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電箱的通氣孔自動開閉機構,其技術方案要點是:一種智能電箱的通氣孔自動開閉機構,包括智能電箱本體、設于智能電箱本體內并促進空氣流通的排風扇、開設于智能電箱本體并與排風扇對應的通氣孔、開設于智能電箱本體側壁且遠離通氣孔的進氣孔,若干通氣孔呈環狀排列,智能電箱本體設置有開閉通氣孔的蓋板,蓋板轉動連接于智能電箱本體內側壁,蓋板轉動軸心與若干個通氣孔排列中心呈同心設置,蓋板開設有若干與通氣孔對應的連接孔,智能電箱本體側壁設置有驅動蓋板轉動并實現連接孔與對應的通氣孔連通或分離的驅動電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達到自動開閉通氣孔,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的昆蟲等動物進入智能電箱本體內。
A kind of vent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of intelligent electric box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智能電箱的通氣孔自動開閉機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智能電箱,尤其涉及到一種智能電箱的通氣孔自動開閉機構。
技術介紹
現有的智能電箱都有用于進行降溫并促進空氣流通的排風扇,并且在智能電箱的側壁開設有與排風扇對應的通氣孔3,并且在很多智能電箱是直接安裝于地面。當天氣涼爽時,排風扇不啟動,昆蟲類小動物容易由通氣孔3進入智能電箱能,引起安全隱患。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樣一種結構進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電箱的通氣孔自動開閉機構,達到自動開閉通氣孔,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的昆蟲等動物進入智能電箱本體內。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用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智能電箱的通氣孔自動開閉機構,包括智能電箱本體、設置于智能電箱本體內并促進空氣流通的排風扇、開設于智能電箱本體并與排風扇對應的通氣孔、開設于所述智能電箱本體側壁且遠離通氣孔的進氣孔,若干所述通氣孔呈環狀排列,所述智能電箱本體設置有開閉通氣孔的蓋板,所述蓋板轉動連接于所述智能電箱本體內側壁,所述蓋板轉動軸心與若干個通氣孔排列中心呈同心設置,所述蓋板開設有若干與所述通氣孔對應的連接孔,所述智能電箱本體側壁設置有驅動所述蓋板轉動并實現連接孔與對應的通氣孔連通或分離的驅動電機。本技術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蓋板朝向通氣孔的端面設置有呈環狀的滑塊,所述智能電箱本體開設有供滑塊滑移的滑槽,所述滑塊于所述蓋板呈同心設置。本技術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蓋板側壁設置有外齒環,所述驅動電機輸出軸固定連接有與所述外齒環嚙合的齒輪。本技術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孔側壁鉸接有封堵連接孔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轉動軸向沿連接孔的徑向設置。本技術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封堵板與連接孔鉸接段靠近于連接孔沿蓋板轉動方向的側壁。本技術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孔側壁固定有限制所述封堵板朝向智能電箱本體內腔轉動的限位塊,所述封堵板抵接于所述限位塊時,所述封堵板呈豎直設置。本技術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進氣孔設置有防止雜物進入的濾網。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過驅動電機驅動驅動蓋板轉動,當蓋板轉動一定角度后,連接孔與通氣孔位于同一位置,連接孔與通氣孔連通,從而方便智能電箱本體內的空氣從通氣孔排出,當連接孔與通氣孔分離后,達到蓋板蓋合通氣孔;2)通過滑塊及滑槽可以有效確保蓋板轉動方向,同時可以密封住蓋板與智能電箱本體之間的縫隙;3)當排風扇及驅動電機意外停止工作時,通過封堵板可以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并且當蓋板轉動時,封堵板抵接于智能電箱內壁后朝向蓋板轉動并進入連接孔內,方便蓋板轉動。連接孔側壁固定有限制封堵板朝向智能電箱本體內腔轉動的限位塊,封堵板抵接于限位塊時,封堵板呈豎直設置;4)通過濾網可以過來進入智能電箱本體內腔的空氣,并避免昆蟲類小動物進入。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剖視圖一,用于表現滑塊及滑槽;圖3是圖2的A部放大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剖視圖二,用于表現封堵板。圖中數字所表示的相應部件名稱:1、智能電箱本體;3、通氣孔;4、進氣孔;5、濾網;6、蓋板;7、連接孔;8、驅動電機;9、齒輪;10、外齒環;11、滑塊;12、滑槽;13、封堵板;14、限位塊。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圖示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如圖1至圖4所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智能電箱的通氣孔自動開閉機構,包括智能電箱本體1、安裝于智能電箱本體1內并促進空氣流通的排風扇、若干開設于智能電箱本體1并與排風扇對應的通氣孔3、開設于智能電箱本體1側壁且遠離通氣孔3的進氣孔4;其中若干通氣孔3呈環狀排列,并且在進氣孔4位置安裝有濾網5,通過濾網5可以過來進入智能電箱本體1內腔的空氣,并避免昆蟲類小動物進入。智能電箱本體1轉動連接有開閉通氣孔3的蓋板6,蓋板6轉動軸心與若干個通氣孔3排列中心呈同心設置,并且蓋板6開設有若干與通氣孔3對應的連接孔7,智能電箱本體1側壁安裝有驅動蓋板6轉動并實現連接孔7與對應的通氣孔3連通或分離的驅動電機8,驅動電機8可以為伺服電機,并且驅動電機8輸出軸固定連接有齒輪9,且蓋板6側壁固定連接有外齒環10,外齒環10與齒輪9相嚙合。這樣通過驅動電機8驅動驅動蓋板6轉動,當蓋板6轉動一定角度后,連接孔7與通氣孔3位于同一位置,連接孔7與通氣孔3連通,從而方便智能電箱本體1內的空氣從通氣孔3排出,當連接孔7與通氣孔3分離后,達到蓋板6蓋合通氣孔3。蓋板6朝向通氣孔3的端面固定連接有呈環狀的滑塊11,滑塊11與所述蓋板6呈同心設置,智能電箱本體1開設有供滑塊11滑移的滑槽12,通過滑塊11及滑槽12可以有效確保蓋板6轉動方向,同時可以密封住蓋板6與智能電箱本體1之間的縫隙。為了避免排風扇及驅動電機8意外停止工作時連接孔7與通氣孔3連通,連接孔7側壁鉸接有封堵連接孔7的封堵板13,封堵板13轉動軸向沿連接孔7的徑向設置,并且封堵板13與連接孔7鉸接段靠近于連接孔7沿蓋板6轉動方向的側壁。這樣當排風扇及驅動電機8意外停止工作時,通過封堵板13可以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并且當蓋板6轉動時,封堵板13抵接于智能電箱內壁后朝向蓋板6轉動并進入連接孔7內,方便蓋板6轉動。連接孔7側壁固定有限制封堵板13朝向智能電箱本體1內腔轉動的限位塊14,封堵板13抵接于限位塊14時,封堵板13呈豎直設置。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智能電箱的通氣孔自動開閉機構,包括智能電箱本體(1)、設置于智能電箱本體(1)內并促進空氣流通的排風扇、開設于智能電箱本體(1)并與排風扇對應的通氣孔(3)、開設于所述智能電箱本體(1)側壁且遠離通氣孔(3)的進氣孔(4),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通氣孔(3)呈環狀排列,所述智能電箱本體(1)設置有開閉通氣孔(3)的蓋板(6),所述蓋板(6)轉動連接于所述智能電箱本體(1)內側壁,所述蓋板(6)轉動軸心與若干個通氣孔(3)排列中心呈同心設置,所述蓋板(6)開設有若干與所述通氣孔(3)對應的連接孔(7),所述智能電箱本體(1)側壁設置有驅動所述蓋板(6)轉動并實現連接孔(7)與對應的通氣孔(3)連通或分離的驅動電機(8)。/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電箱的通氣孔自動開閉機構,包括智能電箱本體(1)、設置于智能電箱本體(1)內并促進空氣流通的排風扇、開設于智能電箱本體(1)并與排風扇對應的通氣孔(3)、開設于所述智能電箱本體(1)側壁且遠離通氣孔(3)的進氣孔(4),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通氣孔(3)呈環狀排列,所述智能電箱本體(1)設置有開閉通氣孔(3)的蓋板(6),所述蓋板(6)轉動連接于所述智能電箱本體(1)內側壁,所述蓋板(6)轉動軸心與若干個通氣孔(3)排列中心呈同心設置,所述蓋板(6)開設有若干與所述通氣孔(3)對應的連接孔(7),所述智能電箱本體(1)側壁設置有驅動所述蓋板(6)轉動并實現連接孔(7)與對應的通氣孔(3)連通或分離的驅動電機(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電箱的通氣孔自動開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6)朝向通氣孔(3)的端面設置有呈環狀的滑塊(11),所述智能電箱本體(1)開設有供滑塊(11)滑移的滑槽(12),所述滑塊(11)于所述蓋板(6)呈同心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繼明,王宏強,李靜,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明源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