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屬于飛機結構綜合性試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載荷加載系統,包括:兩根支撐梁,相對設置;連桿,一端與一根支撐梁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根支撐梁連接;兩根支撐梁能夠沿連桿軸向相向或背向運動,以能夠將位于其間的被加載結構夾住,從而能夠向被加載結構上施加載荷。
A loading system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載荷加載系統
本申請屬于飛機結構綜合性試驗
,具體涉及一種載荷加載系統。
技術介紹
飛機結構綜合性試驗中,存在結構強度試驗與振動疲勞試驗交替配合進行的情形,當前,在進行飛機結構強度試驗時多是采用膠布帶或者拉壓墊形式的載荷加載系統對飛機結構進行加載,其需要將膠布帶或者拉壓墊用粘合劑粘至飛機結構的表面,該類載荷加載系統至少存在以下缺陷:1)、膠布帶、拉壓墊在飛機結構表面難以清除干凈,在進行振動疲勞試驗時,產生附加質量,影響振動疲勞試驗的結果;2)、在清除粘結于飛機結構上的膠布帶、拉壓墊時,容易對飛機結構造成損傷,破壞飛機結構的完整性,降低飛機結構的性能;3)、清除粘結在飛機結構上的膠布帶、拉壓墊所需時間較長,使飛機結構綜合性試驗的試驗周期較長。鑒于上述技術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請。需注意的是,以上
技術介紹
內容的公開僅用于輔助理解本專利技術的專利技術構思及技術方案,其并不必然屬于本專利申請的現有技術,在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上述內容在本專利申請的申請日已經公開的情況下,上述
技術介紹
不應當用于評價本申請的新穎性和創造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載荷加載系統,以克服或減輕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術缺陷。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載荷加載系統,包括:兩根支撐梁,相對設置;連桿,一端與一根支撐梁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根支撐梁連接;兩根支撐梁能夠沿連桿軸向相向或背向運動,以能夠將位于其間的被加載結構夾住,從而能夠向被加載結構上施加載荷。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一根支撐梁上具有連接孔,連桿遠離另一根支撐梁的一端貫穿連接孔設置。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連桿貫穿連接孔的一端與螺母配合連接。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各根支撐梁上具有螺紋孔;連桿為螺桿,其兩端螺紋旋向相反,其一端與一根支撐梁上的螺紋孔螺紋配合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根支撐梁上的螺紋孔螺紋配合連接。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連桿有多根。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還包括:作動筒,其活塞桿與一根支撐梁連接。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還包括:兩個載荷分布結構,相對設置;每個載荷分布結構對應與一根支撐梁連接;兩個載荷分布結構能夠在對應支撐梁的帶動下相向或背向運動,以能夠將位于其間的被加載結構夾住,且能夠將對應支撐梁上的載荷分布至被加載結構上。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每個載荷分布結構包括:杠桿分載結構,與對應的支撐梁連接;兩個載荷分布結構的杠桿分載結構能夠在對應支撐梁的帶動下相向或背向運動,以能夠將位于其間的被加載結構夾住。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每個杠桿分載結構包括:初級分載杠桿,與對應的支撐梁連接;兩根次級分載杠桿,每根次級分載杠桿對應與初級分載杠桿的一端連接;兩個杠桿分載結構的次級分載杠桿能夠在對應支撐梁的帶動下相向或背向運動,以能夠將位于其間的被加載結構夾住,使每根次級分載杠桿的兩端抵接至被加載結構。根據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每根次級分載杠桿的兩端均設置有墊塊。附圖說明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載荷加載系統的示意圖;其中:1-支撐梁;2-連桿;3-被加載結構;4-作動筒;5-初級分載杠桿;6-次級分載杠桿;7-墊塊。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及其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清楚、完整的詳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是本申請的部分實施例,其僅用于解釋本申請,而非對本申請的限定。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申請相關的部分,其他相關部分可參考通常設計,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以得到新的實施例。此外,除非另有定義,本申請描述中所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申請所屬領域內一般技術人員所理解的通常含義。本申請描述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中心”、“豎直”、“水平”、“內”、“外”等表示方位的詞語僅用以表示相對的方向或者位置關系,而非暗示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當被描述對象的絕對位置發生改變后,其相對位置關系也可能發生相應的改變,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申請的限制。本申請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類似用語,僅用于描述目的,用以區分不同的組成部分,而不能夠將其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本申請描述中所使用的“一個”、“一”或者“該”等類似詞語,不應理解為對數量的絕對限制,而應理解為存在至少一個。本申請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類似詞語意指出現該詞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蓋出現在該詞后面列舉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在本申請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裝”、“相連”、“連接”等類似詞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還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領域內技術人員可根據具體情況理解其在本申請中的具體含義。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申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一種載荷加載系統,包括:兩根支撐梁1,相對設置;連桿2,一端與一根支撐梁1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根支撐梁1連接;兩根支撐梁1能夠沿連桿2軸向相向或背向運動,以能夠將位于其間的被加載結構3夾住,從而能夠向被加載結構3上施加載荷。對于上述實施例公開的載荷加載系統,領域內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該加載系統可用作飛機結構強度試驗的載荷加載系統,即被加載結構3可以是飛機結構,例如可以是機翼,其可通過夾住飛機結構的支撐梁1向該飛機結構上施加載荷,對一側的支撐梁1施加壓向載荷時,該支撐梁1可將該壓向載荷傳遞至飛機結構的對應側,即可以分別向兩根支撐梁1施加壓向載荷的形式完成飛機結構強度試驗的載荷加載,該載荷加載系統可通過使兩根支撐梁1背向運動的方式與飛機結構分離,將飛機結構松開,方便、快捷,具有較高的效率,且不會使飛機結構表面存在粘結殘留,不產生附加質量,不會對與飛機結構強度試驗交替進行的振動疲勞試驗造成影響。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一根支撐梁1上具有連接孔,連桿2遠離另一根支撐梁1的一端貫穿連接孔設置。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連桿貫穿連接孔的一端與螺母配合連接,以此可通過螺母的擰動使兩根支撐梁1相向或背向運動,從而將位于其間的飛機結構夾住或松開,以能夠方便快速的交替進行飛機結構強度及振動疲勞試驗。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各根支撐梁1上具有螺紋孔;連桿2為螺桿,其兩端螺紋旋向相反,其一端與一根支撐梁1上的螺紋孔螺紋配合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根支撐梁1上的螺紋孔螺紋配合連接,以此可方便的通過連桿2的轉動使兩根支撐梁1相向或背向運動,從而將位于其間的飛機結構夾住或松開。在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載荷加載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n兩根支撐梁(1),相對設置;/n連桿(2),一端與一根所述支撐梁(1)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根所述支撐梁(1)連接;兩根所述支撐梁(1)能夠沿所述連桿(2)軸向相向或背向運動,以能夠將位于其間的被加載結構(3)夾住,從而能夠向所述被加載結構(3)上施加載荷。/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載荷加載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兩根支撐梁(1),相對設置;
連桿(2),一端與一根所述支撐梁(1)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根所述支撐梁(1)連接;兩根所述支撐梁(1)能夠沿所述連桿(2)軸向相向或背向運動,以能夠將位于其間的被加載結構(3)夾住,從而能夠向所述被加載結構(3)上施加載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載荷加載系統,其特征在于,
一根所述支撐梁(1)上具有連接孔,所述連桿(2)遠離另一根所述支撐梁(1)的一端貫穿所述連接孔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載荷加載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桿貫穿所述連接孔的一端與螺母配合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載荷加載系統,其特征在于,
各根所述支撐梁(1)上具有螺紋孔;
所述連桿(2)為螺桿,其兩端螺紋旋向相反,其一端與一根所述支撐梁(1)上的螺紋孔螺紋配合連接,另一端與另一根所述支撐梁(1)上的螺紋孔螺紋配合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載荷加載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桿(2)有多根。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載荷加載系統,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
作動筒(4),其活塞桿與一根所述支撐梁(1)連接。
7.根據權利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興科,杜峰,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