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旋轉工具。實現能夠不阻礙旋轉工具的性能而更可靠地吊掛該旋轉工具的緊湊的構成。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沖擊起子(1)具備:使工具旋轉的馬達;外殼(4),其具有以內部可收納馬達的方式形成為沿馬達的旋轉軸方向延伸的筒狀的外殼主體部(11)和從外殼主體部(11)沿規定方向延伸的把手部;吊掛件(20),其具有可吊掛外殼(4)的吊掛部(20a),設置于外殼主體部(11)的所述旋轉軸方向的端部,且相對于外殼主體部(11)可沿所述旋轉軸方向進行滑動移動。在外殼主體部(11)設置有可收容吊掛件(20)且可供該吊掛件(20)沿所述旋轉軸方向進行滑動移動的凹部(15)。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旋轉工具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旋轉工具,其具有收納使工具旋轉的驅動部的外殼和用以吊掛該外殼的吊掛件。
技術介紹
以往,具有收納使工具旋轉的驅動部的外殼和用以吊掛該外殼的吊掛件的旋轉工具已為人所知。例如,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構成,該構成是在電動工具主體上,在往把手部的前端側延伸的側壁上設置有作為吊掛件的安裝勾。如此,可以將安裝勾裝于設置于操作者的腰旁邊的具有可開閉的閘口的彈簧扣等卡定件上。因此,操作者在不使用電動工具時,可以將電動工具掛在操作者的腰帶上,因此,可以用空出的兩手進行不需要電動工具的作業。然而,在電動工具主體的圓筒狀的主體部內收納有使工具旋轉的馬達等驅動部。因此,電動工具中,主體部比把手部重。在這樣的構成中,如上述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構成那樣,在比把手部靠前端側設置有吊掛件的情況下,在將該吊掛件裝在配置于操作者的腰旁邊的卡定件的狀態下,重的主體部位于比把手部靠下方的位置。于是,在每次重的主體部晃動時,操作者會感覺到被旋轉工具的慣性力拉拽。這種感覺令人感覺到不愉快。另一方面,例如,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安裝于電動工具的馬達部的側面的吊掛件。該吊掛件中,與馬達部的側面抵接的側體具備上側構件、下側構件、上述上側構件及上述下側構件各自往前方延設形成環狀的前端卡止部。該前端卡止部卡止于馬達部的前端部分。上側構件和下側構件通過螺栓被鏈接。另外,上述專利文獻2的吊掛件具備安裝于側體的后方的滑動構件,且該滑動構件沿軸向進行滑動移動,長度可自由調節。滑動構件以根據安裝吊掛件的電動工具的尺寸相對于側體進行了位置調整的狀態由螺絲緊固于該側體上。滑動構件的后方形成空心,以向操作者的操作帶的連接環體吊掛。上述專利文獻2中的吊掛件在后方側通過環狀的軟管卡箍固定有側體及滑動構件。根據以上的構成,在上述專利文獻2的構成中,可以將吊掛件安裝于長度及大小不同的各種電動工具的馬達部。在將這種構成的吊掛件掛在操作者的腰帶上時,重的馬達部位于上側,且把手部位于下側。因此,在上述專利文獻2的構成的情況下,與上述的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構成相比,掛在操作者的腰帶等上的電動工具晃動時,該電動工具上產生的慣性力較小。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416649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技術注冊第3134808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在如上述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構成那樣相對于旋轉工具安裝其他構件即吊掛件的構成中,因該吊掛件的安裝方法不同,可能會對旋轉工具的性能帶來不利影響。亦即,在上述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構成中,側體的上側構件和下側構件通過螺栓相鏈接,但如果將螺栓過于緊固,馬達部就有可能變形,對內部的馬達等電子零件帶來不利影響、或者連接馬達和工具的軸部分的軸芯就有可能錯位。另外,因相對于馬達部安裝側體的位置不同,可能阻礙馬達的排熱。另外,在上述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構成中,因為是將吊掛件固定于旋轉工具上,故作為整體有可能大型化,并且若相對于旋轉工具不能可靠地固定吊掛件,旋轉工具也有可能從該吊掛件掉下來。本專利技術之目的在于,實現能夠不阻礙旋轉工具的性能而更可靠地吊掛該旋轉工具的緊湊的構成。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旋轉工具,具備:使工具旋轉的驅動部;外殼,其具有以內部可收納所述驅動部的方式形成為沿所述驅動部的旋轉軸方向延伸的筒狀的外殼主體部和從所述外殼主體部沿規定方向延伸的把手部;吊掛件,其具有可吊掛所述外殼的吊掛部,設置于所述外殼主體部的所述旋轉軸方向的端部,且相對于所述外殼主體部可沿所述旋轉軸方向進行滑動移動。在所述外殼主體部設置有可收容所述吊掛件且可供該吊掛件沿所述旋轉軸方向進行滑動移動的收容部(第一構成)。如此,可以利用設置在收納有使工具旋轉的驅動部的外殼主體部的旋轉軸方向的端部的吊掛件吊掛旋轉工具。該吊掛件被收容在設置于所述外殼主體部的收容部內,且可沿所述旋轉軸方向進行滑動移動。因此,不需要在外殼主體部安裝分體的吊掛件,不會產生如上述的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構成那樣的不利情況。亦即,通過在外殼主體部設置吊掛件,與安裝分體的吊掛件的上述專利文獻2中所公開的構成相比,可以實現緊湊化及吊掛件和外殼主體部的連接部分的強度提高,并且可防止產生安裝吊掛件時的問題產生。另外,在不需要所述吊掛件的情況下,通過使所述吊掛件滑動移動,可以將其收容在所述外殼主體部的收容部內,因此,實現旋轉工具的緊湊化。進而,如上所述,通過設定為使上述吊掛件相對于上述外殼主體部可滑動移動的構成,可以將上述吊掛件容易地切換到拉出位置和所述外殼主體部內的收容位置。在所述第一構成中,所述吊掛件是通過沿所述旋轉軸方向延伸的一對支承部和將該支承部彼此鏈接的鏈接部構成的、俯視時為U字狀的板狀構件,以所述鏈接部位于所述外殼主體部上的所述旋轉軸方向的外方側的方式,沿著所述外殼主體部的側面配置。所述一對支承部分別具有位于所述鏈接部側的支承部主體。所述吊掛部通過所述支承部主體及所述鏈接部構成(第二構成)。如此,通過由俯視時為U字狀的板狀構件構成吊掛件,可以提高所述吊掛件的剛性。因此,可以提高所述吊掛件的強度。而且,通過由板狀構件構成所述吊掛件,并且將所述吊掛件沿著外殼主體部的側面配置,可以將吊掛件相對于外殼主體部緊湊地配置。因此,能夠抑制旋轉工具的大型化。另外,因為通過所述吊掛件的一對支承部各自具有的支承部主體和鏈接部構成吊掛部,故能夠將該吊掛部形成為供彈簧扣等卡定件懸掛那樣的U字狀。在所述第二構成中,所述一對支承部還具有:所述支承部彼此的間隔比所述支承部主體窄,且相對于所述收容部進行滑動移動的滑動部;位于所述支承部主體和所述滑動部之間的臺階部。在所述外殼主體部設置有在所述吊掛件被定位在所述收容部內的收容位置的狀態下,供所述臺階部抵接的抵接部(第三構成)。如此,在使吊掛件滑動移動至收容部內的收容位置時,吊掛件的臺階部與設置于外殼主體部的抵接部抵接。因此,能夠將吊掛件更可靠地安裝于收容部內的收容位置。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構成中,在所述支承部主體上設置有以所述一對支承部的間隔變窄的方式彎曲成曲柄狀的曲柄部(第四構成)。如此,在將彈簧扣等卡定件裝于吊掛件上的狀態下將該吊掛件卸下時,可以利用設置于所述吊掛件的支承部主體的曲柄部用單手從卡定件將所述吊掛件卸下來。亦即,通過往所述彈簧扣的閘口部推壓設置在所述吊掛件的一對支承部中的位于所述彈簧扣外的支承部的支承部主體上的曲柄部,使該閘口部打開,所述閘口部和主體部成為夾持所述曲柄部的狀態。在該狀態下,通過相對于所述閘口部往打開該閘口部的方向推壓吊掛件,能夠用單手將吊掛件從彈簧扣卸下來。因此,根據上述構成,能夠容易地將所述吊掛件從卡定件卸下。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構成中的任一構成中,還具備以相對于所述外殼主體部,將所述吊掛件保持在與所述旋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方式設置于所述外殼主體部的所述端部的保持部(第五構成)。如此,通過保持部限制了吊掛件往與旋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動。因此,能夠使吊掛件相對于外殼主體部沿所述旋轉軸方向順暢地進行滑動移動。而且,所述保持部被安裝于所述外殼主體部的所述旋轉軸方向的端部,因此,能夠利用所述保持部提高所述外殼主體部的剛性。因此,能夠提高旋轉工具整體的剛性,能夠利用驅動部以穩定的狀態使工具旋轉。在所述第一至第五構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轉工具,具備:使工具旋轉的驅動部;外殼,具有以內部可收納所述驅動部的方式形成為沿所述驅動部的旋轉軸方向延伸的筒狀的外殼主體部,和從所述外殼主體部沿規定方向延伸的把手部;吊掛件,具有可吊掛所述外殼的吊掛部,設置于所述外殼主體部的所述旋轉軸方向的端部,且相對于所述外殼主體部可沿所述旋轉軸方向進行滑動移動,在所述外殼主體部設置有可收容所述吊掛件且可供該吊掛件沿所述旋轉軸方向進行滑動移動的收容部。
【技術特征摘要】
2016.04.11 JP 2016-0789191.一種旋轉工具,具備:使工具旋轉的驅動部;外殼,具有以內部可收納所述驅動部的方式形成為沿所述驅動部的旋轉軸方向延伸的筒狀的外殼主體部,和從所述外殼主體部沿規定方向延伸的把手部;吊掛件,具有可吊掛所述外殼的吊掛部,設置于所述外殼主體部的所述旋轉軸方向的端部,且相對于所述外殼主體部可沿所述旋轉軸方向進行滑動移動,在所述外殼主體部設置有可收容所述吊掛件且可供該吊掛件沿所述旋轉軸方向進行滑動移動的收容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工具,其中,所述吊掛件是通過沿所述旋轉軸方向延伸的一對支承部和將該支承部彼此鏈接的鏈接部構成的、俯視時為U字狀的板狀構件,以所述鏈接部位于所述外殼主體部上的所述旋轉軸方向的外方側的方式沿著所述外殼主體部的側面配置,所述一對支承部分別具有位于所述鏈接部側的支承部主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青柳千尋,廣瀨和幸,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TJM設計,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