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雙路不同壓力及流量的氣控液壓換向閥,主要涉及液壓系統控制技術領域,包括閥體(1)、舉升閥桿(6)、換向閥桿(9)、換向氣缸(12)、舉升氣缸(18),該復合閥的發明專利技術,它可用一個進閥的壓力油源轉換成為兩種不同壓力及不同流量的兩個液壓系統,即可用一臺液壓油泵和該閥配合使用,可取代兩臺油泵(或一臺雙聯泵)和兩臺液壓換向閥組成的兩套液壓系統。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雙路不同壓力及流量的氣控液壓換向閥
本專利技術主要涉及液壓系統控制
,具體是雙路不同壓力及流量的氣控液壓換向閥。
技術介紹
目前社會大量散裝物料如砂子、石子、礦產、煤炭、渣土的轉運,大多數都優選自卸車來完成。這些車輛在運輸過程中,會出現所運載貨物不同程度的散撒墜落,風吹揚塵漫天,以嚴重危及環保要求。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環保的治理,上述車輛須加設自動或半自動封閉裝置,如當前采用的推拉篷布蓋、雙分蝴蝶蓋,整體式環保蓋等。自卸車雖品種繁多系列各異,但基本上均采用液壓舉升自卸裝置,進行手控自動卸載。各種自卸車液壓舉升自卸裝置雖然不同,但各種液壓舉升系統工作原理大致相當。這些液壓舉升系統的工作壓力一般在15-22Mpa范圍內。而環保蓋上述封閉裝置的開合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用電機帶動減速機來驅動環保蓋的開合,多用于篷布蓋結構。第二種是用電機驅動油泵建立獨立的液壓系統來控制環保蓋的開合,多用于蝴蝶蓋結構,其系統工作壓力一般在8-15Mpa范圍內。第三種是用本車的變速箱、取力器經萬向傳動軸到油泵支座來帶動一臺雙聯油泵,出油其中一聯用于連接一臺控制卸載的舉升閥,其工作壓力一般在15-22Mpa范圍內。另一聯連接一臺控制環保蓋的液壓換向閥→雙向平衡閥,→環保蓋油缸。多用于雙分蝴蝶蓋、整體式環保蓋結構。也用于連接一臺控制環保蓋的液壓換向閥→雙向油馬達來驅動的篷布蓋結構,其工作壓力一般在6-15Mpa范圍內。綜合上述經實踐證明;第一種因裝載貨物不規則,篷布蓋開合受阻等原因,克服過載潛力小易燒電機,故障率高。第二種是在同一臺車上出現了兩套液壓系統,一套是由變速箱取力器帶動油泵的液壓舉升卸載裝置,另一套是由電機帶動的獨立液壓站,專供環保蓋開合所用。該方案使得結構復雜,占用空間大,成本高,且易燒電機等。以上兩種結構均存在電機安裝在車身外表,難免日曬雨淋,造成溫升潮濕,破壞絕緣,也極易造成電機燒毀。鑒于上兩種的缺陷與不足目前已有個別廠家改為第三種結構,該結構存在成本高,結構復雜,自重大,安裝不便,管路混亂復雜,需要安裝空間大,故障率高,維修不便等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了雙路不同壓力及流量的氣控液壓換向閥。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雙路不同壓力及流量的氣控液壓換向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換向氣缸、舉升氣缸,在所述閥體內分別設有舉升閥桿、換向閥桿,舉升閥桿連接進油孔P,換向閥桿連接回油口一T、回油口二T,所述舉升閥桿、換向閥桿通過油道K相通,在所述閥體上分別設有連通換向閥桿的開蓋油口、合蓋油口,在所述閥體上設有連通舉升閥桿的舉升油口,回油口一T、回油口二T連通回油通道L,回油通道L分別連通置于閥體兩端、貫穿舉升閥桿、換向閥桿的前回油通道L、后回油通道L,在換向閥桿與舉升閥桿之間的前回油通道L與回油通道L的連接處設有二級壓力溢流閥組件,在舉升閥桿一側的前回油通道L與進油孔P處設有一級壓力溢流閥組件,舉升閥桿一端置于閥體內、另一端連接舉升氣缸,在舉升氣缸內設有固定的舉升定活塞,舉升閥桿端部貫穿舉升定活塞連接舉升動活塞,在舉升氣缸的舉升氣缸后蓋上設有舉升調節桿,所述舉升調節桿連接慢降活塞,閥體與舉升定活塞之間的舉升閥桿上設有舉升復位彈簧,在舉升氣缸上,舉升定活塞與舉升動活塞之間設有下降氣口,舉升動活塞與慢降活塞之間設有舉升氣口,慢降活塞與舉升氣缸后蓋之間設有慢降氣口,舉升動活塞的直徑小于慢降活塞的直徑;換向閥桿一端置于閥體內,與閥體上的調節座連接、另一端連接換向氣缸,在所述換向氣缸內設有固定的換向定活塞,換向閥桿端部貫穿換向定活塞連接換向動活塞,在換向氣缸上的換向氣缸后蓋上設有換向調節桿,閥體與換向定活塞之間的換向閥桿上設有換向復位彈簧,在換向氣缸上,換向定活塞與換向動活塞之間設有合蓋氣口,換向動活塞與換向氣缸后蓋之間設有開蓋氣口。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舉升閥桿、換向閥桿中部分別設有沉割槽,沉割槽分別連接油道K。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回油口一T、回油口二T是相通的。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閥體上、舉升閥桿一端設有通氣罩。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調節座上設有調節螺釘。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換向閥桿與換向復位彈簧固定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閥體上設有連通舉升閥桿連通的備用油口。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二級壓力溢流閥上設有溢流閥彈簧。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回油口一T上設有密封圈,與油箱閥座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油道K設有分流閥針。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為:該復合閥的專利技術,它可用一個進閥的壓力油源轉換成為兩種不同壓力及不同流量的兩個液壓系統,即可用一臺液壓油泵和該閥配合使用,可取代兩臺油泵(或一臺雙聯泵和兩臺液壓換向閥組成的兩套液壓系統。1.比如前所述第一項
技術介紹
里面第二條中的第三種結構不作重述,若使用本復合閥,可將原來采用的雙聯齒輪油泵改為改為單聯即可,比如雙聯泵的流量分別為100/50ml,選用流量為100ml的即可。如原來采用雙聯泵,雙聯油泵的故障率遠高于單聯,并且使用壽命短,再者,因雙聯油泵的體積相對大一些,重量相對也重一些,就必須將油泵單獨裝在一個獨立的專用支座上,用萬向傳動軸將動力從取力器與油泵連接起來,若改用為單聯油泵,可直接裝在取力器上與取力器直聯就可以了,從而可以節省大量安裝空間,省去了萬向傳動軸和油泵支座機構,節省了與油泵連接的吸油及供油管路,減少了可泄漏點。同時節省了安裝工時,降低了機構故障率,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大的降低生產成本。并使得結構緊湊,布局合理,外形美觀,性能可靠,使用壽命長,維修方便等優點。深受用戶歡迎。2.比如前所述第一項
技術介紹
里面第二條中的第三種結構不作重述,可將原來采用的一臺用來貨箱卸載的舉升閥、和一臺控制環保蓋開合的換向閥改用一臺本專利技術的復合閥,即可完善原來的全部功能。原來第三種結構中的兩臺閥,因液壓油箱上受安裝空間的限制,一般都將流量較大的舉升閥裝在液壓油箱的閥座上,另一臺閥單獨安裝在液壓油箱旁邊的專用閥座上,該閥進油要與油泵連接,回油要與液壓油箱連接。這樣以來,車上液壓控制系統占據安裝空間大,不集中,且使用管路多,理順掩飾管路困難,且成本高等缺陷。若使用本閥,可直接安裝在液壓油箱的閥座上,如同原結構中的舉升閥一樣,等于將原結構中單獨安裝在液壓油箱旁邊的環保蓋開合換向閥去掉了。這樣即節省了安裝空間,又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省了高壓油管,由此減少了因供油阻力而產生的壓力降和摩擦生熱,降低了液壓油的升溫速度,提高了機械效率。減少了可泄漏點,提高了可靠度,使得整個液壓控制系統實現了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布局合理,管路整齊,外型美觀,維修方便等優點。3.該復合閥的設計專利技術,對于整體式環保蓋自卸車、雙分式蝴蝶蓋自卸車、用液壓馬達驅動的篷布蓋自卸車等均可通用,這在汽車制造業對選用部件的通用性上已奠定了基礎。該閥不僅用此,可廣泛用于其他類同液壓回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雙路不同壓力及流量的氣控液壓換向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1)、換向氣缸(12)、舉升氣缸(18),在所述閥體(1)內分別設有舉升閥桿(6)、換向閥桿(9),舉升閥桿(6)連接進油孔(P),換向閥桿(9)連接回油口一(T1)、回油口二(T2),所述舉升閥桿(6)、換向閥桿(9)通過油道(K)相通,在所述閥體(1)上分別設有連通換向閥桿(9)的開蓋油口(25)、合蓋油口(26),在所述閥體(1)上設有連通舉升閥桿(6)的舉升油口(27),回油口一(T1)、回油口二(T2)連通回油通道L,回油通道L分別連通置于閥體(1)兩端、貫穿舉升閥桿(6)、換向閥桿(9)的前回油通道(L1)、后回油通道(L2),在換向閥桿(9)與舉升閥桿(6)之間的前回油通道(L1)與回油通道L的連接處設有二級壓力溢流閥組件(4),在舉升閥桿(6)一側的前回油通道(L1)與進油孔(P)處設有一級壓力溢流閥組件(5),舉升閥桿(6)一端置于閥體(1)內、另一端連接舉升氣缸(18),在舉升氣缸(18)內設有固定的舉升定活塞(19),舉升閥桿(6)端部貫穿舉升定活塞(19)連接舉升動活塞(20),在舉升氣缸(18)的舉升氣缸后蓋(23)上設有舉升調節桿(21),所述舉升調節桿(21)連接慢降活塞(22),閥體(1)與舉升定活塞(19)之間的舉升閥桿(6)上設有舉升復位彈簧(24),在舉升氣缸(18)上,舉升定活塞(19)與舉升動活塞(20)之間設有下降氣口(30),舉升動活塞(20)與慢降活塞(22)之間設有舉升氣口(31),慢降活塞(22)與舉升氣缸后蓋(23)之間設有慢降氣口(32),舉升動活塞(20)的直徑小于慢降活塞(22)的直徑;換向閥桿(9)一端置于閥體(1)內,與閥體(1)上的調節座(11)連接、另一端連接換向氣缸(12),在所述換向氣缸(12)內設有固定的換向定活塞(14),換向閥桿(9)端部貫穿換向定活塞(14)連接換向動活塞(15),在換向氣缸(12)上的換向氣缸后蓋(16)上設有換向調節桿(17),閥體(1)與換向定活塞(14)之間的換向閥桿(9)上設有換向復位彈簧(13),在換向氣缸(12)上,換向定活塞(14)與換向動活塞(15)之間設有合蓋氣口(34),換向動活塞(15)與換向氣缸后蓋(16)之間設有開蓋氣口(33)。/n...
【技術特征摘要】
1.雙路不同壓力及流量的氣控液壓換向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1)、換向氣缸(12)、舉升氣缸(18),在所述閥體(1)內分別設有舉升閥桿(6)、換向閥桿(9),舉升閥桿(6)連接進油孔(P),換向閥桿(9)連接回油口一(T1)、回油口二(T2),所述舉升閥桿(6)、換向閥桿(9)通過油道(K)相通,在所述閥體(1)上分別設有連通換向閥桿(9)的開蓋油口(25)、合蓋油口(26),在所述閥體(1)上設有連通舉升閥桿(6)的舉升油口(27),回油口一(T1)、回油口二(T2)連通回油通道L,回油通道L分別連通置于閥體(1)兩端、貫穿舉升閥桿(6)、換向閥桿(9)的前回油通道(L1)、后回油通道(L2),在換向閥桿(9)與舉升閥桿(6)之間的前回油通道(L1)與回油通道L的連接處設有二級壓力溢流閥組件(4),在舉升閥桿(6)一側的前回油通道(L1)與進油孔(P)處設有一級壓力溢流閥組件(5),舉升閥桿(6)一端置于閥體(1)內、另一端連接舉升氣缸(18),在舉升氣缸(18)內設有固定的舉升定活塞(19),舉升閥桿(6)端部貫穿舉升定活塞(19)連接舉升動活塞(20),在舉升氣缸(18)的舉升氣缸后蓋(23)上設有舉升調節桿(21),所述舉升調節桿(21)連接慢降活塞(22),閥體(1)與舉升定活塞(19)之間的舉升閥桿(6)上設有舉升復位彈簧(24),在舉升氣缸(18)上,舉升定活塞(19)與舉升動活塞(20)之間設有下降氣口(30),舉升動活塞(20)與慢降活塞(22)之間設有舉升氣口(31),慢降活塞(22)與舉升氣缸后蓋(23)之間設有慢降氣口(32),舉升動活塞(20)的直徑小于慢降活塞(22)的直徑;換向閥桿(9)一端置于閥體(1)內,與閥體(1)上的調節座(11)連接、另一端連接換向氣缸(12),在所述換向氣缸(12)內設有固定的換向定活塞(14),換向閥桿(9)端部貫穿換向定活塞(14)連接換向動活塞(1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永升,有令秀,
申請(專利權)人:濰坊山特液壓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