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它包括彼此呈相對布置的兩根支撐件(1),兩根支撐件(1)的兩端連接處活動連接有固定支座(2),固定支座(2)用于連接建筑物(4),在兩根支撐件(1)之間還設有數個粘滯阻尼器(3)。本發明專利技術可裝配化高,結構簡單合理,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實施效果好,施工質量可靠,能有效確保安裝精確度,保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效發揮,達到消能減震的目的,同時,具有全裝配式,安裝簡便,震后損壞易更換,安裝難度小,造價低,運輸容易,施工適用范圍廣等優點,可以廣泛運用于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混凝土結構建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具體的是涉及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主要是應用于建筑、橋梁、鐵路等結構的消能減震,達到耗散難以預料的地震能量,屬于建筑工程抗震
技術介紹
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廣度和復雜程度一直在不斷地刷新記錄,面對我國地震災害頻繁發生對國民經濟發展與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脅,為了避免或減輕地震災害對建筑結構的影響,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人們開始逐步地把軟鋼、粘滯阻尼器等應用到建筑、橋梁、鐵路等結構工程中,利用阻尼器來耗散難以預料的地震能量。隨著現代化社會發展對城市建筑物高度、廣度、復雜程度和建筑物消能減震能力需求的日益提高,傳統的單一消能減震技術已逐步被兩種或兩種以上單位的組合型消能減震技術替代。由于組合型消能減震技術具有多種消能減震技術的優點,且減震設計更具靈活性與多樣性,更能適合現代化城市發展的時代需求,和滿足人們對建筑物的主觀愿望。同時,由于時代和人民對建筑物的客觀需求,現代消能減震技術的發展要求消能減震技術朝著具有設計靈活性,功能多樣性,減震裝置要構造簡單能工業化生產,安裝要簡便快捷,使用期間要便于監測,損壞后要能快速更換等方向發展。而公告號為CN106088386A的專利技術專利提出一種高效剪刀撐阻尼器布置機構,該阻尼器布置機構通過對角線的方式進行振動反應的傳遞,雖然傳力路徑較為明確,其位移放大系數能達到4.0左右,具有一定的消能減震效果,但其連桿與建筑物之間通過剛性連接,承載力較弱,當建筑物受水平力作用時,連接節點易損壞;其連桿與建筑物之間通過剛性連接,連接節點損壞后更換繁瑣,加大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的同時也達不到較好的減震效果,更重要的是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同時,該機構僅僅只是布置有一種類型的阻尼器,屬于單功能減震裝置,功能單一。因此,需研制一種設計靈活、功能多樣、構造簡單、全裝配式、安裝簡便、震后損壞易更換、安裝難度小、造價低、實施效果好的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是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關鍵所在。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諸多缺陷與不足,本專利技術對此進行了改進和創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裝配化高,結構簡單合理,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實施效果好,施工質量可靠,能有效確保安裝精確度,保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效發揮,達到消能減震的目的。本專利技術另一個專利技術目的是構造簡單,全裝配式,安裝簡便,震后損壞易更換,安裝難度小,造價低,運輸容易的特點,施工適用范圍廣,可以廣泛運用于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混凝土結構建筑。為解決上述問題并達到上述的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是通過采用下列的設計結構以及采用下列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作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的改進,它包括彼此呈相對布置的兩根支撐件(1),兩根支撐件(1)的兩端連接處活動連接有固定支座(2),固定支座(2)用于連接建筑物(4),在兩根支撐件(1)之間還設有數個粘滯阻尼器(3)。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改進,所述支撐件(1)上設有多個用于安裝粘滯阻尼器(3)的固定鉸支座(11),固定鉸支座(11)設置于支撐件(1)的內側。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鉸支座(11)的形狀大小相同或形狀相同、大小不同。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件(1)整體為長條狀的弧形構件或者曲線形構件,在該弧形構件或者曲線形構件的兩端延伸設有連接片(12),連接片(12)上開設有貫通正反面的連接孔。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又進一步改進,在兩根支撐件(1)之間還設有至少兩個粘滯阻尼器(3),兩個粘滯阻尼器(3)彼此呈平行設置。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再進一步改進,所述粘滯阻尼器(3)一端連接其中一根支撐件(1),另一端連接另外一根支撐件(1)。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再更進一步改進,所述粘滯阻尼器(3)一端通過螺栓組件可拆卸連接設置于其中一根支撐件(1)上的固定鉸支座(11)上,另一端通過螺栓組件可拆卸連接設置于另外一根支撐件(1)上的固定鉸支座(11)上。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又再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支座(2)包括L形結構的支撐板(21)和安裝板(22)以及錨固構件(23),其中,在支撐板(21)上端端面兩側對稱設有弧形安裝板(22),安裝板(22)上開設有安裝孔;在支撐板(21)下端端面上設有多個錨固構件(23),錨固構件(23)為栓釘。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又再更加進一步改進,所述活動連接為鉸接連接、螺紋連接、卡口連接、插拔連接或者是通過螺栓組件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還更加進一步改進,在支撐件(1)和固定支座(2)以及粘滯阻尼器(3)的外表面上均從內至外依序噴涂有注塑層和防銹層以及防水層。工作原理是:上述設計結構的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在進行使用之前,需要將本專利技術一種設計結構的支撐裝置加以制作并進行安裝作為備用。為了便于理解,在這里應當說明的是,在本專利技術中,建筑物(4)包括建筑框架柱和建筑框架梁。制作時,本專利技術可以在工廠加工制作,構成本專利技術的支撐件(1)和固定支座(2)以及粘滯阻尼器(3)三個構成部件均按照施工實際需要的型號尺寸進行制作,制作合格后,施工人員只需將其運輸至指定的施工地點待為安裝,實現裝配式制造、運輸和生產的過程。安裝時,施工人員只需在上述已經制作完成的其中兩根支撐件(1)之間通過螺栓組件可拆卸地安裝兩個粘滯阻尼器(3),各粘滯阻尼器(3)一端均連接其中一根支撐件(1),另一端均連接另外一根支撐件(1),兩個粘滯阻尼器(3)安裝完成后,即完成了本專利技術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的安裝,安裝完成后即可正常使用,并實現如圖11所示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在水平力(包括:水平地震作用或風荷載)作用下工作原理。使用之前,施工人員只需將本專利技術搬運至指定的施工現場進行固定安裝,固定安裝時,施工人員需要按照施工的標準要求預先將本專利技術的兩個固定支座(2)預埋于建筑物(4)上,該兩個固定支座(2)分別預埋于建筑物(4)的任意兩個斜對的對角處,且固定支座(2)位于建筑框架柱(41)與建筑框架梁(42)的連接節點處。使用時,將上述安裝完成的帶有兩個粘滯阻尼器(3)的兩根支撐件(1)的兩端分別采用高強度螺栓將兩根支撐件(1)的兩端部固定于兩個固定支座(2)上,端部通過緊固螺母緊固為一整體結構,從而將本專利技術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裝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或鋼框架結構中,隨后澆筑混凝土,從而實現可更好地應用于鋼筋混凝土和鋼框架結構的消能減震。最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長時間使用后,致使本專利技術發生損壞時,需要將其進行拆除,拆除時,僅需要通過卸掉螺栓拆除損壞的人字形裝配式組合型消能減震支撐裝置的組成部件,并加以更換,沒有損壞的可以繼續使用。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可裝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彼此呈相對布置的兩根支撐件(1),兩根支撐件(1)的兩端連接處活動連接有固定支座(2),固定支座(2)用于連接建筑物(4),在兩根支撐件(1)之間還設有數個粘滯阻尼器(3)。/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彼此呈相對布置的兩根支撐件(1),兩根支撐件(1)的兩端連接處活動連接有固定支座(2),固定支座(2)用于連接建筑物(4),在兩根支撐件(1)之間還設有數個粘滯阻尼器(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1)上設有多個用于安裝粘滯阻尼器(3)的固定鉸支座(11),固定鉸支座(11)設置于支撐件(1)的內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鉸支座(11)的形狀大小相同或形狀相同、大小不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1)整體為長條狀的弧形構件或者曲線形構件,在該弧形構件或者曲線形構件的兩端延伸設有連接片(12),連接片(12)上開設有貫通正反面的連接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消能減震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兩根支撐件(1)之間還設有至少兩個粘滯阻尼器(3),兩個粘滯阻尼器(3)彼此呈平行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粘滯阻尼器的裝配式...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侯習膠,彭文柏,趙寶生,邱斌,江強,胡韶懿,刀杰,沙鷗,丁柱,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云南建筑工程質量檢驗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