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自動涂膠裝置。所述裝置主要包括安裝架、升降氣缸、與升降氣缸伸縮桿相連的涂膠機構、接膠機構、控制器和位置開關;安裝架的主體結構為一長方體金屬框架;涂膠機構包括進膠口、與進膠口連通的涂膠嘴,進膠口通過輸膠管連接涂膠泵,輸膠管中設置由涂膠氣缸控制的閥門;接膠機構包括第一接膠板、第二接膠板、第一驅動氣缸、第二驅動氣缸和分別設置在安裝架下部兩個相對側面的兩個U型軌道。本發明專利技術實現了自動化涂膠,提高了涂膠效率。通過設置接膠機構,能夠在涂膠完成后有效接擋從涂膠嘴滴落的殘膠,避免殘膠掉落污染環境。
An automatic gluing devi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自動涂膠裝置
本專利技術屬于汽車制造
,具體涉及一種自動涂膠裝置。
技術介紹
涂膠是車身焊接中常用的一種工藝,一般采用人工涂膠或機器人涂膠兩種方法。目前的生產線多采用人工涂膠。人工涂膠是由人手持涂膠槍,根據工藝要求進行操作。人工涂膠存在涂膠速度慢、出膠量難以實現精確控制、由于涂膠量不均勻造成的溢膠、掉膠等問題,涂膠位置精度也很低。另一種常用涂膠方案是機器人涂膠,通過設置專門的涂膠工位,由機器人持涂膠槍實現涂膠工藝。其存在問題是設備占地較大、設備成本高,除機器人及控制系統外,與其配套的涂膠泵及伺服控制系統成本也很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自動涂膠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涂膠裝置,包括頂部固定(懸掛)的安裝架、升降氣缸、與升降氣缸伸縮桿相連的涂膠機構和接膠機構。安裝架主體結構為一長方體金屬框架。涂膠機構包括進膠口、與進膠口連通的涂膠嘴,進膠口通過輸膠管連接涂膠泵,輸膠管中設置由涂膠氣缸控制的閥門。接膠機構包括形狀為矩形的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以及用于分別驅動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的第一驅動氣缸和第二驅動氣缸,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各有一組對邊在兩個U型軌道內滑動,兩個U型軌道分別設置在安裝架下部兩個相對的側面。接膠機構打開時,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分別直立在安裝架下部不同于兩個U型軌道所在側面的兩個側面;接膠機構閉合時,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相鄰平鋪在涂膠機構(涂膠嘴)的下方。還包括用于電氣控制的控制器和用于檢測涂膠機構上止點位置和下止點位置、接膠機構打開和閉合狀態的位置開關。升降氣缸、涂膠氣缸、第一驅動氣缸、第二驅動氣缸和位置開關均與控制器電連接且都固定在安裝架上。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氣缸包括兩個級聯的第一升降氣缸和第二升降氣缸,第一升降氣缸的伸縮桿全部伸出后,第二升降氣缸的伸縮桿開始伸長。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與控制器電連接用于當涂膠完成后涂膠機構上升至上止點時將涂膠機構鎖緊在安裝架上的安全鎖。進一步地,所述涂膠機構包括56個涂膠嘴。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出的一種自動涂膠裝置,通過設置升降氣缸、與升降氣缸伸縮桿相連的涂膠機構、接膠機構、控制器和位置開關,在連接涂膠機構進膠口和涂膠泵的輸膠管中設置由涂膠氣缸控制的閥門,實現了自動化涂膠,提高了涂膠效率。通過設置接膠機構,能夠在涂膠完成后有效接擋從涂膠嘴滴落的殘膠,避免殘膠掉落污染環境。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種自動涂膠裝置當接膠機構閉合時的結構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種自動涂膠裝置當接膠機構打開時的結構圖。圖中:1-安裝架,2-升降氣缸,21-第一升降氣缸,22-第二升降氣缸,3-涂膠機構,4-接膠機構,41-第一接膠板,42-第二接膠板,43-U型軌道,44-第一驅動氣缸,45-第二驅動氣缸,5-涂膠氣缸,6-控制器,7-安全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種自動涂膠裝置的結構圖如圖1、2所示,包括頂部固定的安裝架1、升降氣缸2、與升降氣缸2伸縮桿相連的涂膠機構3和接膠機構4。安裝架1的主體結構為一長方體金屬框架。涂膠機構3包括進膠口、與進膠口連通的涂膠嘴,進膠口通過輸膠管連接涂膠泵,輸膠管中設置由涂膠氣缸5控制的閥門。接膠機構4包括形狀為矩形的第一接膠板41和第二接膠板42以及用于分別驅動第一接膠板41和第二接膠板42的第一驅動氣缸44和第二驅動氣缸45,第一接膠板41和第二接膠板42各有一組對邊能夠在兩個U型軌道43內滑動,兩個U型軌道43分別設置在安裝架1下部兩個相對的側面。接膠機構4打開時,第一接膠板41和第二接膠板42分別直立在安裝架1下部不同于兩個U型軌道43所在側面的兩個側面;接膠機構4閉合時,第一接膠板41和第二接膠板42相鄰平鋪在涂膠機構3的下方。還包括用于電氣控制的控制器6和用于檢測涂膠機構3上止點位置和下止點位置、接膠機構4打開和閉合狀態的位置開關。升降氣缸2、涂膠氣缸5、第一驅動氣缸44、第二驅動氣缸45和位置開關均與控制器6電連接且都固定在安裝架1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裝置主要由安裝架1、升降氣缸2、與升降氣缸2伸縮桿相連的涂膠機構3和接膠機構4。安裝架1的主體結構為一長方體金屬框架,其頂部固定,如懸掛在一較大的安裝橫梁上,其下面是用于傳送待涂件(如發動機蓋板)的拼臺。升降氣缸2用于驅動涂膠機構3上下運動。涂膠機構3包括進膠口、與進膠口連通的涂膠嘴,進膠口通過輸膠管連接涂膠泵,輸膠管中設置由涂膠氣缸5控制的閥門。涂膠時,涂膠氣缸5動作打開閥門,涂膠泵中的膠液通過輸膠管進入涂膠機構3的進膠口,最后從涂膠嘴流出實現自動涂膠。接膠機構4用于當涂膠完成后接住由涂膠嘴滴落的殘膠,主要由第一接膠板41、第二接膠板42、第一驅動氣缸44、第二驅動氣缸45和兩個U型軌道43組成。第一驅動氣缸44的伸縮桿連接第一接膠板41,第二驅動氣缸45的伸縮桿連接第二接膠板42。兩個U型軌道43分別設置在安裝架1下部兩個相對的側面。兩個接膠板均為矩形板,它們各有一組對邊可以在兩個U型軌道43內滑動。接膠機構4有打開和閉合兩種狀態:進行涂膠時接膠機構4打開,兩個接膠板分別直立在安裝架1下部不同于兩個U型軌道43所在的兩個側面,兩個接膠板各有一組對邊位于兩個U型軌道43的豎直臂內。此時,涂膠機構3可以從上止點下降,穿過接膠機構4,到達下止點后進行涂膠;涂膠完成后,涂膠機構3從下止點上升,穿過接膠機構4,到達上止點后,接膠機構4閉合,兩個接膠板中位于豎直臂內的一組對邊沿軌道豎直臂下滑至軌道底部,并排平鋪(U型軌道43的底部是平直的而不是彎曲的)在涂膠機構3的涂膠嘴下方。此時如果有殘膠從涂膠嘴滴下,將落在接膠板上。為了實現自動控制,所述裝置還包括用于電氣控制的控制器6和若干個位置開關,比如用于檢測涂膠機構3上止點位置和下止點位置、接膠機構4打開和閉合狀態的位置開關。在本實施例中,不進行涂膠時(初始狀態),升降氣缸2的伸縮桿縮進,涂膠機構3位于上止點位置,接膠機構4處于閉合狀態;開始涂膠時,所述裝置在控制器6控制下執行如下的自動涂膠過程:S1、固定在拼臺上的待涂件隨拼臺移動至安裝架1的下面;S2、第一驅動氣缸44和第二驅動氣缸45的伸縮桿收縮,打開接膠機構4。接膠機構4完全打開時,位置開關輸出到位信號至控制器6,第一驅動氣缸44和第二驅動氣缸45停止收縮;S3、升降氣缸2的伸縮桿伸長推動涂膠機構3下降,當下降到下止點后,位置開關輸出到位信號至控制器6,升降氣缸2停止動作;S4、涂膠氣缸5的伸縮桿伸長打開閥門,涂膠泵中的膠液通過輸膠管進入涂膠機構3,開始涂膠;S5、涂膠完畢后,涂膠氣缸5的伸縮桿收縮,閥門關閉;S6、升降氣缸2的伸縮桿收縮帶動涂膠機構3上升,當上升到上止點后,位置開關輸出到位信號至控制器6,升降氣缸2停止收縮;S7、第一驅動氣缸44和第二驅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自動涂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頂部固定的安裝架、升降氣缸、與升降氣缸伸縮桿相連的涂膠機構和接膠機構;安裝架的主體結構為一長方體金屬框架;涂膠機構包括進膠口、與進膠口連通的涂膠嘴,進膠口通過輸膠管連接涂膠泵,輸膠管中設置由涂膠氣缸控制的閥門;接膠機構包括形狀為矩形的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以及用于分別驅動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的第一驅動氣缸和第二驅動氣缸,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各有一組對邊在兩個U型軌道內滑動,兩個U型軌道分別設置在安裝架下部兩個相對的側面;接膠機構打開時,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分別直立在安裝架下部不同于兩個U型軌道所在側面的兩個側面;接膠機構閉合時,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相鄰平鋪在涂膠機構的下方;還包括用于電氣控制的控制器和用于檢測涂膠機構上止點位置和下止點位置、接膠機構打開和閉合狀態的位置開關;升降氣缸、涂膠氣缸、第一驅動氣缸、第二驅動氣缸和位置開關均與控制器電連接且都固定在安裝架上。/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涂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頂部固定的安裝架、升降氣缸、與升降氣缸伸縮桿相連的涂膠機構和接膠機構;安裝架的主體結構為一長方體金屬框架;涂膠機構包括進膠口、與進膠口連通的涂膠嘴,進膠口通過輸膠管連接涂膠泵,輸膠管中設置由涂膠氣缸控制的閥門;接膠機構包括形狀為矩形的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以及用于分別驅動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的第一驅動氣缸和第二驅動氣缸,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各有一組對邊在兩個U型軌道內滑動,兩個U型軌道分別設置在安裝架下部兩個相對的側面;接膠機構打開時,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分別直立在安裝架下部不同于兩個U型軌道所在側面的兩個側面;接膠機構閉合時,第一接膠板和第二接膠板相鄰平鋪在涂膠機構的下方;還包括用于電氣控制的控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星,鄒鳳祥,李柳強,田海維,曾顯政,
申請(專利權)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