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呼吸內科護理用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呼吸內科肺活量訓練裝置,包括吹氣管、吹氣罩、端蓋、調節氣筒,所述吹氣管的左端螺接固定有吹氣罩,排氣管的端部螺接固定有端蓋,所述吹氣管內滑動套有吹氣活塞,吹氣活塞與吹氣管的右端端部之間設有壓縮彈簧,所述吹氣管的右端管壁上側螺接連通有調節氣筒。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設計合理,通過對吹氣管內吹氣使吹氣活塞移動,可進行肺活量的訓練,可通過壓縮彈簧的彈性阻力或吹氣管內壓強的變化對患者的吹氣進行阻擋,從而加大吹氣的力度,增大對對患者呼吸肌的力量和胸廓的擴張進行訓練,使用簡單方便,體積小便于攜帶,實用性強。
A lung capacity training device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呼吸內科肺活量訓練裝置
本技術涉及呼吸內科護理用具
,尤其是一種呼吸內科肺活量訓練裝置。
技術介紹
呼吸內科的患者通常為肺部、氣管、支氣管等器官引發的病癥,對于這些病癥進行長期治療后,會對患者的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肺部病癥患者經手術或長期用藥后,會導致患者的肺活量降低,因而呼吸內科患者經長期治療后通常需要進行肺活量進行訓練,來對患者呼吸肌的力量和胸廓的擴張進行訓練,因而需要一種呼吸內科肺活量訓練裝置來鍛煉患者的肺活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提供一種呼吸內科肺活量訓練裝置。通過對吹氣管內吹氣使吹氣活塞移動,可進行肺活量的訓練,可通過壓縮彈簧的彈性阻力或吹氣管內壓強的變化對患者的吹氣進行阻擋,從而加大吹氣的力度,增大對對患者呼吸肌的力量和胸廓的擴張進行訓練,使用簡單方便,體積小便于攜帶,實用性強。本技術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呼吸內科肺活量訓練裝置,包括吹氣管、吹氣罩、端蓋、調節氣筒,所述吹氣管的左端螺接固定有吹氣罩,吹氣罩的中心處設有吹氣孔且其與吹氣管的管腔相連通,吹氣管的右端固定連通有排氣管且其管徑為排氣管管徑的兩倍,排氣管的端部螺接固定有端蓋,所述吹氣管內滑動套有吹氣活塞,吹氣活塞與吹氣管的右端端部之間設有壓縮彈簧,所述吹氣管的右端管壁上側螺接連通有調節氣筒,調節氣筒內滑動套有調節活塞,調節活塞的頂面中部固定連接有軸承,調節氣筒的上端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內螺接固定有T形銷,T形銷的下端固定套在軸承內。使用時,吹氣罩可罩在嘴上,便于向吹氣管內吹氣,患者初始訓練時,可將端蓋打開,使吹氣管內氣壓與外界相同,嘴對著吹氣罩向吹氣管內吹氣,使吹氣活塞右移,壓縮彈簧會給予吹氣活塞向左的彈性阻力,從而阻擋患者向吹氣管內吹氣,從而改變患者的呼氣力度,對患者的呼吸肌的力量和胸廓的擴張進行訓練,患者用此方法鍛煉一段時間后,可加大鍛煉力度,可將端蓋螺接固定在排氣管上,使患者吹氣時,除壓縮彈簧給予阻力外,吹氣活塞右側吹氣管內的氣體壓縮也會給予吹氣活塞一定的阻力,可更加增大患者吹氣的阻力,加大患者肺活量的訓練強度,訓練時,吹氣管的管徑為排氣管管徑的兩倍,可防止吹氣活塞被壓縮彈簧彈性左推出吹氣管,可防止吹氣活塞碰傷患者嘴部,T形銷旋轉上提或下壓時,可帶動調節活塞上移或下降,使調節氣筒從吹氣管內吸氣或向吹氣管內充氣壓縮,從而可在排氣管固定有端蓋進行訓練時,對排氣管內的壓強進行調節,可減小或增加吹氣管內的壓強,從而減小或增加吹氣時的阻力,從而可使患者循序漸進的進行肺活量的鍛煉。所述吹氣管為透明PVC塑料材質制成且其管壁上設有刻度線。設有刻度線,可清楚的觀看每次吹氣時吹氣活塞的移動距離。所述吹氣管的管壁上下兩側對稱固定有弧形的橡膠握柄。上下均設有橡膠握柄,便于手持吹氣管進行吹氣。本技術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結構設計合理,通過對吹氣管內吹氣使吹氣活塞移動,可進行肺活量的訓練,可通過壓縮彈簧的彈性阻力或吹氣管內壓強的變化對患者的吹氣進行阻擋,從而加大吹氣的力度,增大對對患者呼吸肌的力量和胸廓的擴張進行訓練,使用簡單方便,體積小便于攜帶,實用性強。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技術做以下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技術包括吹氣管7、吹氣罩1、端蓋9、調節氣筒10,所述吹氣管7的左端螺接固定有吹氣罩1,吹氣罩1的中心處設有吹氣孔2且其與吹氣管7的管腔相連通,吹氣管7的右端固定連通有排氣管8且其管徑為排氣管8管徑的兩倍,排氣管8的端部螺接固定有端蓋9,所述吹氣管7內滑動套有吹氣活塞3,吹氣活塞3與吹氣管7的右端端部之間設有壓縮彈簧5,所述吹氣管7的右端管壁上側螺接連通有調節氣筒10,調節氣筒10內滑動套有調節活塞11,調節活塞11的頂面中部固定連接有軸承12,調節氣筒10的上端設有螺紋孔14,螺紋孔14內螺接固定有T形銷13,T形銷13的下端固定套在軸承12內。使用時,吹氣罩1可罩在嘴上,便于向吹氣管7內吹氣,患者初始訓練時,可將端蓋9打開,使吹氣管7內氣壓與外界相同,嘴對著吹氣罩1向吹氣管7內吹氣,使吹氣活塞3右移,壓縮彈簧5會給予吹氣活塞3向左的彈性阻力,從而阻擋患者向吹氣管7內吹氣,從而改變患者的呼氣力度,對患者的呼吸肌的力量和胸廓的擴張進行訓練,患者用此方法鍛煉一段時間后,可加大鍛煉力度,可將端蓋9螺接固定在排氣管8上,使患者吹氣時,除壓縮彈簧5給予阻力外,吹氣活塞3右側吹氣管7內的氣體壓縮也會給予吹氣活塞3一定的阻力,可更加增大患者吹氣的阻力,加大患者肺活量的訓練強度,訓練時,吹氣管7的管徑為排氣管8管徑的兩倍,可防止吹氣活塞3被壓縮彈簧5彈性左推出吹氣管7,可防止吹氣活塞3碰傷患者嘴部,T形銷13旋轉上提或下壓時,可帶動調節活塞11上移或下降,使調節氣筒10從吹氣管7內吸氣或向吹氣管7內充氣壓縮,從而可在排氣管8固定有端蓋9進行訓練時,對排氣管8內的壓強進行調節,可減小或增加吹氣管7內的壓強,從而減小或增加吹氣時的阻力,而T形銷13螺接在螺紋孔14內,吹氣時T形銷13不會移動,使用簡單方便,可使患者循序漸進的進行肺活量的鍛煉。本實施例中,所述吹氣管7為透明PVC塑料材質制成且其管壁上設有刻度線6。設有刻度線6,可清楚的觀看每次吹氣時吹氣活塞3的移動距離。本實施例中,所述吹氣管7的管壁上下兩側對稱固定有弧形的橡膠握柄4。上下均設有橡膠握柄4,便于手持吹氣管7進行吹氣。患者初始訓練時,可將端蓋9打開,使吹氣管7內氣壓與外界相同,嘴對著吹氣罩1向吹氣管7內吹氣,使吹氣活塞3右移,對患者的呼吸肌的力量和胸廓的擴張進行訓練,吹完氣后,嘴移開吹氣罩1,吹氣活塞在壓縮彈簧5的作用下復位,吸氣后重新罩上吹氣罩1進行吹氣,重復進行訓練,患者用此方法鍛煉一段時間后,可加大鍛煉力度,可將端蓋9螺接固定在排氣管8上,使患者吹氣時,除壓縮彈簧5給予阻力外,吹氣活塞3右側吹氣管7內的氣體壓縮也會給予吹氣活塞3一定的阻力,可更加增大患者吹氣的阻力,加大患者肺活量的訓練強度,訓練時,可通過T形銷13旋轉上提或下壓時,帶動調節活塞11上移或下降,使調節氣筒10從吹氣管7內吸氣或向吹氣管7內充氣壓縮,從而減小或增加吹氣管7內的壓強,從而減小或增加吹氣時的阻力,從而可使患者循序漸進的進行肺活量的鍛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呼吸內科肺活量訓練裝置,包括吹氣管、吹氣罩、端蓋、調節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氣管的左端螺接固定有吹氣罩,吹氣罩的中心處設有吹氣孔且其與吹氣管的管腔相連通,吹氣管的右端固定連通有排氣管且其管徑為排氣管管徑的兩倍,排氣管的端部螺接固定有端蓋,所述吹氣管內滑動套有吹氣活塞,吹氣活塞與吹氣管的右端端部之間設有壓縮彈簧,所述吹氣管的右端管壁上側螺接連通有調節氣筒,調節氣筒內滑動套有調節活塞,調節活塞的頂面中部固定連接有軸承,調節氣筒的上端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內螺接固定有T形銷,T形銷的下端固定套在軸承內。/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呼吸內科肺活量訓練裝置,包括吹氣管、吹氣罩、端蓋、調節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氣管的左端螺接固定有吹氣罩,吹氣罩的中心處設有吹氣孔且其與吹氣管的管腔相連通,吹氣管的右端固定連通有排氣管且其管徑為排氣管管徑的兩倍,排氣管的端部螺接固定有端蓋,所述吹氣管內滑動套有吹氣活塞,吹氣活塞與吹氣管的右端端部之間設有壓縮彈簧,所述吹氣管的右端管壁上側螺接連通有調節氣筒,調節氣筒內滑動套有調節活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朋朋,李慧敏,
申請(專利權)人:王朋朋,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