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包括外殼、分別安裝在外殼兩端的端頭封蓋和尾部封蓋,端頭封蓋及尾部封蓋均與外殼可拆卸的連接,電機安裝在外殼內部,外殼內安裝固定組件,固定組件夾持固定電機的連接線,尾部封蓋中部具有導線孔,電機的連接線通過導線孔穿出,外殼上具有若干安裝有散熱風扇的風口。所述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能夠有效保護電機,提高散熱效率,且能夠防止連接線干擾電機工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
本技術涉及電機相關
,更準確的說涉及一種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
技術介紹
電機是指依據電磁感應定律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電機應用廣泛,在一些應用場景下,電機在安裝時需要在其外部設置防護罩,一保證電機的正常運行。現有技術的電機防護罩普遍較為簡單,防護罩將電機的主體包裹,防止外部因素干擾電機的工作,功能較為單一。但是,電機在實際安裝運行過程中還存在很多需要考慮的因素。例如,電機的連接線如果不經整理固定,在防護罩中會較為凌亂,干擾電機的正常運行,甚至會阻塞防護罩上的散熱通道,影響電機的散熱。此外,現有技術的電機防護罩安裝拆卸普遍較為復雜,不便于電機的安裝和維護。綜上,本領域需要一種新型結構的電機保護裝置,為電機提供多方面的保護。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包括外殼、分別安裝在外殼兩端的端頭封蓋和尾部封蓋,端頭封蓋及尾部封蓋均與外殼可拆卸的連接,電機安裝在外殼內部,外殼內安裝固定組件,固定組件夾持固定電機的連接線,尾部封蓋中部具有導線孔,電機的連接線通過導線孔穿出,外殼上具有若干安裝有散熱風扇的風口。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內部安裝電機,電機上連接連接線,所述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包括外殼、端頭封蓋、尾部封蓋以及固定組件,所述外殼的兩端分別可拆卸的連接所述端頭封蓋及所述尾部封蓋,所述外殼內部具有一腔體,電機安裝在所述腔體中,所述固定組件設置在所述腔體中,且所述固定組件與所述外殼結合安裝,所述固定組件夾持固定所述連接線,且所述連接線穿出所述尾部封蓋。優選地,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套塊、兩個滑塊、兩個鉸接桿以及固定彈簧,兩個所述滑塊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外殼內,且兩個所述滑塊通過所述固定彈簧連接,兩個所述鉸接桿分別從所述腔體穿入所述外殼與兩個所述滑塊鉸接,兩個所述鉸接桿位于所述腔體中的端部互相鉸接,并鉸接所述套塊,所述連接線被所述套塊夾持。優選地,所述套塊中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設所述連接線,所述套塊底部螺旋安裝一個螺桿,所述螺桿穿入所述通孔中,所述螺桿位于所述通孔中的端部連接夾板,所述螺桿遠離所述套塊的端部具有旋鈕,環繞所述螺桿設置螺套,且所述螺套與所述套塊連接。優選地,所述夾板為弧形板。優選地,所述通孔內部粘貼有橡膠墊,所述夾板的上表面粘貼有橡膠墊。優選地,所述尾部封蓋中部具有一導線孔,所述連接線通過所述導線孔穿出,所述導線孔的內壁上粘貼有軟墊,所述軟墊朝向所述端頭封蓋端部的孔徑大于另一端部的孔徑。優選地,所述外殼的側壁上開設若干風口所述風口中安裝散熱風扇。優選地,所述端頭封蓋與所述外殼螺旋套接。優選地,所述尾部封蓋通過至少兩個對稱設置的按壓組件與所述外殼可拆卸的連接。優選地,所述尾部封蓋朝向所述端頭封蓋的端面具有封蓋凸塊,所述封蓋凸塊插入所述外殼中;所述按壓組件包括按壓桿、嵌塊以及按壓彈簧,所述封蓋凸塊中安裝所述按壓彈簧,所述按壓彈簧一端與所述封蓋凸塊連接,另一端連接所述嵌塊;當所述按壓彈簧處于自然狀態時,所述嵌塊部分位于所述封蓋凸塊中,部分位于所述外殼中,固定連接所述尾部封蓋和所述外殼;所述按壓桿與所述外殼可滑動的連接,且所述按壓桿穿過所述外殼與所述嵌塊對接;當向所述外殼的方向按壓所述按壓桿時,所述嵌塊壓縮所述按壓彈簧,且所述嵌塊滑入所述封蓋凸塊中,解除對所述尾部封蓋與所述外殼的限位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公開的一種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的優點在于:所述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能夠通過外殼及兩端封蓋有效保護電機,防止外界因素影響電機的正常工作;通過設置具有散熱風扇的風口,能夠有效提高散熱效率;通過所述固定組件,有效收束固定電機的連接線,且夠降低拉力對連接線的影響,防止連接線干擾電機工作,同時延長了連接線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所示為本技術一種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的正視剖面示意圖。圖2所示為圖1中C-C方向的剖視圖。圖3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所示,本技術一種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包括外殼10、端頭封蓋11、尾部封蓋12以及固定組件20。所述外殼10為圓柱型外殼,所述外殼10的兩個開口端分別可拆卸的連接所述端頭封蓋11及所述尾部封蓋12。所述外殼10內部具有一腔體101,電機安裝在所述腔體101中,且電機的輸出軸穿出所述端頭封蓋11。所述固定組件20設置在所述腔體101中,且所述固定組件20與所述外殼10結合安裝,所述固定組件20夾持固定電機的連接線。所述尾部封蓋12中部具有一導線孔121,電機的連接線通過所述導線孔121穿出。為了保護電機的連接線,防止其與所述導線孔長時間摩擦損壞,所述導線孔121的內壁上粘貼有軟墊122。所述軟墊122接近所述端頭封蓋11端部的孔徑大于另一端部的孔徑,從而能夠對其中的連接線形成一定的擠壓,緩解連接線受到的部分拉力。所述外殼10的側壁上開設若干風口102,所述風口102連通所述腔體101與外部,實現電機的散熱。為了增加散熱效率,所述風口中安裝散熱風扇1021。參見圖2和圖3,所述固定組件20包括套塊21、兩個滑塊22、兩個鉸接桿23以及固定彈簧24。兩個所述滑塊22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外殼10內部,且兩個所述滑塊22通過所述固定彈簧24連接,當兩個所述滑塊22產生相對運動時會拉伸或壓縮所述固定彈簧24。兩個所述鉸接桿23分別從所述腔體101穿入所述外殼10與兩個所述滑塊22鉸接,當所述滑塊22移動時帶動所述鉸接桿23擺動。兩個所述鉸接桿23位于所述腔體101中的端部互相鉸接,并鉸接所述套塊21,兩個所述鉸接桿23呈V字形設置。電機的連接線被所述套塊21夾持固定。當電機的連接線受拉力時,會帶動所述套塊21移動,進而通過兩個所述鉸接桿23帶動兩個所述滑塊22運動,而兩個所述滑塊22的運動會被所述固定彈簧22的形變緩解,從而實現對連接線拉力的緩解和吸收,防止電機的連接線受力過大而損壞。所述套塊21中部具有通孔,用于穿設固定電機的連接線,所述套塊21底部螺旋安裝一個螺桿212,所述螺桿212穿入所述通孔中,所述螺桿212位于所述通孔中的端部連接夾板214,所述螺桿212遠離所述套塊21的端部具有旋鈕211,環繞所述螺桿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內部安裝電機,電機上連接連接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包括外殼、端頭封蓋、尾部封蓋以及固定組件,所述外殼的兩端分別可拆卸的連接所述端頭封蓋及所述尾部封蓋,所述外殼內部具有一腔體,電機安裝在所述腔體中,所述固定組件設置在所述腔體中,且所述固定組件與所述外殼結合安裝,所述固定組件夾持固定所述連接線,且所述連接線穿出所述尾部封蓋。/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內部安裝電機,電機上連接連接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包括外殼、端頭封蓋、尾部封蓋以及固定組件,所述外殼的兩端分別可拆卸的連接所述端頭封蓋及所述尾部封蓋,所述外殼內部具有一腔體,電機安裝在所述腔體中,所述固定組件設置在所述腔體中,且所述固定組件與所述外殼結合安裝,所述固定組件夾持固定所述連接線,且所述連接線穿出所述尾部封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套塊、兩個滑塊、兩個鉸接桿以及固定彈簧,兩個所述滑塊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外殼內,且兩個所述滑塊通過所述固定彈簧連接,兩個所述鉸接桿分別從所述腔體穿入所述外殼與兩個所述滑塊鉸接,兩個所述鉸接桿位于所述腔體中的端部互相鉸接,并鉸接所述套塊,所述連接線被所述套塊夾持。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塊中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設所述連接線,所述套塊底部螺旋安裝一個螺桿,所述螺桿穿入所述通孔中,所述螺桿位于所述通孔中的端部連接夾板,所述螺桿遠離所述套塊的端部具有旋鈕,環繞所述螺桿設置螺套,且所述螺套與所述套塊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板為弧形板。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多功能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內部粘貼有橡膠墊,所述夾板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益飛,孫春華,黃海洋,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職業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