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螺旋折流板支撐異形管重沸器,其在管板(7)之間設有螺旋折流板(4)、傳熱管(5)及定距管(6),定距管(6)和傳熱管束(5)穿過螺旋折流板(4),其兩頭分別與管板(7)相連接,螺旋折流板(4)由定距管(6)固定,在封頭(1)上設有介質進口(9)和介質出口(8),在殼體(3)上設有物料進口(10)和物料出口(2);傳熱管(5)為非光滑壁面的異形管,管壁外表面上具有孔道結構,螺旋折流板(4)是與重沸器中心軸線傾斜的四分之一橢圓板(32),沿管束徑向每一圓周四塊橢圓折流板交叉排列并拼接成螺旋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流體流動均勻、壓降低、沒有死區、不易結垢、傳熱系數高、流阻低、抗腐蝕能力強。(*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專禾微及換熱器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螺旋折流板支撐異形管重沸器。技術背景工業上〗頓的重沸器有多種結構,在管間支撐物結構方面,主要有單弓祈流板、雙弓折流板 等,目前常用的重沸器以單弓折流板支撐管束的結構較多,且傳熱管主要為光滑管。重沸器殼程 管間流 折流板間往返折流沖刷管束,因折流造成的流體形體阻力大、壓降高,容易引起管束 的振動破壞。弓型隔板還存在流動死區,介質易結垢,從而影響重沸器的性能和{頓#。此外, 光滑管的沸騰傳熱系數較低,從而導致重沸器的傳熱性能差。流⑩殼程螺旋流動,具有流動均 勻、沒有死區、壓降低且不易引起管束振動的優點,采用螺旋折流板作為管間支撐結構的重沸器 能克服弓型折流板重沸器的固有缺點,將螺旋折流板與強化沸騰傳熱的異形管進行搭配,可進一 步提高重沸器的傳熱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折流板重沸器的上述缺點,麟一種具有流體流動均勻、壓 降低、沒有死區、不易結垢、傳熱系數高、流阻低,抗介質腐蝕能力強的螺旋折流板支撐異形管 重沸器。本技術的螺旋折流板支撐異形管的重沸器包括封頭l、殼體3、螺旋折流板4、傳熱管5、 定距管6、管板7,在管板7之間設有螺旋折流板4、傳熱管5及定距管6,定距管6和傳熱管5 穿過螺旋折流板4,其兩頭分別與管板7相連接,螺旋折流板4由定距管6固定,在封頭l上設有 介質進口 9和介質出口 8,在殼體3上設有物料進口 10和物料出口 2;其特征是傳熱管5的管壁 夕卜表面上具有孑Lit結構,采用螺旋折流板4進行支撐。傳熱管5包括T型翅片管、機嫩口工表面 多孔管或表面燒結多孔管。傳熱管5排布可以為三角形布管、轉角三角形布管、正方形布管、轉 角正方形布管或同心圓布管。螺旋折流板4是與重沸器中心軸線傾斜的四分之一橢圓板32,沿管束徑向每一圓周四塊橢圓折流板交叉排列糊接成螺旋狀,各相鄰折流板周邊呈連續螺旋線,或 是為,連續的螺旋結構23,且管束的中心設有中心管22。重沸器可以為固定管板式、浮頭式或 U型管式重沸器等形式。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螺旋折流板使得流 殼程流動均勻,呈游賣平穩的螺旋塞狀流,流體的流動反混少、不 存在流動死區,因此介質不易在殼程結垢。此外,流體的旁路流和泄漏流影響小,壓降低,故液 蒸發過程中形成的氣液兩相流動對管束的振動破壞也小。2、 采用強化沸騰傳熱管如T型翅片管、機働卩工表面多 L管或表面燒結多孔管與螺旋隔折流 板搭配,能有效發揮異形管表面,或多孔結構,使得液體在管表面形成更多的汽化核心,從而 強化沸騰傳熱。3、 螺旋折流板支撐異形管重沸器將螺旋折流板和異形管的優點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得重沸器 傳熱系數高、性能穩定、壓降低、不易結垢。附圖說明圖1為固定管板式重沸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設有中心管的整體螺旋折流板管束結構示意圖。 圖3為四分之一橢圓板拼接成螺旋折流板詧束結構示意圖。 圖4為T型翅片管剖面圖。 圖5為表面多孑L管孔結構示意圖。 圖6為管束的正三角形布管圖。 具體實J&^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附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螺旋折流板支撐異形管重沸器主要由封頭l、物料出口2、殼體3、 螺旋折流板4、傳熱管5、定距管6、管板7、介質出口 8、介質進口 9、物料進口 IO所組成。在 管板7之間設有螺旋折流板4、傳熱管5和定距管6,傳熱管5和定距管6穿過螺旋折流板4,其 兩頭分別與管板7相連接,螺旋折流板4由定距管6固定。圖1所示為固定管板式重沸器。如附圖2、 3所示,螺旋折流板4為整體連續的螺旋結構23,且管束的中心設有中心管22, 或者與重沸器中心軸線傾斜的四分之一橢圓板32拼接成螺旋狀,沿徑向一周設有四塊折流板交叉 排列,各相鄰折流板周邊呈驗螺旋線。如附圖4、 5所示,傳熱管5可以為TMM片管、機械加工表面多孔管或者燒結成型的表面多 孔管,所用的金屬可以是碳鋼、不辦R、有色金屬和合金。如附圖6所示,傳熱管5的排布可以是正三角形布管。權利要求1、一種螺旋折流板支撐異形管重沸器,包括封頭(1)、殼體(3)、螺旋折流板(4)、傳熱管(5)、定距管(6)、管板(7),在管板(7)之間設有螺旋折流板(4)、傳熱管(5)及定距管(6),定距管(6)和傳熱管(5)穿過螺旋折流板(4),其兩頭分別與管板(7)相連接,螺旋折流板(4)由定距管(6)固定,在封頭(1)上設有介質進口(9)和介質出口(8),在殼體(3)上設有物料進口(10)和物料出口(2);其特征在于傳熱管(5)外為非光滑壁面的異形管,其表面上具有孔道結構;螺旋折流板(4)是與重沸器中心軸線傾斜的四分之一橢圓板(32),沿管束徑向每一圓周四塊橢圓折流板交叉排列并拼接成螺旋狀,各相鄰折流板周邊呈連續螺旋線,或是為整體連續的螺旋結構(23),且管束的中心設有中心管(22)。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沸器,其特征在于戶腿異形管是T,片管、機械加工表面多孔 管或表面燒結多孔管。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螺旋折流板支撐異形管重沸器,其在管板(7)之間設有螺旋折流板(4)、傳熱管(5)及定距管(6),定距管(6)和傳熱管束(5)穿過螺旋折流板(4),其兩頭分別與管板(7)相連接,螺旋折流板(4)由定距管(6)固定,在封頭(1)上設有介質進口(9)和介質出口(8),在殼體(3)上設有物料進口(10)和物料出口(2);傳熱管(5)為非光滑壁面的異形管,管壁外表面上具有孔道結構,螺旋折流板(4)是與重沸器中心軸線傾斜的四分之一橢圓板(32),沿管束徑向每一圓周四塊橢圓折流板交叉排列并拼接成螺旋狀。本技術的流體流動均勻、壓降低、沒有死區、不易結垢、傳熱系數高、流阻低、抗腐蝕能力強。文檔編號F28F9/24GK201104138SQ20072005774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29日專利技術者張正國, 潘傳武, 陸應生, 高學農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螺旋折流板支撐異形管重沸器,包括封頭(1)、殼體(3)、螺旋折流板(4)、傳熱管(5)、定距管(6)、管板(7),在管板(7)之間設有螺旋折流板(4)、傳熱管(5)及定距管(6),定距管(6)和傳熱管(5)穿過螺旋折流板(4),其兩頭分別與管板(7)相連接,螺旋折流板(4)由定距管(6)固定,在封頭(1)上設有介質進口(9)和介質出口(8),在殼體(3)上設有物料進口(10)和物料出口(2);其特征在于: 傳熱管(5)外為非光滑壁面的異形管,其表面上具有孔道結構; 螺旋折流板(4)是與重沸器中心軸線傾斜的四分之一橢圓板(32),沿管束徑向每一圓周四塊橢圓折流板交叉排列并拼接成螺旋狀,各相鄰折流板周邊呈連續螺旋線,或是為整體連續的螺旋結構(23),且管束的中心設有中心管(2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正國,陸應生,高學農,潘傳武,
申請(專利權)人:華南理工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1[中國|廣州]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