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一種防氣泡比色皿,它包括錐形孔的測量室,與測量室直接相通的排液管和排氣管,在排氣管旁設置與其相通的溢流管,其關鍵設計是在測量室上方設有容積較大的氣泡腔,其上部與氣泡器連通,其下部設有與測量室相通的入液管和與外界相通的進液管。其特點是:被測液體先進入去泡腔,其中的氣泡進入氣泡器,液體進入測量室時,氣泡已被去除,使測量的穩定性和精確度大為提高,同時又降低了對化學流路的苛求,可降低成本。(*該技術在200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技術涉及一種光電比色分析儀器,尤指一種光電比色分析儀器所最常使用的器件——比色皿。比色皿是采用光電比色原理的分析儀器中最常使用的器件,也是儀器最關鍵的器件,可以說是整個儀器的眼睛。其工作性能的穩定程度,決定了整個儀器的穩定性指標、重現性指標及精確度?,F在通常使用的比色皿,結構簡單,沒有去氣泡裝置,其基本結構為在作為測量室的錐形通孔的大、小兩端附近,分別設置貫穿上下的、并從錐形孔中心穿過的兩個管路,一個為進液管,一個為排液管。如果在化學流路系統中出現氣泡,那么氣泡就會進入比色皿的測量室中,在這種情況下測量,就會嚴重干擾正常測量,使儀器的穩定性和精確度大大降低,嚴重時根本無法測量。所以儀器要求化學流路系統具有良好的去氣泡功能。為了提高儀器的性能,減輕化學流路的負擔,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防氣泡比色皿,它可以成功地去除化學流路中的斷續氣泡,只允許被測液體進入測量室。為了達到本技術的目的,其技術方案是它包括錐形通孔的測量室,在測量室直徑大的一端和直徑小的一端的附近分別設置與測量室相通的排液管和排氣管,并在所述排氣管旁邊設置一個與其相通的溢流管,在所述排液管和排氣管之間、并在測量室上方設置一個容積較大的去泡腔,去泡腔下部設有與測量室相通的入液管和與外界相通的進液管,去泡腔上部螺紋連接去泡器,去泡器與所述排氣管相連通。在與外界相通的排液管、進液管,溢流管端口處分別設置一接頭,接頭一端與各端口螺紋連接,另一端設有可與軟管連接的錐形管柱。本技術的比色皿的工作原理是;被測液體從進液管流入先進入去泡腔,如果沒有氣泡,液體通過入液管直接進入測量室。當有氣泡進入時,由于去泡腔體積較大,所以氣泡會向上飄浮,進入去泡器內,不會進入測量室,而被測液體向下進入測量室,隨著被測液體不斷流入測量室,測量室中的空氣不斷從排氣管排出,當被測液體充盈測量室時,測量室中的空氣和被測液體中的氣泡已被排出,直至液體從溢流管流出,此時,測量室中的被測液體的去泡已被有效去除。本技術所提出的比色皿與現有的比色皿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具有去氣泡功能,抗干擾能力大大增強,使測量的穩定性和精確度大為提高,同時又降低了對化學流路的苛求,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成本。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設計方案。附圖說明圖1是普通比色皿的流路示意圖;圖2是防氣泡比色皿的流路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比色皿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中的A-A剖視圖;圖5是圖4中的B-B剖視圖。圖1示出現有技術中的比色皿的流路示意圖,參照圖1,錐形通孔4′作為測量室,左、右兩端分別設置貫穿上下的、并從錐形孔4′中心穿過的兩個管路,一個為進液管1′,一個為排液管2′。由于沒有去氣泡裝置,一旦化學流路出現氣泡時,氣泡便會進入測量室中,影響儀器的穩定性和精確度。圖2示出本技術提出具有防氣泡功能的比色皿的流路示意圖,參照圖2,本技術的比色皿包括錐形通孔的測量室4,在測量室4直徑大的一端,即右端設有排液管2,在測量室4直徑小的一端,即左端設有排氣管3,排液管2和排氣管3均與測量室4相通,在排氣管3旁邊設置一個與之相通的溢流管5,在排液管2和排氣管3之間、并在測量室4上方設置一個容積較大的去泡腔6,去泡腔6下部設有與測量室4相通的入液管8,和與外界相通的進液管1,去泡腔6上部與去泡器7連接,去泡器7與排氣管3相連通。圖3至圖5示出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構造,圖5是沿錐形通孔中心的剖視圖,參照圖5,與錐形通孔的測量室4直接相通的管路有排液管2、排氣管3、入液管8。參照圖4,排氣管3旁邊沒置一個與之相通的溢流管5,溢流管5另一端與外界相通,去泡腔6的結構與之類似,進液管1設置在旁邊,不直接與測量室4相通。圖3示出溢流管5和進液管1的中心恰好在一個平面內的狀況,去泡腔6下部與進液管1相通;實際中,溢流管5和進液管1的中心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內。參照圖3至圖5,所有與外界相通的管路端口處均設有內螺紋,接頭9一端設有與之相匹配的外螺紋,另一端設有可與軟管相連的錐形管柱91。接頭9與各管路端口處設有O型密封圈,防止泄漏。圖中示出去泡腔6的中心與測量室4的中心之間夾角呈任意夾角,實際中可以呈垂直的(如圖2所示),也可以呈銳角或鈍角狀。圖中各種管路可以在一個整塊材料上通過機加工方法制作出來,或采用模具一次成型做出。權利要求1.一種防氣泡比色皿,包括錐形通孔的測量室,其特征是在測量室直徑大的一端和直徑小的一端的附近分別設置與測量室相通的排液管和排氣管,并在所述排氣管旁邊設置一個與其相通的溢流管,在所述排液管和排氣管之間、并在測量室上方設置一個容積較大的去泡腔,去泡腔下部設有與測量室相通的入液管和與外界相通的進液管,去泡腔上部螺紋連接去泡器,去泡器與所述排氣管相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氣泡比色皿,其特征是在與外界相通的排液管、進液管、溢流管端口處分別設置一接頭,接頭一端與各端口螺紋連接,另一端設有可與軟管連接的錐形管柱。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氣泡比色皿,其特征是所述去泡腔的中心與所述測量室的中心之間夾角呈垂直,或銳角,或鈍角狀。專利摘要本技術提出一種防氣泡比色皿,它包括錐形孔的測量室,與測量室直接相通的排液管和排氣管,在排氣管旁設置與其相通的溢流管,其關鍵設計是在測量室上方設有容積較大的氣泡腔,其上部與氣泡器連通,其下部設有與測量室相通的入液管和與外界相通的進液管。其特點是被測液體先進入去泡腔,其中的氣泡進入氣泡器,液體進入測量室時,氣泡已被去除,使測量的穩定性和精確度大為提高,同時又降低了對化學流路的苛求,可降低成本。文檔編號G01N33/52GK2251139SQ95228560公開日1997年4月2日 申請日期1995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1995年12月28日專利技術者陳云龍 申請人:陳云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氣泡比色皿,包括錐形通孔的測量室,其特征是在測量室直徑大的一端和直徑小的一端的附近分別設置與測量室相通的排液管和排氣管,并在所述排氣管旁邊設置一個與其相通的溢流管,在所述排液管和排氣管之間、并在測量室上方設置一個容積較大的去泡腔,去泡腔下部設有與測量室相通的入液管和與外界相通的進液管,去泡腔上部螺紋連接去泡器,去泡器與所述排氣管相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氣泡比色皿,其特征是在與外界相通的排液管、進液管、溢流管端口處分別設置一接頭,接頭一端與各端口螺紋連接,另一端設有可與軟管連接的錐形管柱。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云龍,
申請(專利權)人:陳云龍,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1[中國|北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