受料面始終對正上層落料管(1),向外彎曲的部分分別指向不同方向排列的出料管;旋轉分流內管(3)通過旋轉軸(7)與變速箱(8)的輸出軸連接,變速箱(8)另一端的輸入軸通過法蘭與馬達(9)連接,馬達(9)驅動旋轉分流內管(3)的旋轉角度范圍由出料口位置和分流要求決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包括頭部上層落料管(1)、固定外罩(2)、旋轉分流內管(3)、出料管(4)、出料管(5)、出料管(6)、旋轉軸(7)、變速箱(8)、馬達(9)和分料刃(10),其中,所述上層落料管(1)的下端插入固定外罩(2)內部,其出口對準旋轉分流內管(3)的主受料面;所述固定外罩(2)與出料管(5),出料管(6)和旋轉軸(7)組成的平臺固定;所述旋轉分流內管(3)的上半截為直管,下半截向外彎曲,直管部分為主受料面始終對正上層落料管(1),向外彎曲的部分分別指向不同方向排列的出料管;旋轉分流內管(3)通過旋轉軸(7)與變速箱(8)的輸出軸連接,變速箱(8)另一端的輸入軸通過法蘭與馬達(9)連接,馬達(9)驅動旋轉分流內管(3)的旋轉角度范圍由出料口位置和分流要求決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罩(2)與旋轉分流內管(3)組成內外兩層結構,所述固定外罩(2)和旋轉分流內管(3)的截面形狀為方形或圓形,結構是整體式或分體式。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式多路換向分流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巧龍
    申請(專利權)人:希弗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亚|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无码射肉在线播放视频|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夫の前で人妻を犯す中字|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最新无码专区视频在线|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 免费无码A片一区二三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人妻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XXX麻豆艾秋|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老熟妇| 孕妇特级毛片WW无码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