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防治仔豬水腫病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以下質量份數的藥材經微生物發酵制成的藥劑:黃芩15~30份、板藍根15~30份、茯苓12~20份、赤小豆12~20份、玉米須12~20份、黃芪8~18份、桂枝8~18份、陳皮8~18份、甘草5~12份。本發明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經水提后,與益生菌混合發酵,得到治療仔豬水腫病的益生菌復方中藥發酵液;本產品即能發揮益生菌的優勢又可提高藥效的發揮及節約中藥的飼用成本,是綠色、安全、有效地抗生素替代品,對細菌感染引起的仔豬水腫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抑菌、抗炎消腫、強心利尿、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制備工藝簡單、療效較好,無耐藥性、無藥物殘留,安全方便等特點。
A Compound Fermentation Prepa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iglet Edema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防治仔豬水腫病的復方中藥發酵制劑
本專利技術屬于獸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防治仔豬水腫病的復方中藥發酵制劑。
技術介紹
仔豬水腫病又名豬胃腸水腫,是由溶血性大腸桿菌的毒素引起斷奶仔豬的一種急性、散發性、致死性疾病。當仔豬抵抗力下降時,會使腸內溶血性大腸桿菌大量繁殖并產生毒素而引起急性腸毒血癥,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運動共濟失調,驚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頭部水腫。剖檢變化為頭部皮下、胃壁及大腸間膜的水腫。多發于春秋兩季母豬產仔期,主要是1~2月齡、體重為7.5~25kg的斷乳仔豬易發,斷乳后5~15d內發病多見。近年來,仔豬水腫病的發病率很高,有時可達20%~50%,且發病大日齡化(2.5~3月齡、體重為30~40kg),以群體爆發形式多見,偶見單個散發,發病多是營養良好和體格健壯的仔豬,死亡率也較高,給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溶血性大腸桿菌在仔豬哺乳期間即有少量存在于腸道內。當過早斷奶、飼料突變、飼喂過量精飼料、缺乏維生素E和硒、環境改變、疫苗接種、氣候突變、機體抵抗力下降及母源抗體消失等一種或幾種誘因出現后,仔豬胃腸功能紊亂,腸內微生態平衡被破壞,促使溶血性大腸桿菌在腸道內異常大量繁殖,產生致水腫毒素和腹瀉毒素。兩種毒素經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后逐漸在體內積聚,作用于中樞神經及血管,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組織水腫等病變和腹瀉、神經癥狀,最終導致仔豬死亡。仔豬水腫臨床表現可歸納為以下4種:最急性型:突然發病,倒地不起,全身肌肉及四肢抽搐,口角流涎、吐沫,呼吸極度困難,迅速死亡,病程僅十幾分鐘至2h。急性:發病時間很短,食欲廢絕,走路蹣跚、強拘,肌肉震顫,低吟,驚厥,呼吸困難;眼瞼嚴重水腫,頭頸部水腫;耳尖、鼻端發紺;四處亂竄,倒地后不久即死亡。病程2~24h。亞急性:發病較快,食欲下降,多數體溫升高(40~41℃);行走共濟失調,后軀搖擺;眼瞼水腫明顯,結膜潮紅;多數豬有腹瀉(偶有便秘);皮膚較敏感。到后期,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狀,體溫降低,耳尖、鼻端、腹下皮膚發紺,呼吸困難,衰竭而亡。病程一般2~6d。慢性:發病較慢,初期癥狀不明顯。多數有拉稀,糞便多呈灰綠色。病初僅結膜潮紅,眼瞼極輕微浮腫,體溫偶有升高,食欲略有下降。后期有明顯呼吸癥狀,眼圈發紅,喜臥,偶有嘔吐,發熱,便秘,數周后死亡或成為僵豬。目前,對仔豬水腫病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臨床上多使用抗生素(恩諾沙星、強力霉素等)進行防治和治療,抗生素易在動物體內殘留,產生耐藥性及副作用大,且藥物治療早期效果好,后期基本無效。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組方合理、制備簡單、能有效防治仔豬水腫病的復方中藥發酵制劑,不僅可以快速緩解臨床癥狀,能有效防治仔豬水腫病,提高機體免疫力,而且安全性高、無耐藥性、無藥物殘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防治仔豬水腫病的復方中藥發酵制劑,中藥組合物經水提后,與益生菌混合發酵制得復方中藥發酵液,本產品即能發揮益生菌的優勢又可提高藥效發揮及節約中藥的飼用成本,對溶血性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的仔豬水腫病、腸毒血癥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長期應用無殘留、無耐藥、綠色、安全,使用方便易吸收。為了實現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防治仔豬水腫病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分組成:黃芩、板藍根、茯苓、赤小豆、玉米須、黃芪、桂枝、陳皮、甘草。各組分質量份數分別為:黃芩15~30份、板藍根15~30份、茯苓12~20份、赤小豆12~20份、玉米須12~20份、黃芪8~18份、桂枝8~18份、陳皮8~18份、甘草5~12份。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治仔豬水腫病的復方中藥發酵制劑,由中藥組合物與益生菌按100:3比例混合發酵制成。所述益生菌為酵母菌、雙歧桿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桿菌中的一種或幾種。本專利技術涉及的各味中藥材的藥理作用如下: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利尿,鎮靜作用;黃芩主要含有黃芩苷、漢黃芩苷、黃芩素等黃酮類化合物,起抗菌、抗炎、抗過敏的作用。文獻中,黃芩常見于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中。板藍根: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張文等研究報道,乳酸菌可以在板藍根等五味中藥中生長,經發酵后的藥液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顯著的抑菌效果。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調節胃腸功能,保肝鎮靜,主治水濕腫滿,小便不利。段超等研究發現,乳酸菌發酵茯苓后,發酵液中茯苓多糖的含量顯著增加,茯苓多糖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羥自由基具有一定清除作用,有較強抗氧化作用。赤小豆:具有抑菌、利尿作用,燥濕健脾,利水消腫,水腫脹滿,癰腫熱度均可應用,且紅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董英麗等研究發現,乳酸菌發酵紅豆乳,能提高紅豆中多酚類物質的含量,多酚具有潛在的促進健康的作用。玉米須:味甘性平,有很好的利尿、泄熱、平肝靜氣、利膽、消腫作用,常用于治療炎癥水腫、胃腸病變。玉米須中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多糖等,紀莉蓮、范怡梅研究發現,玉米須汁經乳酸菌發酵后,其氨基酸及礦物質的含量顯著增加。黃芪,黃芪是一種常用的扶正補氣中藥,可謂藥食同源。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補氣升陽、保肝抗炎、固腎降壓、利水消腫、抗腫瘤、抗菌等藥理活性,其主要成分為黃芪多糖,朱新術等研究發現,乳酸菌發酵黃芪,使黃芪多糖的粗提率提高了111.9%,在發酵菌生長代謝過程中,能夠產生一系列酶系,將黃芪中大分子活性物質降解轉化為易于吸收利用的活性物質,提高黃芪的生物活性。桂枝:具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利尿止咳,抗菌作用。陳皮:有理氣健胃、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疏肝理氣、促消化、促進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王建國等研究發現,陳皮經乳酸菌發酵后的上清液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都具有顯著的抑菌效果。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健脾和中功能。甘草性平和,能和能緩,又解又補,具有調和藥性之功。張文等研究發現,羅伊氏乳酸桿菌發酵甘草后的上清液對大腸桿菌具有顯著的抑菌效果。本專利技術組方原理是:方中,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要藥,并具有抗菌抗炎作用,板藍根清熱解毒、涼血、抗菌、抗病毒,二者連用共譜清熱解毒、抗菌之功效。赤小豆能清熱解毒,茯苓善于清利濕熱,玉米須消腫除炎癥,茯苓、赤小豆、玉米須均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常配伍使用,使水濕下泄而消腫,有利于促進病豬體內水分的排出。桂枝解痙強心、發汗解肌,溫經通陽,可助津液通暢,即可溫扶脾陽以助運水,又可溫腎陽、逐寒邪以助膀胱氣化。桂枝得茯苓專于化氣行水,茯苓得桂枝則通陽除濕,利水力強。黃芪具有益氣健脾、強心安神、之功,與茯苓連用則健脾益氣加強,并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陳皮入脾、肺經,舒肝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抗菌抗炎作用,與甘草連用則補肺。甘草性甘,平,有調和藥性的作用,既可降低配方中其他藥物毒烈之性,又可緩解對胃腸刺激作用,為常用之配伍藥物。中獸醫辯證理論認為,仔豬水腫病主要是由于脾胃和小腸受濕熱之邪或不潔水谷侵害,損傷脾胃之氣,使濕熱邪毒積于腸中,進而發展為濕熱困脾,脾氣大傷而造成虛水泛,代謝失調,水液潴留,臨床表現出各種水腫體征。因此本組方整體的治療機理:清熱解毒、滲濕行氣、利水消腫、抗菌抗炎、健脾理氣、強心。組方藥物相輔相成,對仔豬水腫病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防治仔豬水腫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組分組成:黃芩、板藍根、茯苓、赤小豆、玉米須、黃芪、桂枝、陳皮、甘草。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防治仔豬水腫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組分組成:黃芩、板藍根、茯苓、赤小豆、玉米須、黃芪、桂枝、陳皮、甘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組分質量份數分別為:黃芩15~30份、板藍根15~30份、茯苓12~20份、赤小豆12~20份、玉米須12~20份、黃芪8~18份、桂枝8~18份、陳皮8~18份、甘草5~12份。3.一種用于防治仔豬水腫病的復方中藥發酵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中藥組合物與益生菌按100:3比例混合發酵制成。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方中藥發酵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為酵母菌、雙歧桿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桿菌中的一種或幾種。5.一種用于防治仔豬水腫病的復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凱,許丹,王方,趙寶凱,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偉嘉牧業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大偉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