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兩聯供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包括:主機;主管路,兩端均與主機連接,主管路上安裝有第一泵體;多組支管路,并聯安裝在主管路上,支管路上并聯安裝有多個用戶端,支管路上安裝有第二泵體。通過安裝在主管路上的第一泵體配合多個安裝在支管路上的第二泵體從主機向用戶端抽取供能介質,利用多個第二泵體分別給不同的用戶端供能,減小了多個第二泵體的揚程,降低了第二泵體在工作過程中的能耗;同時多條支管路并聯設置,當某一支管路上的用戶端停止工作時,對應支管路上的第二泵體能夠停止運行而不影響其他支管路的正常運行,極大地降低了在運行過程中的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的能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
本技術涉及兩聯供系統
,具體涉及一種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
技術介紹
水冷式中央空調系統的水系統包括冷水系統和熱水系統,一般采用單管制,夏天循環冷水,冬天循環熱水。兩聯供中央空調的室外主機,在夏天的時候,產出冷凍水,冷凍水經過循環系統在風機盤管進行熱交換,將冷氣吹出;在冬天的時候產生熱水,將熱水在專用管道內循環流動,加熱地面裝飾層,通過地面輻射和對流的傳熱使地面升溫。循環水系統由主機泵、室內設備及循環管道等組成。從主機蒸發器流出的循環水由主機泵加壓送入循環管道,進入室內進行熱交換,最后回到主機蒸發器。室內設備包括室內風機和地熱管,夏季時室內風機將空氣吹過冷凍水管道,降低空氣溫度;冬季時通過地熱管將循環水的熱量傳遞給地面,使地面升溫。目前的建筑高度廣度都有一定的差異化,循環水系統中末端所在的環路阻力各不相同。傳統的單水泵循環水系統在工作時,為了滿足整棟建筑內的溫度調節,水泵的揚程需要滿足整棟建筑中阻力最大的環路的正常工作,由于水泵的工作能耗和其工作時的揚程成正比,當建筑內部分設備工作時,水泵的工作揚程遠大于建筑內設備正常工作所需的揚程,導致中央空調系統能耗過高,造成極大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兩聯供系統的循環水系統能耗過高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包括:主機;主管路,兩端均與主機連接,主管路上安裝有第一泵體;多組支管路,并聯安裝在主管路上,支管路上并聯安裝有多個用戶端,支管路上安裝有第二泵體。優選的是,主管路包括主供流管和主回流管,主供流管的出口和主回流管的進口連通,主供流管的進口和主回流管的出口均與主機相連,第一泵體安裝在主回流管上。優選的是,支管路包括次供流管和次回流管,次供流管的進口與主供流管連接,次回流管的出口與主回流管連接,次供流管的出口和次回流管的進口均與用戶端連接,第二泵體安裝在次供流管靠近主管路的位置上。優選的是,主管路還包括匯流管,匯流管進口與至少一個次回流管的出口連接,匯流管的出口與主回流管的進口連接。優選的是,主回流管上安裝有輔助箱,用于臨時儲存主回流管內的供能介質。優選的是,第一泵體安裝在輔助箱與主機之間。優選的是,還包括控制器,主機、第一泵體、第二泵體和用戶端均與控制器電連接。優選的是,主供流管的出口端安裝有壓差閥。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主機中的供能介質在第一泵體和第二泵體的作用下通過主管路泵至對應的支管路,并通過支管路將供能介質分配給相應的用戶端;用戶端使用后的供能介質在回流到支管路,并匯集到主管路后返回主機。優選的是,還包括:當用戶端開始工作時,控制與開始工作的用戶端對應的支管路上的第二泵體開始工作;當同一支管路上的所有用戶端均停止工作時,控制該支管路上的第二泵體停止工作。優選的是,還包括:主管路包括通斷連接的主供流管和主回流管,當所有第二泵體均停止工作時,控制主供流管和主回流管連通;當第二泵體工作時且與對應的支管路上至少一個用戶端停止工作時,控制主供流管和主回流管連通;當第二泵體工作時且對應的支管路上的所有用戶端均工作時,控制主供流管和主回流管斷開。本技術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1.本技術提供的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包括:主機;主管路,兩端均與主機連接,主管路上安裝有第一泵體;多組支管路,并聯安裝在主管路上,支管路上并聯安裝有多個用戶端,支管路上安裝有第二泵體。通過安裝在主管路上的第一泵體配合多個安裝在支管路上的第二泵體從主機向用戶端抽取供能介質,利用多個第二泵體分別給不同的用戶端供能,減小了多個第二泵體的揚程,降低了第二泵體在工作過程中的能耗。同時一條支管路上配備一個第二泵體,能夠根據支管路所需的揚程,在不同的支管路上安裝不同揚程的第二泵體,按需分配以降低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的能耗。多條支管路并聯設置,當支管路上的用戶端工作時,對應支管路上的第二泵體工作,當某一支管路上的用戶端停止工作時,對應支管路上的第二泵體能夠停止運行而不影響其他支管路的正常運行,進一步降低了在運行過程中的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的能耗。2.本技術提供的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主管路包括主供流管和主回流管,主供流管的出口和主回流管的進口連通,主供流管的進口和主回流管的出口均與主機相連,第一泵體安裝在主回流管上。利用第一泵體將用戶端的供能介質抽到主機,主機對供能介質的溫度進行調節后,通過主供流管被泵至次供流管,再通過第二泵體進一步分配給用戶端。利用第一泵體與第二泵體分級調節,同時利用一個第二泵體為同一級的多個用戶端進行供能介質的分配,以使第二泵體能夠被充分利用。3.本技術提供的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還包括匯流管,匯流管進口與至少一個次回流管的出口連接,匯流管的出口與主回流管的進口連接。利用匯流管將用戶端的供能介質收集后再通過主回流管輸送回主機,當所有用戶端均停止工作時,主供流管中的供能介質能夠直接從主回流管中回到主機,避免供能介質從次回流管的出口中再次進入到次回流管中,使得需要被從次匯流管中抽出的供能介質的量增加,導致第一泵體和第二泵體的能耗增加。4.本技術提供的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主供流管的出口端安裝有壓差閥。通過壓差閥控制主供流管出口的供能介質的流量,進而控制流入到用戶端的流量,避免供能介質直接從主供流管的出口流回到主回流管造成能源浪費;同時避免流入到用戶端的供能介質的量過多,對用戶端造成損壞。5.本技術提供的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主機中的供能介質在第一泵體和第二泵體的作用下通過主管路泵至對應的支管路,并通過支管路將供能介質分配給相應的用戶端;用戶端使用后的供能介質回流到支管路,并匯集到主管路后返回主機。通過第一泵體和第二泵體對主機內的供能介質分級泵送,極大降低了第一泵體和第二泵體的揚程,減少了第一泵體和第二泵體的能耗。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中提供的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主機;2、主供流管;3、主回流管;4、第一泵體;5、次供流管;6、次回流管;7、用戶端;8、第二泵體;9、匯流管;10、輔助箱;11、控制器;12、壓差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機(1);/n主管路,兩端均與所述主機(1)連接,所述主管路上安裝有第一泵體(4);/n多組支管路,并聯安裝在所述主管路上,所述支管路上并聯安裝有多個用戶端(7),所述支管路上安裝有第二泵體(8)。/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機(1);
主管路,兩端均與所述主機(1)連接,所述主管路上安裝有第一泵體(4);
多組支管路,并聯安裝在所述主管路上,所述支管路上并聯安裝有多個用戶端(7),所述支管路上安裝有第二泵體(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包括主供流管(2)和主回流管(3),所述主供流管(2)的出口和所述主回流管(3)的進口連通,所述主供流管(2)的進口和所述主回流管(3)的出口均與所述主機(1)相連,所述第一泵體(4)安裝在所述主回流管(3)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兩聯供系統供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路包括次供流管(5)和次回流管(6),所述次供流管(5)的進口與所述主供流管(2)連接,所述次回流管(6)的出口與所述主回流管(3)連接,所述次供流管(5)的出口和所述次回流管(6)的進口均與所述用戶端(7)連接,所述第二泵體(8)安裝在所述次供流管(5)靠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敖劍鋒,黃元躬,熊衛,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