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路板,用于攝像頭模組,所述電路板包括:線路層及覆蓋于線路層的油墨層,所述電路板的中部位置油墨層去除,形成第一油墨鏤空區,所述第一油墨鏤空區裸漏出所述線路層,所述第一油墨鏤空區用于放置固定所述攝像頭模組的影像感測器的平整板。本發明專利技術進一步提供一種攝像頭模組。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將平整板設置于第一油墨鏤空區內,影像感測器固定于平整板上,有效的改善了影像感測器組裝于電路板的平整度,防止了由于影像感測器略微傾斜造成的拍攝效果模糊的現象,提高了成像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攝像頭模組及電路板
本專利技術涉及攝像頭
,特別是涉及一種攝像頭模組及電路板。
技術介紹
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及筆記本電腦的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單元、鏡頭組合座、濾光片、影像感測器及電路板等元件。其中,影像感測器與電路板電性連接,將通過鏡頭單元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實現拍照功能。通常,電路板包括油墨層、線路層及補強層,線路層設置于油墨層及補強層之間,油墨層覆蓋于線路層上,用來保護線路層的內部電路,影像感測器設置于油墨層上,且影像感測器與線路層電性連接。然而,由于線路層的內部電路設計,會在油墨層上形成相應的紋路、凸起等,導致影像感測器黏貼于電路板的油墨層后發生略微傾斜,即影像感測器所在的平面與光軸方向不垂直,影響成像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路板,用于攝像頭模組,所述電路板包括:線路層及覆蓋于線路層的油墨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板的中部位置油墨層去除,形成第一油墨鏤空區,所述第一油墨鏤空區裸漏出所述線路層,所述第一油墨鏤空區用于放置固定所述攝像頭模組的影像感測器的平整板。具體地,所述電路板的周邊位置的油墨層去除,形成第二油墨鏤空區,第二油墨鏤空區裸漏出所述線路層,所述第二油墨鏤空區用于放置所述攝像頭模組的鏡頭組合座。具體地,所述第二油墨鏤空區為閉合環形結構,且與所述鏡頭組合座的底端的形狀相對應。具體地,所述電路板還包括補強層,所述補強層黏貼于所述線路層的與所述油墨層相背的表面。具體地,所述第一油墨鏤空區與所述第二油墨鏤空之間設置有電子元件,所述電子元件與所述線路層電性連接。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電路板,電路板的中部位置的油墨層去除,裸漏出線路層,形成第一油墨鏤空區,平整板固定于第一油墨鏤空區內,影像感測器固定于平整板上。如此,通過將電路板的中部位置的油墨層去除,并在影像感測器與線路層之間增加平整板,有效的改善了影像感測器組裝于電路板的平整度,防止了由于影像感測器略微傾斜造成的拍攝效果模糊的現象,提高了成像質量。進一步地,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電路板,電路板的周邊位置的油墨層去除,裸漏出線路層,形成第二油墨鏤空區,鏡頭組合座的底端固定于第二油墨鏤空區內,進一步增強了鏡頭組合座組裝電路板的平整度,進一步提高了成像質量。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電路板,包括:線路層及覆蓋于所述線路層的油墨層,所述電路板的中部位置油墨層去除,形成第一油墨鏤空區,所述第一油墨鏤空區裸漏出所述線路層;平整板,設于所述電路板的第一油墨鏤空區內,所述平整板通過第一粘附層固定于所述第一油墨鏤空區內;影像感測器,設于所述平整板上,所述影像感測器通過第二粘附層固定于所述平整板上,所述影像感測器與所述電路板的線路層電性連接。具體地,所述攝像頭模組還包括鏡頭組合座、鏡頭單元及濾光片;所述電路板的周邊位置的油墨層去除,形成第二油墨鏤空區,所述第二油墨鏤空區裸漏出所述線路層,所述鏡頭組合座的底端與所述線路層通過膠水相互粘合;所述鏡頭單元收容于所述鏡頭組合座內;所述濾光片,設于鏡頭組合座內,且位于鏡頭單元及影像感測器之間。具體地,所述平整板為金屬板,所述第一粘附層為具有絕緣作用的雙面膠。具體地,所述鏡頭組合座包括音圈馬達及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油墨鏤空區內。具體地,所述電路板遠離所述鏡頭組合座的一端設置有連接器。綜上,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攝像頭模組及電路板,通過在電路板形成第一油墨鏤空區及第二油墨鏤空區,平整板固定于第一油墨鏤空區內,鏡頭組合座的底端固定于第二油墨鏤空區內,影像感測器固定于平整板上,有效的改善了影像感測器及鏡頭組合座組裝于電路板的平整度,提高了成像質量。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中攝像頭模組的截面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攝像頭模組的電路板的截面示意圖;圖3為圖2中A處的放大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中攝像頭模組的電路板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便于理解本專利技術,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但是,本專利技術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該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專利技術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
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專利技術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請參閱圖1,本專利技術攝像頭模組100包括鏡頭單元10、鏡頭組合座20、濾光片30、影像感測器40、平整板50及電路板60。具體地,鏡頭單元10容納于鏡頭組合座20內,濾光片30設置于鏡頭單元10的下方,并黏貼于鏡頭組合座20的內腔內,影像感測器40與電路板60電性連接,平整板50設置于影像感測器40與電路板60之間,鏡頭組合座20的底端與電路板60相連,影像感測器40收容于鏡頭組合座20、濾光片30及電路板60形成的密閉空間內。請參閱圖2,電路板60包括油墨層601、線路層602及補強層603。線路層602設置于油墨層601及補強層603之間,線路層602具有安裝面,油墨層601覆蓋于線路層602的安裝面,以保護線路層602不受灰塵、雜質等污染以及防止短路及水汽腐蝕;補強層603黏貼于線路層602的與所述安裝面相背的表面(即與所述油墨層相背的表面),以增強電路板60的總體強度。具體地,電路板60遠離鏡頭組合座20的一端還設置有連接器604,用于與外部信號導通。請同時參閱圖2、圖3及圖4,將電路板60的中部位置的油墨層601去除,形成第一油墨鏤空區6011,第一油墨鏤空區6011裸漏出線路層602,平整板50設置于第一油墨鏤空區6011內,且與線路層602的安裝面固定連接,影像感測器40固定于平整板50上,并且影像感測器40與線路層602電性連接,影像感測器40通過線路層602供電,實現光信號向電信號轉換。具體的,第一油墨鏤空區6011設置第一粘附層70,平整板50通過第一粘附層70固定于線路層602的安裝面上,第一油墨鏤空區6011橫截面的形狀及大小與平整板50橫截面的形狀及大小一致。平整板50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二粘附層80,影像感測器40通過第二粘附層80固定于平整板50上,影像感測器40與線路層602電性連接。平整板50可以為平整度較佳的金屬板或玻璃纖維板,當平整板50為金屬板,例如鋼片時,第一粘附層70為具有絕緣作用的雙面膠,此時,第一粘附層70不僅用于平整板50及電路板60的粘結固定作用,同時避免了平整板50與電路板60的線路層602發生短路,起到良好的絕緣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電路板60,將電路板60的中部位置的油墨層601去除,形成第一油墨鏤空區6011,第一油墨鏤空區6011裸漏出線路層602。平整板50固定于第一油墨鏤空區6011內,影像感測器40固定于平整板50上。如此,通過將電路板60的中部位置的油墨層601去除,并在影像感測器40與線路層602之間增加平整板50,有效的改善了影像感測器40組裝于電路板60的平整度,防止了由于影像感測器40略微傾斜造成的拍攝效果模糊的現象,提高了成像質量。請同時參閱圖2及圖4,電路板60的周邊位置還形成有第二油墨鏤空區6012,鏡頭組合座20的底端粘結于第二油墨鏤空區6012內,濾光片30固定于鏡頭組合座20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路板,用于攝像頭模組,所述電路板包括:線路層及覆蓋于線路層的油墨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板的中部位置油墨層去除,形成第一油墨鏤空區,所述第一油墨鏤空區裸漏出所述線路層,所述第一油墨鏤空區用于放置固定所述攝像頭模組的影像感測器的平整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路板,用于攝像頭模組,所述電路板包括:線路層及覆蓋于線路層的油墨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板的中部位置油墨層去除,形成第一油墨鏤空區,所述第一油墨鏤空區裸漏出所述線路層,所述第一油墨鏤空區用于放置固定所述攝像頭模組的影像感測器的平整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板的周邊位置的油墨層去除,形成第二油墨鏤空區,所述第二油墨鏤空區裸漏出所述線路層,所述第二油墨鏤空區用于放置所述攝像頭模組的鏡頭組合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墨鏤空區為閉合環狀結構,且所述第二油墨鏤空區的橫截面的形狀與所述鏡頭組合座的底端的形狀相對應。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板還包括補強層,所述補強層黏貼于所述線路層的與所述油墨層相背的表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墨鏤空區與所述第二油墨鏤空之間設置有電子元件,所述電子元件與所述線路層電性連接。6.一種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電路板,包括:線路層及覆蓋于所述線路層的油墨層,所述電路板的中部位置油墨層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昕,
申請(專利權)人:南昌歐菲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