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扁錨后張部分預應力寬幅箱型板,由上頂板、底板、左右兩腹板組成封閉寬幅箱型板。跨徑有16、20、25、30米,每塊單板預制而成,單板與單板之間設有鉸縫連結成整體。由于使用扁錨技術及部分預應力的采用,可降低橋梁建筑高度、減輕自重,減少預拱度,不僅方便了施工,節約了材料,而且大大改善了行車條件,尤其在廣闊的平原區,對減少路堤高度具有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其可以廣泛適用于高速公路、城市交通立交、公鐵立交等中小跨徑橋梁。(*該技術在201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公路建設中廣泛運用的中、小跨徑的空腹板式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扁錨后張部分預應力寬幅箱型板。在以往的橋梁設計中,對中、小跨徑橋梁多用空心板和T型梁,而對于大跨徑或特大跨徑橋梁多用箱梁。空心板的寬度一般限于1.0米以內,且跨徑限于16米以內。采用以往的預應力方錨頭,因空心板的凈空太小,錨頭留在箱內張拉無法實現。后經過改進,有了20米空心板的設計,但仍顯得不經濟,存在結構斷面上頂板,底板以及腹板大的缺點。這樣導致自重大,所需預應力束也相應增多。T型梁為肋型單腹結構,其穩定性比空心板差,且梁高在1.5米以上,道路路提高,在對于建筑高度受限制的地區,不是最佳選擇結構。另外,通常橋梁建筑采用全預應力、超全預應力,但所帶來預拱度大的難題,其中之一就是局部承壓面積勢必加大,而加大承壓面積就要增加自重、管道布置也很困難,材料浪費嚴重。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種新型寬幅箱型板,其跨徑在16~30米之間,寬度在1.3~2.0米,建筑高度在70~130厘米之間。上頂板、底板及左右腹板厚度薄,自重輕,預拱度小,建筑高度低,施工方便的扁錨后張部分預應力寬幅箱型板。為了實現此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一系列新技術1、將國外應用于橋梁橫向預應力的扁錨錨固體系應用于橋梁的橫向、縱向預應力。充分利用其尺寸小、重量輕的特點,以實現本專利技術上頂板、底板、左右腹板厚度薄,自重輕,建筑高度低的特點。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扁錨錨固體系是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與中原預應力工藝設備廠聯合研制成功的KMB扁錨體系及相應的張拉設備。扁錨錨固體系的采用加大了本專利技術截面預應力的內力偶臂,其預應力鋼束“一”字型排開,且屬埋入式錨具,因此錨固所需面積小,在較小的面積上可以錨固較多的預應力。從而實現了寬幅,擴展了原空心板的寬度,由原來1.0米板寬擴展到1.3~2.0米,挖空率大,施工方便,整體性好。2、采用部分預應力,解決了全預應力,甚至超全預應力所帶來預拱度大的難題;解決了在較小的空間滿足預應力管道布置的要求。從而使道路線型美觀,進一步提高了道路質量。本專利技術為后張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按其工作狀態下預應力筋與混凝土之間是否存在粘結力,可分為有粘結和無粘部分預應力混凝土兩類結構。根據施工要求可以任其選擇。本專利技術的結構是這樣的由混凝土、鋼絞線、普通鋼筋組成,其特征在于由上頂板,底板、左腹板、右腹板組成封閉的寬幅箱型板,其上頂板與底板的寬度為1.3~2.0米,左右腹板的高度為70~130厘米,每塊單板預制而成,單板與單板之間橫向設有鉸縫連結成整體。鈄交角A為0度~40度,整塊箱型板的跨徑為16~30米。底板跨中至兩端支點厚度為10~20厘米,左腹板、右腹板寬度為10~16厘米,上頂板橫向至承托處厚度為10~18厘米,底板布置有“一”字型排開的由扁錨錨固的預應力鋼束,沿其寬幅箱型板縱向設有從跨中至梁端逐漸加密的箍筋,間距為20~10厘米。 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橫截面示意1左為本專利技術跨中部分,右為本專利技術支點部分圖2為本專利技術立面3為本專利技術平面4為本專利技術扁錨示意圖,其中1.上頂板 2.底板3.左腹板 4.右腹板5.扁錨 6.預應力鋼束A為0度~40度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由于板幅寬度加大,則挖空率大、自重輕、施工吊裝方便;由于采用部分預應力,則上拱度減少,從而減輕自重,線型平順美觀,提高了道路質量;由于采用了扁錨體系,則進一步減薄上頂板、底板厚度、節約材料、降低造價,對降低全線路提高度,將會帶來更加明顯的效益。采用本專利技術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1.扁錨的采用可增加預應力內力偶臂高度10%,節約預應力鋼材40%左右。2.部分預應力的采用,減少板高從而節約混凝土20%左右。3.部分預應力的采用,可大幅度減少預應力拱度,解決了全預應力難以解決的預拱度問題,從而解決了橋面鋪裝不均勻等難題。4.與同類單孔空心板對比,采用單孔寬幅箱型板新結構,可減輕自重20%,節約鋼絞線40%。5.由于采用單根鋼絞線分別張拉,其千斤頂自重比方錨整體張拉千斤頂輕70~80%,僅20公斤左右,比前卡式千斤頂每根鋼絞線節約1.2米。6.由于扁錨及其綜合因素的取用,可以大大降低結構建筑高度,對減少路提高度,而帶來全線造價降低,取得了更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實施例1跨徑為30米寬幅箱型板的由混凝土、鋼絞線、普通鋼筋組成,其特征在于由上頂板,底板、左腹板、右腹板組成封閉的寬幅箱型板,每塊單板預制而成,單板與單板之間橫向設有鉸縫連結成整體。其寬幅箱型板的寬度為150厘米,高度為120厘米,底板跨中厚8厘米,兩端支點處厚15厘米,左右腹板寬度11厘米,上頂板板厚10厘米,承托處16厘米。其底板、上頂板及左右腹板均設有縱向普通鋼筋,沿縱向設有箍筋,且從跨中至梁端逐漸加密,其間距為20~10厘米,縱向鋼筋與箍筋形成鋼骨架。其混凝土標號為40號。實施例2跨徑為20米寬幅箱型板的由混凝土、鋼絞線、普通鋼筋組成,其特征在于由上頂板,底板、左腹板、右腹板組成封閉的寬幅箱型板,每塊單板預制而成,板與板之間橫向設有鉸縫連結成整體。其寬幅箱型板的寬度為150厘米,高度為80厘米,底板跨中厚8厘米,兩端支點處厚15厘米,左右腹板寬度11厘米,上頂板板厚10厘米,承托處16厘米。其底板、上頂板及左右腹板均設有縱向普通鋼筋,沿縱向設有箍筋,且從跨中至梁端逐漸加密,其間距為20~10厘米,縱向鋼筋與箍筋形成鋼骨架。其混凝土標號為40號。權利要求1.一種扁錨后張部分預應力寬幅箱型板,由混凝土、鋼絞線、普通鋼筋組成,其特征在于由上頂板(1)、底板(2)、左腹板(3)、右腹板(4)組成封閉的寬幅箱型板,其上頂板(1)與底板(2)的寬度為1.3~2.0米,左腹板(3)與右腹板(4)的高度為70~130厘米,每塊單板預制而成,單板與單板之間橫向設有鉸縫連結成整體,且鈄交角A為0度~40度,整塊箱型板跨徑為16~30米。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錨后張部分預應力寬幅箱型板,其特征在于底板(2)跨中至兩端支點厚度為8~20厘米,左腹板(3)、右腹板(4)寬度為10~16厘米,上頂板(1)橫向至承托處厚度為10~18厘米,底板(2)布置有“一”字型排開的由扁錨(5)錨固的預應力鋼束(6)。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錨后張部分預應力寬幅箱型板,沿其縱向設有從跨中至梁端逐漸加密的箍筋,間距為20~10厘米。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扁錨后張部分預應力寬幅箱型板,由上頂板、底板、左右兩腹板組成封閉寬幅箱型板。跨徑有16、20、25、30米,每塊單板預制而成,單板與單板之間設有鉸縫連結成整體。由于使用扁錨技術及部分預應力的采用,可降低橋梁建筑高度、減輕自重,減少預拱度,不僅方便了施工,節約了材料,而且大大改善了行車條件,尤其在廣闊的平原區,對減少路堤高度具有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其可以廣泛適用于高速公路、城市交通立交、公鐵立交等中小跨徑橋梁。文檔編號E01D19/00GK1101389SQ9410258公開日1995年4月12日 申請日期1994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1994年3月15日專利技術者楊高中, 武晉榮, 黃立光, 樊文林, 李毅謙, 何占魁, 吳明運 申請人: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 石家莊交通勘察設計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扁錨后張部分預應力寬幅箱型板,由混凝土、鋼絞線、普通鋼筋組成,其特征在于由上頂板(1)、底板(2)、左腹板(3)、右腹板(4)組成封閉的寬幅箱型板,其上頂板(1)與底板(2)的寬度為1. 3~2. 0米,左腹板(3)與右腹板(4)的高度為70~130厘米,每塊單板預制而成,單板與單板之間橫向設有鉸縫連結成整體,且鈄交角A為0度~40度,整塊箱型板跨徑為16~30米。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高中,武晉榮,黃立光,樊文林,李毅謙,何占魁,吳明運,
申請(專利權)人: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石家莊交通勘察設計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11[中國|北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