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包括底層模板,所述底層模板的頂端設置有底層鋼筋,且底層鋼筋的頂部焊接有下沉板,所述上沉板與下沉板之間鋪設有一層石墨粉層,貫穿所述上沉板的頂部安裝有若干組第一鉚釘,若干組所述第一鉚釘分兩排平行分布在上沉板的頂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克服了下部支撐構件提前澆筑對下鋼板表面的污染,周邊混凝土需要鑿毛,上下鋼板之間填縫不密實等缺陷,具有施工工效高、速度快,縮短樓梯混凝土澆筑工期的優點,上沉板經過優化增加通長水平筋,保證了與梯段縱筋的固定,避免了上沉板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滑移,上下沉板安裝時,壓實鋼板,同時鋼板兩側采用透明膠進行封閉,以防石墨粉遺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
本技術屬于建筑施工
,具體涉及到樓梯整體現澆結構,更具體的是一種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的發展,建筑工程設計中抗震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對建筑物的整體抗震性能要求越來越高,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的樓梯破壞是普遍現象,常見板式樓梯結構中,樓梯承擔著逃生路線的重要作用,然而在震害調查中發現,樓梯間的震害較為嚴重,而且大部分樓梯間是在主體結構破壞前發生破壞,嚴重影響了樓梯作為逃生路線的重要功能,而滑動支座板式樓梯則很好的改善了上述問題,其通過在樓梯支座處采用鋼板作為隔離滑動層,在發生地震時,樓梯梯段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自由滑動,從而減輕樓梯破壞的可能性及減小對整個結構的作用力。公開號為CN103758299A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具滑動支座的抗震樓梯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連的上平臺(1)、梯段板(2)和下平臺(3),其具有較好的使用效果,但是其結構整體性較為一般,牢固程度不夠突出?,F有的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在使用時存在一定的弊端,現有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整體結構復雜,在施工時不夠方便,施工時周期較長;現有的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在投入使用時,容易出現下部支撐構件提前澆筑對下鋼板表面的污染,周邊混凝土需要鑿毛,上下鋼板之間填縫不密實等情況,給實際施工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的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能夠解決現有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整體結構復雜,在施工時不夠方便,施工時周期較長;現有的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在投入使用時,容易出現下部支撐構件提前澆筑對下鋼板表面的污染,周邊混凝土需要鑿毛,上下鋼板之間填縫不密實等情況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包括底層模板,所述底層模板的頂端設置有底層鋼筋,且底層鋼筋的頂部焊接有下沉板,且下沉板的頂部設置有上沉板,所述上沉板與下沉板之間鋪設有一層石墨粉層,貫穿所述上沉板的頂部安裝有若干組第一鉚釘,若干組所述第一鉚釘分兩排平行分布在上沉板的頂部,且每排第一鉚釘的數量相等,每排所述第一鉚釘的外壁之間各焊接有一根橫向設置的水平通長鋼筋,所述第一鉚釘與水平通長鋼筋垂直設置,所述水平通長鋼筋的外壁設置有上層板鋼筋,貫穿所述下沉板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組第二鉚釘。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沉板與上沉板的邊緣銜接處均粘接有透明膠,且下沉板與上沉板的規格大小相同。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層板鋼筋與第一鉚釘的銜接處通過鋼絲綁扎。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上沉板通過水平通長鋼筋與上層板鋼筋通過鋼絲綁扎固定。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層板鋼筋與水平通長鋼筋之間垂直設置,設置在兩排所述第一鉚釘外壁的兩根水平通長鋼筋位于兩排所述第一鉚釘的相背方向。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采用底層模板配合底層鋼筋再利用下沉板和上沉板配合上層板鋼筋組成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整體結構簡單,成型較快,大大的縮短了施工工期,節約了施工成本;2、本技術直接采用底層鋼筋與底層模板進行固定的方式,以及采用第一鉚釘將上層板鋼筋銅桿水平通長鋼筋與上沉板進行固定,配合第一鉚釘對下沉板與底層鋼筋之間進行固定形成一體化結構,克服了下部支撐構件提前澆筑對下鋼板表面的污染,周邊混凝土需要鑿毛,上下鋼板之間填縫不密實等缺陷,具有施工工效高、速度快,縮短樓梯混凝土澆筑工期的優點;3、通過在上沉板的頂部增加水平通長鋼筋并與上層板鋼筋綁扎固定,保證了上沉板與梯段縱筋的固定,避免了上沉板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滑移,在上沉板和下沉板安裝時,在上沉板和下沉板之間填充石墨粉層并壓實,同時上沉板和下沉板邊緣銜接處縫隙均采用透明膠進行封閉,能夠在防止上沉板和下沉板之間互相磨損的同時,防石墨粉遺灑,使得上沉板和下沉板連接效果更好,使用效果更突出。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剖面圖。圖2是本技術的上沉板結構圖。圖中1、底層模板;2、底層鋼筋;3、下沉板;4、第一鉚釘;5、石墨粉層;6、上層板鋼筋;7、水平通長鋼筋;8、上沉板;9、第二鉚釘。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2所示,一種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包括底層模板1,底層模板1的頂端設置有底層鋼筋2,且底層鋼筋2的頂部焊接有下沉板3,且下沉板3的頂部設置有上沉板8,上沉板8與下沉板3之間鋪設有一層石墨粉層5,貫穿上沉板8的頂部安裝有若干組第一鉚釘4,若干組第一鉚釘4分兩排平行分布在上沉板8的頂部,且每排第一鉚釘4的數量相等,每排第一鉚釘4的外壁之間各焊接有一根橫向設置的水平通長鋼筋7,第一鉚釘4與水平通長鋼筋7垂直設置,水平通長鋼筋7的外壁設置有上層板鋼筋6,貫穿下沉板3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組第二鉚釘9,設置第一鉚釘4和第二鉚釘9便于在上沉板8和下沉板3固定之后對其進行加固,同時通過第二鉚釘9,方便了水平通長鋼筋7與上層板鋼筋6的固定。下沉板3與上沉板8的邊緣銜接處均粘接有透明膠,且下沉板3與上沉板8的規格大小相同,設置透明膠粘接,從而對上沉板8和下沉板3之間的縫隙進行密封,進而防止上沉板8與下沉板3之間的石墨粉層5漏出。上層板鋼筋6與第一鉚釘4的銜接處通過鋼絲綁扎,利用綁扎的方式對上層板鋼筋6與第一鉚釘4之間進行固定。上沉板8通過水平通長鋼筋7與上層板鋼筋6通過鋼絲綁扎固定。上層板鋼筋6與水平通長鋼筋7之間垂直設置,設置在兩排第一鉚釘4外壁的兩根水平通長鋼筋7位于兩排第一鉚釘4的相背方向。一種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在使用時首先按照實際施工要求安裝好樓梯平臺底層模板1,將下沉板3與底層鋼筋2進行焊接,并利用第二鉚釘9對下沉板3與底層鋼筋2進行加固,下沉板3焊接完畢之后,在其頂部鋪設一層石墨粉層5,之后安裝上沉板8,將上沉板8鋪設在下沉板3的頂部,之后在上沉板8的頂部設置兩排第一鉚釘4,在每排第一鉚釘4上均焊接一根水平通長鋼筋7,將上層板鋼筋6架設水平通長鋼筋7上部,并與水平通長鋼筋7保持垂直狀態,利用鋼絲對水平通長鋼筋7于上層板鋼筋6之間進行綁扎,完成對底層模板1、底層鋼筋2、下沉板3、石墨粉層5、上沉板8以及上層板鋼筋6固定之后,形成滑動支座樓梯整體平臺,對底層模板1的上部進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凝固之后樓梯整體成型,整個施工過程結束。本技術采用底層模板1配合底層鋼筋2再利用下沉板3和上沉板8配合上層板鋼筋6組成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整體結構簡單,成型較快,大大的縮短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層模板(1),所述底層模板(1)的頂端設置有底層鋼筋(2),且底層鋼筋(2)的頂部焊接有下沉板(3),且下沉板(3)的頂部設置有上沉板(8),所述上沉板(8)與下沉板(3)之間鋪設有一層石墨粉層(5),貫穿所述上沉板(8)的頂部安裝有若干組第一鉚釘(4),若干組所述第一鉚釘(4)分兩排平行分布在上沉板(8)的頂部,且每排第一鉚釘(4)的數量相等,每排所述第一鉚釘(4)的外壁之間各焊接有一根橫向設置的水平通長鋼筋(7),所述第一鉚釘(4)與水平通長鋼筋(7)垂直設置,所述水平通長鋼筋(7)的外壁設置有上層板鋼筋(6),貫穿所述下沉板(3)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組第二鉚釘(9)。/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滑動支座樓梯整體現澆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層模板(1),所述底層模板(1)的頂端設置有底層鋼筋(2),且底層鋼筋(2)的頂部焊接有下沉板(3),且下沉板(3)的頂部設置有上沉板(8),所述上沉板(8)與下沉板(3)之間鋪設有一層石墨粉層(5),貫穿所述上沉板(8)的頂部安裝有若干組第一鉚釘(4),若干組所述第一鉚釘(4)分兩排平行分布在上沉板(8)的頂部,且每排第一鉚釘(4)的數量相等,每排所述第一鉚釘(4)的外壁之間各焊接有一根橫向設置的水平通長鋼筋(7),所述第一鉚釘(4)與水平通長鋼筋(7)垂直設置,所述水平通長鋼筋(7)的外壁設置有上層板鋼筋(6),貫穿所述下沉板(3)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組第二鉚釘(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滑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炳龍,方宇,
申請(專利權)人: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