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顯示裝置、驅動電路及其制備方法。所述驅動電路包括:控制模塊,用于提供控制信號;多個第一信號總線和多個第二信號總線,用于傳遞控制信號;多條柵極線;多個第一驅動單元,每個第一驅動單元通過引線與至少一些第一信號總線連接,根據控制信號向對應的柵極線提供第一驅動信號;多個第二驅動單元,每個第二驅動單元通過引線與至少一些第二信號總線連接,根據控制信號向對應的柵極線提供第二驅動信號,其中,至少一些第一信號總線與對應的第二信號總線連接。該驅動電路中不同組信號總線中相互對應的信號總線通過走線連接,能夠改善顯示裝置的有源區像素充電不均,顯示差異的現象,提升了用戶體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顯示裝置、驅動電路及其制備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顯示
,更具體地,涉及顯示裝置、驅動電路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TFTLCD)產業的發展,TFTLCD產品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廠家都在通過采用新技術以降低產品的成本,從而提高其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傳統TFTLCD面板柵極(Gate)線路采用配線從驅動芯片(IC)導入信號使TFT開啟,將顯示信號輸入到像素單元完成畫面顯示。由于每一條配線對應一行柵極電路,配線條數較多,占用空間較大。為響應市場窄邊框高解析度高分辨率產品需求,集成柵極驅動(Gatedriverinarray,GIA)技術應運而生。GIA電路具有減少外圍IC數量及其連線、降低顯示模組成本、提高顯示面板分辨率和彎折度等優點引起了廣泛的興趣。但現有技術中,由于顯示區域尺寸較大的應用集成柵極驅動的顯示裝置的面內負載較大,一般使用集成柵極驅動雙端對沖的方法驅動顯示裝置,由于顯示裝置有源區兩側的信號總線的線寬和膜厚難以制作得完全一致,導致左右的信號總線負載存在差異,沿信號總線傳遞的時鐘信號CLK和掃描始末端信號STV在信號總線末端的波形失真,且在有源區兩側的信號總線末端的失真程度不同,導致顯示屏邊角像素充電不均,有源區四角顯示差異,影響用戶的視覺體驗。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驅動電路及其制備方法。其中,將顯示裝置的驅動電路中不同組信號總線中相互對應的信號總線通過走線連接起來以改善顯示裝置的有源區像素充電不均,顯示差異的現象,提升了用戶體驗。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驅動電路,包括:控制模塊,用于提供控制信號;多個第一信號總線,用于傳遞所述控制信號;多個第二信號總線,用于傳遞所述控制信號;多條柵極線;多個第一驅動單元,每個所述第一驅動單元通過引線與至少一些所述第一信號總線連接,根據所述控制信號向對應的所述柵極線提供第一驅動信號;多個第二驅動單元,每個所述第二驅動單元通過引線與至少一些所述第二信號總線連接,根據所述控制信號向對應的所述柵極線提供第二驅動信號,其中,至少一些所述第一信號總線與對應的所述第二信號總線連接。優選地,所述控制模塊提供的控制信號包括:時鐘信號CLK和/或掃描始末端信號STV。優選地,所述第一驅動單元與所述第二驅動單元對應設置,每條所述柵極線與對應設置的一個所述第一驅動單元和一個所述第二驅動單元連接。優選地,用于傳遞所述時鐘信號CLK和/或所述掃描始末端信號STV的所述第一信號總線與對應的所述第二信號總線連接。優選地,至少一些所述第一信號總線的末端與對應的所述第二信號總線的末端連接。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的驅動電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驅動電路的制備方法,包括:設置控制模塊;將多個第一信號總線和多個第二信號總線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設置多個第一驅動單元,并通過引線將每個第一驅動單元與至少一些所述第一信號總線連接;設置多個第二驅動單元,并通過引線將每個第二驅動單元與至少一些所述第二信號總線連接;形成多條柵極線,使每條所述柵極線與對應的所述第一驅動單元和/或所述第二驅動單元連接;將至少一些所述第一信號總線與對應的所述第二信號總線連接。優選地,所述制備方法還包括:使所述第二驅動單元與所述第一驅動單元對應設置,使每條所述柵極線與對應設置的一個所述第一驅動單元和一個所述第二驅動單元連接。優選地,使用于傳遞所述時鐘信號CLK和/或所述掃描始末端信號STV的所述第一信號總線與對應的所述第二信號總線連接。優選地,使至少一些所述第一信號總線的末端與對應的所述第二信號總線的末端連接。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將顯示裝置的驅動電路中不同組信號總線中相互對應的信號總線的通過走線連接起來,能夠加強不同組信號總線所傳遞的控制信號的一致性,所述控制信號包括時鐘信號CLK和掃描始末端信號STV。利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提供的驅動電路能夠改善因不同組信號總線負載差異而造成的顯示裝置的有源區像素充電不均,顯示差異的現象。附圖說明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描述,本專利技術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圖1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驅動電路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驅動電路的制備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各種實施例。在各個附圖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類似的附圖標記來表示。為了清楚起見,附圖中的各個部分沒有按比例繪制。此外,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圖1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驅動電路的結構示意圖。驅動電路100包括:控制模塊110、多個第一信號總線B1、多個第二信號總線B2、多條柵極線G1-G6、多個第一驅動單元120和多個第二驅動單元130。為了清楚起見,圖1示出包括6條柵極線G1-G6的驅動電路100,但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不限于此,驅動電路100所包括的柵極線、第一驅動單元120、第二驅動單元130、第一信號總線B1和第二信號總線B2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任意設置。控制模塊110用于提供控制信號。第一信號總線B1和第二信號總線B2用于傳遞所述控制信號。至少一些第一信號總線B1與對應的第二信號總線B2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塊提供的控制信號包括:時鐘信號CLK或掃描始末端信號STV,也可以同時包括時鐘信號CLK和掃描始末端信號STV。例如,可以將傳遞所述時鐘信號CLK和/或所述掃描始末端信號STV的第一信號總線B1與傳遞相同信號的對應的第二信號總線B2連接。至少一些第一信號總線B1與對應的第二信號總線B2可以在各自的末端通過走線相連,也可以在其他部位相連。第一信號總線B1與對應的第二信號總線B2在其他部位相連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每個第一驅動單元120通過引線與至少一些第一信號總線B1連接,并根據其所連接的第一信號總線B1上傳遞的所述控制信號向其連接的柵極線提供第一驅動信號。每個第二驅動單元130通過引線與至少一些第二信號總線B2連接,并根據其所連接的第二信號總線B2上傳遞的所述控制信號向其連接的柵極線提供第二驅動信號。由于不同的第一驅動單元120的啟動時刻和掃描的時序不盡相同,因此不同的第一驅動單元120連接的傳遞所述時鐘信號CLK和/或所述掃描始末端信號STV的第一信號總線B1也是不盡相同的。同理,不同的第二驅動單元130連接的第二信號總線B2也是不盡相同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驅動單元120與第二驅動單元130對應設置,每條柵極線與對應設置的一個第一驅動單元120和一個第二驅動單元130連接。對應設置的第一驅動單元120和第二驅動單元130分別提供的第一驅動信號和第二驅動信號可以是實質相同的驅動信號。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圖1示出的驅動電路100。圖2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驅動電路的制備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S1中,設置控制模塊。在步驟S2中,將多個第一信號總線和多個第二信號總線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在步驟S3中,設置多個第一驅動單元,并通過引線將每個第一驅動單元與至少一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塊,用于提供控制信號;多個第一信號總線,用于傳遞所述控制信號;多個第二信號總線,用于傳遞所述控制信號;多條柵極線;多個第一驅動單元,每個所述第一驅動單元通過引線與至少一些所述第一信號總線連接,根據所述控制信號向對應的所述柵極線提供第一驅動信號;多個第二驅動單元,每個所述第二驅動單元通過引線與至少一些所述第二信號總線連接,根據所述控制信號向對應的所述柵極線提供第二驅動信號,其中,至少一些所述第一信號總線與對應的所述第二信號總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塊,用于提供控制信號;多個第一信號總線,用于傳遞所述控制信號;多個第二信號總線,用于傳遞所述控制信號;多條柵極線;多個第一驅動單元,每個所述第一驅動單元通過引線與至少一些所述第一信號總線連接,根據所述控制信號向對應的所述柵極線提供第一驅動信號;多個第二驅動單元,每個所述第二驅動單元通過引線與至少一些所述第二信號總線連接,根據所述控制信號向對應的所述柵極線提供第二驅動信號,其中,至少一些所述第一信號總線與對應的所述第二信號總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提供的控制信號包括:時鐘信號CLK和/或掃描始末端信號STV。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單元與所述第二驅動單元對應設置,每條所述柵極線與對應設置的一個所述第一驅動單元和一個所述第二驅動單元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用于傳遞所述時鐘信號CLK和/或所述掃描始末端信號STV的所述第一信號總線與對應的所述第二信號總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些所述第一信號總線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軍,吳佳星,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龍騰光電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