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噴淋結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噴淋給水管穿梁結構。在由主梁和次梁形成井形隔間的頂板上設有噴淋主管,所述噴淋主管穿過主梁和次梁,所述噴淋主管與主梁平行,所述噴淋主管上套設有套管,在井形隔間內的噴淋主管上連接有豎直設置的噴淋支管,所述噴淋支管上端部與噴淋主管連通,所述噴淋支管下端部低于次梁底面且高于主梁底面,所述噴淋支管下端部連通噴水配水管,所述噴水配水管延伸至井形隔間下方,每個所述井形隔間內均設有噴淋管。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利用主梁與次梁具有一定高度差,將噴淋支管設置主梁和次梁之間高度差的空間內,使得噴水配水管不會穿過次梁,節約了套管并且利用了梁和次梁之間高度差,增加了凈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自動噴淋給水管穿梁結構
本技術涉及噴淋結構
,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噴淋給水管穿梁結構。
技術介紹
在普通樓層的頂板上均設有主梁和次梁,主梁將頂板分成多個大隔間,而次梁又將大隔間分成多個井形小隔間,一般主梁比次梁粗,次梁底面高度高于主梁底面高度,噴淋給水管目前通常做法有以下二種:第一種為噴淋管單獨占一層200mm的空間,這種做法的優點是安裝方便,避免交叉,缺點是占用200mm的空間,需增加層高導致投資增加。另外一種為所有的噴淋主管和支管均穿梁中布置,優點是節約200mm的管道安裝空間,缺點是穿梁套管太多,對土建留洞施工要求較高,同時對結構不利。一些建筑物尤其是高檔辦公、商業、酒店基本上滿布噴淋,由于各專業管線較多,且呈立體分層布置,管綜往往很難達到凈高的要求,一味地增加層高又會增加投資,如何增加凈高又利于施工同時節約投資成為設計追求的目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節約套管、優化布局及便于施工的自動噴淋給水管穿梁結構。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自動噴淋給水管穿梁結構,在由主梁和次梁形成井形隔間的頂板上設有噴淋主管,所述噴淋主管穿過主梁和次梁,所述噴淋主管與主梁平行,所述噴淋主管在主梁和次梁上套設有套管,在井形隔間內的噴淋主管上連接有豎直設置的噴淋支管,所述噴淋支管上端部與噴淋主管連通,所述噴淋支管下端部低于次梁底面且高于主梁底面,所述噴淋支管下端部連通噴水配水管,所述噴水配水管與所述噴淋主管垂直設置,所述噴水配水管延伸至井形隔間下方使得一條井形隔間下方均有噴水配水管,每個所述井形隔間內均設有噴淋管,所述噴淋管一端與噴水配水管連通,所述噴淋管另一端設有噴淋頭。具體的,所述噴淋支管通過設置轉接頭和所述噴淋主管可拆卸固定連接。具體的,所述噴淋頭與所述噴淋管螺紋連接。本技術相比現有技術包括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利用主梁與次梁具有一定高度差,將噴淋支管設置主梁和次梁之間高度差的空間內,使得噴水配水管不會穿過次梁,節約了套管并且利用了梁和次梁之間高度差,節約了層高,增加了凈高,施工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A-A的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B-B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本技術的具體實施過程如下:在普通樓層的頂板上均設有主梁1和次梁,主梁1將頂板分成多個大隔間,而次梁又將大隔間分成多個井形小隔間,一般主梁1比次梁粗,次梁底面高度高于主梁1底面高度,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自動噴淋給水管穿梁結構,在由主梁1和次梁形成井形隔間的頂板上設有噴淋主管3,所述噴淋主管3穿過主梁1和次梁2,所述噴淋主管3與主梁1平行,所述噴淋主管3在主梁1和次梁2上套設有套管4,在井形隔間內的噴淋主管3上連接有豎直設置的噴淋支管5,所述噴淋支管5上端部與噴淋主管3連通,所述噴淋支管5下端部低于次梁2底面且高于主梁1底面,所述噴淋支管5下端部連通噴水配水管6,所述噴水配水管6與所述噴淋主管3垂直設置,所述噴水配水管6延伸至井形隔間下方使得一條井形隔間下方均有噴水配水管6,每個所述井形隔間內均設有噴淋管7,所述噴淋管7一端與噴水配水管6連通,所述噴淋管7另一端設有噴淋頭8。通過將噴淋支管5下端部低于次梁2底面且高于主梁1底面,能夠使得噴水配水管6不會穿過次梁2,無需在次梁2上加設套管4,節省了套管4并且不會對次梁2結構產生不利影響,由于噴淋支管5利用了次梁2底面和主梁1底面的高度差,因此節約了層高,增加了凈高,通過在噴淋主管3穿過的每個井形隔間內均設置噴淋支管5,再通過噴淋支管5設置垂直噴淋主管3的噴水配水管6,能夠保證每個小隔間下面均有噴水配水管6,使得每個小隔間均能夠設置噴淋管7,結構簡單合理。由于噴淋主管受到噴淋主管和噴水配水管以及管內水的重力作用,因此,將噴淋主管通過套管穿過主梁和次梁,套管能夠將噴淋主管受力進行分解,使得每個套管都能承受噴淋主管和噴水配水管以及管內水的重力,不會使得應力集中,套管出結構受力最優。具體的,所述噴淋支管5通過設置轉接頭和所述噴淋主管3可拆卸固定連接。方便對噴淋支管5進行拆除更換,對于一些辦公樓內部區域會因為不同的公司其設計也不同,會以主梁1和次梁2為基礎將辦公樓內部區域分為多個小隔間,通過設置轉接頭將噴淋支管5和噴淋主管3可拆卸連接也有利于后期對噴水配水管6結構進行改變。具體的,所述噴淋頭8與所述噴淋管7螺紋連接。如果噴淋頭8被堵住能夠在不更換噴淋管7的情況下對噴淋頭8進行更換,有利于節省成本。在另一種實施例中套管4兩側的噴淋主管3上均設有連接件,連接件可以是法蘭、轉接頭中的一種,連接件將噴淋主管3分為穿梁噴淋主管3和非穿梁噴淋主管3,穿梁噴淋主管3兩端均通過連接件與非穿梁噴淋主管3可拆卸式固定連接。通過設置連接件,能夠將噴淋主管3分為多段穿梁噴淋主管3和非穿梁噴淋主管3,能夠方便進行拆卸組裝,避免噴淋主管3由于長度過長需要切割和電焊才能進行安裝,同時能夠在施工時就將穿梁噴淋主管3安裝上去,后期只需安裝非穿梁主管,安裝時不會對主梁1結構產生影響。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技術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因此,本技術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自動噴淋給水管穿梁結構,在由主梁和次梁形成井形隔間的頂板上設有噴淋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主管穿過主梁和次梁,所述噴淋主管與主梁平行,所述噴淋主管在主梁和次梁上套設有套管,在井形隔間內的噴淋主管上連接有豎直設置的噴淋支管,所述噴淋支管上端部與噴淋主管連通,所述噴淋支管下端部低于次梁底面且高于主梁底面,所述噴淋支管下端部連通噴水配水管,所述噴水配水管與所述噴淋主管垂直設置,所述噴水配水管延伸至井形隔間下方使得一條井形隔間下方均有噴水配水管,每個所述井形隔間內均設有噴淋管,所述噴淋管一端與噴水配水管連通,所述噴淋管另一端設有噴淋頭。/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噴淋給水管穿梁結構,在由主梁和次梁形成井形隔間的頂板上設有噴淋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主管穿過主梁和次梁,所述噴淋主管與主梁平行,所述噴淋主管在主梁和次梁上套設有套管,在井形隔間內的噴淋主管上連接有豎直設置的噴淋支管,所述噴淋支管上端部與噴淋主管連通,所述噴淋支管下端部低于次梁底面且高于主梁底面,所述噴淋支管下端部連通噴水配水管,所述噴水配水管與所述噴淋主管垂直設置,所述噴水配水管延伸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林森,
申請(專利權)人: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