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敦煌壁畫建筑景觀園,敦煌壁畫中珍存的古代建筑造型資料在學術界、敦煌學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古建應用中更是鮮為人知,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為:該景觀園內設有按照敦煌壁畫中的建筑造型而建造的寺院塔林、宮苑衙府、城廓街市、場院平居。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按照敦煌壁畫中描繪的建筑造型建造主題公園,形成系列性的主體景觀和文化內涵表征,直觀而充分地展示了其蘊含的豐富多彩的古建文化,并發掘利用敦煌文化資源,緊密結合敦煌藝術、敦煌遺書、敦煌歷史以及敦煌研究成果等相關知識,繼承、發展和弘揚了敦煌文化,是利用旅游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的合理方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主題公園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筑主題公園。
技術介紹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主題公園的建設在我國發展迅猛。據統計,目前各地業已營運及即將建成者就有2500多座。但這10多年間我國的主題公園建設存在著盲目濫建,導致存在主題雷同、文化內涵不足等問題,而如能因地制宜地整合資源,確立獨特主題,對于發展提升一個地區的旅游事業,甚或引動百業俱興,毋庸置疑是一條極其有效的途徑。蘊藏于敦煌壁畫中的宋以前的建筑造型極為豐富多樣,堪稱是厚德載物,天存底數,為中國乃至人類建筑藝術珍存了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從十六國以迄宋初,幾乎各個時代的壁畫中都有所呈現,其中,又尤以唐代建筑為數最多,美輪關奐。這些建筑其風格也是異彩紛呈,既反映出中國中古時期建筑藝術在不同時代的一些顯著特點,又對當時的少數民族抑或域外異質文化的建筑有所涉獵,融含著諸多重要的歷史信息,如:塔的造型就有樓閣式、亭閣式、窣堵婆式、金剛寶座式、須彌座式等等;殿堂的造型中,第285窟(西魏)的“五百強盜成佛”壁畫中之大殿,其桁條構架與現代建筑的結構頗為類似,而第423窟(隋)的“兜率天宮”壁畫中之大殿,又遠追漢畫像石中常見的一殿兩閣的平面格局;城垣的造型中,不只通過宮城、州城、縣城的布局,反映了中國隋唐以前的城市規劃已經注意到了對稱、均衡以及防御功能與觀瞻視角相的結合等,還表現了一些極其罕見的西南亞國家古代城市的特有布局和建筑形象,如第8窟《維摩詰經變故事》壁畫中毗耶離城;民居造型中,穹廬、帳帷等西域古代游牧民族的建筑時或可見,一些還結合著耕作、嫁娶、宴飲、弈棋、釀酒、冶鐵等活動,較為完備地展現了各式各樣的民宅建筑形式,其中有的還是難得一見的稀缺資料,如榆林窟中的“青廬”,即是我國傳統婚嫁民俗中“青廬”的唯一形象;寺院造型中,更數不勝數,洋洋大觀,僅以第61窟的(宋初)《五臺山圖》為例,就匯納有城垣8座、寺院67處、塔23座、草廬33座、店鋪4處、橋梁8座,大小建筑共計170處之多,不僅給五臺山歷史補充了好些空白,-->并且給我國建筑史、藝術史、佛教史和當時的服飾習尚等各方面都提供了嶄新的史料。敦煌壁畫中珍存的古代建筑形象資料不下于千種,其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筑藝術史上,都是一筆極為豐厚鮮有的珍貴遺產,如果能夠對其進行進行精當巧妙地開發利用,不啻是沉淀著巨大潛力的資源!但令人扼腕嘆息的是,盡管在上世紀90年代,香港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依據敦煌壁畫中之建筑圖樣籌資仿建了一處被評為香港10大建筑之一的《同蓮凈苑》的寺院,長期以來,在祖國內地卻僅有如梁思成、林徽因、宿白先生等文化大家及少數學人注意到其彌足珍貴的歷史價值,不光是在學術界、敦煌學界對其研究一直處在比較落寞的狀態,在古建應用中更是鮮為人知,對其近乎無知無視。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敦煌壁畫建筑景觀園,展示了敦煌壁畫中的建筑造型所蘊含的豐富多彩的古建文化。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敦煌壁畫建筑景觀園,其內設有按照敦煌壁畫中的建筑造型而建造的正門、園心湖泊、中心廣場、寺院塔林、宮苑衙府、城廓街市、場院平居、敦煌大劇院。正門按照取自敦煌壁畫中的城門城樓造型建造,門頭懸掛兩面牌匾:上為江澤民手書“人類的敦煌”,下為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季羨林題寫之園名“敦煌壁畫建筑景觀園”,門垣兩側,各樹一大型石碑:一為“敦煌碑”,其上刻有敦煌歷史述略,一為“傷心碑”,其上刻有敦煌文物流散之經過述略;園心湖泊名為“渥洼池”,其岸邊有大型雕塑“千里馬”和漢武帝《蒲梢天馬歌》詩碑亭,湖內有噴泉水幕設施及大型游船和小艇快舟等水上游樂工具;中心廣場背依園心湖泊構筑,正面為廣場大殿和有“東方維納斯”之稱的菩薩塑像;寺院塔林內有按照敦煌壁畫中描繪的宗教建筑的造型而建造的宗教建筑群,宗教建筑群內設有西行取法、東來傳法及敦煌歷史上的高僧的造像、敦煌佛教典籍展臺、敦煌景教典籍展臺、敦煌摩尼教典籍展臺;宮苑衙府內有按照敦煌壁畫中所描繪的宮殿園圃及衙門府邸的造型而建造的建筑群,建筑群內設有與敦煌及絲綢之路有關的人物和著名敦煌學家的造像、敦煌法律文獻展臺、敦煌經史子集展臺、敦煌文學作品展臺、敦煌科技文獻展臺、敦煌書法展臺;城廓-->街市內有按照敦煌壁畫中所描繪的城垣、街市店鋪的造型而建造的敦煌畫行、敦煌美食、敦煌體育、敦煌醫療、敦煌歌舞、敦煌變文及河西寶卷講唱等場所;場院平居內有按照敦煌壁畫中所描繪的百姓場院、屋含的造型而建造的建筑群,建筑群內設有婚喪儀式場景、畫工作業場景、關文換取場景的雕塑,及敦煌民俗文化展臺、敦煌契約文獻展臺、敦煌民族文獻展臺;敦煌大劇院內設有最先進的旋轉舞臺及各種相應設施。可在圓心湖泊進行各種水上游戲和大型娛樂賽事;可在中心廣場舉辦大型集會、娛樂晚會或放映水幕電影,廣場大殿一樓大廳四周懸掛中外名人有關敦煌的題詞和詩詠的手跡摹本,為日常文藝節目表演場所,二樓大廳為“敦煌傷心史展廳”,布置有舊時敦煌城、莫高窟、榆林窟等立體全景模型展臺,通過幻燈、仿制物件、文字、圖畫、動漫及多媒體演示,對敦煌文物發現和流散經過予以介紹,三樓大廳為“大敦煌盛廳”,主要展示自敦煌文物發現以來有關敦煌文化研究以及在各個領域開發利用的一系列成果,有敦煌學著作展臺、敦煌文藝作品展臺、敦煌文化開發利用成果展臺及著名敦煌學家遺物、手稿、手跡展臺等,其上廊亭可鳥瞰全園景致,基層臺榭可作為集會之主席臺及大型演藝之舞臺;宮苑衙府兼有住宿、會議廳的功能;敦煌大劇院為大型室內演出場所,放映有關敦煌題材的影視作品。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按照敦煌壁畫中描繪的建筑造型建建造主題公園,形成系列性的主體景觀和文化內涵表征,直觀而充分地展示了其蘊含的豐富多彩的古建文化,并發掘利用敦煌文化資源,緊密結合敦煌藝術、敦煌遺書、敦煌歷史以及敦煌研究成果等相關知識,繼承、發展和弘揚了敦煌文化,是利用旅游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的合理方案。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敦煌壁畫建筑景觀園的平面示意圖。圖中:1、正門;2、園心湖泊;3、中心廣場;4、寺院塔林;5、宮苑衙府;6、城廓街市;7、場院平居;8、敦煌大劇院;9、千里馬;10、詩碑亭;11、菩薩-->塑像;12、廣場大殿。具體實施方式一種敦煌壁畫建筑景觀園,其內設有按照敦煌壁畫中的建筑造型而建造的正門1、園心湖泊2、中心廣場3、寺院塔林4、宮苑衙府5、城廓街市6、場院平居7、敦煌大劇院8。正門1位于該景觀園的正南方,按照敦煌壁畫中的城門城樓造型建造,門頭懸掛兩面牌匾:上為江澤民手書“人類的敦煌”,下為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季羨林題寫之園名“敦煌壁畫建筑景觀園”,門垣兩側,各樹一大型石碑:一為“敦煌碑”,其上刻有敦煌歷史述略,一為“傷心碑”,其上刻有敦煌文物流散之經過述略;園心湖泊2名為“渥洼池”,位于該景觀園的中心,其岸邊有大型雕千里馬9和漢武帝《蒲梢天馬歌》詩碑亭10,湖內有噴泉水幕設施及大型游船和小艇快舟等水上游樂工具;中心廣場3背依園心湖泊2構筑,正面為廣場大殿12和有“東方維納斯”之稱的菩薩塑像11,廣場大殿12一樓大廳四周懸掛中外名人有關敦煌的題詞和詩詠的手跡摹本,為日常文藝節目表演場所,二樓大廳為“敦煌傷心史展廳”,布置有舊時敦煌城、莫高窟、榆林窟等立體全景模型展臺,通過幻燈、仿制物件、文字、圖畫、動漫及多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敦煌壁畫建筑景觀園,其特征在于該景觀園內設有按照敦煌壁畫中的建筑造型而建造的寺院塔林、宮苑衙府、城廓街市、場院平居。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敦煌壁畫建筑景觀園,其特征在于該景觀園內設有按照敦煌壁畫中的建筑造型而建造的寺院塔林、宮苑衙府、城廓街市、場院平居。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敦煌壁畫建筑景觀園,其特征在于寺院塔林內有按照敦煌壁畫中描繪的宗教建筑的造型而建造的宗教建筑群,宗教建筑群內設有西行取法、東來傳法及敦煌歷史上的高僧的造像、敦煌佛教典籍展臺、敦煌景教典籍展臺、敦煌摩尼教典籍展臺。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敦煌壁畫建筑景觀園,其特征在于宮苑衙府內有按照敦煌壁畫中所描繪的宮殿園圃及衙門府邸的造型而建造的建筑群,建筑群內設有與敦煌及絲綢之路有關的人物和著名敦...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杜琪,
申請(專利權)人:杜琪,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62[中國|甘肅]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