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力工程用散熱電力設備,涉及電力工程設備領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內部設置有放置倉,且放置倉的內部安裝有第一風扇,所述底座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過濾網,且底座的頂端連接有箱體,所述箱體的底端連接有通風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有底座、第二風扇和通風板,使得裝置的進氣方式由空氣的自然流動改為由第二風扇向電器直接吹風,加快了箱體內空氣的流通,增強了裝置的散熱效率,減小了電器損壞的機率,通過設置有導熱板、導熱管、散熱片和第二風扇,當電器的功率較大,產生的熱量過高時熱量依次通過導熱板、導熱管、散熱片進行傳導,使得裝置的散熱方式為風冷和熱傳導相結合的散熱方式,增強了裝置的散熱效果。
A kind of heat dissipating power equipment for Power Engineering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力工程用散熱電力設備
本技術涉及電力工程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電力工程用散熱電力設備。
技術介紹
散熱電力設備是按電氣接線要求將開關設備、測量儀表、保護電器和輔助設備組裝在封閉或半封閉金屬柜中或屏幅上,其布置應滿足電力系統正常運行的要求,便于檢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圍設備的安全。傳統的散熱電力設備未設置有進氣吹風裝置,使得電器工作時只通過空氣自然的流動進行散熱,使得裝置的散熱效果較差,增加了電機損壞的機率,現有的電柜散熱效果多為單一的風冷散熱,當電器功率較大產生的熱量過高時難以達到良好的散熱效果,使得箱體內的溫度難以排出,電器在高溫情況下工作時易損壞,增加了危險系數,現有的電器柜將通風口設置在電器柜的兩側,側面的通風口在吸入空氣時易攜帶大量的灰塵,使得電器柜內的電器易損壞,導致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傳統的散熱電力設備未設置有進氣吹風裝置,增加了電機損壞的機率,現有的電柜散熱效果多為單一的風冷散熱,電器在高溫情況下工作時易損壞,增加了危險系數,現有的電器柜將通風口設置在電器柜的兩側,使得電器柜內的電器易損壞,導致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的問題,提供一種電力工程用散熱電力設備。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力工程用散熱電力設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內部設置有放置倉,且放置倉的內部安裝有第一風扇,所述底座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過濾網,且底座的頂端連接有箱體,所述箱體的底端連接有通風板,且箱體的內部安裝有導熱板,所述導熱板的內部設置有導熱管,且導熱管的外側連接有散熱片,所述散熱片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風扇,所述箱體的一端設置有通風口,且通風口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過濾網。優選地,所述第一風扇的數量為三組,三組所述第一風扇等距分布在放置倉的內部。優選地,所述第一過濾網的數量為兩組,兩組所述第一過濾網關于底座縱向中軸線對稱設置,所述第一過濾網由竹炭纖維材質構成。優選地,所述第二風扇的數量為兩組,兩組所述第二風扇關于導熱板橫向中軸線對稱設置。優選地,所述導熱管的數量為四組,四組所述導熱管等距分布在導熱板的內部。優選地,所述箱體一側設置有箱門,且箱門與箱體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所述箱門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把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種電力工程用散熱電力設備通過設置有底座、風扇和通風板,使得裝置的進氣方式由空氣的自然流動改為由風扇向電器直接吹風,加快了箱體內空氣的流通,增強了裝置的散熱效率,減小了電器損壞的機率,通過設置有導熱板、導熱管、散熱片和第二風扇,當電器的功率較大,產生的熱量過高時熱量依次通過導熱板、導熱管、散熱片進行傳導,使得裝置的散熱方式為風冷和熱傳導相結合的散熱方式,增強了裝置的散熱效果,保障了電器的運行環境,通過設置有第一過濾網、底座和通風板,使得裝置兩側進風改為底端進風,且進入的空氣通過第一過濾網使得空氣中攜帶的灰塵被阻擋,減少了裝置內的灰塵積累,降低了電器損壞的機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爆炸圖;圖2為本技術的導熱板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剖視圖。圖中:1、底座;2、放置倉;3、第一過濾網;4、第一風扇;5、箱體;6、通風板;7、導熱板;8、導熱管;9、散熱片;10、第二風扇;11、通風口;12、第二過濾網;13、轉軸;14、箱門;15、把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的第一風扇4和第二風扇10(型號為DHBFG)均可在市場或者私人訂購所得。請參閱圖1-3,一種電力工程用散熱電力設備,包括底座1,底座1的內部設置有放置倉2,且放置倉2的內部安裝有第一風扇4,底座1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過濾網3,且底座1的頂端連接有箱體5,箱體5的底端連接有通風板6,且箱體5的內部安裝有導熱板7,導熱板7的內部設置有導熱管8,且導熱管8的外側連接有散熱片9,散熱片9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風扇10,箱體5的一端設置有通風口11,且通風口11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過濾網12。在本實施例中:通過三組第一風扇4對箱體5內進行吹風,加快了箱體5內空氣的流通速度,增強了裝置的散熱效率,通過將電器的散熱面與導熱板7貼合安裝,使得裝置的散熱方式為風冷散熱與熱傳導散熱相結合,當電器超負荷運行時,產生的熱量能更好的進行傳導。請著重參閱圖1和圖3,第一風扇4的數量為三組,三組第一風扇4等距分布在放置倉2的內部,加快了箱體5內部空氣流通速度,增強了裝置的散熱效果,第一過濾網3的數量為兩組,兩組第一過濾網3關于底座1縱向中軸線對稱設置,第一過濾網3由竹炭纖維材質構成,使得空氣中的灰塵被第一過濾網3攔截,箱體5一側設置有箱門14,且箱門14與箱體5通過轉軸13轉動連接,箱門14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把手15,保護裝置內的電器,防止電器受到外力的損壞。請著重參閱圖2,第二風扇10的數量為兩組,兩組第二風扇10關于導熱板7橫向中軸線對稱設置,增加了導熱裝置的散熱面積,導熱管8的數量為四組,四組導熱管8等距分布在導熱板7的內部,提高了導熱管8的熱傳導效率,增強了裝置的散熱性能。工作原理:將電器的散熱面與導熱板7貼合安裝,關閉箱門14后接通電器的電源,電器開始運行并產生熱量,外界的空氣通過第一過濾網3進入放置倉2內,第一過濾網3使得空氣中攜帶的灰塵被過濾,第一風扇4將過濾后空氣通過通風板6吹向箱體5的內部,三組第一風扇4加快了空氣的流通效率,當空氣攜帶熱量后,熱空氣通過通風口11吹出箱體5,使裝置有著良好的散熱效果,當箱體5內的電器超負荷運行時,電器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依靠單一的空氣流通進行散熱難以達到良好的散熱效果,此時電器產生的熱量通過散熱面傳導至導熱板7內,導熱板7內的熱量通過導熱管8傳導至多組散熱片9,增加散熱的面積,再由第二風扇10將散熱片9上的熱量吹出箱體5,使得裝置的散熱方式為風冷加熱傳導相結合,進一步提高了裝置的散熱效果。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電力工程用散熱電力設備,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內部設置有放置倉(2),且放置倉(2)的內部安裝有第一風扇(4),所述底座(1)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過濾網(3),且底座(1)的頂端連接有箱體(5),所述箱體(5)的底端連接有通風板(6),且箱體(5)的內部安裝有導熱板(7),所述導熱板(7)的內部設置有導熱管(8),且導熱管(8)的外側連接有散熱片(9),所述散熱片(9)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風扇(10),所述箱體(5)的一端設置有通風口(11),且通風口(11)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過濾網(12)。/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力工程用散熱電力設備,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內部設置有放置倉(2),且放置倉(2)的內部安裝有第一風扇(4),所述底座(1)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過濾網(3),且底座(1)的頂端連接有箱體(5),所述箱體(5)的底端連接有通風板(6),且箱體(5)的內部安裝有導熱板(7),所述導熱板(7)的內部設置有導熱管(8),且導熱管(8)的外側連接有散熱片(9),所述散熱片(9)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風扇(10),所述箱體(5)的一端設置有通風口(11),且通風口(11)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過濾網(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力工程用散熱電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風扇(4)的數量為三組,三組所述第一風扇(4)等距分布在放置倉(2)的內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杜蓉,賀立,
申請(專利權)人:甘飛兵,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