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馬鈴薯田間雜草綠色防控方法,屬于馬鈴薯種植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專利技術通過1)土壤改良、2)套種覆蓋、3)雜草防治這三個步驟來實現(xiàn)雜草的綠色防控。本發(fā)明專利技術中田間雜草綠色防控方法,馬鈴薯折產(chǎn)24658.35~24969.68kg/hm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 for weed in Potato Fiel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reen we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otato fields,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otato cultivation. Through the 1 steps of soil improvement, 2), interplanting and covering, and (3) weed control, th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eeds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ree step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 for weeds in field, wherein potatoes are folded from 24658.35 to 24969.68kg/hm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馬鈴薯田間雜草綠色防控方法
本專利技術屬于馬鈴薯種植
,具體涉及一種馬鈴薯田間雜草綠色防控方法。
技術介紹
馬鈴薯(學名:SolanumtuberosumL.),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于小麥、稻谷和玉米。馬鈴薯田雜草與馬鈴薯奪水、光、肥,干擾馬鈴薯正常生長發(fā)育,還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chǎn)量和品質,因此,為防除春植馬鈴薯田雜草提供科學依據(jù),減少草害損失,提高馬鈴薯產(chǎn)量和品質。馬鈴薯田間雜草主要有稗草、狗尾草、馬唐、鼠曲草、刺兒菜、苣荬菜、千里光、雀舌草、牛繁縷、腋花蓼、毛酸模葉蓼、小藜、風輪菜,尤其以稗草、狗尾草、鼠曲草、腋花蓼、牛繁縷危害嚴重,嚴重制約了馬鈴薯的增產(chǎn)。現(xiàn)有技術中對于馬鈴薯的田間雜草主要以中耕除草、噴施除草劑、覆蓋黑色地膜,人工除草的方式進行,這些方法除草不夠徹底,而且過多的噴施除草劑容易使得雜草產(chǎn)生抗藥性。經(jīng)對現(xiàn)有技術的文獻檢索發(fā)現(xiàn),陳家吉,田恒林,余柏勝等報道了馬鈴薯套種玉米田間雜草防除技術研究,《中國馬鈴薯》,2001,15(4):237-241。該文獻報道了馬鈴薯噴水后蓋膜,雜草發(fā)生多集中在破膜引苗后15~20d,發(fā)生率二高山達49.96%,低山達66.67%;而不蓋膜的同期二高山只發(fā)生12%,低山只發(fā)生10.6%,直到下透雨馬鈴薯出苗和玉米移栽40天后才出現(xiàn)明顯的高峰,說明雜草萌發(fā)與土壤水分關系密切。結果表明,黑色地膜覆蓋控草效果達95%以上,增產(chǎn)增值達17%以上。但是,該文獻除草效果不顯著,而且受到地域的限制。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雜草防除效果好,可明顯增加主作物產(chǎn)量的馬鈴薯田間雜草綠色防控方法。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一種馬鈴薯田間雜草綠色防控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1)土壤改良:按每畝地用乙草胺2.8kg、氟樂靈1.8kg、蒸餾水40kg配置成溶液對土壤進行噴霧,4-9天后縱向深翻土地;然后將腐熟的豬糞、馬鈴薯渣、石灰氮、復合肥按6:5:2:1的體積比混合,按5450~5950kg/hm2的量施用,混勻橫向翻入土地;所述的復合肥中N:P2O5:K2O的比例為10:15:28;2)套種覆蓋:將馬鈴薯播期由4月中下旬-5月初提前至4月初,以形成播期時差;選擇抗病性強、無病蟲害、帶有2個芽眼向下的脫毒種薯播種于步驟1)的土壤中,并于馬鈴薯種植20~26天后套種玉米和豇豆;沿傾斜等高線85~87°方向覆蓋由玉米秸稈、蠶豆秸稈、小麥秸稈按重量比14~19:16~19:17~20的比例組成的混合秸稈短桿,并經(jīng)適當踩實后覆蓋厚度為21~25cm;所述馬鈴薯、玉米、豇豆的種植面積比為4:3:1,所述的混合秸稈短桿為分別將玉米秸稈、蠶豆秸稈和小麥秸稈打成4~6cm的短桿;3)雜草防治:在馬鈴薯出苗后15~22天后,于田間噴灑秸稈水浸液,每16-20天噴灑1-2次,間隔4天后噴灑乙草胺1次/天,如此反復多次;當田間雜草密度降至55~60株/m2時,只噴灑秸稈水浸液;當田間雜草密度降至15~18株/m2時,只噴灑秸稈乙草胺;所述秸稈水浸液與乙草胺體積比為4.5~6.5:1;所述的秸稈水浸液由以下方法制備而成:分別將玉米秸稈、蠶豆秸稈、小麥秸稈清洗干凈,烘干后剪成2~4cm長的小段,混合后投入粉碎機粉碎,得到混合秸稈粉ⅰ;將混合秸稈粉ⅰ投入到浸提罐中,并加3.2~3.6倍重量的除氧去離子水進行震蕩浸提,于26~32℃條件下反應28~30min,離心取上清液,即得秸稈水浸液Ⅰ;向秸稈水浸液Ⅰ中加入纖維素酶,超聲波輔助提取,得到秸稈水浸液Ⅱ;所述超聲波功率為300~400W,超聲時間8~11min,所述秸稈水浸液的濃度為0.23~0.27g/ml。所述步驟3)中玉米秸稈、蠶豆秸稈、小麥秸稈的質量比為14~19:16~19:17~2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1)本專利技術中先對土壤進行噴霧,然后進行施肥,目的是除去土壤表面的雜草,保證種植馬鈴薯時表面雜草與主作物競爭陽光、養(yǎng)分與土地,同時在肥料中加入石灰氮一方面增強了土壤的肥力與地力,另一方面對于地下雜草的防除具有一定的顯著作用。施入的肥料配方合理,保證了馬鈴薯的養(yǎng)分需求,對于主作物與雜草的競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2)選擇具有芽眼向下的脫毒馬鈴薯,一方面病蟲害較低,抗性強,另一方面這種馬鈴薯的產(chǎn)量較高,生長較快,出苗后可快速蓋過雜草的生長速度,間接地影響了雜草的生長,優(yōu)勢明顯。在田間覆蓋混合秸稈短桿與噴灑秸稈水浸液向結合的原則,減緩了雜草的生長,秸稈中釋放的化感物質對雜草的滅殺作用明顯,同時結合乙草胺除草劑使得田間雜草防除率較高,而且也不會造成雜草對藥劑產(chǎn)生抗性,避免了使用過多除草劑的缺陷。3)本專利技術中田間雜草綠色防控方法,馬鈴薯折產(chǎn)24658.35~24969.68kg/hm2,對照組折產(chǎn)19648.56kg/hm2,雜草防治效果株數(shù)達到93.0~94.8%,雜草防治效果株數(shù)達到92.2~93.3%,增產(chǎn)25.5%~27.1%本專利技術在除草的同時,除了增加馬鈴薯的產(chǎn)量外,還協(xié)同增加了玉米和豇豆的產(chǎn)量,經(jīng)濟效益顯著。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地具體說明。應當理解,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所作的任何形式上的變通和/或改變都將落入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實施例1一種馬鈴薯田間雜草綠色防控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1)土壤改良:按每畝地用乙草胺2.8kg、氟樂靈1.8kg、蒸餾水40kg配置成溶液對土壤進行噴霧,4天后縱向深翻土地;然后將腐熟的豬糞、馬鈴薯渣、石灰氮、復合肥按6:5:2:1的體積比混合,按5450kg/hm2的量施用,混勻橫向翻入土地;所述的復合肥中N:P2O5:K2O的比例為10:15:28;2)套種覆蓋:將馬鈴薯播期由4月中下旬-5月初提前至4月初,以形成播期時差;選擇抗病性強、無病蟲害、帶有2個芽眼向下的脫毒種薯播種于步驟1)的土壤中,并于馬鈴薯種植20天后套種玉米和豇豆;沿傾斜等高線85°方向覆蓋由玉米秸稈、蠶豆秸稈、小麥秸稈按重量比14:16:17的比例組成的混合秸稈短桿,并經(jīng)適當踩實后覆蓋厚度為21cm;所述馬鈴薯、玉米、豇豆的種植面積比為4:3:1,所述的混合秸稈短桿為分別將玉米秸稈、蠶豆秸稈和小麥秸稈打成4cm的短桿;3)雜草防治:在馬鈴薯出苗后15~22天后,于田間噴灑秸稈水浸液,每16天噴灑1次,間隔4天后噴灑乙草胺1次/天,如此反復多次;當田間雜草密度降至55株/m2時,只噴灑秸稈水浸液;當田間雜草密度降至15株/m2時,只噴灑秸稈乙草胺;所述秸稈水浸液與乙草胺體積比為4.5:1;所述的秸稈水浸液由以下方法制備而成:分別將玉米秸稈、蠶豆秸稈、小麥秸稈清洗干凈,烘干后剪成2cm長的小段,混合后投入粉碎機粉碎,得到混合秸稈粉ⅰ;將混合秸稈粉ⅰ投入到浸提罐中,并加3.2倍重量的除氧去離子水進行震蕩浸提,于26℃條件下反應28min,離心取上清液,即得秸稈水浸液Ⅰ;向秸稈水浸液Ⅰ中加入纖維素酶,超聲波輔助提取,得到秸稈水浸液Ⅱ;所述超聲波功率為300W,超聲時間8min,所述秸稈水浸液的濃度為0.23g/ml。所述玉米秸稈、蠶豆秸稈、小麥秸稈的質量比為14:16:17。實施例2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馬鈴薯田間雜草綠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體步驟:1)土壤改良:按每畝地用乙草胺2.8kg、氟樂靈1.8kg、蒸餾水40kg配置成溶液對土壤進行噴霧,4?9天后縱向深翻土地;然后將腐熟的豬糞、馬鈴薯渣、石灰氮、復合肥按6:5:2:1的體積比混合,按5450~5950kg/h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馬鈴薯田間雜草綠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體步驟:1)土壤改良:按每畝地用乙草胺2.8kg、氟樂靈1.8kg、蒸餾水40kg配置成溶液對土壤進行噴霧,4-9天后縱向深翻土地;然后將腐熟的豬糞、馬鈴薯渣、石灰氮、復合肥按6:5:2:1的體積比混合,按5450~5950kg/hm2的量施用,混勻橫向翻入土地;所述的復合肥中N:P2O5:K2O的比例為10:15:28;2)套種覆蓋:將馬鈴薯播期由4月中下旬-5月初提前至4月初,以形成播期時差;選擇抗病性強、無病蟲害、帶有2個芽眼向下的脫毒種薯播種于步驟1)的土壤中,并于馬鈴薯種植20~26天后套種玉米和豇豆;沿傾斜等高線85~87°方向覆蓋由玉米秸稈、蠶豆秸稈、小麥秸稈按重量比14~19:16~19:17~20的比例組成的混合秸稈短桿,并經(jīng)適當踩實后覆蓋厚度為21~25cm;所述馬鈴薯、玉米、豇豆的種植面積比為4:3:1,所述的混合秸稈短桿為分別將玉米秸稈、蠶豆秸稈和小麥秸稈打成4~6cm的短桿;3)雜草防治:在馬鈴薯出苗后1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陳輝,石鵬飛,
申請(專利權)人:陳輝,石鵬飛,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甘肅,6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