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基于群組消息的載波聚合控制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5695081 閱讀: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10:27
    移動通信系統包括基于網絡的聚合控制器(110),該基于網絡的聚合控制器(110)用于控制來自第一頻譜(30)和第二頻譜(40、50)的分量載波(32、42、52)的聚合。此外,移動通信系統包括移動終端群組(10?1、10?2)。基于網絡的聚合控制器(110)被配置為在所述第一頻譜(30)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32)上向所述移動終端群組(10?1、10?2)發送群組消息。移動終端(10?1、10?2)接收群組消息。移動終端(10?1、10?2)中的每一個中的基于終端的聚合控制器(11)被配置為控制相應的移動終端(10?1、10?2)的關于第二頻譜(40、50)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42、52)的操作。該控制是響應于所接收的群組消息來完成的。

    Carrier aggregation control based on group message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es a network based aggregation controller (110), which is a network based aggregation controller (110) for controlling the aggreg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32, 42, 52) from the first spectrum (30) and the second spectrum (40, 50). In additio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es a mobile terminal group (10 1, 10 2). Polymeriza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network (110) is configured in the first spectrum (30) at least one component carrier (32) to the mobile terminal group (10 1, 10 2) send group messages. The mobile terminal (10, 1 10 2) receiving group messages. The mobile terminal (10 1, 10 2) in each of the terminal based on the polymerization controller (11) configured to control the corresponding mobile terminal (10 1, 10 2) on the second spectrum (40, 50) at least one component carriers (42, 52) operation. The control is done in response to the received group messages.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基于群組消息的載波聚合控制本申請是于2013年5月10日向中國專利局遞交并進入中國國家階段的題為“基于群組消息的載波聚合控制”的專利技術專利申請201080070095.4(PCT國際申請No.PCT/EP2010/067309)的分案申請
    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于控制載波聚合的方法并且涉及對應的設備和系統。
    技術介紹
    在例如根據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的技術規范的移動通信網絡中,已經引入了可以根據其來在單個無線電鏈路中捆綁使用不同載波的若干信道的概念。這些概念還被稱作載波聚合。更具體地說,載波聚合可以被定義為:定義要被用于信號傳輸的兩個或更多個分量載波的星座圖。載波聚合的示例是連續載波聚合(其中,星座圖是由兩個或更多個相鄰的分量載波構成)、非連續帶內載波聚合(其中,星座圖是由來自相同的頻帶或頻譜的兩個或更多個非相鄰的分量載波構成)以及帶間載波聚合或頻譜聚合(其中,星座圖是由來自至少兩個不同的頻帶或頻譜的兩個或更多個分量載波構成)。在下文中,術語頻譜將用于指代頻帶,即,連續的頻率范圍,或者指代沒有必要相互連續的一組頻帶。通常,使用來自分配給移動通信網絡的無線電接入技術的頻譜(例如,授權的頻譜)的分量載波來完成移動通信網絡中的載波聚合。然而,這種頻譜的數量以及還有這種頻譜中的分量載波的數量是有限的。增加可用于載波聚合的分量載波的數量的方式是主要由另一種技術(例如,電視技術、衛星技術或雷達技術)使用的頻譜的所謂二次使用或伺機使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獲得傳輸容量的顯著增加。然而,還需要考慮頻譜的二次使用不會干擾該頻譜的主用戶。例如,已經由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USFCC)定義了用于電視頻道的二次頻譜接入的監管規則。通常,二次頻譜可以由移動通信網絡在不會干擾二次頻譜的主用戶時(例如,在主用戶是非活躍時)伺機使用。然而,主用戶有時可能變為活躍的,這意味著二次頻譜中的分量載波可能需要非常快速地騰出,例如,在幾毫秒內騰出。因此,需要允許高效地控制來自不同頻譜的分量載波的聚合的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控制來自第一頻譜和第二頻譜的分量載波的聚合的方法。該方法可以由裝備有基于網絡的聚合控制器的網絡設備來執行。根據該方法,在來自第一頻譜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上向移動終端群組發送群組消息。群組消息控制群組中的移動終端的關于來自第二頻譜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的操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了另一種控制來自第一頻譜和第二頻譜的分量載波的聚合的方法。該方法可以由裝備有基于終端的聚合控制器的移動終端來執行。根據該方法,移動終端在來自第一頻譜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上接收群組消息。該群組消息被尋址到包括接收該群組消息的移動終端的移動終端群組。響應于接收到的群組消息,移動終端控制其的關于來自第二頻譜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的操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網絡設備。該網絡設備裝備有聚合控制器。該聚合控制器被配置為控制來自第一頻譜和第二頻譜的分量載波的聚合。該聚合控制器包括控制接口,該控制接口被配置為在來自第一頻譜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上向移動終端群組發送群組消息。該群組消息控制群組的移動終端的關于來自第二頻譜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的操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該移動終端裝備有聚合控制器和無線電接口。該聚合控制器被配置為控制來自第一頻譜和第二頻譜的分量載波的聚合。該無線電接口被配置為在來自第一頻譜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上接收群組消息。該群組消息被尋址到包括該移動終端的移動終端群組。聚合控制器被配置為控制移動終端的關于來自第二頻譜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的操作。該控制是響應于接收到的群組消息來完成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通信系統。該移動通信系統包括基于網絡的聚合控制器和移動終端群組,該基于網絡的聚合控制器用于控制來自第一頻譜和第二頻譜的分量載波的聚合。該基于網絡的聚合控制器裝備有控制接口。該控制接口被配置為在來自第一頻譜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上向移動終端群組發送群組消息。移動終端中的每一個裝備有被配置為接收群組消息的無線電接口。此外,移動終端中的每一個裝備有基于終端的聚合控制器。基于終端的聚合控制器被配置為控制相應的移動終端的關于來自第二頻譜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的操作。該控制是響應于接收到的群組消息完成的。根據其他實施例,可以提供其他方法、設備或用于執行這些方法計算機程序產品。附圖說明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其中應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載波聚合的概念的移動通信網絡環境。圖2示出了用于說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控制載波聚合的示例性場景的信令示意圖。圖3示出了用于說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控制載波聚合的另一個示例性場景的信令示意圖。圖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基于網絡的聚合器的結構。圖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移動終端的結構。圖6示出了用于說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圖。圖7示出了用于說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另一個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在下文中,將通過參照示例性的實施例和附圖來更詳細地解釋本專利技術。所示出的實施例涉及用于控制移動終端與接入節點之間的無線電通信中的載波聚合的概念。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將假設無線電通信是根據3GPPLTE來實現的。然而,應當理解的是,所示出的概念還可以應用于其他類型的移動通信網絡中。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由將用于移動通信網絡中的網絡設備100和移動終端10-1、10-2表示的移動通信網絡環境(即,移動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移動終端10-1、10-2可以是例如移動電話、便攜式計算機或其他類型的用戶設備(UE)。在下文中,移動終端10-1、10-2還將稱作UE。網絡設備100裝備有基于網絡的聚合控制器(CTRL)110和接入節點120。移動終端10-1、10-2中的每一個被裝備有基于終端的聚合控制器11。如圖所示,移動終端10-1、10-2經由相應的無線電鏈路20-1和20-2與網絡設備100的接入節點120進行通信。根據所示出的3GPPLTE場景,網絡設備100可以是增強型節點B(eNB),并且可以使用Uu無線電接口來建立無線電鏈路20-1、20-2。無線電鏈路20-1、20-2可以在從接入節點120到UE10-1、UE10-2的下行鏈路(DL)方向上和/或在從UE10-1、UE10-2到接入節點120的上行鏈路(UL)方向上攜帶數據業務。根據本文所描述的概念,載波聚合可以用于移動終端10-1、10-2與接入節點120之間的無線電通信。也即是說,多個分量載波的星座圖可以用于在每一個UE10-1、UE10-2與接入節點120之間的無線電鏈路20-1、20-2上發送無線電信號。在圖1中,示出了不同的頻譜30、40、50,其中可以從這些頻譜中選擇分量載波。頻譜30被示出為包括分量載波32,頻譜40被示出為包括分量載波42,并且頻譜50被示出為包括分量載波52。分量載波32、42、52中的每一個通常將具有至少一個支持的帶寬。在一些實施例中,分量載波32、42、52中的一些可以支持多個帶寬,例如,針對3GPPLTE所定義的帶寬。在下文中,將假設頻譜30是指派給移動通信網絡的無線電接入技術的頻譜。因此,在所示的3GPPLTE場景中,頻譜30可以是如3GPP技術規范36.1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基于群組消息的載波聚合控制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控制來自第一頻譜(30)和第二頻譜(40、50)的分量載波的聚合的方法,包括:在來自所述第一頻譜(30)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32)上向移動終端(10?1、10?2)的群組發送群組消息(207;304),其中,所述群組消息(207;304)控制所述群組中的移動終端(10?1、10?2)的關于來自所述第二頻譜(40、50)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42、52)的操作。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控制來自第一頻譜(30)和第二頻譜(40、50)的分量載波的聚合的方法,包括:在來自所述第一頻譜(30)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32)上向移動終端(10-1、10-2)的群組發送群組消息(207;304),其中,所述群組消息(207;304)控制所述群組中的移動終端(10-1、10-2)的關于來自所述第二頻譜(40、50)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42、52)的操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群組消息(207;304)控制所述群組中的移動終端(10-1、10-2)以去激活對來自所述第二頻譜(40、50)的所述至少一個分量載波(42、52)的使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包括:響應于檢測到所述第二頻譜的主用戶需要使用來自所述第二頻譜(40、50)的所述至少一個分量載波(42、52),發送所述群組消息(304)。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包括:確定移動終端(10-2)的特征;以及基于所述特征,向所述群組指派所述移動終端(10-2)。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動終端(10-2)的所述特征包括使用來自所述第二頻譜(40、50)的分量載波(42、52)的能力。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動終端(10-2)的所述特征包括所述移動終端(10-2)的位置、速度和/或移動方向。7.根據權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動終端(10-2)的所述特征包括所述移動終端(10-2)的業務需求。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包括:確定所述第二頻譜(40、50)的特征;以及基于所述第二頻譜(40、50)的所述特征,向所述群組指派所述移動終端(10-2)。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頻譜(40、50)的所述特征包括所述第二頻譜(40、50)在所述移動終端(10-2)的位置處的可用性。10.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包括:向所述移動終端(10-1、10-2)的群組指派群組標識符。11.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群組消息(207;304)進一步控制所述群組的所述移動終端(10-1、10-2)關于來自所述第一頻譜(40、50)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42、52)的操作。12.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來自所述第一頻譜(30)的所述至少一個分量載波(32)包括向所述群組的所有移動終端(10-1、10-2)分配的分量載波(32)。1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向無線電接入技術分配所述第一頻譜(30),以及不向所述無線電接入技術分配所述第二頻譜(40、50)。1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向電視技術、衛星技術或雷達技術分配所述第二頻譜(40、50)。15.一種控制來自第一頻譜(30)和第二頻譜(40、50)的分量載波的聚合的方法,包括:在移動終端(10-1、10-2)中,在來自所述第一頻譜(30)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32)上接收群組消息(207;304),所述群組消息被尋址到包括所述移動終端(10-1、10-2)的移動終端(10-1、10-2)的群組;以及響應于接收到的群組消息(207;304),控制所述移動終端(10-1、1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約艾西摩·薩赫斯羅伯特·巴爾德麥爾蒂姆·艾里奇喬納斯·科羅南德
    申請(專利權)人:瑞典愛立信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瑞典,SE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蜜桃臀AV高潮无码|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日韩久久无码免费毛片软件|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不卡电影|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 毛片无码免费无码播放|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96|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97在线视频人妻无码|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精品多人p群无码|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