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包括移動終端本體、蓄電池、光伏板、磁貼和充電頭,所述移動終端本體的外側貼合安裝有外殼,且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滑槽,并且外殼的下方安裝有導電頭,所述導電頭的上方電性連接有蓄電池,所述外殼的頂部設置有連接軸,且連接軸的上方連接有第一翻蓋板,并且第一翻蓋板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二翻蓋板,所述第二翻蓋板和第一翻蓋板的表面均安裝有光伏板,且光伏板與蓄電池之間為電性連接,所述外殼的后側設置有后殼,且后殼的表面開設有后槽。該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方便在保護移動終端的同時進行充電,同時方便對整體進行支撐和對光伏板進行收納。
An intelligent terminal shell protection device with charging function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
本技術涉及智能終端
,具體為一種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
技術介紹
智能終端是指可以承載軟件的硬件,通過智能終端,可以與計算機等硬件連接進行數據的傳輸和交換,智能終端通常需要使用到保護殼對其進行防護。目前市場上的一些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1)通常只是一個防護殼體,不具備充電、儲存電能以及利用自然能對電能進行儲存的的功能,不便于在對智能終端側邊進行保護的同時對進行充電;(2)一些智能終端殼體殼不便于進行支撐,需要在智能終端背部增加支架,使用比較麻煩。所以我們提出了一種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以便于解決上述中提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提出的目前市場上一些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不便于在保護的同時進行充電,而且不便于對智能終端進行支撐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包括移動終端本體、蓄電池、光伏板、磁貼和充電頭,所述移動終端本體的外側貼合安裝有外殼,且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滑槽,并且外殼的下方安裝有導電頭,所述導電頭的上方電性連接有蓄電池,所述外殼的頂部設置有連接軸,且連接軸的上方連接有第一翻蓋板,并且第一翻蓋板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二翻蓋板,所述第二翻蓋板和第一翻蓋板的表面均安裝有光伏板,且光伏板與蓄電池之間為電性連接,所述外殼的后側設置有后殼,且后殼的表面開設有后槽,并且后槽內部的上方轉動鏈接有連桿,所述連桿左右兩側的下方固定安裝有橡膠板,所述后殼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卡塊,且卡塊的表面粘貼連接有橡膠塞,所述后殼的下方安裝有充電頭,所述連桿左右兩側的下方連接有支撐桿,且支撐桿的末端設置有磁貼。優選的,所述移動終端本體與外殼之間為可拆卸連接,所述滑槽對稱分布在外殼中軸線的左右兩側。優選的,所述第二翻蓋板在第一翻蓋板的左右兩側呈對稱狀分布,且第一翻蓋板的尺寸和第二翻蓋板的尺寸相同,所述光伏板在第一翻蓋板和第二翻蓋板的后表面等間距分布。優選的,所述后殼與外殼之間為可拆卸連接,且外殼的寬度小于后殼的寬度,并且后殼的后表面與連桿的后表面和支撐桿的后表面均在同一平面上。優選的,所述支撐桿對稱固定在連桿的左右兩側,且支撐桿的長度小于后槽的長度,并且后槽的寬度等于連桿和支撐桿的直徑。優選的,所述橡膠塞的表面為弧面,且橡膠塞在卡塊上等間距分布,并且橡膠塞的寬度和卡塊的寬度之和大于滑槽的寬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1)在裝置上設置有可存儲多個這個光伏板的外殼,可以通過多個光伏板更高效的對外殼內部的蓄電池進行充電,方便后續智能終端和內部的蓄電池進行充電,提升了裝置的使用效果;(2)在裝置外殼的后側設置有可拆卸的后殼,方便對光伏板進行收納,減小空間占用,同時可以保證收納后的后殼可以緊貼外殼,裝置后側的支架方便對移動終端進行支撐,同時收納進后殼內同樣不占用空間,提升了裝置的實用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整體展開后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移動終端本體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后殼與外殼連接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后殼仰剖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后殼正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連桿側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移動終端本體;2、外殼;3、滑槽;4、導電頭;5、蓄電池;6、連接軸;7、第一翻蓋板;8、第二翻蓋板;9、光伏板;10、后殼;11、后槽;12、連桿;13、支撐桿;14、磁貼;15、橡膠板;16、卡塊;17、橡膠塞;18、充電頭。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6,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包括移動終端本體1、外殼2、滑槽3、導電頭4、蓄電池5、連接軸6、第一翻蓋板7、第二翻蓋板8、光伏板9、后殼10、后槽11、連桿12、支撐桿13、磁貼14、橡膠板15、卡塊16、橡膠塞17和充電頭18,移動終端本體1的外側貼合安裝有外殼2,且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滑槽3,并且外殼2的下方安裝有導電頭4,導電頭4的上方電性連接有蓄電池5,外殼2的頂部設置有連接軸6,且連接軸6的上方連接有第一翻蓋板7,并且第一翻蓋板7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二翻蓋板8,第二翻蓋板8和第一翻蓋板7的表面均安裝有光伏板9,且光伏板9與蓄電池5之間為電性連接,外殼2的后側設置有后殼10,且后殼10的表面開設有后槽11,并且后槽11內部的上方轉動鏈接有連桿12,連桿12左右兩側的下方固定安裝有橡膠板15,后殼10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卡塊16,且卡塊16的表面粘貼連接有橡膠塞17,后殼10的下方安裝有充電頭18,連桿12左右兩側的下方連接有支撐桿13,且支撐桿13的末端設置有磁貼14。移動終端本體1與外殼2之間為可拆卸連接,滑槽3對稱分布在外殼2中軸線的左右兩側,而且移動終端本體1與外殼2之間緊密貼合,可以通過滑槽3對后殼10進行拆卸和安裝。第二翻蓋板8在第一翻蓋板7的左右兩側呈對稱狀分布,且第一翻蓋板7的尺寸和第二翻蓋板8的尺寸相同,光伏板9在第一翻蓋板7和第二翻蓋板8的后表面等間距分布,可以通過折疊式的翻蓋板對通過陽光進行更高效的儲存電能,保護移動終端本體1的同時可以進行充電。后殼10與外殼2之間為可拆卸連接,且外殼2的寬度小于后殼10的寬度,并且后殼10的后表面與連桿12的后表面和支撐桿13的后表面均在同一平面上,后殼10用于收納第二翻蓋板8和第一翻蓋板7,減小裝置的空間占用。支撐桿13對稱固定在連桿12的左右兩側,且支撐桿13的長度小于后槽11的長度,并且后槽11的寬度等于連桿12和支撐桿13的直徑,方便對支撐桿13進行展開,支撐桿13底部的橡膠板15用于增大摩擦力。橡膠塞17的表面為弧面,且橡膠塞17在卡塊16上等間距分布,并且橡膠塞17的寬度和卡塊16的寬度之和大于滑槽3的寬度,卡塊16的寬度小于滑槽3的寬度,使得后殼10可以緊貼外殼2。工作原理:在使用該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時,如圖1-3所示,通過連接軸6打開第一翻蓋板7,同時展開左右兩側的第二翻蓋板8,并將第一翻蓋板7和第二翻蓋板8翻到外殼2的前側,通過光伏板9對蓄電池5進行充電,需要收納時,按照上述相反步驟將第一翻蓋板7和第二翻蓋板8收納進外殼2中;如圖2-6所示,將第一翻蓋板7和第二翻蓋板8收納好后,將后殼10上推,卡塊16和橡膠塞17在滑槽3內滑動的過程中,橡膠塞17受到擠壓,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包括移動終端本體(1)、蓄電池(5)、光伏板(9)、磁貼(14)和充電頭(18),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本體(1)的外側貼合安裝有外殼(2),且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滑槽(3),并且外殼(2)的下方安裝有導電頭(4),所述導電頭(4)的上方電性連接有蓄電池(5),所述外殼(2)的頂部設置有連接軸(6),且連接軸(6)的上方連接有第一翻蓋板(7),并且第一翻蓋板(7)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二翻蓋板(8),所述第二翻蓋板(8)和第一翻蓋板(7)的表面均安裝有光伏板(9),且光伏板(9)與蓄電池(5)之間為電性連接,所述外殼(2)的后側設置有后殼(10),且后殼(10)的表面開設有后槽(11),并且后槽(11)內部的上方轉動鏈接有連桿(12),所述連桿(12)左右兩側的下方固定安裝有橡膠板(15),所述后殼(10)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卡塊(16),且卡塊(16)的表面粘貼連接有橡膠塞(17),所述后殼(10)的下方安裝有充電頭(18),所述連桿(12)左右兩側的下方連接有支撐桿(13),且支撐桿(13)的末端設置有磁貼(14)。/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包括移動終端本體(1)、蓄電池(5)、光伏板(9)、磁貼(14)和充電頭(18),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本體(1)的外側貼合安裝有外殼(2),且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滑槽(3),并且外殼(2)的下方安裝有導電頭(4),所述導電頭(4)的上方電性連接有蓄電池(5),所述外殼(2)的頂部設置有連接軸(6),且連接軸(6)的上方連接有第一翻蓋板(7),并且第一翻蓋板(7)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二翻蓋板(8),所述第二翻蓋板(8)和第一翻蓋板(7)的表面均安裝有光伏板(9),且光伏板(9)與蓄電池(5)之間為電性連接,所述外殼(2)的后側設置有后殼(10),且后殼(10)的表面開設有后槽(11),并且后槽(11)內部的上方轉動鏈接有連桿(12),所述連桿(12)左右兩側的下方固定安裝有橡膠板(15),所述后殼(10)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卡塊(16),且卡塊(16)的表面粘貼連接有橡膠塞(17),所述后殼(10)的下方安裝有充電頭(18),所述連桿(12)左右兩側的下方連接有支撐桿(13),且支撐桿(13)的末端設置有磁貼(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充電功能的智能終端殼體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本體(1)與外殼(2)之間為可拆卸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葛超,榮靜,鮑雪,孫瑀擎,楊桐,郭遲,陳禹竺,
申請(專利權)人:鹽城吉大智能終端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