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輕質頁巖陶粒砼網架板,包括安裝孔、磁性孔套、第一安裝腳、輕鋼框架、聚合物抗裂砂漿面層、頁巖陶粒芯材、鋼絲網、安裝螺柱、防撞墊、型號標碼、活性炭板和螺紋,所述第一安裝腳安裝在輕鋼框架的左側拐角處,且第一安裝腳的內部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孔邊上設置有磁性孔套,所述第一安裝腳的右側設置有第二安裝腳,設置有防撞墊可以防止安裝使用的時候和外部設備發生碰撞造成損壞,且設置有磁性孔套在固定的時候會吸引金屬安裝螺柱,使安裝更加精準便捷,設置有活性炭板可以吸附新筑建筑內部的異味,清楚異味,利于人體的健康和生活,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性能,使得設備更加環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輕質頁巖陶粒砼網架板
本技術涉及網架板,特別涉及輕質頁巖陶粒砼網架板,屬于網架板
技術介紹
網架板在現代建筑中是非常常見的建筑材料,現有的網架板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使用的時候安裝不太方便,且由于新筑建筑中氣味較為嚴重影響居住,且安裝的時候容易發生碰撞造成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輕質頁巖陶粒砼網架板,可以有效地解決的使用的時候安裝不太方便,且由于新筑建筑中氣味較為嚴重影響居住,且安裝的時候容易發生碰撞造成損壞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輕質頁巖陶粒砼網架板,包括安裝孔、磁性孔套、第一安裝腳、第二安裝腳、輕鋼框架、聚合物抗裂砂漿面層、右移動穿孔、頁巖陶粒芯材、骨架、鋼絲網、連接邊、第三安裝腳、第四安裝腳、安裝螺柱、防撞墊、型號標碼、活性炭板、左移動穿孔、螺母和螺紋,所述第一安裝腳安裝在輕鋼框架的左側拐角處,且第一安裝腳的內部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孔邊上設置有磁性孔套,所述第一安裝腳的右側設置有第二安裝腳,且第二安裝腳的右下方設置有第三安裝腳,所述第三安裝腳的左下側設置有第四安裝腳,所述輕鋼框架的底部設置有鋼絲網,且鋼絲網和輕鋼框架的連接位置處設置有連接邊,所述連接邊的左上方設置有骨架,所述鋼絲網的上方設置有活性炭板,且活性炭板的上方設置有頁巖陶粒芯材,所述頁巖陶粒芯材的上方設置有聚合物抗裂砂漿面層,所述輕鋼框架的左側邊上設置有左移動穿孔,且輕鋼框架的右側邊上設置有右移動穿孔,所述第一安裝腳、第二安裝腳、第三安裝腳和第四安裝腳的內部均設置有安裝螺柱,且安裝螺柱的下方設置有螺紋,所述螺紋的連接處設置有螺母,所述輕鋼框架的下方設置有防撞墊,且輕鋼框架的外部設置有型號標碼。優選的,所述安裝螺柱共設置有四個,且四個安裝螺柱大小形狀均相等。優選的,所述防撞墊為一種柔性具有緩沖作用材質的構件。優選的,所述鋼絲網為一種不銹鋼材質的構件。優選的,所述輕鋼框架和骨架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本技術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設置有防撞墊可以防止安裝使用的時候和外部設備發生碰撞造成損壞,且設置有磁性孔套在固定的時候會吸引金屬安裝螺柱,使安裝更加精準便捷,設置有活性炭板可以吸附新筑建筑內部的異味,清楚異味,利于人體的健康和生活,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性能,使得設備更加環保。附圖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安裝螺柱結構示意圖;圖中:1、安裝孔;2、磁性孔套;3、第一安裝腳;4、第二安裝腳;5、輕鋼框架;6、聚合物抗裂砂漿面層;7、右移動穿孔;8、頁巖陶粒芯材;9、骨架;10、鋼絲網;11、連接邊;12、第三安裝腳;13、第四安裝腳;14、安裝螺柱;15、防撞墊;16、型號標碼;17、活性炭板;18、左移動穿孔;19、螺母;20、螺紋。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參閱圖1和圖2,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輕質頁巖陶粒砼網架板,包括安裝孔1、磁性孔套2、第一安裝腳3、第二安裝腳4、輕鋼框架5、聚合物抗裂砂漿面層6、右移動穿孔7、頁巖陶粒芯材8、骨架9、鋼絲網10、連接邊11、第三安裝腳12、第四安裝腳13、安裝螺柱14、防撞墊15、型號標碼16、活性炭板17、左移動穿孔18、螺母19和螺紋20,第一安裝腳3安裝在輕鋼框架5的左側拐角處,且第一安裝腳3的內部設置有安裝孔1,安裝孔1的孔邊上設置有磁性孔套2,第一安裝腳3的右側設置有第二安裝腳4,且第二安裝腳4的右下方設置有第三安裝腳12,第三安裝腳12的左下側設置有第四安裝腳13,輕鋼框架5的底部設置有鋼絲網10,且鋼絲網10和輕鋼框架5的連接位置處設置有連接邊11,連接邊11的左上方設置有骨架9,鋼絲網10的上方設置有活性炭板17,且活性炭板17的上方設置有頁巖陶粒芯材8,頁巖陶粒芯材8的上方設置有聚合物抗裂砂漿面層6,輕鋼框架5的左側邊上設置有左移動穿孔18,且輕鋼框架5的右側邊上設置有右移動穿孔7,第一安裝腳3、第二安裝腳4、第三安裝腳12和第四安裝腳13的內部均設置有安裝螺柱14,且安裝螺柱14的下方設置有螺紋20,螺紋20的連接處設置有螺母19,輕鋼框架5的下方設置有防撞墊15,且輕鋼框架5的外部設置有型號標碼16。為了能夠安裝更加牢固,本實施例,優選的,安裝螺柱14共設置有四個,且四個安裝螺柱14大小形狀均相等。為了能夠防止碰撞損壞,本實施例,優選的,防撞墊15為一種柔性具有緩沖作用材質的構件。為了能夠結實耐用,本實施例,優選的,鋼絲網10為一種不銹鋼材質的構件。為了能夠更加牢固,本實施例,優選的,輕鋼框架5和骨架9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將設備固定安裝之后,然后通過第一安裝腳3、第二安裝腳4、第三安裝腳12和第四安裝腳13和外部需要安裝連接的設備固定安裝,然后通過安裝螺柱14進行固定,且安裝孔1的外部邊上設置有磁性孔套2,由于磁性孔套2的磁性特性會對安裝螺柱14進行吸引,方便安裝的進行,由于設備上設置有活性炭板17可以吸附新筑建筑內部的異味等,可以使凈化建筑內部空氣,有利人體健康,安裝的時候輕鋼框架5的邊上設置有防撞墊15可以防止和別的設備安裝的時候碰撞造成損壞,設備表面上設置的聚合物抗裂砂漿面層6可以防止表面發生裂紋影響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輕質頁巖陶粒砼網架板,包括安裝孔(1)、磁性孔套(2)、第一安裝腳(3)、第二安裝腳(4)、輕鋼框架(5)、聚合物抗裂砂漿面層(6)、右移動穿孔(7)、頁巖陶粒芯材(8)、骨架(9)、鋼絲網(10)、連接邊(11)、第三安裝腳(12)、第四安裝腳(13)、安裝螺柱(14)、防撞墊(15)、型號標碼(16)、活性炭板(17)、左移動穿孔(18)、螺母(19)和螺紋(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裝腳(3)安裝在輕鋼框架(5)的左側拐角處,且第一安裝腳(3)的內部設置有安裝孔(1),所述安裝孔(1)的孔邊上設置有磁性孔套(2),所述第一安裝腳(3)的右側設置有第二安裝腳(4),且第二安裝腳(4)的右下方設置有第三安裝腳(12),所述第三安裝腳(12)的左下側設置有第四安裝腳(13),所述輕鋼框架(5)的底部設置有鋼絲網(10),且鋼絲網(10)和輕鋼框架(5)的連接位置處設置有連接邊(11),所述連接邊(11)的左上方設置有骨架(9),所述鋼絲網(10)的上方設置有活性炭板(17),且活性炭板(17)的上方設置有頁巖陶粒芯材(8),所述頁巖陶粒芯材(8)的上方設置有聚合物抗裂砂漿面層(6),所述輕鋼框架(5)的左側邊上設置有左移動穿孔(18),且輕鋼框架(5)的右側邊上設置有右移動穿孔(7),所述第一安裝腳(3)、第二安裝腳(4)、第三安裝腳(12)和第四安裝腳(13)的內部均設置有安裝螺柱(14),且安裝螺柱(14)的下方設置有螺紋(20),所述螺紋(20)的連接處設置有螺母(19),所述輕鋼框架(5)的下方設置有防撞墊(15),且輕鋼框架(5)的外部設置有型號標碼(1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輕質頁巖陶粒砼網架板,包括安裝孔(1)、磁性孔套(2)、第一安裝腳(3)、第二安裝腳(4)、輕鋼框架(5)、聚合物抗裂砂漿面層(6)、右移動穿孔(7)、頁巖陶粒芯材(8)、骨架(9)、鋼絲網(10)、連接邊(11)、第三安裝腳(12)、第四安裝腳(13)、安裝螺柱(14)、防撞墊(15)、型號標碼(16)、活性炭板(17)、左移動穿孔(18)、螺母(19)和螺紋(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裝腳(3)安裝在輕鋼框架(5)的左側拐角處,且第一安裝腳(3)的內部設置有安裝孔(1),所述安裝孔(1)的孔邊上設置有磁性孔套(2),所述第一安裝腳(3)的右側設置有第二安裝腳(4),且第二安裝腳(4)的右下方設置有第三安裝腳(12),所述第三安裝腳(12)的左下側設置有第四安裝腳(13),所述輕鋼框架(5)的底部設置有鋼絲網(10),且鋼絲網(10)和輕鋼框架(5)的連接位置處設置有連接邊(11),所述連接邊(11)的左上方設置有骨架(9),所述鋼絲網(10)的上方設置有活性炭板(17),且活性炭板(17)的上方設置有頁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永煌,
申請(專利權)人:五經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