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傳熱銅管,包括銅管本體、開設在所述銅管本體側內表面上并沿其軸向延伸的多個齒槽,多個所述齒槽在所述銅管本體側內表面上均勻分布,所述齒槽起始于所述銅管本體的頂端面,終止于所述銅管本體的底端面,相鄰的所述齒槽之間形成齒塊,在垂直于所述銅管本體軸向的橫剖面上,所述齒塊大致呈梯形,其兩側邊延伸線之間的夾角大于0度,并且小于等于15度,梯形齒塊的換熱面積比較大,而且可以增強冷凝液液體流動的紊流度,這樣可以提高銅管的換熱效率。(*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傳熱銅管,該傳熱銅管可適用于計算機,也可適用 于太陽能集熱器和其它電子器件的散熱元件。
技術介紹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器件集成化程度越來越高,其物理尺寸越 來越小,熱流密度也隨之增加,高熱流密度的形成帶來了對電子元件更高的熱 控制要求。目前電子器件散熱,太陽能集熱器用銅管, 一般內壁為光管,或直 條內齒管,或內螺紋管,齒的形狀多為三角形和矩形結構,這些結構不僅換熱 面積小,而且不利于冷凝液的冷凝或者蒸發(具有尖頭的齒塊有利于冷凝液的 冷凝,而具有平頭的齒塊有利于冷凝液的蒸發),因此現有的傳熱銅管一般換熱 效率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 一種具有較高換熱效率的傳熱銅管。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釆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傳熱銅管,包括銅管 本體、開設在所述銅管本體側內表面上并沿其軸向延伸的多個齒槽,多個所述齒槽在所述銅 管本體側內表面上均勻分布,所述齒槽起始于所述銅管本體的頂端面,終止于所述銅管本體 的底端面,相鄰的所述齒槽之間形成齒塊,在垂直于所述銅管本體軸向的橫剖面上,所述齒 塊大致呈梯形,其兩側邊延伸線之間的夾角大于O度,并且小于等于15度。所述齒塊大致呈直齒狀。所述齒塊的底部到頂部之間的高度為0.05 0.30mm。 所述銅管本體的外表面呈圓柱形,其外徑為4 25mm。 所述齒塊的數目為30 100。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銅管本體的側內表 面上開設有沿其軸向延伸的多個齒槽,相鄰的齒槽之間形成齒塊,在垂直于銅 管本體軸向的橫剖面上,該齒塊大致呈梯形,其兩側邊延伸線之間的夾角大于0 度,并且小于等于15度,該梯形齒塊的外表面面積比較大,即換熱面積比較大, 這樣可以提高銅管的換熱效率,同時齒塊梯形的多角結構,可以拉薄覆蓋在齒塊上的冷凝液液膜,使冷凝液液體流動的紊流度明顯增強,冷凝液體回流通暢, 也可以提高銅管的換熱效率。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的主視示意圖; 附圖2為本技術的側視示意圖; 附圖3為附圖2中A處的放大圖; 其中1、銅管本體;2、齒槽;3、齒塊。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來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參見附圖1-3所示, 一種傳熱銅管,屬于一種散熱元件,可應用于計算機或者太陽 能上,該傳熱銅管在使用時,其一端是冷凝端,另外一端是蒸發端,銅管內部流動著冷凝液, 冷凝液在蒸發端吸收熱量,發生汽化,然后在冷凝端釋放熱量,發生液化,這樣通過冷凝液 銅管實現了將計算機或者太陽能等裝置內的熱量從其蒸發端傳送到冷凝端。傳熱銅管主要包括一呈圓柱形的銅管本體l,其外徑為4 25mm,在銅管本體l的側向 內表面上開設有沿其軸向延伸的多個齒槽2,多個齒槽2在銅管本體1的側向內表面上分布 均勻,并在銅管本體l的軸向方向上貫通,相鄰的齒槽2之間形成齒塊3,齒塊3的數目一 般為30 100。在垂直于銅管本體l軸向的橫剖面上,齒塊3大致呈梯形,其兩側邊延伸線 之間的夾角大于0度,并且小于等于15度。齒塊3大致呈直齒狀,其螺旋角為0-0.5度,直 齒型的齒塊3可以縮短冷凝液回流的時間,加速冷凝液循環,進而提高換熱效率,0-0.5度的 螺旋角主要是由加工誤差造成的,銅管本體1上齒塊3的齒高為0.05 0.30mm,相應的銅管 本體1的內壁厚為0.3-0.7+/-0.03。在計算機領域, 一般使用的傳熱銅管外徑為8ram,齒高0.25111111,內壁厚0.30mm, 齒條數68條。本技術改變了現有傳熱管的齒形結構,通過設置合理的流道和布置形 式以獲取高效率的熱交換,齒塊的梯形結構可以使冷凝液獲得平衡的冷凝效果 和蒸發效果,而且梯形齒塊具有比較大的換熱面積,這樣可以提高銅管的換熱 效率,同時齒塊梯形的多角結構,可以拉薄覆蓋在齒塊上的冷凝液液膜,使冷 凝液液體流動的紊流度明顯增強,冷凝液體回流通暢,也可以提高銅管的換熱 效率。權利要求1.一種傳熱銅管,包括銅管本體(1)、開設在所述銅管本體(1)側內表面上并沿其軸向延伸的多個齒槽(2),多個所述齒槽(2)在所述銅管本體(1)側內表面上均勻分布,所述齒槽(2)起始于所述銅管本體(1)的頂端面,終止于所述銅管本體(1)的底端面,相鄰的所述齒槽(2)之間形成齒塊(3),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銅管本體(1)軸向的橫剖面上,所述齒塊(3)大致呈梯形,其兩側邊延伸線之間的夾角大于0度,并且小于等于15度。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傳熱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齒塊(3)大致呈直 齒狀。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傳熱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齒塊(3)的底部到 頂部之間的高度為0.05 0.30mm。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傳熱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銅管本體(1)的外 表面呈圓柱形,其外徑為4 25mm。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傳熱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齒塊(3)的數目為 30 100。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傳熱銅管,包括銅管本體、開設在所述銅管本體側內表面上并沿其軸向延伸的多個齒槽,多個所述齒槽在所述銅管本體側內表面上均勻分布,所述齒槽起始于所述銅管本體的頂端面,終止于所述銅管本體的底端面,相鄰的所述齒槽之間形成齒塊,在垂直于所述銅管本體軸向的橫剖面上,所述齒塊大致呈梯形,其兩側邊延伸線之間的夾角大于0度,并且小于等于15度,梯形齒塊的換熱面積比較大,而且可以增強冷凝液液體流動的紊流度,這樣可以提高銅管的換熱效率。文檔編號F28D15/02GK201196548SQ20082003149公開日2009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30日專利技術者張曉村, 李樹剛, 震 范, 董志強, 雙 趙, 斌 鄧 申請人:江蘇倉環銅業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傳熱銅管,包括銅管本體(1)、開設在所述銅管本體(1)側內表面上并沿其軸向延伸的多個齒槽(2),多個所述齒槽(2)在所述銅管本體(1)側內表面上均勻分布,所述齒槽(2)起始于所述銅管本體(1)的頂端面,終止于所述銅管本體(1)的底端面,相鄰的所述齒槽(2)之間形成齒塊(3),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銅管本體(1)軸向的橫剖面上,所述齒塊(3)大致呈梯形,其兩側邊延伸線之間的夾角大于0度,并且小于等于15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雙,范震,董志強,鄧斌,張曉村,李樹剛,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倉環銅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