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混凝土配漿裝置,包括砂石分離機構、配漿池、成品池、調配機構、清水罐、防塞循環罐、漿水稱,所述砂石分離機構通過排漿管與配漿池連接,所述配漿池通過第一輸漿管與調配機構連接,所述調配機構通過第二輸漿管與成品池連接,所述成品池通過第三輸漿管與防塞循環罐連接,所述清水罐分別與配漿池和砂石分離機構連接,所述漿水稱與防塞循環罐連接;本裝置對洗車砂石污水進行循環回收,通過清水將污水配置到新的濃度供給后續的循環使用,有效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A concrete mixing devi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混凝土配漿裝置
本技術涉及混凝土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配漿裝置。
技術介紹
預拌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據需要摻入的外加劑、礦物摻合料等組分按一定比例,在攪拌站經計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運輸車,在規定時間內運至使用地點的混凝土拌合物。由于混凝土運輸車攪拌桶中殘余的混凝土以及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多余混凝土以及因其他原因不能使用的廢棄混凝土按照傳統的方法處理,清洗混凝土攪拌車后所形成漿水由于含有水泥、外加劑等強堿性物質,PH值高達12以上,且水泥砂石等不溶物含量較高,如果漿水任意排放,其對環境的危害性巨大,而且,也浪費了資源。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對漿水進行回收,并根據所需的濃度進行再次配漿處理,得到滿足需求的漿水,并對漿水的質量進行嚴格把控,保證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避免了漿水對環境的污染。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配漿裝置,包括砂石分離機構、配漿池、成品池、調配機構、清水罐、防塞循環罐、漿水稱,所述砂石分離機構通過排漿管與配漿池連接,所述配漿池通過第一輸漿管與調配機構連接,所述調配機構通過第二輸漿管與成品池連接,所述成品池通過第三輸漿管與防塞循環罐連接,所述清水罐分別與配漿池和砂石分離機構連接,所述漿水稱與防塞循環罐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漿水經過砂石分離機構分離出砂石后經過排槳管進入配漿池中,清水罐往配漿池中注入清水獲得所需濃度的漿水,同時清水罐可往砂石分離機構中注入清水配合砂石的分離,配漿池的漿水濃度達到需求后經第一輸漿管進入調配機構后再經由第二輸漿管進入成品池中,成品池中的漿水經第三輸漿管進入防塞循環罐中,最后進入漿水稱中進行質量檢測最后投入使用。進一步的,所述清水罐通過第一給水管與砂石分離機構連接,清水罐通過第二給水管與配漿池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砂石分離機構上設置有導料槽。進一步的,所述配漿池內設置有第一攪拌電機和第一攪拌機構,所述第一攪拌電機與第一攪拌機構相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第一攪拌機與第一攪拌機構對配漿池中的漿水與清水進行攪拌,加快混合速度以及保證了混合均勻。進一步的,所述成品池內設置有第二攪拌電機和第二攪拌機構,所述第二攪拌電機與第二攪拌機構相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成品池中的第二攪拌電機和第二攪拌機構對成品漿水進行攪拌,防止漿水變得粘稠導致無法使用。進一步的,所述防塞循環罐頂部與配漿池通過溢流管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溢流管可以防止防塞循環罐中的漿水溢出浪費。進一步的,所述配漿池底部設置有第一壓力泵,所述第一壓力泵與第一輸漿管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成品池底部設置有第二壓力泵,所述第二壓力泵與第三輸漿管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壓力泵和第二壓力泵均用于為抽取漿水提供動力,快速有效的進行漿水的輸送。進一步的,所述砂石分離機構還包括砂堆腔和石碓腔。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砂堆和石碓的分隔減少了后續需要再次分揀的工序,便于后續的回收操作。進一步的,所述漿水稱包括漿水腔、鋼槽、傳感器底座、質量傳感器、出水口和漿水閥,所述鋼槽水平設置于漿水腔內,所述傳感器底座設置在漿水腔外部,所述質量傳感器設置于傳感器底座下方,所述出水口設置于漿水腔底部,所述漿水閥設置于吹水口內。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漿水經由防塞循環罐進入漿水腔中,質量傳感器通過檢測當前污水的體積,當達到預設體積時,發送信號至漿水閥,漿水閥打開,漿水由出水口排出使用。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混凝土配漿裝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砂石分離機構進行分離獲得漿水,通過清水的注入獲得需要濃度的漿水并進行成品漿水的合理調配存儲,滿足需求的漿水經由漿水稱體積檢測后排出使用,保證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避免了漿水對環境的污染。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漿水稱結構示意圖。圖中:1、導料槽;2、砂石分離機構;3、排漿管;4、清水罐;5、配漿池;6、成品池;7、調配機構;8、防塞循環罐;9、漿水稱;10、第一給水管;11、第二給水管;12、第一輸漿管;13、第二輸漿管;14、第三輸漿管;15、溢流管;16、第一攪拌電機;17、第一攪拌機構;18、第二攪拌電機;19、第二攪拌機構;20、第一壓力泵;21、第二壓力泵;201、砂堆腔;202、石碓腔;901、漿水腔;902、鋼槽;903、傳感器底座;904、質量傳感器;905、漿水閥;906、出水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實施例:一種混凝土配漿裝置。一種混凝土配漿裝置,包括砂石分離機構2、配漿池5、成品池6、調配機構7、清水罐4、防塞循環罐8、漿水稱9,所述砂石分離機構2上設置有導料槽1,砂石分離機構2通過排漿管3與配漿池5連接,所述配漿池5通過第一輸漿管12與調配機構7連接,配漿池5底部設置有第一壓力泵20,所述第一壓力泵20與第一輸漿管12連接,所述調配機構7通過第二輸漿管13與成品池6連接,所述成品池6通過第三輸漿管14與防塞循環罐8連接,成品池6底部設置有第二壓力泵21,所述第二壓力泵21與第三輸漿管14連接,防塞循環罐8頂部與配漿池5通過溢流管15連接,所述清水罐4通過第一給水管10與砂石分離機構2連接,清水罐4通過第二給水管11與配漿池5連接,所述漿水稱9與防塞循環罐8連接;配漿池5內設置有第一攪拌電機16和第一攪拌機構17,所述第一攪拌電機16與第一攪拌機構17相連接;成品池6內設置有第二攪拌電機18和第二攪拌機構19,所述第二攪拌電機18與第二攪拌機構19相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漿水經過砂石分離機構2分離出砂石后經過排槳管進入配漿池5中,清水罐4往配漿池5中注入清水獲得所需濃度的漿水,同時清水罐4可往砂石分離機構2中注入清水配合砂石的分離,配漿池5通過第一攪拌機與第一攪拌機構17對配漿池5中的漿水與清水進行攪拌,加快混合速度以及保證了混合均勻,漿水濃度達到需求后經第一輸漿管12進入調配機構7后再經由第二輸漿管13進入成品池6中,成品池6中的漿水經第三輸漿管14進入防塞循環罐8中,成品池6中的第二攪拌電機18和第二攪拌機構19對成品漿水進行攪拌,防止漿水變得粘稠導致無法使用,最后進入漿水稱9中進行質量檢測最后投入使用。防塞循環罐8上的溢流管15可以防止防塞循環罐8中的漿水溢出,同時可回流至成品池6中避免浪費。第一壓力泵20和第二壓力泵21均用于為抽取漿水提供動力,快速有效的進行漿水的輸送。本實施例中,所述砂石分離機構2還包括砂堆腔201和石碓腔202,砂堆和石碓的分隔減少了后續需要再次分揀的工序,便于后續的回收操作。漿水稱9包括漿水腔90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混凝土配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砂石分離機構、配漿池、成品池、調配機構、清水罐、防塞循環罐、漿水稱,所述砂石分離機構通過排漿管與配漿池連接,所述配漿池通過第一輸漿管與調配機構連接,所述調配機構通過第二輸漿管與成品池連接,所述成品池通過第三輸漿管與防塞循環罐連接,所述清水罐分別與配漿池和砂石分離機構連接,所述漿水稱與防塞循環罐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混凝土配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砂石分離機構、配漿池、成品池、調配機構、清水罐、防塞循環罐、漿水稱,所述砂石分離機構通過排漿管與配漿池連接,所述配漿池通過第一輸漿管與調配機構連接,所述調配機構通過第二輸漿管與成品池連接,所述成品池通過第三輸漿管與防塞循環罐連接,所述清水罐分別與配漿池和砂石分離機構連接,所述漿水稱與防塞循環罐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配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罐通過第一給水管與砂石分離機構連接,清水罐通過第二給水管與配漿池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配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分離機構上設置有導料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配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漿池內設置有第一攪拌電機和第一攪拌機構,所述第一攪拌電機與第一攪拌機構相連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配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池內設置有第二攪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振業,鄧旭華,盧水良,彭瑞鴻,王芳利,江杰云,唐林洋,何偉強,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基礎新成混凝土有限公司,廣東基礎新世紀混凝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