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適用于地鐵施工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置于軌道板和襯砌之間,包括:減振砂漿墊層,數量為至少一個,處于相鄰兩層混凝土基礎之間,用于吸收振動能量;以及混凝土基礎,數量為至少兩層,處于最上層的所述混凝土基礎上安裝有所述軌道板,處于最下層的所述混凝土基礎設置在所述襯砌上,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高阻尼水泥基材料制成的減振砂漿墊層可以吸收各種頻率的振動能量,從而改變了混凝土基礎的原有阻尼與振動響應,克服了現有彈簧和橡膠減振支座側向剛度不足的問題,使得減振技術在原有的技術上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有效的降低了地鐵運行時通過土體傳遞到地面的振動能量,進而減小振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及其施工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地鐵施工
,尤其涉及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面積的不斷增大,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城市面臨著基礎設施發展的瓶頸與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越來越多的城市選擇發展軌道交通。然而,在城市軌道交通緩解交通堵塞的同時,其引發的振動與噪聲問題也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普遍使用無砟軌道。無砟軌道可承受更大的輪軌作用力,延長路基使用壽命,可大幅降低軌道結構的養護和維修工作量,其日常維修工作量僅為有砟軌道結構的十分之一左右。但無砟軌道結構的軌道彈性僅僅靠鋼軌扣件提供,在列車運行條件下,其軌道結構的振動和噪聲問題日益嚴重。車輛運行引起的軌道振動不僅會惡化輪軌關系,縮短軌道結構使用壽命,還為城市軌道的安全運行埋下隱患。目前國內外通常采用的軌道減振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在鋼軌上粘貼或噴涂阻尼材料以衰減振動能量;(2)采用無縫線路減少輪軌間沖擊力;(3)使用減振型扣件;(4)設置浮置軌道板等。然而大量工程實踐表明,單純依靠以上軌道減振措施會導致減振投資劇增,惡化輪軌關系。這使得研發一種新型減振結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決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置于軌道板和襯砌之間,包括:減振砂漿墊層,數量為至少一個,處于相鄰兩層混凝土基礎之間,用于吸收振動能量;以及混凝土基礎,數量為至少兩層,處于最上層的所述混凝土基礎上安裝有所述軌道板,處于最下層的所述混凝土基礎設置在所述襯砌上。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減振砂漿墊層采用高阻尼水泥基材料制成。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凝土基礎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混凝土基礎之間設有一層減振砂漿墊層。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單層所述減振砂漿墊層的厚度為100~250mm。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地鐵減振復合基礎的厚度為300~350mm。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確定減振砂漿墊層中高阻尼水泥基材料的配合比,根據減振要求與成本預算,數值模擬確定澆筑減振砂漿墊層的層數與厚度;在襯砌上進行第一層混凝土基礎的澆筑和養護;第一層混凝土基礎的澆筑和養護完成之后,按照設定厚度在現場進行減振砂漿墊層的澆筑,振搗均勻以防止高阻尼水泥基材料局部堆積,保證減振砂漿墊層阻尼性能均勻,然后進行養護;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減振砂漿墊層和混凝土基礎的數量達到設定要求之后,在混凝土基礎上進行軌道板的施工安裝。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凝土基礎按照C30的要求澆筑養護。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高阻尼水泥基材料制成的減振砂漿墊層可以吸收各種頻率的振動能量,從而改變了混凝土基礎的原有阻尼與振動響應,克服了現有彈簧和橡膠減振支座側向剛度不足的問題,使得減振技術在原有的技術上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有效的降低了地鐵運行時通過土體傳遞到地面的振動能量,進而減小振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附圖說明圖1為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00-減振砂漿墊層、200-軌道板、300-襯砌、400-混凝土基礎。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現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的結構圖,置于軌道板200和襯砌300之間,包括減振砂漿墊層100和混凝土基礎400,其中,所述減振砂漿墊層100的數量為至少一個,處于相鄰兩層混凝土基礎400之間,用于吸收振動能量;所述混凝土基礎400的數量為至少兩層,處于最上層的所述混凝土基礎400上安裝有所述軌道板200,處于最下層的所述混凝土基礎400設置在所述襯砌300上。本實施例中,處于相鄰兩層混凝土基礎400內的減振砂漿墊層100可以吸收各種頻率的振動能量,從而改變了混凝土基礎400的原有阻尼與振動響應,有效的降低了地鐵運行時通過土體傳遞到地面的振動能量,進而減小振動對地面環境的影響。如圖1所示,作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減振砂漿墊層100采用高阻尼水泥基材料制成。高阻尼水泥基材料是一種優秀的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它超強的韌性、獨特的多縫開裂特性、應變硬化特性、豐富的產品種類以及突出的綠色環保性,不但可以顯著改善混凝土結構的抗振性能和抗彎性能,實現建筑結構的自身耗能,而且具有很好的可持續發展意義。如圖1所示,作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混凝土基礎400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混凝土基礎400之間設有一層減振砂漿墊層100。本實施例的一種情況中,混凝土基礎400的數量為兩個,減振砂漿墊層100的數量為一個,當然在實際應用時,混凝土基礎400和減振砂漿墊層100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減振需求進行設置。如圖1所示,作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優選的實施例,單層所述減振砂漿墊層100的厚度為100~250mm。所述地鐵減振復合基礎的厚度為300~350mm。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確定減振砂漿墊層100中高阻尼水泥基材料的配合比,由于減振砂漿墊層100內含有其他材料,因此,此處需要確定高阻尼水泥基材料與其他材料如砂漿的配比;根據減振要求與成本預算,數值模擬確定澆筑減振砂漿墊層100的層數與厚度;在襯砌300上進行第一層混凝土基礎400的澆筑和養護;第一層混凝土基礎400的澆筑和養護完成之后,按照設定厚度在現場進行減振砂漿墊層的澆筑,振搗均勻以防止高阻尼水泥基材料局部堆積,保證減振砂漿墊層阻尼性能均勻,然后進行養護;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減振砂漿墊層和混凝土基礎400的數量達到設定要求之后,在混凝土基礎400上進行軌道板200的施工安裝。在本實施例的一種情況中,減振砂漿墊層100的厚度為100mm,層數為一層,混凝土基礎400的厚度也為100mm,數量為兩個,那么整體的減振復合基礎的厚度即為300mm,當第二層混凝土基礎400澆筑養護完成后,即可進行軌道板200的施工安裝。所述混凝土基礎400需要按照C30的要求澆筑養護。此處,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列舉出了高阻尼水泥基材料的原料及其型號,具體如下:(1)聚氨酯,東莞市黃江盛邦塑膠原材料經營部提供的GMP-835型號;(2)水泥,海螺牌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為42.5,具體性能指標見表1。表1水泥性能指標主要成分燒失量初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置于軌道板和襯砌之間,其特征在于,包括:/n減振砂漿墊層,數量為至少一個,處于相鄰兩層混凝土基礎之間,用于吸收振動能量;以及/n混凝土基礎,數量為至少兩層,處于最上層的所述混凝土基礎上安裝有所述軌道板,處于最下層的所述混凝土基礎設置在所述襯砌上。/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置于軌道板和襯砌之間,其特征在于,包括:
減振砂漿墊層,數量為至少一個,處于相鄰兩層混凝土基礎之間,用于吸收振動能量;以及
混凝土基礎,數量為至少兩層,處于最上層的所述混凝土基礎上安裝有所述軌道板,處于最下層的所述混凝土基礎設置在所述襯砌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減振砂漿墊層采用高阻尼水泥基材料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礎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混凝土基礎之間設有一層減振砂漿墊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地鐵減振復合基礎,其特征在于,單層所述減振砂漿墊層的厚度為100~250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鐵軍,宋文,鄒篤建,周傲,歐進萍,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科技創新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