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齒輪傳動式型材纏繞捆扎機構,它包括機架(1)、位于機架背面上的帶傳動機構和位于機架正面與帶傳動機構嚙合的被動齒輪(2),所述被動齒輪的圓周面上固接有纏繞膜裝置(3),所述機架頂部設有缺口形成關于機架中心對稱分布的左支臂(4)和右支臂(5),所述被動齒輪分布在缺口外圍,所述左支臂和右支臂的背面固接有可水平伸縮的夾緊氣缸(6),所述被動齒輪的內側和外側的機架上分別均勻分布有若干與被動齒輪貼合的內限位輪(7)和外限位輪(8)。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運行穩定,結構合理,實施方便,效果明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齒輪傳動式型材纏繞捆扎機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型材加工領域,尤其涉及型材纏繞捆扎機構。
技術介紹
目前公知的對型材捆扎的方法,或用捆扎機以PP帶捆扎(設備笨重、成本高,型材接觸面有壓痕甚至壓變形現象);或用纏繞膜纏繞型材(非齒輪傳動式)的方法,此類裝置運行不穩定,故障率較高,維修不方便。中國專利技術專利公開號CN105438542A公開了纏繞膜六面包裝機出膜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環形架體、出膜組件、旋轉組件及推移組件,旋轉組件固定在環形架體上,環形架體5浮動安裝在機架1上,其周邊通過固定在機架1上的滾輪限定,滾輪轉動驅動環形架體5轉動,該種纏繞方式直接利用滾輪帶動環形架體轉動,轉動的穩定性得不到保證,又如中國專利技術專利公開號CN107380508A公開了一種打包機,包括固定架、第一馬達和空心轉盤,所述第一馬達通過傳動組件驅動所述空心轉盤旋轉,所述空心轉盤的一側設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垂直于所述空心轉盤設置,所述旋轉軸上設有纏繞膜。該種纏繞方式直接利用第一馬達驅動空心轉盤轉動,同樣存在空心轉盤轉動穩定性差,故障率較高、維修不方便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型材纏繞捆扎機構纏繞膜的纏繞方式運行不穩定,故障率較高,維修不方便,為此提供一種齒輪傳動式型材纏繞捆扎機構。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齒輪傳動式型材纏繞捆扎機構,它包括機架、位于機架背面上的帶傳動機構和位于機架正面與帶傳動機構嚙合的被動齒輪,所述被動齒輪的圓周面上固接有纏繞膜裝置,所述機架頂部設有缺口形成關于機架中心對稱分布的左支臂和右支臂,所述被動齒輪分布在缺口外圍,所述左支臂和右支臂的背面固接有可水平伸縮的夾緊氣缸,所述被動齒輪的內側和外側的機架上分別均勻分布有若干與被動齒輪貼合的內限位輪和外限位輪。上述方案中所述被動齒輪是封閉式環形結構。上述方案中所述被動齒輪是開放式弧形結構。上述方案中所述帶傳動機構包括位于機架背面的主動輪、傳送帶和至少一個從動輪,所述從動輪軸連接有位于機架正面的驅動輪,所述驅動輪與被動齒輪嚙合。上述方案中所述帶傳動機構包括位于機架背面的主動輪、傳送帶和至少兩個從動輪,所述從動輪軸連接有位于機架正面的驅動輪,所述驅動輪與被動齒輪嚙合,相鄰兩個從動輪之間的距離保持在當被動齒輪轉動時始終有至少一個從動輪與被動齒輪嚙合。上述方案的改進是所述同步帶內側安置有同步帶張緊裝置,所述同步帶張緊裝置包括基座和滑動配合在基座上的張緊輪。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缺口底部中心固接有可垂直伸縮的氣缸,所述氣缸頂部固接有刀片。上述方案中所述外限位輪具有與被動齒輪貼合的輪面和將被動輪的輪齒包容在內的輪緣,所述輪緣和被動齒輪的外緣部具有相適配的沿著徑向朝外收窄的傾角。上述方案中所述內限位輪的輪面與被動齒輪的內緣貼合。上述方案中所述帶傳動機構是同步帶傳動。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帶傳動機構帶動被動輪轉動,進而使得纏繞膜裝置圍繞位于機架缺口內的型材轉動纏繞膜,內外限位輪保證被動齒輪在轉動過程中不會脫離既定的軌道,纏繞結束后刀片借助氣缸的輔助割斷纏繞膜,而完成捆扎操作。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后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前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型材就位待纏膜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工作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被動齒輪和外限位輪配合示意圖;圖中,1、機架,2、被動齒輪,3、纏繞膜裝置,4、左支臂,5、右支臂,6、夾緊氣缸,7、內限位輪,8、外限位輪,9、主動輪,10、傳送帶,11、從動輪,12、驅動輪,13、基座,14、張緊輪,15、氣缸,16、刀片,17、輪緣。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本專利技術它包括機架1、位于機架背面上的帶傳動機構和位于機架正面與帶傳動機構嚙合的被動齒輪2,所述被動齒輪的圓周面上固接有纏繞膜裝置3,所述機架頂部設有缺口形成關于機架中心對稱分布的左支臂4和右支臂5,所述被動齒輪分布在缺口外圍,所述左支臂和右支臂的背面固接有可水平伸縮的夾緊氣缸6,所述被動齒輪的內側和外側的機架上分別均勻分布有若干與被動齒輪貼合的內限位輪7和外限位輪8。纏繞膜裝置是現有技術,可以是如中國專利技術專利公開號CN105438542A公開的出膜組件的結構,也可以是如中國專利技術專利公開號CN107380508A公開的纏繞膜結構,此處不再贅述。機架可以是矩形、方形、梯形等規則的幾何形狀,只要能夠合理分布帶傳動機構、被動齒輪、內限位輪和外限位輪即可。本專利技術中提到的“左”、“右”、“內”、“外”都是結合附圖做出的示意性說明,不能視為對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制。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齒輪傳動式型材纏繞捆扎機構,它包括機架1、位于機架背面上的帶傳動機構和位于機架正面與帶傳動機構嚙合的被動齒輪2,被動齒輪是封閉式環形結構,帶傳動機構包括位于機架背面的主動輪9、傳送帶10和一個從動輪11,當然也可以有兩個或更多從動輪,它們均勻分布在以主動輪為圓心的圓周面上,用兩條或更多條傳送帶將它們與主動輪連接;主動輪位于機架中心且由電機軸驅動其旋轉,所述從動輪軸連接有位于機架正面的驅動輪12,所述驅動輪與被動齒輪嚙合,所述被動齒輪的圓周面上固接有纏繞膜裝置3,所述機架頂部設有缺口形成關于機架中心對稱分布的左支臂4和右支臂5,所述被動齒輪分布在缺口外圍,并且可以由帶傳動機構驅動圍繞缺口進行圓周轉動。所述左支臂和右支臂的背面固接有可水平伸縮的夾緊氣缸6,所述被動齒輪的內側均勻分布有四個與被動齒輪貼合的內限位輪7,被動輪的外側均勻分布有六個余被動輪貼合的外限位輪8。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被動齒輪是開放式弧形結構,帶傳動機構包括包括位于機架背面的主動輪、傳送帶和兩個從動輪,所述從動輪軸連接有位于機架正面的驅動輪,所述驅動輪與被動齒輪嚙合,相鄰兩個從動輪之間的距離保持在當被動齒輪轉動時始終有至少一個從動輪與被動齒輪嚙合,即被動齒輪的弧長要大于相鄰兩個從動輪構成的圓的弧長。實施例3: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所述同步帶內側安置有同步帶張緊裝置,所述同步帶張緊裝置包括基座13和滑動配合在基座上的張緊輪14,張緊輪通過螺栓固定在基座上,通過調節螺栓來調節張緊輪的位置,從而調節傳送帶的張緊力的大小。實施例4:為了能夠在型材纏繞好膜之后進入下一個工位,缺口底部中心固接有可垂直伸縮的氣缸15,所述氣缸頂部固接有刀片16。它們構成了纏繞膜切斷裝置,在纏繞最后一圈前,氣缸向上推出,纏繞膜將包著氣缸一并纏繞,纏繞結束后,氣缸收回,同時往回拉扯纏繞膜,固定的刀片便順勢割斷纏繞膜,完成捆扎操作,本專利技術暫停等待下一此捆扎。實施例5:如圖5所示,為了更好的確保被動齒輪的正常穩定運行,外限位輪具有與被動齒輪貼合的輪面和將被動齒輪的輪齒包容在內的輪緣17,所述輪緣和被動齒輪的外緣部具有相適配的沿著徑向朝外收窄的傾角,該傾角的大小根據實際情況設計,確保即使被動齒輪旋轉時有少許錯位也能順利被導入至外限位輪中,不至于產生位置偏差。內限位輪的輪面與被動齒輪的內緣貼合,也可以是如外限位輪一樣的結構即具有將被動齒輪的內緣包容在內的輪緣。本專利技術中的帶傳動機構可以是靠帶與帶輪間的摩擦力傳動的摩擦型帶傳動,也可以是靠帶與帶輪上的齒相互嚙合傳動的同步帶傳動,本專利技術優選后者,這時傳動帶也選擇是同步帶,不至于在運轉過程中同步帶因阻力過大產生打滑現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齒輪傳動式型材纏繞捆扎機構,其特征是它包括機架(1)、位于機架背面上的帶傳動機構和位于機架正面與帶傳動機構嚙合的被動齒輪(2),所述被動齒輪的圓周面上固接有纏繞膜裝置(3),所述機架頂部設有缺口形成關于機架中心對稱分布的左支臂(4)和右支臂(5),所述被動齒輪分布在缺口外圍,所述左支臂和右支臂的背面固接有可水平伸縮的夾緊氣缸(6),所述被動齒輪的內側和外側的機架上分別均勻分布有若干與被動齒輪貼合的內限位輪(7)和外限位輪(8)。
【技術特征摘要】
1.齒輪傳動式型材纏繞捆扎機構,其特征是它包括機架(1)、位于機架背面上的帶傳動機構和位于機架正面與帶傳動機構嚙合的被動齒輪(2),所述被動齒輪的圓周面上固接有纏繞膜裝置(3),所述機架頂部設有缺口形成關于機架中心對稱分布的左支臂(4)和右支臂(5),所述被動齒輪分布在缺口外圍,所述左支臂和右支臂的背面固接有可水平伸縮的夾緊氣缸(6),所述被動齒輪的內側和外側的機架上分別均勻分布有若干與被動齒輪貼合的內限位輪(7)和外限位輪(8)。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傳動式型材纏繞捆扎機構,其特征是所述被動齒輪是封閉式環形結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傳動式型材纏繞捆扎機構,其特征是所述被動齒輪是開放式弧形結構。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輪傳動式型材纏繞捆扎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帶傳動機構包括位于機架背面的主動輪(9)、傳送帶(10)和至少一個從動輪(11),所述從動輪軸連接有位于機架正面的驅動輪(12),所述驅動輪與被動齒輪嚙合。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齒輪傳動式型材纏繞捆扎機構,其特征是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海濤,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耐科擠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