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升降檢測試管架,包括安裝架和調節架,述調節架的左右方均設置有安裝架,調節架的左右側均開設有安裝凹槽,所述安裝架上相對應調節架上的安裝凹槽的側面也均開設有安裝凹槽,安裝凹槽的前后側壁上均開設有調節槽和旋轉孔,調節架與安裝架之間均設置有放置板與底板,放置板的前后側壁上分別固定四個相同的螺桿,底板的前后側壁上分別固定有四個相同的旋轉桿,所述放置板上均開設有放置孔,所述底板設置在放置板的下方,底板的上端相對于應放置孔的位置均開設有定位弧形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放置板、安裝凹槽、螺桿、調節槽、底板和調節螺母,解決了檢測試管架中其不具備方便攜帶的功能以及不具備殼升降調節的功能的問題。
A lifting test tube rack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可升降檢測試管架
本技術涉及醫藥檢測及試驗相關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可升降檢測試管架。
技術介紹
試管架是用來收納和固定試管的工具,由于醫院經常需要進行液體采集,采集需要使用到大量的試管,因此試管架在醫院被頻繁的使用,試管架中附有相應數目的小木柱和小孔,可將試管豎放在小孔,目前,現有的檢測試管架中其不具備方便攜帶的功能以及不具備殼升降調節的功能等不足,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升降檢測試管架,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升降檢測試管架,包括安裝架和調節架,所述調節架的左右方均設置有安裝架,所述調節架的左右側均開設有安裝凹槽,所述安裝架上相對應調節架上的安裝凹槽的側面也均開設有安裝凹槽,所述安裝凹槽的前后側壁上均開設有調節槽和旋轉孔,所述調節架與安裝架之間均設置有放置板與底板,所述放置板的前后側壁上分別固定四個相同的螺桿,所述底板的前后側壁上分別固定有四個相同的旋轉桿;所述放置板上均開設有放置孔,所述底板設置在放置板的下方,所述底板的上端相對于應放置孔的位置均開設有定位弧形槽;旋轉孔設置在調節槽的下方,所述放置板的左右端分別設置在相對應的安裝凹槽內,所述調節槽與螺桿的位置一致。優選的,所述螺桿分別設置在相對應的調節槽內,所述螺桿穿過調節槽,且螺桿穿過調節槽的一端均設置有調節螺母。優選的,所述底板的左右端分別設置在相對應的安裝凹槽內,所述旋轉桿的位置與旋轉孔的位置一致,所述旋轉桿與相對應的旋轉孔活動連接。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升降檢測試管架,具備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通過設置放置板、安裝凹槽和底板,在試管架不使用時,試管架的體積過大,因此不方便攜帶,為了將試管架的體積減小,需要將螺桿上的調節螺母擰松,將安裝架向調節架的方向旋轉移動,從而使得放置板通過螺桿在調節槽內旋轉,同時底板通過旋轉桿在旋轉孔內旋轉,當放置板旋轉到豎直,底板與放置板相接觸后,停止旋轉,再將調節螺母擰緊,防止自動轉動,從而達到減小試管架,使得試管架便于攜帶,解決了檢測試管架中其不具備方便攜帶的功能的問題,同時具備便于操作的好處;(2)本技術通過設置螺桿、調節槽和調節螺母,由于放置板與底板之間的距離無法進行升降調節,因此只能放置一些特定的試管,無法根據試管的長短進行調節,為了提高試管架的實用性,通過將螺桿上的調節螺母擰松,再將螺桿在調節槽內上下移動,從而使得放置板在安裝凹槽內上下移動,從而使得升降放置板的作用,放置板的升降調節完成后,再將螺桿上的調節螺母擰緊,防止螺桿在調節槽內向下滑動,解決了檢測試管架中不具備殼升降調節的功能的問題,同時具備結構簡單,便于安裝的好處。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圖的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圖的俯視結構圖。圖3為本技術圖的前視結構圖。圖中附圖標記為:1、安裝架;2、放置板;3、調節架;4、放置孔;5、安裝凹槽;6、螺桿;7、旋轉桿;8、調節槽;9、底板;10、定位弧形槽;11、旋轉孔;12、調節螺母。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3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可升降檢測試管架,包括安裝架1和調節架3,調節架3的左右方均設置有安裝架1,調節架3的左右側均開設有安裝凹槽5,安裝架1上相對應調節架3上的安裝凹槽5的側面也均開設有安裝凹槽5,通過安裝凹槽5使得放置板2與底板9在旋轉折疊后放置在安裝凹槽5內,安裝凹槽5的前后側壁上均開設有調節槽8和旋轉孔11,調節架3與安裝架1之間均設置有放置板2與底板9,放置板2的前后側壁上分別固定四個相同的螺桿6,螺桿6能夠在調節槽8內旋轉或升降,底板9的前后側壁上分別固定有四個相同的旋轉桿7,旋轉桿7能在旋轉孔11內旋轉。進一步,放置板2上均開設有放置孔4,底板9設置在放置板2的下方,底板9的上端相對于應放置孔4的位置均開設有定位弧形槽10,由于定位弧形槽10在底板9上不是中空,同時放置孔4在放置板2上處于中空,因此將試管穿過放置孔4放置在定位弧形槽10內,使得試管的位置更加的穩定。進一步,旋轉孔11設置在調節槽8的下方,放置板2的左右端分別設置在相對應的安裝凹槽5內,通過將放置板2的兩端放置在安裝凹槽5內,使得放置板2下旋轉或升降的過程中位置不會出現偏移的情況,調節槽8與螺桿6的位置一致。進一步,螺桿6分別設置在相對應的調節槽8內,螺桿6穿過調節槽8,且螺桿6穿過調節槽8的一端均設置有調節螺母12,通過調節螺母12的擰松,使得旋轉桿7能在調節槽8內活動,進而達到旋轉放置板2或升降放置板2。進一步,底板9的左右端分別設置在相對應的安裝凹槽5內,旋轉桿7的位置與旋轉孔11的位置一致,通過將底板9放置在安裝凹槽5內,使得底板9在安裝凹槽5內旋轉時位置得到限制,旋轉桿7與相對應的旋轉孔11活動連接,通過旋轉桿7在旋轉孔11內旋轉,進而達到底板9在安裝凹槽5內旋轉。工作原理:本技術在使用時,將螺桿6上的調節螺母12擰松,使得螺桿6能夠在調節槽8內旋轉,因此放置板2能在安裝凹槽5內活動,由于底板9上的旋轉桿7能在旋轉孔11內旋轉,因此底板9能夠在安裝凹槽5內活動旋轉,當需要折疊試管架進行攜帶時,將放置板2在調節架3上的安裝凹槽5內旋轉,使得放置板2呈豎直,再將底板9在調節架3上的安裝凹槽5內旋轉,當底板9觸碰到放置板2時停止旋轉,再將螺桿6上的調節螺母12擰緊,當需要升降放置板2時,將螺桿6上的調節螺母12擰松,通過上下移動螺桿6,進而帶動放置板2在安裝凹槽5內上下移動,需要使用試管架時,將放置板2與底板9之間的高度調節好,再將試管放置在放置孔4內,試管的下端穿過放置孔4放置在底板9上端的定位弧形槽10內,再將調節螺母12擰緊。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可升降檢測試管架,包括安裝架(1)和調節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架(3)的左右方均設置有安裝架(1),所述調節架(3)的左右側均開設有安裝凹槽(5),所述安裝架(1)上相對應調節架(3)上的安裝凹槽(5)的側面也均開設有安裝凹槽(5),所述安裝凹槽(5)的前后側壁上均開設有調節槽(8)和旋轉孔(11),所述調節架(3)與安裝架(1)之間均設置有放置板(2)與底板(9),所述放置板(2)的前后側壁上分別固定四個相同的螺桿(6),所述底板(9)的前后側壁上分別固定有四個相同的旋轉桿(7);所述放置板(2)上均開設有放置孔(4),所述底板(9)設置在放置板(2)的下方,所述底板(9)的上端相對于應放置孔(4)的位置均開設有定位弧形槽(10);所述旋轉孔(11)設置在調節槽(8)的下方,所述放置板(2)的左右端分別設置在相對應的安裝凹槽(5)內,所述調節槽(8)與螺桿(6)的位置一致。/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升降檢測試管架,包括安裝架(1)和調節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架(3)的左右方均設置有安裝架(1),所述調節架(3)的左右側均開設有安裝凹槽(5),所述安裝架(1)上相對應調節架(3)上的安裝凹槽(5)的側面也均開設有安裝凹槽(5),所述安裝凹槽(5)的前后側壁上均開設有調節槽(8)和旋轉孔(11),所述調節架(3)與安裝架(1)之間均設置有放置板(2)與底板(9),所述放置板(2)的前后側壁上分別固定四個相同的螺桿(6),所述底板(9)的前后側壁上分別固定有四個相同的旋轉桿(7);所述放置板(2)上均開設有放置孔(4),所述底板(9)設置在放置板(2)的下方,所述底板(9)的上端相對于應放置孔(4)的位置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黎,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科利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