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焚燒尸體的燃油火化爐,爐膛內有接供油系通的噴油管通入,爐膛的后下方接有骨灰收集室,爐體內有折返兩次以上且與爐膛相通的回煙通道,爐體內接供風系統的進風通道通入爐膛,其特征在于:進風通道設于回煙通道的墻壁內并按回煙通道的路徑經過回煙通道的各段。本火化爐使用周期長、余熱利用率高、節油效果好。(*該技術在200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焚燒尸體的燃油火化爐。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燃油火化爐,大都在爐內燃燒時對回煙通道內的熱量進行吸收利用,以節約燃油。較行之有效的方案為將接供風系統的進風通道在回煙通道的各段內通過后通入爐堂內,使由進風通道送入爐堂的空氣溫度大大升高。由于爐堂內連續燃燒一段時間后各段回煙通道內的溫度也隨之逐漸升高,且緊接爐堂的回煙通道段內的溫度與爐堂的溫度接近,而進風通道采用鋼管,因此在緊接爐堂的回煙通道段內的進風通道氧化較快,使用壽命較短。火化爐在使用較短的一段時間后,需停爐拆換進風通道。故使火化爐的使用周期較短。為延長鋼質進風通道的使用壽命,一些火化爐只在距爐堂稍遠的回煙通道段內設置進風通道,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緊接爐堂的回煙通道段內的熱量無法采集,余熱利用不充份;距爐堂稍遠的回煙通道段內的溫度隨爐堂內較長時間的連續燃燒也隨之升至較高,進風通道仍存在高溫下氧化較快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火化爐,其余熱利用效果好,使用周期長。本技術的目的由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本改進的火化爐爐堂1內有接供油系通的噴油管2通入,爐堂1的后下方接有骨灰收集室5,爐體內有折返兩次以上且與爐堂1相通的回煙通道3,爐體內接供風系統的進風通道4通入爐堂1,進風通道4設于回煙通道3的墻壁內并按回煙通道3的路徑經過回煙通道3的各段。進風通道4可采用鋼管,也可在砌制回煙通道3時采用非金屬管作內模管形成。由上述方案可見,將進風通道設于回煙通道的墻壁內,即可由經過進風通道的空氣吸收回煙通道各段墻壁上的熱量,又保證了進風通道使用壽命較長。即使進風通道采用鋼管,其在回煙通道墻壁內氧化的速度也較慢,且在逐漸氧化由駁落至完全被氧化完的過程中,其氧化的粉渣也可由供風系統不斷送入的空氣吹入爐堂內,在回煙通道的墻壁內仍可形成一條進風通道,亦可保證對爐堂的供風。故本火化爐使用周期長、余熱利用率高、節油效果好。 附圖說明圖1、本火化爐一實施例的結構圖;圖2、圖1的A-A剖視圖;圖3、圖1的B-B剖視圖。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技術。本改進的火化爐其結構、回煙通道的折返路經及供風、供油系統的設置與現有的火化爐相司。接供風系統的進風通道4在回煙通道3墻壁內的折轉路徑如圖1、圖2、圖3所示,回煙通道各段3a、3b、3c、3d的墻壁內分別有進風通道各段4a、4b、4c、4d通過,以使回煙通道各段3a、3b、3c、3d內的余熱得到收集。進風通道4從爐堂1的兩側和底部與爐堂相通。進風通道4可采用鋼管或非金屬管,亦可在砌制爐體時直接用耐火磚圍砌出進風通道。如進風通道4采用非金屬管,則非金屬管實為內模管,在爐子燃燒時,非金屬管很快會被燒盡,并由供風系統將燃燒后的粉灰吹入爐堂內,這樣在回煙通道的墻壁內亦可形成進風通道。如圖1、圖3所示,一條接供風系統的配風通道6通入緊接爐堂1的回煙通道段3d的墻壁內并折返后與噴油管2連通。經過配風通道6的空氣被加熱后與噴油管2內的燃油混合,可使由噴油管2噴入爐堂1內的燃油氣化,提高燃油的燃燒完全程度,實現節油之目的。為使進風通道內的空氣較充分的吸收回煙通墻壁上的熱量,在回煙通道各段3a、3b、3c、3d、墻壁內的進風通道各段4a、4b、4c、4d應至少折返一次。進風通道4及配風通道6位于爐壁外的部分采用鋼管。權利要求1.改進的火化爐,爐堂(1)內有接供油系通的噴油管(2)通入,爐堂(1)的后下方接有骨灰收集室(5),爐體內有折返兩次以上且與爐堂(1)相通的回煙通道(3),爐體內接供風系統的進風通道(4)通入爐堂(1),其特征在于進風通道(4)設于回煙通道(3)的墻壁內并按回煙通道(3)的路徑經過回煙通道(3)的各段。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火化爐,其特征在于一條接供風系統的配風通道(6)通入緊接爐堂(1)的回煙通道段(3d)的墻壁內并折返后與噴油管(2)連通。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焚燒尸體的燃油火化爐,爐膛內有接供油系通的噴油管通入,爐膛的后下方接有骨灰收集室,爐體內有折返兩次以上且與爐膛相通的回煙通道,爐體內接供風系統的進風通道通入爐膛,其特征在于:進風通道設于回煙通道的墻壁內并按回煙通道的路徑經過回煙通道的各段。本火化爐使用周期長、余熱利用率高、節油效果好。文檔編號F23G1/00GK2328893SQ98220819公開日1999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1998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1998年4月15日專利技術者唐旭明 申請人:唐旭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改進的火化爐,爐堂(1)內有接供油系通的噴油管(2)通入,爐堂(1)的后下方接有骨灰收集室(5),爐體內有折返兩次以上且與爐堂(1)相通的回煙通道(3),爐體內接供風系統的進風通道(4)通入爐堂(1);其特征在于:進風通道(4)設于回煙通道(3)的墻壁內并按回煙通道(3)的路徑經過回煙通道(3)的各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旭明,
申請(專利權)人:唐旭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4[中國|安徽]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