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篩選回收裝置,包括進料口,用于輸入礦石;破碎裝置,用于破碎從進料口輸入的礦石;篩選循環破碎裝置,其可對破碎裝置破碎后的礦石進行篩選,以區分第一礦石和第二礦石,第一礦石尺寸大于第二礦石,并將篩選后的第一礦石傳輸至進料口或破碎裝置再次進行破碎;出料口,用于輸出篩選后的第二礦石。本發明專利技術篩選循環破碎裝置的設計,實現了一臺機械,可多次破碎;過濾網設計,可最大吸附固體顆粒,不造成環境污染;一個機械配件,同時實現了篩選礦石、循環破碎礦石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經濟實用性,同時將不合格礦石再次進行破碎,而不需要人工干預,實現機械自動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篩選回收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礦工業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篩選回收裝置。
技術介紹
礦工業機械主要包括采礦機械和選礦機械,選礦機械又包括碎礦、清洗等機械,礦石破碎的方法主要是根據礦石的物理機械性質、礦石塊入料的尺寸和所要求的的破碎比等因素來確定,礦物破碎的難以程度與礦物的力學性質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礦物幾何體之間的結合力比同種礦物內部的結合力要小,在同樣的礦物集合體中,晶體面上的結合力要比晶體內部的小,在選礦的過程中,運用這一原理將不同的礦石加一分離。目前,碎礦機械主要包括鄂式破碎機(老虎口)、圓錐破碎機、輥式破碎機、輥式破碎機、沖擊式破碎機、磨礦機,它們破碎的方式各不相同,每種機械本身也因為不同的破碎方式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所以在碎礦的時候,根據碎礦的類型、需求礦石的大小而使用各種不同的機械。但目前的碎礦機械只使用單一的碎礦方式,會出現碎礦不充分,碎礦大小差距過大,這樣就造成了后期碎礦的選擇出現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循環破碎碎礦裝置,通過一個裝置,能夠同時實現礦石的篩選,并將篩選后的不合格礦石再次傳輸至進料口或破碎裝置再次進行破碎,提高了使用該裝置的礦工業機械的經濟實用性,同時該裝置能夠單獨放置于破碎機械中,也可用于選礦機械中,在選礦機械中將不合格的礦石運送至破碎機械,再次進行破碎,且該裝置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破碎能力,在碎礦要求不高的情況下,該裝置也可作為一個單獨的破碎裝置。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可循環破碎碎礦裝置,包括進料口,用于輸入礦石;破碎裝置,用于破碎從進料口輸入的礦石;篩選循環破碎裝置,其可對破碎裝置破碎后的礦石進行篩選,以區分第一礦石和第二礦石,第一礦石尺寸大于第二礦石,并將篩選后的第一礦石傳輸至進料口或破碎裝置再次進行破碎;出料口,用于輸出篩選后的第二礦石,該可循環破碎碎礦裝置為礦石機械的一個工作腔,工作腔分別設有兩個開口,一個開口為進料口,另一個為出料口,礦石從進料口輸入至工作腔內,然后經過進料口后落入到破碎裝置,進行破碎,礦石經過破碎裝置破碎后,從破碎裝置到達篩選循環破碎裝置,篩選循環破碎裝置首先將礦石進行篩選,根據礦石尺寸的大小進行區分,小尺寸礦石脫離篩選循環破碎裝置,通過出料口離開工作腔,大尺寸礦石繼續留在篩選循環破碎裝置中,通過篩選循環破碎裝置,達到進料口或破碎裝置再次進行破碎,該可循環破碎碎礦裝置實現了一臺機械,能夠同時進行破碎和篩選,并對篩選后的不合格礦石再次傳輸至進料口或破碎裝置進行破碎,直到所有礦石合格為止,該可循環破碎碎礦裝置具有很大的經濟性,同時也能夠減小礦石機械的體積。作為一種優選方案,篩選循環破碎裝置包括篩選裝置和循環破碎裝置,篩選裝置用于對破碎裝置破碎后的礦石進行篩選,循環破碎裝置用于傳輸第一礦石至進料口或破碎裝置再次進行破碎;礦石經破碎裝置破碎后,首先到達篩選裝置進行尺寸篩選,大尺寸礦石通過循環破碎裝置再次到達進料口或破碎裝置,再次進行破碎。作為一種優選方案,篩選裝置為若干柱狀體,兩柱狀體間距小于第一礦石,大于第二礦石。作為一種優選方案,循環破碎裝置包括若干柱狀體,柱狀體均連有馬達,柱狀體呈弧形排列,柱狀體共同形成將第一礦石傳輸至進料口或破碎裝置再次進行破碎的軌道。該篩選循環破碎裝置包括若干柱狀體,各柱狀體之間相間隔設置,柱狀體位于礦石機械的工作腔內,柱狀體與礦石機械的工作腔內壁轉動連接;柱狀體一端均連有馬達,柱狀體轉動速度均相同,轉動方向均相同;柱狀體形狀為橢圓;礦石機械內壁與柱狀體連接處設有凹槽,柱狀體能夠在凹槽內移動以改變柱狀體之間的間距;柱狀體為硬質,且摩擦力大的材料;柱狀體整體呈弧形排列,形成運輸礦石的軌道。在工作過程中,柱狀體在馬達的帶動下,相同速度,相同方向轉動,礦石經過破碎裝置落入至柱狀體上,柱狀體之間的間距可通過凹槽事先設置,根據需要的礦石尺寸進行設置,小于該間距的礦石從間隙落下,大于該間距的礦石,繼續留在柱狀體上,柱狀體的轉動帶動留在柱狀體上的礦石,多個柱狀體形成一個軌道,留在上面的礦石通過該軌道傳輸至進料口或破碎裝置再次進行破碎,該柱狀體形狀可設為橢圓形,在轉動的過程中,任意兩個柱狀體之間的間距在不停變化,當礦石尺寸小于兩個柱狀體之間的最大間距時,雖然從間隙落下,但在穿過間隙的過程中,礦石仍然會受到擠壓,礦石通過擠壓力,進一步進行破碎。作為一種優選方案,循環破碎裝置還包括有傳輸裝置,柱狀體形成的軌道傳輸第一礦石,通過傳輸裝置傳輸將第一礦石傳輸至進料口或破碎裝置再次進行破碎。作為一種優選方案,傳輸裝置包括轉動部和傳輸部,傳輸部用于容納第一礦石,轉動部移動傳輸部位置,從循環破碎裝置處移動至進料口或破碎裝置破碎處。大于兩柱狀體間距的礦石被傳輸至進料口或破碎裝置再次破碎的過程中,僅使用該柱狀體形成軌道,需要盤旋至進料口或破碎裝置,所以需要更多的物料;而加入一個傳輸裝置,柱狀體只需形成一個弧形的軌道,將第一礦石傳輸至機械的上方,因為重力自然掉落至傳輸裝置,傳輸裝置轉動,將第一礦石傳輸至進料口或破碎裝置。作為一種優選方案,還包括有過濾網,所述出料口還包括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分別設有過濾網兩側。作為一種優選方案,過濾網孔距可調。作為一種優選方案,破碎裝置為若干帶鋸齒的碎石輪,兩碎石輪之間的鋸齒相互嚙合。經過篩選循環破碎裝置后的第二礦石,可進一步通過過濾網再次進行篩選,尺寸大于過濾網和尺寸小于過濾網的礦石,分別通過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輸出礦石,該裝置將破碎后的礦石再次進行篩選,達到礦石尺寸最大理想的接近所需要的礦石尺寸。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篩選循環破碎裝置的設計,實現了一臺機械,可多次破碎;2、過濾網設計,可最大吸附固體顆粒,不造成環境污染;3、一個機械配件,同時實現了篩選礦石、循環破碎礦石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經濟實用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可循環破碎碎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進料口,2—破碎裝置,3—篩選循環破碎裝置,4—出料口,5—傳輸裝置,6—工作腔,7—過濾網。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一種可循環破碎碎礦裝置,包括進料口1,用于輸入礦石;破碎裝置2,用于破碎從進料口1輸入的礦石;篩選循環破碎裝置3,其可對破碎裝置2破碎后的礦石進行篩選,以區分第一礦石和第二礦石,第一礦石尺寸大于第二礦石,并將篩選后的第一礦石傳輸至進料口1或破碎裝置2再次進行破碎;出料口4,用于輸出篩選后的第二礦石,該可循環破碎碎礦裝置為礦石機械的一個工作腔6,工作腔6分別設有兩個開口,一個開口為進料口1,另一個為出料口4,礦石從進料口1輸入至工作腔6內,然后經過進料口1后落入到破碎裝置2,進行破碎,礦石經過破碎裝置2破碎后,從破碎裝置2到達篩選循環破碎裝置3,篩選循環破碎裝置3首先將礦石進行篩選,根據礦石尺寸的大小進行區分,小尺寸礦石脫離篩選循環破碎裝置3,通過出料口4離開工作6腔,大尺寸礦石繼續留在篩選循環破碎裝置3中,通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篩選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可對礦石進行篩選,以區分第一礦石和第二礦石,第一礦石尺寸大于第二礦石,并將篩選后的第一礦石進行回收進行再次處理。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篩選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可對礦石進行篩選,以區分第一礦石和第二礦石,第一礦石尺寸大于第二礦石,并將篩選后的第一礦石進行回收進行再次處理。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石篩選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柱狀體,柱狀體一端連有馬達,馬達帶動柱狀體轉動,柱狀體整體共同形成礦石運輸的軌道,該軌道將第一礦石進行回收,任意兩柱狀體之間具有間距,該間距大于第二礦石尺寸,小于第一礦石尺寸。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礦石篩選及回收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狀體整體轉動速度相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露,
申請(專利權)人:攀枝花市九鼎智遠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