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消防安全用逃生裝置,包括撞擊框,撞擊框內裝設有軟質框,軟質框內裝設有聚水板,撞擊框內、位于軟質框端口處裝設有抵壓板,抵壓板的上表面布設有把手,把手內設有內孔,抵壓板上、對應內孔的各個端口處分別設有進水孔。工人可握住兩側的把手橫向處,并保持把手向上而移動,需要撞擊推移貨物時,將把手方向對應胸口,然后將撞擊框對準需要撞擊或推移的貨物,接觸貨物瞬間,抵壓板抵壓軟質框和聚水板,聚水板內的水滲出,通過進水孔導入內孔內,最后通過均勻設置的出水孔排出,快速對手部和把手進行散熱,通過撞擊框撞擊或推移貨物時,能夠有效避免手部與貨物接觸而被高溫貨物燙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消防安全用逃生裝置
本技術涉及消防安全
,具體為一種消防安全用逃生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來,我國大量的生產安全傷亡事故發生在以礦山開采、危險化學品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等為主的高危行業,以及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制造與加工業等行業,釀成這些事故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既缺乏基本的安全法律法規常識與安全知識,又缺乏必要的應急避險能力。工廠內發生火災時,一些較高堆積的貨物在燃燒時容易倒塌,倒塌后如果堵住逃生道路,需要工人先用滅火器進行滅火,然后在將貨物推移到一邊,但是滅火后的貨物本身含有很高的熱量,直接用手推動仍然容易燙傷手,有必要設計一種能夠對手部快速降溫且方便實施撞擊推移的裝置來滿足員工逃生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消防安全用逃生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消防安全用逃生裝置,包括撞擊框,所述撞擊框內裝設有軟質框,所述軟質框內裝設有聚水板,所述撞擊框內、位于軟質框端口處裝設有抵壓板,所述抵壓板的上表面布設有把手,所述把手內設有內孔,所述抵壓板上、對應內孔的各個端口處分別設有進水孔,所述內孔連通進水孔,所述把手的手握部位布設有出水孔且出水孔連通內孔。優選的,所述撞擊框為方形框結構。優選的,所述軟質框為方形框結構,聚水板為方形板結構,聚水板的厚度至少為七厘米,抵壓板為方形板結構。優選的,所述把手為U型圓桿結構,內孔為U型孔結構。優選的,所述出水孔為圓孔結構,出水孔內部直徑至多為兩毫米。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工人可握住兩側的把手橫向處,并保持把手向上而移動,需要撞擊推移貨物時,將把手方向對應胸口,然后將撞擊框對準需要撞擊或推移的貨物,接觸貨物瞬間,抵壓板抵壓軟質框和聚水板,聚水板內的水滲出,并通過進水孔導入內孔內,最后通過均勻設置的出水孔排出,可快速對手部和把手進行散熱,并且在撞擊時,通過撞擊框撞擊或推移貨物時,能夠有效避免手部與貨物接觸而被高溫貨物燙傷。第二,并且通過軟質框和聚水板的軟性,緩降撞擊時對手部的反作用力,保護手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主視局部剖切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俯視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俯視局部剖切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出水孔截面分布示意圖。圖中:1撞擊框、2軟質框、3聚水板、4抵壓板、5把手、6內孔、7進水孔、8出水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圖2和圖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消防安全用逃生裝置,包括撞擊框1,撞擊框1的前后寬度為40厘米,撞擊框1為方形框結構,撞擊框1上端開口,撞擊框1內裝設有軟質框2,撞擊框1的內部下端采用樹脂膠粘接軟質框2的下端,軟質框2的材質為氯丁橡膠,質地柔軟,可壓縮,抗老化性強,軟質框2內裝設有聚水板3,聚水板3為海綿板,其內部多孔結構能夠吸水,在受到擠壓時,內部的水會被擠壓出來,撞擊框1內、位于軟質框2端口處裝設有抵壓板4,抵壓板4的下端外緣涂布有樹脂膠,并通過樹脂膠粘接軟質框2的上端口,抵壓板4的前后左右四端滑動接觸撞擊框1的內壁,軟質框2為方形框結構,聚水板3為方形板結構,聚水板3的厚度為七厘米,抵壓板4為方形板結構,抵壓板4的上表面布設有把手5,把手5的數量為兩個,設置在抵壓板4的上端前后側,抵壓板4與把手5熔鑄一體件。參閱圖1、圖2和圖4,把手5內設有內孔6,把手5為U型圓桿結構,內孔6為U型孔結構,抵壓板4上、對應內孔6的各個端口處分別設有進水孔7,內孔6連通進水孔7,把手5的手握部位布設有出水孔8且出水孔8連通內孔6,當聚水板3受到擠壓時,聚水板3內的水滲出,并通過進水孔7導入內孔6內,最后通過均勻設置的出水孔8排出,出水孔8為圓孔結構,出水孔8內部直徑為兩毫米。本技術在具體實施時:備用時,可將整體逃生裝置放入裝滿水的大水箱內,然后向下抵壓把手5,使得抵壓板4向下抵壓聚水板3和軟質框2,直至向下壓不動把手5為止,然后再上拉把手5的非出水孔8部位,大水箱內的水會快速通過出水孔8、內孔6和進水孔7進入軟質框2內,最后匯集在聚水板3內,將大水箱抬至消防箱邊,需要使用時,工人可握住兩側的把手5橫向處,并保持把手5向上而移動,需要撞擊推移貨物時,將把手5方向對應胸口,然后將撞擊框1對準需要撞擊或推移的貨物,接觸貨物瞬間,抵壓板4抵壓軟質框2和聚水板3,聚水板3內的水滲出,并通過進水孔7導入內孔6內,最后通過均勻設置的出水孔8排出,可快速對手部和把手5進行散熱,并且在撞擊時,通過撞擊框1撞擊或推移貨物時,能夠有效避免手部與貨物接觸而被高溫貨物燙傷,并且通過軟質框2和聚水板3的軟性,緩降撞擊時對手部的反作用力,保護手部。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消防安全用逃生裝置,包括撞擊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撞擊框(1)內裝設有軟質框(2),所述軟質框(2)內裝設有聚水板(3),所述撞擊框(1)內、位于軟質框(2)端口處裝設有抵壓板(4),所述抵壓板(4)的上表面布設有把手(5),所述把手(5)內設有內孔(6),所述抵壓板(4)上、對應內孔(6)的各個端口處分別設有進水孔(7),所述內孔(6)連通進水孔(7),所述把手(5)的手握部位布設有出水孔(8)且出水孔(8)連通內孔(6)。/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消防安全用逃生裝置,包括撞擊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撞擊框(1)內裝設有軟質框(2),所述軟質框(2)內裝設有聚水板(3),所述撞擊框(1)內、位于軟質框(2)端口處裝設有抵壓板(4),所述抵壓板(4)的上表面布設有把手(5),所述把手(5)內設有內孔(6),所述抵壓板(4)上、對應內孔(6)的各個端口處分別設有進水孔(7),所述內孔(6)連通進水孔(7),所述把手(5)的手握部位布設有出水孔(8)且出水孔(8)連通內孔(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防安全用逃生裝置,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傳平,張曉平,
申請(專利權)人:張傳平,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