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鋰電池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包括鋰電池本體、第一轉動臂、第二轉動臂以及第三轉動臂,鋰電池本體的上端面凹設有一沿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開口槽,第一轉動臂可轉動的設置在第一開口槽內,鋰電池本體的兩側壁分別凹設有沿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開口槽和第三開口槽,第二轉動臂和第三轉動臂分別可轉動的設置在第二開口槽和第三開口槽內,且第一轉動臂、第二轉動臂以及第三轉動臂的前端部分別設有與鋰電池本體電連接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頂部接口可轉動立起,兩側接口可向外轉動,還可轉動收回凹槽內,適應性廣,且體積小巧,攜帶方便,實用性強。
Lithium battery device with rotatable interfa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
本技術涉及鋰電池
,特別涉及一種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
技術介紹
鋰離子電池目前有液態鋰離子電池(LIB)和聚合物鋰離子電池(PLB)兩類。其中,液態鋰離子電池是指Li+嵌入化合物為正、負極的二次電池。正極采用鋰化合物-鈷酸鋰、錳酸鋰,負極采用鋰-碳層間化合物。鋰離子電池由于工作電壓高、體積小、質量輕、能量高、無記憶效應、無污染、自放電小、循環壽命長,是21世紀發展的理想能源載體。然而,目前現有的鋰電池移動式電源的接口大多是固定的,不能滿足特定場合下的使用要求,給用戶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旨在解決現有的鋰電池移動式電源的接口固定不動,不能滿足特定場合下的使用要求,給用戶帶來不便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的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包括鋰電池本體、第一轉動臂、第二轉動臂以及第三轉動臂,所述鋰電池本體的上端面凹設有一沿所述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開口槽,所述第一轉動臂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槽內,所述鋰電池本體的兩側壁分別凹設有沿所述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開口槽和第三開口槽,所述第二轉動臂和第三轉動臂分別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第二開口槽和第三開口槽內,且所述第一轉動臂、第二轉動臂以及第三轉動臂的前端部分別設有與所述鋰電池本體電連接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可選地,還包括第四轉動臂,所述第四轉動臂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開口槽的后端部轉動連接,所述第四轉動臂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轉動臂的后端部轉動連接。可選地,所述第一開口槽的前端部的兩側上端面分別相對的凹設有一凹槽。可選地,所述第一接口為8字形電源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為USB接口。可選地,所述鋰電池本體的兩側壁均呈圓弧面設置。可選地,所述鋰電池本體的前端壁設有LED燈,所述鋰電池本體的上端面設有與所述LED燈電連接的LED燈開關按鈕。可選地,所述鋰電池本體的后端壁設有充電接口。可選地,所述鋰電池本體的上端部設有電源開關按鈕。可選地,所述第三接口為圓孔型直流輸出接口,所述第三開口槽內設有直流輸出開關,所述直流輸出開關與所述圓孔型直流輸出接口電連接。采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通過鋰電池本體的上端面凹設有一沿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開口槽,第一轉動臂可轉動的設置在第一開口槽內,鋰電池本體的兩側壁分別凹設有沿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開口槽和第三開口槽,第二轉動臂和第三轉動臂分別可轉動的設置在第二開口槽和第三開口槽內,且第一轉動臂、第二轉動臂以及第三轉動臂的前端部分別設有與鋰電池本體電連接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使用時可將頂部接口轉動立起,兩側接口向外轉動,還可將接口轉動收回凹槽內,適應性廣,且體積小巧,攜帶方便,可以給手機、平板電腦等數碼設備隨時隨地充電,實用性強。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一種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一種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另一視角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一種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又一視角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一種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又一視角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一種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的分解結構示意圖。本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技術提出一種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如圖1至圖5所示,在本技術一實施例中,該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包括鋰電池本體100、第一轉動臂200、第二轉動臂300以及第三轉動臂400,所述鋰電池本體100的上端面凹設有一沿所述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開口槽101,所述第一轉動臂200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槽101內,所述鋰電池本體100的兩側壁分別凹設有沿所述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開口槽102和第三開口槽103,所述第二轉動臂300和第三轉動臂400分別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第二開口槽102和第三開口槽103內,且所述第一轉動臂200、第二轉動臂300以及第三轉動臂400的前端部分別設有與所述鋰電池本體100電連接的第一接口201、第二接口301以及第三接口401。具體地,還包括第四轉動臂500,所述第四轉動臂500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開口槽101的后端部轉動連接,所述第四轉動臂500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轉動臂200的后端部轉動連接。具體地,所述第一開口槽101的前端部的兩側上端面分別相對的凹設有一凹槽1011。具體地,所述第一接口201為8字形電源接口,所述第二接口301為USB接口。具體地,所述鋰電池本體100的兩側壁均呈圓弧面設置,方便握持,不割手。具體地,所述鋰電池本體100的前端壁設有LED燈104,所述鋰電池本體100的上端面設有與所述LED燈104電連接的LED燈開關按鈕105。可作為手電筒使用,實用性強。具體地,所述鋰電池本體100的后端壁設有充電接口106。具體地,所述鋰電池本體100的上端部設有電源開關按鈕107。具體地,所述第三接口401為圓孔型直流輸出接口,所述第三開口槽103內設有直流輸出開關1031,所述直流輸出開關1031與所述圓孔型直流輸出接口401電連接。具體地,通過鋰電池本體的上端面凹設有一沿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開口槽,第一轉動臂可轉動的設置在第一開口槽內,鋰電池本體的兩側壁分別凹設有沿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開口槽和第三開口槽,第二轉動臂和第三轉動臂分別可轉動的設置在第二開口槽和第三開口槽內,且第一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鋰電池本體、第一轉動臂、第二轉動臂以及第三轉動臂,所述鋰電池本體的上端面凹設有一沿所述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開口槽,所述第一轉動臂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槽內,所述鋰電池本體的兩側壁分別凹設有沿所述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開口槽和第三開口槽,所述第二轉動臂和第三轉動臂分別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第二開口槽和第三開口槽內,且所述第一轉動臂、第二轉動臂以及第三轉動臂的前端部分別設有與所述鋰電池本體電連接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鋰電池本體、第一轉動臂、第二轉動臂以及第三轉動臂,所述鋰電池本體的上端面凹設有一沿所述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開口槽,所述第一轉動臂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槽內,所述鋰電池本體的兩側壁分別凹設有沿所述鋰電池本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開口槽和第三開口槽,所述第二轉動臂和第三轉動臂分別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第二開口槽和第三開口槽內,且所述第一轉動臂、第二轉動臂以及第三轉動臂的前端部分別設有與所述鋰電池本體電連接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四轉動臂,所述第四轉動臂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開口槽的后端部轉動連接,所述第四轉動臂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轉動臂的后端部轉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可轉動的鋰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口槽的前端部的兩側上端面分別相對的凹設有一凹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姚賓波,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宇拓瑞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