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舞臺攝像機濾光組件的濾光結構,包括活動設于滑座內且呈“日”形的濾光框架、分別設于所述濾光框架上下框內的白光濾光片和紅外線濾光片,在初始或復位狀態(tài)下,所述濾光框架的上框正對所述滑座上的鏡頭視窗,還包括通過一電機座設于所述滑座上的微型步進電機以及設于所述滑座內的轉軸,所述電機座設于所述滑座的滑座本體的前側邊緣的左端,其內側面朝向所述滑座本體上的第一鏡頭視窗的左邊角并與該第一鏡頭視窗具有預定距離,所述轉軸立設于所述滑座本體上位于所述電機座與所述第一鏡頭視窗之間的位置處;所述濾光框架的左側轉動的設于所述轉軸上并與所述微型步進電機連接,以在所述微型步進電機的驅動下能夠繞所述轉軸轉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舞臺攝像機濾光組件的濾光結構
本技術涉及舞臺攝像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舞臺攝像機濾光組件的濾光結構。
技術介紹
一些演唱會、商業(yè)活動、產品展銷等等舞臺活動中,舞臺架、燈光、舞臺攝像機等等器材是必不可少的舞臺元素,舞臺架是用于提供展示的一個平臺,燈光是用于提供照明、氛圍,舞臺攝像機則是用于對當前展示者的整個展示過程進行攝像。為保證攝像質量,攝像機在鏡頭位置處均設置濾有光組件,用于在適當時候驅動紅外線濾光片至鏡頭位置處或驅動白光濾光片至鏡頭位置處。現有的濾光組件一般通過線圈和鐵芯的方式驅動相應的濾光片至所述鏡頭的位置處,具體包括呈“日”形的濾光框架以及呈矩形框狀的滑座,在所述滑座的頂橫邊的中央開設有一豎向穿孔,在所述豎向穿孔中設置有所述線圈;在所述濾光框架的頂端豎直向上延伸有所述鐵芯,所述紅外線濾光片和白光濾光片分別安裝于所述濾光框架兩并列的框中,當攝像機的光線傳感器檢測到當前的光線并經攝像機內部處理后,判斷光前時刻需要紅外線濾光片或是白光濾光片,若當前需要紅外線濾光片,而如果紅外線濾光片裝設于所述濾光框架的下框中時,則會導通電流向上拉起所述濾光框架以使所述紅外線濾光片在滑座中向上移動至與所述鏡頭相應的位置處,若不需要紅外線濾光片時,則斷開以使所述濾光框架回位,即白光濾光片位于所述鏡頭位置處。這樣的結構中,由于所述濾光框架為并列的上下框結構,所述滑座必須設置呈框形結構,不能更好的保護濾光框架,另外,由于濾光片的形狀較大,上下移動行程需要足夠大才能將相應的濾光片移動到位,所占用的空間較大,且需要較大電流才能保證將相應的濾光片移動至鏡頭位置處,較為耗電,若濾光框加與滑座配合不好,則容易產生卡頓、移動不到位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的舞臺攝像機濾光組件的濾光結構,采用旋轉驅動方式,占用空間更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舞臺攝像機濾光組件的濾光結構,包括活動設于滑座內且呈“日”形的濾光框架、分別設于所述濾光框架的上下框內的白光濾光片和紅外線濾光片,在初始或復位狀態(tài)下,所述濾光框架的上框正對所述滑座上的鏡頭視窗,還包括通過一電機座設于所述滑座上的微型步進電機以及設于所述滑座內的轉軸,所述電機座設于所述滑座的滑座本體的前側邊緣的左端,其內側面朝向所述滑座本體上的第一鏡頭視窗的左邊角并與所述滑座本體上的第一鏡頭視窗具有預定距離,所述轉軸立設于所述滑座本體上位于所述電機座與所述鏡頭視窗之間的位置處;所述濾光框架的左側轉動的設于所述轉軸上并與所述微型步進電機連接,以在所述微型步進電機的驅動下能夠繞所述轉軸轉動,從而使得所述濾光框架的下框在轉動后能夠位于所述滑座本體的第一鏡頭的上方。進一步的,所述電機座呈中空的圓柱形,其朝向所述第一鏡頭視窗的內側面被切呈平面,并且所述內側面具有向外側面凹陷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所述電機座的高度方向貫穿所述內側面,在所述弧形槽上橫向開設有一橫向條形穿孔,所述微型步進電機由下至上的穿設固定于所述電機座內,并且所述微型步進電機的擺臂通過所述橫向條形穿孔穿出以外露于所述內側面,所述擺臂的上表面設置有一擺桿,所述擺桿與所述濾光框架的左側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濾光框架靠近所述微型步進電機的左側的中間位置還向左延伸有一曲柄,所述曲柄的Z形,具有垂直連接于所述濾光框架的左側的底橫柄、由所述底橫柄的外端向上延伸形成的豎直柄以及由所述豎直柄的上端繼續(xù)向外延伸形成的頂橫柄;在所述底橫柄上開設有一軸孔,所述曲柄通過該軸孔與所述轉軸轉動連接,以使所述濾光框架能夠繞該轉軸轉動,在所述頂橫柄上開設有一條形孔,所述條形孔長度與所述頂橫柄的長度相匹配,所述頂橫柄通過所述條形孔套設于所述擺桿上。進一步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電機蓋上的長弧形導向限位孔以供所述微型步進電機的擺桿穿設于其中,對其轉動行程進行限位。本技術的濾光結構,初始狀態(tài)下,所述上框及其中的白光濾光片位于第一鏡頭視窗與所述第二鏡頭視窗之間,當攝像機的光線傳感器檢測到需要紅外線透光片時,則使所述微型步進電機向右下(順時針)擺動,以使所述濾光框架以所述轉軸為轉動點進行逆時針擺動,從而使得所述濾光框架的下框及其紅外線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鏡頭視窗與所述第二鏡頭視窗之間。上述濾光結構采用微型步進電機驅動所述濾光框架旋轉的方式來使所述濾光框架轉動來實現相應透光片位置的移動,與傳統的上下移動的電磁方式相比,其旋轉方式能夠更節(jié)約空間,動作更順暢。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舞臺攝像機濾光組件的濾光結構與所述滑座的配合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舞臺攝像機濾光組件的滑座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見圖1,本技術的舞臺攝像機組件的濾光結構包括活動設于滑座內且呈“日”形的濾光框架20、分別設于所述濾光框架20的上下框201、202內的白光濾光片211和紅外線濾光片212、通過一電機座22設于所述滑座1上的微型步進電機23以及設于所述滑座1內的轉軸24,所述濾光框架20的一側轉動的設于所述轉軸24上且該側與所述微型步進電機23連接,以在所述微型步進電機23的驅動下能夠繞該轉軸24轉動;在初始或復位狀態(tài)下,所述濾光框架20的上框201正對所述滑座1上的鏡頭視窗,從而使得所述白光濾光片211在默認狀態(tài)下正對所述鏡頭視窗。可理解的,在其他的實施例中,所述白光濾光片211和紅外線透光片212還可調換位置,即白光濾光片211設于所述下框202內,所述紅外線透光片212設于所述上框201內,只要對應的調換驅動方式即可。本實施例中,為了更清楚完整的對所述濾光結構進行詳述闡述,下文首先對所述滑座1結構進行闡述。請參見圖2,所述滑座1包括滑座本體10以及蓋設于所述滑座本體10上的蓋體12,所述滑座本體10及所述蓋體12上相應于攝像機鏡頭的位置處均開設有所述鏡頭視窗,所述滑座本體10上的鏡頭視窗稱為第一鏡頭視窗10a,所述蓋體12上的鏡頭視窗稱為第二鏡頭視窗12a。所述濾光框架20通過所述微型步進電機23驅動在滑座1內繞所述轉軸24轉動,以使所述濾光框架20的上框201或下框202位于所述第一鏡頭視窗10a和第二鏡頭視窗12a之間,所實施例中,在初始狀態(tài)或復位狀態(tài)下,所述上框201位于所述第一鏡頭視窗10a和第二鏡頭視窗12a之間。所述滑座本體10大致呈矩形,具有一矩形底板101,所述矩形底板101具有兩平行的長邊及兩平行的短邊,在所述滑座本體10的矩形底板101的各個邊緣上均設置有至少一卡塊,以與所述蓋體12卡合,在所述滑座本體10的矩形底板101的邊緣位置還設置有若干穿孔,以與所述蓋體12螺合。其中:所述電機座22設于所述滑座本體10的前側邊緣的左端,以供所述微型步進電機23安裝,所述前側邊緣上的卡塊(以下稱前卡塊1081)設于所述前側邊緣上靠近所述電機座22的位置處,位于所述電機座22的右側邊,所述卡塊的結構可采用現有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舞臺攝像機濾光組件的濾光結構,包括活動設于滑座內且呈“日”形的濾光框架、分別設于所述濾光框架的上下框內的白光濾光片和紅外線濾光片,在初始或復位狀態(tài)下,所述濾光框架的上框正對所述滑座上的鏡頭視窗,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通過一電機座設于所述滑座上的微型步進電機以及設于所述滑座內的轉軸,所述電機座設于所述滑座的滑座本體的前側邊緣的左端,其內側面朝向所述滑座本體上的第一鏡頭視窗的左邊角并與所述滑座本體上的第一鏡頭視窗具有預定距離,所述轉軸立設于所述滑座本體上位于所述電機座與所述鏡頭視窗之間的位置處;所述濾光框架的左側轉動的設于所述轉軸上并與所述微型步進電機連接,以在所述微型步進電機的驅動下能夠繞所述轉軸轉動,從而使得所述濾光框架的下框在轉動后能夠位于所述滑座本體的第一鏡頭的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舞臺攝像機濾光組件的濾光結構,包括活動設于滑座內且呈“日”形的濾光框架、分別設于所述濾光框架的上下框內的白光濾光片和紅外線濾光片,在初始或復位狀態(tài)下,所述濾光框架的上框正對所述滑座上的鏡頭視窗,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通過一電機座設于所述滑座上的微型步進電機以及設于所述滑座內的轉軸,所述電機座設于所述滑座的滑座本體的前側邊緣的左端,其內側面朝向所述滑座本體上的第一鏡頭視窗的左邊角并與所述滑座本體上的第一鏡頭視窗具有預定距離,所述轉軸立設于所述滑座本體上位于所述電機座與所述鏡頭視窗之間的位置處;所述濾光框架的左側轉動的設于所述轉軸上并與所述微型步進電機連接,以在所述微型步進電機的驅動下能夠繞所述轉軸轉動,從而使得所述濾光框架的下框在轉動后能夠位于所述滑座本體的第一鏡頭的上方。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舞臺攝像機濾光組件的濾光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座呈中空的圓柱形,其朝向所述第一鏡頭視窗的內側面被切呈平面,并且所述內側面具有向外側面凹陷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所述電機座的高度方向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楊澤波,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市銳豐燈光音響器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