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市政道路透水磚,屬于地磚技術領域,包括磚體、凹槽、連接塊、透水孔和連通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在下雨時,傾斜向下順利將雨水進行疏導,通過導水槽向下導入地面,避免路面積水,能夠在單個磚體堵塞后,通過透水孔能夠與導水槽連通,將相鄰的磚體積水進行疏導,同時整體道路上的磚體形成區域網,連接成為整體,共同進行疏水工作,通過連接塊將磚體的側面進行對接,使得磚體之間連接形成整體,能夠有效消除磚體之間的連接縫隙,避免磚體之間的縫隙中積存雨水,并通過積水槽向下導入地面,避免磚體之間的縫隙中積水,避免行人踩在翹起的磚體上,被縫隙中濺起的水打濕衣服,使得更加人性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市政道路透水磚
本技術涉及地磚
,具體是一種道路地磚。
技術介紹
地磚是一種地面裝飾材料,也叫地板磚,現有的市政道路人行道上鋪設有大量的地板磚,但是現有的地磚在下雨水,雨水無法進行疏導,容易積存在孔洞或表面上,當個地磚被堵塞后,容易造成疏水工作的停滯;地磚磚體之間的縫隙中容易積存雨水,當行人踩在松動翹起的磚體上,容易被縫隙中濺起的水打濕衣服;由于上述問題導致道路地磚使用不便,因此,需要在現有的道路地磚上進行進一步研究,提供一種新的市政道路透水磚。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市政道路透水磚,能夠在下雨時,傾斜向下順利將雨水進行疏導,通過導水槽向下導入地面,避免路面積水,能夠在單個磚體堵塞后,通過透水孔能夠與導水槽連通,將相鄰的磚體積水進行疏導,同時整體道路上的磚體形成區域網,連接成為整體,共同進行疏水工作,通過連接塊將磚體的側面進行對接,使得磚體之間連接形成整體,能夠有效消除磚體之間的連接縫隙,避免磚體之間的縫隙中積存雨水,并通過積水槽向下導入地面,避免磚體之間的縫隙中積水,避免行人踩在翹起的磚體上,被縫隙中濺起的水打濕衣服,使得更加人性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市政道路透水磚,包括磚體、凹槽、連接塊、透水孔和連通槽,所述磚體的表面一體化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一體化設置有導水槽,所述磚體的左右兩端一體化設置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表面一體化設置有側體凹槽,所述側體凹槽的底部一體化設置有積水槽,所述磚體的側面一體化設置有透水孔,所述磚體位于透水孔的側面一體化設置有連通槽。優選的,所述磚體的表面一體化設置有三組凹槽,且凹槽呈梯形狀。優選的,所述磚體的正反兩端表面均設置有三組凹槽,且導水槽貫穿正反兩端的凹槽,與正反兩端的凹槽相連通。優選的,所述連接塊呈長條狀設置,且兩組連接塊之間相契合。優選的,所述側體凹槽呈梯形狀,且積水槽貫穿正反兩端的側體凹槽,與正反兩端的側體凹槽相連通。優選的,所述透水孔設置有六組,且分別位于磚體的側面兩端。優選的,所述六組透水孔分別設置在導水槽的側面,且透水孔與導水槽相連通。優選的,所述連通槽呈長方形設置,且連通槽貫穿透水孔的側壁與透水孔相連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該種市政道路透水磚,能夠正反鋪設磚體進行安裝,通過連接塊將磚體的側面進行對接,使得磚體之間連接形成整體,磚體的正反兩端表面均設置有三組凹槽,且導水槽貫穿正反兩端的凹槽,與正反兩端的凹槽相連通,能夠在磚體進行正反組合,在整體組合后具有相同的效果,磚體的表面一體化設置有三組凹槽,且凹槽呈梯形狀,呈梯形狀的凹槽能夠在下雨時,傾斜向下順利將雨水進行疏導,通過導水槽向下導入地面,避免路面積水,當單個磚體的導水槽被堵塞,導致排水不暢通時,通過透水孔能夠與導水槽連通,將相鄰的磚體積水進行疏導,同時整體道路上的磚體形成區域網,連接成為整體,共同進行疏水工作,連通槽呈長方形設置,且連通槽貫穿透水孔的側壁與透水孔相連通,使得從透水孔疏導的水能夠通過連通槽整體進行疏導,避免單個透水孔堵塞,造成疏水工作停滯。(2)其次,通過設置正反鋪設磚體,通過連接塊將磚體的側面進行對接,使得磚體之間連接形成整體,能夠有效消除磚體之間的連接縫隙,避免磚體之間的縫隙中積存雨水,通過設置側體凹槽呈梯形狀,且積水槽貫穿正反兩端的側體凹槽,與正反兩端的側體凹槽相連通,呈梯形狀的側體凹槽能夠在下雨時,傾斜向下順利將雨水進行疏導,通過積水槽向下導入地面,避免磚體之間的縫隙中積水,避免行人踩在翹起的磚體上,被縫隙中濺起的水打濕衣服,使得更加人性化。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技術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組合結構示意圖。圖中:1-磚體;2-凹槽;3-連接塊;4-透水孔;5-連通槽;201-導水槽;301-側體凹槽;302-積水槽。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實施例:如圖所示1-3;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市政道路透水磚,包括磚體1、凹槽2、連接塊3、透水孔4和連通槽5,磚體1的表面一體化設置有凹槽2,凹槽2的底部一體化設置有導水槽201,磚體1的左右兩端一體化設置有連接塊3,連接塊3的表面一體化設置有側體凹槽301,側體凹槽301的底部一體化設置有積水槽302,磚體1的側面一體化設置有透水孔4,磚體1位于透水孔4的側面一體化設置有連通槽5。進一步的,磚體1的表面一體化設置有三組凹槽2,且凹槽2呈梯形狀,呈梯形狀的凹槽2能夠在下雨時,傾斜向下順利將雨水進行疏導,通過導水槽201向下導入地面,避免路面積水。進一步的,磚體1的正反兩端表面均設置有三組凹槽2,且導水槽201貫穿正反兩端的凹槽2,與正反兩端的凹槽2相連通,能夠在磚體1進行正反組合,在整體組合后具有相同的效果。進一步的,連接塊3呈長條狀設置,且兩組連接塊3之間相契合,通過正反磚體1,通過連接塊3進行對接,使得磚體1之間連接形成整體。進一步的,側體凹槽301呈梯形狀,且積水槽302貫穿正反兩端的側體凹槽301,與正反兩端的側體凹槽301相連通,呈梯形狀的側體凹槽301能夠在下雨時,傾斜向下順利將雨水進行疏導,通過積水槽302向下導入地面,避免磚體1之間的縫隙中積水,避免行人踩在翹起的磚體1上,被縫隙中濺起的水打濕衣服。進一步的,透水孔4設置有六組,且分別位于磚體1的側面兩端。進一步的,六組透水孔4分別設置在導水槽201的側面,且透水孔4與導水槽201相連通,當單個磚體1的導水槽201被堵塞,導致排水不暢通時,通過透水孔4能夠與導水槽201連通,將相鄰的磚體1積水進行疏導,同時整體道路上的磚體1形成區域網,連接成為整體,共同進行疏水工作。進一步的,連通槽5呈長方形設置,且連通槽5貫穿透水孔4的側壁與透水孔4相連通,使得從透水孔4疏導的水能夠通過連通槽5整體進行疏導,避免單個透水孔4堵塞,造成疏水工作停滯。工作原理:在使用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市政道路透水磚時,正反鋪設磚體1,通過連接塊3將磚體1的側面進行對接,使得磚體1之間連接形成整體,磚體1的正反兩端表面均設置有三組凹槽2,且導水槽201貫穿正反兩端的凹槽2,與正反兩端的凹槽2相連通,能夠在磚體1進行正反組合,在整體組合后具有相同的效果,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市政道路透水磚,包括磚體(1)、凹槽(2)、連接塊(3)、透水孔(4)和連通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磚體(1)的表面一體化設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底部一體化設置有導水槽(201),所述磚體(1)的左右兩端一體化設置有連接塊(3),所述連接塊(3)的表面一體化設置有側體凹槽(301),所述側體凹槽(301)的底部一體化設置有積水槽(302),所述磚體(1)的側面一體化設置有透水孔(4),所述磚體(1)位于透水孔(4)的側面一體化設置有連通槽(5)。/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市政道路透水磚,包括磚體(1)、凹槽(2)、連接塊(3)、透水孔(4)和連通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磚體(1)的表面一體化設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底部一體化設置有導水槽(201),所述磚體(1)的左右兩端一體化設置有連接塊(3),所述連接塊(3)的表面一體化設置有側體凹槽(301),所述側體凹槽(301)的底部一體化設置有積水槽(302),所述磚體(1)的側面一體化設置有透水孔(4),所述磚體(1)位于透水孔(4)的側面一體化設置有連通槽(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透水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體(1)的表面一體化設置有三組凹槽(2),且凹槽(2)呈梯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透水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體(1)的正反兩端表面均設置有三組凹槽(2),且導水槽(201)貫穿正反兩端的凹槽(2),與正反兩端的凹槽(2)相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路,黃凱達,林綿楓,閆麗霞,
申請(專利權)人:王路,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