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呼吸功能訓練器。包括用于將呼出的氣體動能轉換為可示信息的氣柱,所述氣柱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所述氣柱內設置有可活動的浮球,所述浮球由輕質材料制成,所述氣柱底端連通設置有供訓練者呼氣的管路,所述氣柱側壁沿其高度方向分布有若干位置傳感器,當所述浮球受到呼入氣柱的空氣推動上升和下降時,所述位置傳感器獲取浮球的位置信號并將其傳輸至反饋單元。有益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通過氣柱及浮球結構并合理設置傳感器即可在訓練過程中捕獲相關信息數據,通過語音和顯示屏將呼吸的頻率、呼氣量、風速等信息反饋給訓練者,可以精確的測量患者訓練程度并充分調動患者的訓練積極性。
A breathing function training devi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呼吸功能訓練器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尤其是一種呼吸功能訓練器。
技術介紹
呼吸衰竭患者,需要鍛煉呼吸肌肉力量,重建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氣,減少肺部生理死腔,不斷提升呼吸的有效性。常規的呼吸功能鍛煉是依靠教育者和患者本身的經驗進行鍛煉,沒有定量、客觀的鍛煉標準,而呼吸功能訓練器小巧、直觀,具有量化指標、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掌握,依從性好。使用呼吸功能訓練器降低病人呼吸頻率,提高潮氣量和有效通氣量,可充分擴張胸廓和肺泡,有效預防術后肺不張。手術前后給予呼吸功能訓練器訓練可明顯改善肺功能,促進肺復張,減少肺不張。現有技術中的呼吸訓練器不能很好的指示患者的呼氣量,也不能具體量化患者的呼吸功能情況,且在呼吸訓練過程中,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調動患者的訓練積極性。因此亟需一種智能化、人性化的呼吸功能訓練器。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術提供呼吸功能訓練器,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呼吸功能訓練器,包括用于將呼出的氣體動能轉換為可示信息的氣柱,所述氣柱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所述氣柱內設置有可活動的浮球,所述浮球由輕質材料制成,所述氣柱底端連通設置有供訓練者呼氣的管路,所述氣柱側壁沿其高度方向分布有若干位置傳感器,當所述浮球受到呼入氣柱的空氣推動上升和下降時,所述位置傳感器獲取浮球的位置信號并將其傳輸至反饋單元。作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反饋單元包括數據采集模塊、控制模塊、顯示屏、鳴音器,所述數據采集模塊將所述位置傳感器獲得的信號傳輸至所述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根據所述信號所反映的浮球的高度、運動頻率控制所述鳴音器發出相應的提示音和控制顯示屏進行可視化顯示。作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控制模塊為CPU或單片機。作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管路上設置有用于控制氣體通過量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具有通孔的外螺套和具有通孔的內螺套,所述外螺套和所述內螺套螺接,所述內螺套內設置有堵頭,所述堵頭與所述內螺套之間設置有壓簧,所述壓簧使所述堵頭與所述外螺套的通孔相抵,所述內螺套外壁設置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用于在調節所述外螺套時進行限位。作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氣柱頂端設置有上擋柵,所述上擋柵下方設置有風量傳感器,所述風量傳感器獲得的風量信號通過所述顯示屏進行可視化顯示。作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氣柱底端設置有下擋柵,且所述下擋柵位于所述管路與所述氣柱連接處的上方,所述下擋柵下方設置有風速傳感器,所述風速傳感器獲得的風速信號通過所述顯示屏進行可視化顯示。作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氣柱由透明材質制成,所述位置傳感器為光敏電阻。作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管路末端設置有咬嘴。作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風量傳感器和所述風速傳感器將獲得的信號傳輸至所述控制模塊并通過所述顯示屏進行可視化顯示。作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反饋單元還包括儲存模塊,用于儲存獲取的信息數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和突出性效果:本技術結構簡單,通過氣柱及浮球結構并合理設置傳感器即可在訓練過程中捕獲相關信息數據,并反饋給控制模塊,通過鳴音器及顯示屏顯示,通過語音和顯示屏將呼吸的頻率、呼氣量、風速等信息反饋給訓練者,可以精確的測量患者訓練程度并充分調動患者的訓練積極性。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的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附圖1至2,其示出了一種呼吸功能訓練器,包括用于將呼出的氣體動能轉換為可示信息的氣柱1,所述氣柱1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所述氣柱1內設置有可活動的浮球2,所述浮球2由輕質材料制成,所述氣柱1底端連通設置有供訓練者呼氣的管路3,所述氣柱1側壁沿其高度方向分布有若干位置傳感器4,當所述浮球2受到呼入氣柱1的空氣推動上升和下降時,所述位置傳感器4獲取浮球2的位置信號并將其傳輸至反饋單元。進一步的,所述反饋單元包括數據采集模塊、控制模塊5、顯示屏6、鳴音器7,所述數據采集模塊將所述位置傳感器4獲得的信號傳輸至所述控制模塊5,所述控制模塊5根據所述信號所反映的浮球2的高度、運動頻率控制所述鳴音器7發出相應的提示音和控制顯示屏6進行可視化顯示。具體實施時,所述控制模塊5可選擇CPU或單片機。如此一來,通過CPU或單片機中的內置程序,能夠實時的將訓練者呼出的氣體吹動浮球2這一過程產生的信號進行可視化顯示,從而使本技術實施例形成反饋機制,將訓練過程精確化。進一步的,為了適應一些康復較好的訓練者,所述管路3上設置有用于控制氣體通過量的調節裝置8,所述調節裝置8包括具有通孔的外螺套81和具有通孔的內螺套82,所述外螺套81和所述內螺套82螺接,所述內螺套82內設置有堵頭83,所述堵頭83與所述內螺套82之間設置有壓簧84,所述壓簧84使所述堵頭83與所述外螺套81的通孔相抵,所述內螺套82外壁設置有限位圈85,所述限位圈85用于在調節所述外螺套81時進行限位。通過螺緊外螺套81和內螺套82,能夠利用壓簧84的作用對訓練者呼入氣體的氣壓進行調節。進一步的,所述氣柱1頂端設置有上擋柵9,所述上擋柵9下方設置有風量傳感器,所述風量傳感器獲得的風量信號通過所述顯示屏6進行可視化顯示。風量傳感器的結構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做贅述。進一步的,所述氣柱1底端設置有下擋柵10,且所述下擋柵10位于所述管路3與所述氣柱1連接處的上方,所述下擋柵10下方設置有風速傳感器,所述風速傳感器獲得的風速信號通過所述顯示屏6進行可視化顯示。風速傳感器的結構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做贅述。進一步的,所述氣柱1由透明材質制成,所述位置傳感器4為光敏電阻,以便光敏電阻進行感光,并捕獲浮球2的運動位置。進一步的,所述管路3末端設置有咬嘴11用于訓練者用嘴咬住咬嘴11進行呼氣。進一步的,所述風量傳感器和所述風速傳感器將獲得的信號傳輸至所述控制模塊5并通過所述顯示屏6進行可視化顯示。進一步的,所述反饋單元還包括儲存模塊,用于儲存獲取的信息數據。以上實施例僅為本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術,本技術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技術的實質和保護范圍內,對本技術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呼吸功能訓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將呼出的氣體動能轉換為可示信息的氣柱,所述氣柱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所述氣柱內設置有可活動的浮球,所述浮球由輕質材料制成,所述氣柱底端連通設置有供訓練者呼氣的管路,所述氣柱側壁沿其高度方向分布有若干位置傳感器,當所述浮球受到呼入氣柱的空氣推動上升和下降時,所述位置傳感器獲取浮球的位置信號并將其傳輸至反饋單元。/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呼吸功能訓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將呼出的氣體動能轉換為可示信息的氣柱,所述氣柱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所述氣柱內設置有可活動的浮球,所述浮球由輕質材料制成,所述氣柱底端連通設置有供訓練者呼氣的管路,所述氣柱側壁沿其高度方向分布有若干位置傳感器,當所述浮球受到呼入氣柱的空氣推動上升和下降時,所述位置傳感器獲取浮球的位置信號并將其傳輸至反饋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功能訓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饋單元包括數據采集模塊、控制模塊、顯示屏、鳴音器,所述數據采集模塊將所述位置傳感器獲得的信號傳輸至所述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根據所述信號所反映的浮球的高度、運動頻率控制所述鳴音器發出相應的提示音和控制顯示屏進行可視化顯示。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功能訓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為CPU或單片機。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呼吸功能訓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上設置有用于控制氣體通過量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具有通孔的外螺套和具有通孔的內螺套,所述外螺套和所述內螺套螺接,所述內螺套內設置有堵頭,所述堵頭與所述內螺套之間設置有壓簧,所述壓簧使所述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良,孫壽義,高彬彬,王晴霞,劉曉軍,
申請(專利權)人:孫良,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