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排水管道技術領域,尤其為一種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包括底座和篩網,所述防滲層的右側設置有出污口,且出污口的右側設置有擋板,所述擋板的上方設置把手,且把手的右側設置有螺旋扇葉,所述螺旋扇葉的上方設置進水口,且進水口的下方設置有管腔,所述管腔的下方方設置有轉軸,且轉軸的右側設置有軸承,所述軸承的右側設置有第一齒輪,且第一齒輪的右側置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的上方設置有轉把,且轉把的上方設置有轉盤,所述篩網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該具有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利用螺旋扇葉的傳遞功能將水中的堵塞物清理出去,設計了防滲層,有助于減少水的滲透蒸發。
An anti leakage drainage pipe for farmland and water conservancy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
本技術涉及排水管道
,具體為一種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
技術介紹
排水管道是農田灌溉重要的組成部分,排水管道具有防澇、抗旱等作用,然而現有的排水管道具有以下問題:1、堵塞物易堆積,難清理;2、水滲漏易蒸發,增大了裝置使用的局限性。針對上述問題,急需在原有排水管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現有的排水管道,堵塞物易堆積,難清理,水滲漏蒸發,增大了裝置使用的局限性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底座和篩網,所述防滲層的右側設置有出污口,且出污口的右側設置有擋板,所述擋板的上方設置把手,且把手的右側設置有螺旋扇葉,所述螺旋扇葉的上方設置進水口,且進水口的下方設置有管腔,所述管腔的下方方設置有轉軸,且轉軸的右側設置有軸承,所述軸承的右側設置有第一齒輪,且第一齒輪的右側置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的上方設置有轉把,且轉把的上方設置有轉盤,所述轉盤的下方設置有外箱,所述篩網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且篩網位于管腔的下方。優選的,所述擋板與出污口相互垂直,且擋板與出污口構成滑動結構。優選的,所述螺旋扇葉與轉軸成焊接連接,且轉軸與軸承構成過盈配合結構。優選的,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構成嚙合轉動,且第一齒輪的內徑與軸承的內徑相同。優選的,所述第二齒輪通過轉把與轉盤構成轉動結構,且轉把與轉盤螺紋連接。優選的,所述篩網與出水口采用鉚釘連接,且篩網的直徑與出水口的直徑相同。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便于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堵塞物不易堆積,易清理,水不易蒸發與滲漏,降低了裝置使用的局限性;1.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在使用時,通過出水口處的篩網,水流通過出水口處時將雜質過濾出來,留在管道中,待雜質需要清理時,將擋板抽掉,出污口打開,順時針轉動轉盤,轉盤帶動轉把,轉把帶動第二齒輪,第二齒輪通過嚙合傳動帶動第一齒輪,通過螺旋葉片將管腔內的堆積物排出。2.該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設計了防滲層,管腔被防滲層包裹,防滲層能有效的阻止水的滲漏與蒸發,減少水分的蒸發與滲漏,保護了水資源。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整體正視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整體正視外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整體右視外部結構示意圖。圖中:1、防滲層;2、出污口;3、擋板;4、把手;5、螺旋扇葉;6、進水口;7、管腔;8、轉軸;9、軸承;10、第一齒輪;11、第二齒輪;12、轉把;13、轉盤;14、外箱;15、篩網;16、出水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2,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包括防滲層1和篩網15,防滲層1的右側設置有出污口2,且出污口2的右側設置有擋板3,擋板3與出污口2相互垂直,且擋板3與出污口2構成滑動結構,相互垂直可確定擋板3的位置關系,且垂直有利于擋板3與出污口2的滑動,減小摩擦力,擋板3的上方設置把手4,且把手4的右側設置有螺旋扇葉5,螺旋扇葉5的上方設置進水口6,且進水口6的下方設置有管腔7,管腔7的下方設置有轉軸8,且轉軸8的右側設置有軸承9,螺旋扇葉5與轉軸8成焊接連接,且轉軸8與軸承9構成過盈配合結構,焊接結構簡單,焊接牢固,造價低,被焊接工件整體性強,過盈配合結構簡單,同軸性好,能夠承受較大的軸向力、扭矩與動載荷,軸承9的右側設置有第一齒輪10,且第一齒輪10的右側置有第二齒輪11,第二齒輪11的上方設置有轉把12,且轉把12的上方設置有轉盤13,第二齒輪11通過轉把12與轉盤13構成轉動結構,且轉把12與轉盤13螺紋連接,轉把12通過轉盤13轉動從而帶動第二齒輪11轉動,螺紋連接,結構簡單,加工要求低,成本低,連接牢固,轉盤13的下方設置有外箱14,篩網15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16,篩網15與出水口16采用鉚釘連接,且篩網15的直徑與出水口16的直徑相同,鉚釘連接工藝簡單,連接可靠,抗震,篩網15處于出水口16處水流大,沖擊力高,鉚釘連接耐沖擊力強,可以有效的抵抗水流的沖擊,篩網15與出水口16直徑相同,控制了篩網15的大小保證篩網15不超出管腔7的內壁,且篩網15位于管腔7的下方。工作原理:在使用該排水管道時,該管道的進水口6與水井相連,出水口16與排水管道相連,水井中的水通過進水口6進入管腔7中,通過篩網15進入出水口16中,水中的雜質不能通過篩網15,全部留到管腔7中,待管腔7中的雜質需要清理時,拿掉擋板3,出污口2打開,轉盤13、轉把12、第二齒輪11構成轉動結構,手動順時針轉動轉盤13,轉盤13帶動轉把12順時針轉動,轉把12又帶動第二齒輪11順時針轉動,第二齒輪11與第一齒輪10嚙合傳動,第一齒輪10、軸承9與轉軸8過盈配合,第一齒輪10帶動轉軸8轉動,轉軸8帶動螺旋扇葉5轉動,利用螺旋扇葉5的螺旋傳遞功能將雜質從出污口2中排出,管腔7被防滲層1包裹,能夠有效的減少水的滲透。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包括防滲層(1)和篩網(15),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滲層(1)的右側設置有出污口(2),且出污口(2)的右側設置有擋板(3),所述擋板(3)的上方設置把手(4),且把手(4)的右側設置有螺旋扇葉(5),所述螺旋扇葉(5)的上方設置進水口(6),且進水口(6)的下方設置有管腔(7),所述管腔(7)的下方方設置有轉軸(8),且轉軸(8)的右側設置有軸承(9),所述軸承(9)的右側設置有第一齒輪(10),且第一齒輪(10)的右側置有第二齒輪(11),所述第二齒輪(11)的上方設置有轉把(12),且轉把(12)的上方設置有轉盤(13),所述轉盤(13)的下方設置有外箱(14),所述篩網(15)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16),且篩網(15)位于管腔(7)的下方。/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包括防滲層(1)和篩網(15),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滲層(1)的右側設置有出污口(2),且出污口(2)的右側設置有擋板(3),所述擋板(3)的上方設置把手(4),且把手(4)的右側設置有螺旋扇葉(5),所述螺旋扇葉(5)的上方設置進水口(6),且進水口(6)的下方設置有管腔(7),所述管腔(7)的下方方設置有轉軸(8),且轉軸(8)的右側設置有軸承(9),所述軸承(9)的右側設置有第一齒輪(10),且第一齒輪(10)的右側置有第二齒輪(11),所述第二齒輪(11)的上方設置有轉把(12),且轉把(12)的上方設置有轉盤(13),所述轉盤(13)的下方設置有外箱(14),所述篩網(15)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16),且篩網(15)位于管腔(7)的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于清理堵塞物的防滲漏農田水利用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3)與出污口(2)相互垂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嘉寶,劉雅琴,其他發明人請求不公開姓名,
申請(專利權)人:郭嘉寶,劉雅琴,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