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穩定性葉輪攪拌機,包括速度控制設備、聯軸器、電動機、攪拌葉輪、中央連接塊、平衡氣壓口、設備底座、橫梁支架、水平運動軌道、外排管和機械底座盤,所述速度控制設備安置在設備底座上,且速度控制設備和聯軸器電性輸入連接,所述聯軸器的右端和電動機的電性輸入連接,所述電動機安置在橫梁支架的上表面,所述水平運動軌道和上下運動軸連接,所述粉末黏著面和外排管連接為一個整體安置在攪拌機的內部,且粉末黏著面分布在外排管的一側面,所述外排管穿過一側槽體通向機械外側,所述槽體安置在機械底座盤上。該種高穩定性葉輪攪拌機,結合了現有的攪拌機結構進行改造,保證了工作過程中的穩定性,整個結構簡單,易于操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穩定性葉輪攪拌機
本技術涉及機械生產加工裝置
,具體為一種高穩定性葉輪攪拌機。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要求,現在我們在生產這一方面都有很多的機械來代替,就拿現在使用的攪拌機來說,在攪拌機的技術上來看,攪拌機的應用現在已經很多了,攪拌機可以根據其類型進行不同的分類,但是每一種攪拌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設計要求,但是這些要求都是比較單一的,使得現在的攪拌機在功能上不是那么的全面。所以,現在針對這樣的情況,設計一種在功能上更加全面和使用上更加穩定的攪拌機就顯得十分的有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穩定性葉輪攪拌機,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穩定性葉輪攪拌機,包括速度控制設備、聯軸器、電動機、安全觀察口、顯示屏面、攪拌葉輪、中央連接塊、平衡氣壓口、設備底座、橫梁支架、水平運動軌道、上下運動軸、槽體、粉末黏著面、外排管和機械底座盤,所述速度控制設備安置在設備底座上,且速度控制設備和聯軸器電性輸入連接,所述聯軸器的右端和電動機的電性輸入連接,所述電動機安置在橫梁支架的上表面,所述安全觀察口和顯示屏面連接為一體,且安全觀察口和顯示屏面整體安置在槽體的外邊緣上,所述攪拌葉輪連接在中央連接塊上,所述攪拌葉輪和中央連接塊連接為一個整體活動連接在上下運動軸上,所述橫梁支架和槽體連接,且設備底座和橫梁支架連接,所述在橫梁支架的下方設置有水平運動軌道,所述水平運動軌道和上下運動軸連接,所述粉末黏著面和外排管連接為一個整體安置在攪拌機的內部,且粉末黏著面分布在外排管的一側面,所述外排管穿過一側槽體通向機械外側,所述槽體安置在機械底座盤上。優選的,所述速度控制設備和聯軸器連接,組成整個攪拌機的攪拌動力組結構。優選的,所述攪拌葉輪和中央連接塊組成的攪拌結構上下分布一共設置有三處。優選的,所述水平運動軌道為水平上的運動途徑,其運動范圍為0_20cm之間。優選的,所述粉末黏著面為氣壓連接面,其表面為豎向排列的粉塵排出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種高穩定性葉輪攪拌機,結合了現有的攪拌機結構進行改造,在穩定性這一方面進行了創新的設計,整個攪拌機在外圍安置了槽體進行固定,保證了攪拌機工作過程中的穩定性,整個結構也簡單,易于操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中:1、速度控制設備,2、聯軸器,3、電動機,4、安全觀察口,5、顯示屏面,6、攪拌葉輪,7、中央連接塊,8、平衡氣壓口,9、設備底座,10、橫梁支架,11、水平運動軌道,12、上下運動軸,13、槽體,14、粉末黏著面,15、外排管,16、機械底座盤。【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高穩定性葉輪攪拌機,包括速度控制設備1、聯軸器2、電動機3、安全觀察口 4、顯示屏面5、攪拌葉輪6、中央連接塊7、平衡氣壓口 8、設備底座9、橫梁支架10、水平運動軌道11、上下運動軸12、槽體13、粉末黏著面14、夕卜排管15和機械底座盤16,速度控制設備I安置在設備底座9上,且速度控制設備I和聯軸器2電性輸入連接,聯軸器2的右端和電動機3的電性輸入連接,速度控制設備I和聯軸器2連接,組成整個攪拌機的攪拌動力組結構,電動機3安置在橫梁支架10的上表面,安全觀察口 4和顯示屏面5連接為一體,且安全觀察口 4和顯示屏面5整體安置在槽體13的外邊緣上,攪拌葉輪6連接在中央連接塊7上,攪拌葉輪6和中央連接塊7連接為一個整體活動連接在上下運動軸12上,攪拌葉輪6和中央連接塊7組成的攪拌結構上下分布一共設置有三處,橫梁支架10和槽體13連接,且設備底座9和橫梁支架10連接,在橫梁支架10的下方設置有水平運動軌道11,水平運動軌道11和上下運動軸12連接,水平運動軌道11為水平上的運動途徑,其運動范圍為0-20cm之間,粉末黏著面14和外排管15連接為一個整體安置在攪拌機的內部,且粉末黏著面14分布在外排管15的一側面,粉末黏著面14為氣壓連接面,其表面為豎向排列的粉塵排出孔,外排管15穿過一側槽體13通向機械外側,槽體13安置在機械底座盤16上。工作原理:首先組裝好整個攪拌機的外部安裝零件,對于整個機械的工作流程,大體上可以進行兩個方面的劃分,其一是攪拌,其二是傳送,整個機械加工的過程比較簡單,具體的情況如下:首先在速度控制設備I和聯軸器2的作用下提供整個攪拌機的動力,連接的上下運動軸12會隨著運轉,帶動上下運動軸12上的攪拌葉輪6和中央連接塊7進行工作,進行攪拌的程序,然后在粉末黏著面14和外排管15的作用下將粉塵吸附外排出去,就這樣完成整個機械的運作。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穩定性葉輪攪拌機,包括速度控制設備(I)、聯軸器(2)、電動機(3)、安全觀察口(4)、顯示屏面(5)、攪拌葉輪(6)、中央連接塊(7)、平衡氣壓口(8)、設備底座(9)、橫梁支架(10)、水平運動軌道(11)、上下運動軸(12)、槽體(13)、粉末黏著面(14)、外排管(15)和機械底座盤(16),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控制設備(I)安置在設備底座(9)上,且速度控制設備(I)和聯軸器(2)電性輸入連接,所述聯軸器(2)的右端和電動機(3)的電性輸入連接,所述電動機(3)安置在橫梁支架(10)的上表面,所述安全觀察口(4)和顯示屏面(5)連接為一體,且安全觀察口(4)和顯示屏面(5)整體安置在槽體(13)的外邊緣上,所述攪拌葉輪(6)連接在中央連接塊(7)上,所述攪拌葉輪(6)和中央連接塊(7)連接為一個整體活動連接在上下運動軸(12)上,所述橫梁支架(10)和槽體(13)連接,且設備底座(9)和橫梁支架(10)連接,所述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建榮,
申請(專利權)人:陳建榮,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