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制造混凝土構件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具有環繞的支承框(12)和固定在支承框(12)上的模殼(14),直接在支承框(12)上固定支撐網(22),模殼(14)在背面貼靠在所述支撐網上并支撐在所述支撐網上,并且支撐網(22)的厚度最大為支承框(12)的厚度的一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框架板式模板元件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制造混凝土元件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具有環繞的支承框以及固定在支承框上的模殼。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具有多個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模板。
技術介紹
在建筑實踐中,使用混凝土模板元件,用于由現澆混凝土制造混凝頭構件、特別是墻壁和屋頂。混凝土模板元件在制造混凝土構件期間直接與新混凝土接觸并確定制造完成的混凝土構件的形狀和表面結構。這里,混凝土模板元件必須承受一開始為液態的混凝土的流體靜壓力并適于導出這種壓力。特別是在制造較高的墻壁或立柱時,混凝土壓力可能達到非常高的值。由此,對于混凝土模板元件的強度和剛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此外,混凝土的表面特性主要由貼靠在混凝土上的模殼參與確定,由此,在制造外露混凝土構件時又對混凝土模板元件提出了另外的要求。在構造成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混凝土模板元件中,模殼和支承結構、即支承框組裝成預裝的單元。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由此提供了這樣的優點,即,這種混凝土模板元件能夠以簡單且節省時間的方式模塊式地相互拼裝,以便能夠制造任意尺寸的混凝土構件。同時,這種混凝土模板元件還簡化了建造流程,因為,例如可以一起操作多個相互連接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這節省了時間并且有助于避免錯誤。框架板式模板元件是能重復使用的混凝土模板元件,就是說,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在新混凝土硬化之后能夠從混凝土構件上拆除(模板拆除過程)并能夠用于制造其他混凝土構件。因此,這種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不同于所謂的丟棄型模板元件,這種丟棄型模板元件持久地保持在混凝土構件上因此具有不同的構造。市場上可購得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支承框目前具有復雜的撐桿和支架,用于多數設計得非常厚的模殼,以便能夠承受液態混凝土的載荷。模殼的大厚度這里是必要的,因為,這種厚度能夠在設置在支撐元件之間的區域內經受住混凝土壓力,而不會發生不允許的變形或者發生斷裂。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因此重量相應較大并且造價高。DE102013204999A1公開了一種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中,模殼具有較小的固有剛度(特別是設有彈性模量小于4000MPa的塑料模殼)。環繞的支承框由相互連接的矩形框架型材構成。支承框附加地通過加強型材、即縱梁和橫梁來加固,模殼附加地用螺紋件固定在所述加強型材上。這種結構需要較高的制造耗費,因為必須將大量型材固定在模殼和框架元件上。為了實現縱梁和橫梁的足夠的穩定作用,所述縱梁和橫梁必須在很多個點與模殼連接,例如利用螺釘或鉚釘連接。磨損或損壞的模殼的更換也由于存在大量的固定部位而僅能以大量的耗時和成本支出實現。此外,由于縱梁和橫梁的邊緣區域大面積地貼靠在模殼上,影響了模殼設置釘子的便利性,因為從前面敲入模殼的釘子只能在支承框的縱梁或橫梁沒有貼靠在模殼上的模殼區域內完全穿過模殼。此外,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具有較大的重量并且因此操作較為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給出一種用于制造混凝土構件的、具有高剛度值和高強度值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總體上能夠較為簡單和經濟地制造,并且在這種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中,模殼在進一步改進設置釘子的便利性的同時可以設計得較為緊湊。此外,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給出一種具有多個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模板。所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通過具有在權利要求1中給出的特征的用于制造混凝土構件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以及通過根據權利要求15的模板來實現。通過力鎖合地與支承框連接的支撐網能夠確保,模殼在新混凝土的壓力下不會過度彎曲。支撐網此時覆蓋在環繞的支承框中構成的開口上。模殼優選在支撐網的整個面積上貼靠在支撐網上并且由此在背面由支撐網支撐。由此,即使在支撐網的厚度小于支承框的厚度的一半時,也能存在對模殼良好的支撐作用,而不必為此將支撐網設計得不必要地沉重。通過根據本專利技術將面式的并且相對于支承框薄的模殼-支撐網集成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中,模殼總體上可以設計得較薄。這節省了成本和重量。節省重量有利于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可操作性。此外,固定在支承框上的支撐網可以在澆灌混凝土的過程中承受由新混凝土導致的推力、拉力和壓力,從而支承框本身總是也可以設計得較薄并且由此較輕。此外,通過模殼面式地支撐在支撐網上,對于模殼還可以采用固有剛度較低的材料。因此,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中,可以沒有在傳統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中存在的限制的情況下基本上自由地選擇模殼的材料。特別是可以就模殼的影響要制造的混凝土構件的質量的特性來優化模殼的材料。同樣可以更多地著眼于模殼如設置釘子的便利性、磨損強度或可回收利用性(模殼材料的品種純度)等特性。在本申請中,支撐網是指面式的、基本上板狀的、帶有結構元件的網格元件,在所述結構元件之間構成大量網孔或通口/缺口。換而言之,所述支撐網可以理解為格柵的形式。支撐網包括多個結構元件,這些結構元件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定向并且相互間隔開地設置,從而沿第一方向的結構元件與沿第二方向的結構元件交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結構元件根據本專利技術可以這樣交叉,使得結構元件之間的網孔或缺口分別具有在30°至90°之間或150°至90°之間的內角。每個方向的相鄰結構元件之間垂直于結構元件測量的距離在整個支撐網之內可以是同樣大小的。此外,沿兩個方向相鄰結構元件之間的距離可以是相同大小的。通過將模殼支撐在支撐網上,可以減少支承框的加強型材(特別是縱撐桿和/或橫撐桿)的數量,或者甚至可以完全省去這種加強型材。由此,可以實現總體上更為簡單和經濟地制造框架板式模板元件以及實現框架板式模板元件更小的重量。在對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承載能力和扭轉剛度要求特別高時,支承框當然也可以具有這種加強型材。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支承框可以按本身已知的方式由環繞設置的框架型材或型材元件構成。支承框特別是包括相互連接的、例如相互焊接的空心型材,如例如方管。支承框的所述型材元件還按已知的方式用于,使得多個框架板式模板元件能相互連接,通過使用支撐網,這里可以確保,在環繞的支承框上留出了足夠的用于安裝對齊鎖扣(Richtschloss)的位置。此外,環繞的支承框起到模殼的邊緣保護結構的作用。支承框可以例如由鋼、鋁或由纖維復合材料制成。支撐網的結構元件優選具有橫向于結構元件縱向的平均厚度,所述平均厚度小于支撐網垂直于支撐網延伸所在的或通過支撐網限定的平面測量的厚度。支撐網的厚度這里對應于結構元件的(結構)高度。根據本專利技術,結構元件的厚度可以小于結構元件的高度的一半、優選小于結構元件的高度的四分之一。此外,支撐網的結構元件的平均厚度優選小于相鄰結構元件之間沿共同的方向的距離。通常,兩個相鄰的結構元件之間的距離大于結構元件的平均厚度的五倍、優選大于結構元件平均厚度的十倍。在制造技術的觀點上有利的是,結構元件可以設計成實心材料。結構元件例如可以具有圓形、多邊形、特別是矩形或者也可以具有橢圓形或卵形的橫截面。根據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一個實施形式,支撐網特別是可以構造成一體的。這種支撐網可以經濟地制造并且同時可以實現為具有高承載能力。備選地,支撐網可以包括相互卡緊或相互焊接的結構元件。所述結構元件此時特別是可以設計成扁平型材。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的模殼可以由任意適當的材料或復合材料制成。所述模殼特別是可以例如由木材、木質材料、復合板或由塑料、特別是纖維強化塑料或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制造混凝土構件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具有環繞的支承框(12)和固定在支承框(12)上的模殼(14),直接在所述支承框(12)上力鎖合地固定支撐網(22),所述模殼(14)在背面貼靠在所述支撐網上并支撐在所述支撐網上,并且支撐網(22)的厚度(DS)最大為支承框(12)的厚度(DT)的一半。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5.01.07 DE 102015200083.41.用于制造混凝土構件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10),所述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具有環繞的支承框(12)和固定在支承框(12)上的模殼(14),直接在所述支承框(12)上力鎖合地固定支撐網(22),所述模殼(14)在背面貼靠在所述支撐網上并支撐在所述支撐網上,并且支撐網(22)的厚度(DS)最大為支承框(12)的厚度(DT)的一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網(22)環繞地固定在支承框(12)上。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網(22)固定在支承框(12)的一些內壁部段(32)上。4.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網(22)形鎖合地固定在支承框(12)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網(22)設置成夾緊地保持在模殼(14)和支承框(12)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網(22)與支承框(22)焊接、螺紋連接、鉚接和/或粘接。7.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框架板式模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殼(14)構造成不透光的。8...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W·施奈德,
申請(專利權)人:PERI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德國,DE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