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包括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所述第一缸體的一端設置有第一缸蓋,且第一缸蓋的側壁面焊接有側耳,所述第一缸體內設置有第一活塞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采用第一缸體、第一活塞桿、第二缸體、第二活塞桿、第一缸蓋、絲桿、法蘭件、第二缸蓋、邊環構成安裝和助推機構,通過絲桿貫穿第二缸體的邊環,促使絲桿的一端與第一缸蓋的側耳螺紋連接,然后通過法蘭將第一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固定連接,便于將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構成一個整體,通過同步開啟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促使第一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產生疊加的作用力,進而提高第一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的推力。
A double cylinder single piston rod hydraulic cylinder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
本技術涉及液壓缸
,尤其涉及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
技術介紹
液壓缸是將液壓能轉變為機械能的、做直線往復運動(或擺動運動)的液壓執行元件。它結構簡單、工作可靠。用它來實現往復運動時,可免去減速裝置,并且沒有傳動間隙,運動平穩,因此在各種機械的液壓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現有液壓缸在使用過程中,一般活塞桿的推力是固定的,如果需要增加推力,需要另外加設液壓缸,而在空間有限的區域,不便于同時安裝兩個液壓缸,且液壓缸的安裝和拆卸比較麻煩,不便于使用。為此,提出了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用以解決上述弊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包括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所述第一缸體的一端設置有第一缸蓋,且第一缸蓋的側壁面焊接有側耳,所述第一缸體內設置有第一活塞桿,且第一活塞桿的一端貫穿第一缸蓋延伸至第一缸體外側,所述第一缸體一側設置有第二缸體,且第二缸體內部設置有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二活塞桿的兩端均貫穿且延伸至第二缸體的外側,所述第二活塞桿的一端通過法蘭件與第一缸體的第一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缸體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二缸蓋,且其中一個第二缸蓋的外圍焊接有邊環,所述邊環的表面螺紋連接有絲桿,且絲桿的一端與第一缸蓋的側耳螺紋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缸體的第一缸蓋與第二缸體的邊環之間設置有防塵筒,所述防塵筒的兩端分別通過磁環與第一缸蓋和第二缸蓋吸附連接,所述防塵筒的側面焊接有掛環,且掛環與絲桿環套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防塵筒為圓筒型結構,且防塵筒為橡膠材質的螺旋管。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第二缸體的邊環表面對稱開設有兩個螺紋孔,且兩個螺紋孔的均螺紋連接有絲桿。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缸蓋的側面焊接有兩個側耳,且兩個側耳與絲桿一一對應。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掛環共設有多個,且多個掛環兩兩一組對稱分布在防塵筒兩端。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中,采用第一缸體、第一活塞桿、第二缸體、第二活塞桿、第一缸蓋、絲桿、法蘭件、第二缸蓋、邊環構成安裝和助推機構,通過絲桿貫穿第二缸體的邊環,促使絲桿的一端與第一缸蓋的側耳螺紋連接,然后通過法蘭將第一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固定連接,便于將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構成一個整體,通過同步開啟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促使第一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產生疊加的作用力,進而提高第一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的推力,同時,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采用絲桿螺紋連接的方式,便于組裝和拆卸,增加使用的便捷性;本技術中,通過在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的連接處套接有圓筒狀結構的防塵筒,防塵筒的兩端嵌設有磁環,通過將防塵筒兩端的掛環套接在絲桿上,然后將防塵筒端面的磁環分別吸附在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相向面的缸蓋上,促使防塵筒對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連接處的第一活塞桿和第二活塞桿進行防護,具有防塵、防水的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的第二缸體端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的防塵筒結構示意圖。圖例說明:1、第一缸體;2、第一缸蓋;3、絲桿;4、法蘭件;5、第二缸體;6、第二活塞桿;7、第二缸蓋;8、第一活塞桿;9、防塵筒;10、掛環;11、邊環;12、螺紋孔;13、磁環。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如圖1-3所示,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包括第一缸體1和第二缸體5,第一缸體1的一端設置有第一缸蓋2,且第一缸蓋2的側壁面焊接有側耳,第一缸體1內設置有第一活塞桿8,且第一活塞桿8的一端貫穿第一缸蓋2延伸至第一缸體1外側,第一缸體1一側設置有第二缸體5,且第二缸體5內部設置有第二活塞桿6,第二活塞桿6的兩端均貫穿且延伸至第二缸體5的外側,第二活塞桿6的一端通過法蘭件4與第一缸體1的第一活塞桿8固定連接,第二缸體5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二缸蓋7,且其中一個第二缸蓋7的外圍焊接有邊環11,邊環11的表面螺紋連接有絲桿3,且絲桿3的一端與第一缸蓋2的側耳螺紋連接,通過將兩個絲桿3螺紋擰接在第二缸體5的邊環11上,促使絲桿3的一端與第一缸蓋2的側耳螺紋連接,然后通過法蘭件4將第一活塞桿8與第二活塞桿6固定連接,促使第一缸體1和第二缸體5構成一個整體,通過同步開啟第一缸體1和第二缸體5,促使第一活塞桿8與第二活塞桿6產生疊加的作用力,進而提高第一活塞桿8與第二活塞桿6的推力;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缸體1的第一缸蓋2與第二缸體5的邊環11之間設置有防塵筒9,防塵筒9的兩端分別通過磁環13與第一缸蓋2和第二缸蓋7吸附連接,防塵筒9的側面焊接有掛環10,且掛環10與絲桿3環套連接,通過將防塵筒9兩端的掛環10套接在絲桿3上,然后將防塵筒9端面的磁環13分別吸附在第一缸體1和第二缸體5相向面的缸蓋上,促使防塵筒9對第一缸體1和第二缸體5連接處的第一活塞桿8和第二活塞桿6進行防護,具有防塵、防水的效果,其中,磁環13共設有兩個,兩個磁環13粘接在防塵筒9的兩端,便于防塵筒9安裝。在一個實施例中,防塵筒9為圓筒型結構,且防塵筒9為橡膠材質的螺旋管,橡膠材質的螺旋管便于拉伸延長,適用于不同長度的活塞桿防護。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缸體5的邊環11表面對稱開設有兩個螺紋孔12,且兩個螺紋孔12的均螺紋連接有絲桿3,絲桿3螺紋連接在邊環11的螺紋孔12內,既有利于絲桿3拆卸,也便于安裝。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缸蓋2的側面焊接有兩個側耳,且兩個側耳與絲桿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包括第一缸體(1)和第二缸體(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體(1)的一端設置有第一缸蓋(2),且第一缸蓋(2)的側壁面焊接有側耳,所述第一缸體(1)內設置有第一活塞桿(8),且第一活塞桿(8)的一端貫穿第一缸蓋(2)延伸至第一缸體(1)外側,所述第一缸體(1)一側設置有第二缸體(5),且第二缸體(5)內部設置有第二活塞桿(6),所述第二活塞桿(6)的兩端均貫穿且延伸至第二缸體(5)的外側,所述第二活塞桿(6)的一端通過法蘭件(4)與第一缸體(1)的第一活塞桿(8)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缸體(5)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二缸蓋(7),且其中一個第二缸蓋(7)的外圍焊接有邊環(11),所述邊環(11)的表面螺紋連接有絲桿(3),且絲桿(3)的一端與第一缸蓋(2)的側耳螺紋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包括第一缸體(1)和第二缸體(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體(1)的一端設置有第一缸蓋(2),且第一缸蓋(2)的側壁面焊接有側耳,所述第一缸體(1)內設置有第一活塞桿(8),且第一活塞桿(8)的一端貫穿第一缸蓋(2)延伸至第一缸體(1)外側,所述第一缸體(1)一側設置有第二缸體(5),且第二缸體(5)內部設置有第二活塞桿(6),所述第二活塞桿(6)的兩端均貫穿且延伸至第二缸體(5)的外側,所述第二活塞桿(6)的一端通過法蘭件(4)與第一缸體(1)的第一活塞桿(8)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缸體(5)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二缸蓋(7),且其中一個第二缸蓋(7)的外圍焊接有邊環(11),所述邊環(11)的表面螺紋連接有絲桿(3),且絲桿(3)的一端與第一缸蓋(2)的側耳螺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缸單活塞桿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體(1)的第一缸蓋(2)與第二缸體(5)的邊環(11)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鋼,魯海石,陳素娟,宛銳,
申請(專利權)人:撫順天寶重工液壓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