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熱管理裝置及電池模組,涉及電池模組技術領域。所述熱管理裝置包括加熱件和導熱件,并應用于電池模組。所述電池模組包括多層子模組,每層子模組包括多個單體電池,所述熱管理裝置設置在相鄰兩層子模組之間且與每個單體電池接觸。所述導熱件具有可容納儲熱材料的容納腔室,所述容納腔室中填充有儲熱材料。所述加熱件設置在所述容納腔室中,用于對所述儲熱材料加熱。熱管理裝置通過對電池模組加熱,可避免電池模組在低溫環境下充放電容量低,以及因低溫而造成單體電池內部短路等問題,延長了電池模組的使用壽命,并提高了電池模組的安全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熱管理裝置及電池模組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池模組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熱管理裝置及電池模組。
技術介紹
隨著新能源行業優勢的快速發展,新能源行業將成為世界各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在新能源電池模組行業領域中,組成電池模組的單體電池通常受環境溫度的影響較大,具體表現為:相同類型的電池模組在低溫環境(比如溫度低于0℃)下工作時,充放電容量比在常溫(比如溫度為25℃)工作時的充放電容量低。當環境溫度較低時,會導致電池內部產生嚴重的極化效應,致使充電容量降低,并且,多次低溫充放電還會產生不可逆的樹枝狀晶體(簡稱枝晶),嚴重者,形成的枝晶會刺破單體電池內的隔膜,造成電池內短路引發電池安全事故。現有技術中的電池模組便存在上述問題。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既不影響單體電池的壽命,又能在低溫環境下不影響電池模組的充放電容量的熱管理裝置及電池模組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熱管理裝置及電池模組,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電池模組在低溫環境下充放電容量低、使用壽命短等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所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熱管理裝置,所述熱管理裝置應用于電池模組。所述熱管理裝置包括加熱件及導熱件,所述電池模組包括多層子模組,每層子模組包括多個單體電池,所述熱管理裝置設置在相鄰兩層子模組之間且與每個單體電池接觸。所述導熱件具有可容納儲熱材料的容納腔室,所述容納腔室中填充有儲熱材料,所述加熱件設置在所述容納腔室中,用于對所述儲熱材料加熱。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導熱件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多個用于容置所述單體電池的容置槽。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熱管理裝置還包括至少一個用于檢測所述單體電池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單體電池上或設置在所述容置槽中并與所述單體電池接觸,當所述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值低于第一預設溫度值時,所述加熱件開始加熱,當溫度高于比所述第一預設溫度值大的第二預設溫度值時,所述加熱件停止加熱。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容置槽為與所述單體電池相匹配的弧形凹槽。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加熱件具有兩個與外接設備連接的連接端子,所述導熱件的一端設置有用于灌注所述儲熱材料且可供兩個所述連接端子伸出的第一通孔,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導熱件的另一端設置有與所述容納腔室連通的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容納腔室形成供所述加熱件貫穿的通道。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加熱件呈直條狀排布在所述容納腔室中,兩個所述連接端子分別從所述導熱件兩端的所述第一通孔伸出。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導熱件兩側的容置槽的軸線方向與所述導熱件的長度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導熱件一側的所述容置槽相對于另一側的所述容置槽交錯設置。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池模組,所述電池模組包括:多層子模組;上述的熱管理裝置;其中,所述子模組包括多個單體電池,所述熱管理裝置中的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多個單體電池的溫度,當所述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值低于第一預設溫度值時,所述熱管理裝置中的加熱件開始加熱,當溫度高于比所述第一預設溫度值大的第二預設溫度值時,所述加熱件停止加熱,每個所述熱管理裝置設置在相鄰兩層的所述子模組之間,并與所述單體電池接觸,用于對所述單體電池加熱。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電池模組還包括用于固定多個所述單體電池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單體電池相配合的用于卡固所述單體電池的第二通孔。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熱管理裝置及電池模組,所述熱管理裝置應用于電池模組。所述熱管理裝置包括加熱件和導熱件,所述熱管理裝置設置在相鄰層的電池模組的子模組之間,且與電池模組中的單體電池接觸。通過控制加熱件開始加熱或停止加熱,進而實現對電池模組的熱管理。在低溫環境下,所述熱管理裝置對電池模組加熱,可使該電池模組的充放電容量不會因低溫而降低,同時延長了電池模組的使用壽命。為使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電池模組中的子模組的爆炸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提供的熱管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提供的熱管理裝置的主視圖。圖4為圖3的I-I截面剖視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提供的熱管理裝置在圖4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電池模組的爆炸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提供的熱管理裝置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標:10-電池模組;100-熱管理裝置;110-加熱件;111-連接端子;120-導熱件;121-容納腔室;122-容置槽;123-第一通孔;200-子模組;210-單體電池;220-固定板;221-第二通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專利技術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專利技術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上”、“下”、“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專利技術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此外,術語“水平”、“豎直”等術語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絕對水平或懸垂,而是可以稍微傾斜。如“水平”僅僅是指其方向相對“豎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該結構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傾斜。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性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具體含義。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下述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請參照圖1,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熱管理裝置100,所述熱管理裝置100包括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管理裝置應用于電池模組,所述熱管理裝置包括加熱件及導熱件,所述電池模組包括多層子模組,每層子模組包括多個單體電池,所述熱管理裝置設置在相鄰兩層子模組之間且與每個單體電池接觸;所述導熱件具有可容納儲熱材料的容納腔室,所述容納腔室中填充有儲熱材料,所述加熱件設置在所述容納腔室中,用于對所述儲熱材料加熱。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管理裝置應用于電池模組,所述熱管理裝置包括加熱件及導熱件,所述電池模組包括多層子模組,每層子模組包括多個單體電池,所述熱管理裝置設置在相鄰兩層子模組之間且與每個單體電池接觸;所述導熱件具有可容納儲熱材料的容納腔室,所述容納腔室中填充有儲熱材料,所述加熱件設置在所述容納腔室中,用于對所述儲熱材料加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件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多個用于容置所述單體電池的容置槽。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管理裝置還包括至少一個用于檢測所述單體電池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單體電池上或設置在所述容置槽中并與所述單體電池接觸,當所述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值低于第一預設溫度值時,所述加熱件開始加熱,當溫度高于比所述第一預設溫度值大的第二預設溫度值時,所述加熱件停止加熱。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為與所述單體電池相匹配的弧形凹槽。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件具有兩個與外接設備連接的連接端子,所述導熱件的一端設置有用于灌注所述儲熱材料且可供兩個所述連接端子伸出的第一通孔。6.根據權利要求5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樹民,勞力,王揚,周鵬,
申請(專利權)人: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