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穩定便于拆卸安裝的建筑模板支撐架,包括支撐桿,支撐桿的低端設有限位塊,支撐桿的底部套設有與其相配合的調節座,調節座的頂部設有與支撐桿相配合的保護套,保護套的內壁與支撐桿之間設有螺旋紋,支撐桿的頂部套設有調節套,調節套的內部設有與支撐桿相配合的調節桿,調節桿的頂部設有輔助槽,調節桿的頂端設有支撐條,支撐條的底端設有若干與調節桿相配合的固定槽,調節桿的內部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固定孔,調節套的頂部兩側分別均設有調節孔。有益效果為:有效的保證了設備能夠具有靈活的安裝方式,從而使設備更加實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穩定便于拆卸安裝的建筑模板支撐架
本技術涉及建筑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穩定便于拆卸安裝的建筑模板支撐架。
技術介紹
建筑模板支撐,一種用于房屋建筑中現澆混凝土的支架,這種支架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現有的支撐架因為結構的單一,在安裝拆卸時,往往特別耗時間,從而影響整體的工程效率,需要一種支撐架能夠實現快速的安裝和拆卸,并且能夠保證靈活的調節性,來給予操作人員的快速操作,同時還需要能夠保證足夠的穩定性,保證支撐的安全,能夠進行調節固定。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穩定便于拆卸安裝的建筑模板支撐架,以克服現有相關技術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為此,本技術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穩定便于拆卸安裝的建筑模板支撐架,包括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低端設有限位塊,所述支撐桿的底部套設有與其相配合的調節座,所述調節座的頂部設有與所述支撐桿相配合的保護套,所述保護套的內壁與所述支撐桿之間設有螺旋紋,所述支撐桿的頂部套設有調節套,所述調節套的內部設有與所述支撐桿相配合的調節桿,所述調節桿的頂部設有輔助槽,所述調節桿的頂端設有支撐條,所述支撐條的底端設有若干與所述調節桿相配合的固定槽,所述調節桿的內部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固定孔,所述調節套的頂部兩側分別均設有調節孔。進一步的,所述調節套的兩側分布均設有旋轉桿。進一步的,所述調節孔的內部設有與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兩端分布均設有固定螺母。進一步的,所述調節桿的外壁設有與所述調節套相配合的旋緊紋。進一步的,所述調節座的底部設有所述限位塊相配合的調節槽,所述調節槽的內部設有與所述限位塊相配合的彈簧。進一步的,所述調節桿與所述固定槽之間設有軸承環。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槽的內部設有與所述輔助槽相配合的輔助架。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有效的保證了設備能夠具有靈活的安裝方式,設備能夠實現伸縮,從而在能夠實現快速安裝和拆卸的同時,保證設備具備高度的安裝固定和拆卸松動,能夠使得設備還具備高度的安全穩定性,設備在整個拆裝過程中,只需要通過幾個結構的擰動即可實現安裝,能夠有效的提升安裝、拆卸的效率,從而使設備更加實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穩定便于拆卸安裝的建筑模板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中:1、支撐桿;2、限位塊;3、調節座;4、保護套;5、螺旋紋;6、調節套;7、調節桿;8、輔助槽;9、支撐條;10、固定槽;11、固定孔;12、調節孔;13、旋轉桿;14、固定桿;15、固定螺母;16、旋緊紋;17、調節槽;18、彈簧;19、軸承環;20、輔助架。具體實施方式為進一步說明各實施例,本技術提供有附圖,這些附圖為本技術揭露內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說明實施例,并可配合說明書的相關描述來解釋實施例的運作原理,配合參考這些內容,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實施方式以及本技術的優點,圖中的組件并未按比例繪制,而類似的組件符號通常用來表示類似的組件。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穩定便于拆卸安裝的建筑模板支撐架。實施例一:如圖1-2所示,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穩定便于拆卸安裝的建筑模板支撐架,包括支撐桿1,所述支撐桿1的低端設有限位塊2,所述支撐桿1的底部套設有與其相配合的調節座3,所述調節座3的頂部設有與所述支撐桿1相配合的保護套4,所述保護套4的內壁與所述支撐桿1之間設有螺旋紋5,所述支撐桿1的頂部套設有調節套6,所述調節套6的內部設有與所述支撐桿1相配合的調節桿7,所述調節桿7的頂部設有輔助槽8,所述調節桿7的頂端設有支撐條9,所述支撐條9的底端設有若干與所述調節桿7相配合的固定槽10,所述調節桿7的內部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固定孔11,所述調節套6的頂部兩側分別均設有調節孔12。下面具體說一下通過支撐桿1、支撐條9、保護套4、調節桿7、螺旋紋5、固定桿14、限位塊2、調節孔12和輔助槽8的具體設置和作用。如圖1所示,設備使用時,先將調節桿7頂在支撐條9內的固定槽10中,因為輔助架20為軟性金屬能夠有效的進行配合并不影響調節桿7的進入,這時候,根本所需要長度的不同通過擰動保護套4來使調節座3的位置進行調節,并為支撐桿1支撐其低端,從而快速的達到限定距離,當位置距離安裝調整合適后,通過旋轉桿13快速轉動調節套6使得支架在安裝后進行快速的固定,并能夠隨認為調整,在固定后,將固定桿14插入固定孔11和調節孔12內,已經固定的結構不會產生松動或者下滑,完成設備的快速安裝,同理,當拆卸時,只需要轉動調節套6和保護套4即可實現快速拆卸。實施例二:如圖1-2所示,所述調節套6的兩側分布均設有旋轉桿13,所述調節孔12的內部設有與所述固定孔11相配合的固定桿14,所述固定桿14的兩端分布均設有固定螺母15,所述調節桿7的外壁設有與所述調節套6相配合的旋緊紋16,所述調節座3的底部設有所述限位塊2相配合的調節槽17,所述調節槽17的內部設有與所述限位塊2相配合的彈簧18,所述調節桿7與所述固定槽10之間設有軸承環19,所述固定槽10的內部設有與所述輔助槽8相配合的輔助架20,從上述的設計不難看出,輔助架20能夠很好的扣住輔助槽8,避免設備在調節固定時出現難以擰動的現象,增加設備的安裝速度和便捷性。為了方便理解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以下就本技術在實際過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在實際應用時,先將調節桿7頂在支撐條9內的固定槽10中,因為輔助架20為軟性金屬能夠有效的進行配合并不影響調節桿7的進入,這時候,根本所需要長度的不同通過擰動保護套4來使調節座3的位置進行調節,并為支撐桿1支撐其低端,從而快速的達到限定距離,當位置距離安裝調整合適后,通過旋轉桿13快速轉動調節套6使得支架在安裝后進行快速的固定,并能夠隨認為調整,在固定后,將固定桿14插入固定孔11和調節孔12內,已經固定的結構不會產生松動或者下滑,完成設備的快速安裝,同理,當拆卸時,只需要轉動調節套6和保護套4即可實現快速拆卸。綜上所述,借助于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有效的保證了設備能夠具有靈活的安裝方式,設備能夠實現伸縮,從而在能夠實現快速安裝和拆卸的同時,保證設備具備高度的安裝固定和拆卸松動,能夠使得設備還具備高度的安全穩定性,設備在整個拆裝過程中,只需要通過幾個結構的擰動即可實現安裝,能夠有效的提升安裝、拆卸的效率,從而使設備更加實用。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穩定便于拆卸安裝的建筑模板支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桿(1),所述支撐桿(1)的低端設有限位塊(2),所述支撐桿(1)的底部套設有與其相配合的調節座(3),所述調節座(3)的頂部設有與所述支撐桿(1)相配合的保護套(4),所述保護套(4)的內壁與所述支撐桿(1)之間設有螺旋紋(5),所述支撐桿(1)的頂部套設有調節套(6),所述調節套(6)的內部設有與所述支撐桿(1)相配合的調節桿(7),所述調節桿(7)的頂部設有輔助槽(8),所述調節桿(7)的頂端設有支撐條(9),所述支撐條(9)的底端設有若干與所述調節桿(7)相配合的固定槽(10),所述調節桿(7)的內部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固定孔(11),所述調節套(6)的頂部兩側分別均設有調節孔(12)。/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穩定便于拆卸安裝的建筑模板支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桿(1),所述支撐桿(1)的低端設有限位塊(2),所述支撐桿(1)的底部套設有與其相配合的調節座(3),所述調節座(3)的頂部設有與所述支撐桿(1)相配合的保護套(4),所述保護套(4)的內壁與所述支撐桿(1)之間設有螺旋紋(5),所述支撐桿(1)的頂部套設有調節套(6),所述調節套(6)的內部設有與所述支撐桿(1)相配合的調節桿(7),所述調節桿(7)的頂部設有輔助槽(8),所述調節桿(7)的頂端設有支撐條(9),所述支撐條(9)的底端設有若干與所述調節桿(7)相配合的固定槽(10),所述調節桿(7)的內部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固定孔(11),所述調節套(6)的頂部兩側分別均設有調節孔(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穩定便于拆卸安裝的建筑模板支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套(6)的兩側分布均設有旋轉桿(1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穩定便于拆卸安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健勇,劉坤,張明平,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博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青建集團股份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